书城传记史海回眸李鸿章
1614800000042

第42章 聘美记 (3)

基督以上帝为万民之父,即以万民为己之弟兄。于是,人与上帝欣合而无间,人与人亦维系于无形,而以二语为紧要关键,曰“竭尽心力以爱上帝,即推上帝普爱群生之意,竭尽心力以爱人。”爱人奈何?推己之所欲以与之而已。爱人者人恒爱之,上帝亦以其能爱人也而爱之。天虽远,万民虽疏,彼此有一爱以相连结,而远者近,而疏者亲。以是而笃天伦,天人之交,有合而无离;以是而敦人伦,人与人之交,有推暨而无界限。

异日者,基督之道大行,万国往来,互敦仁让,皆以“所欲必施”之一念基之。而天下永无兵革之灾,则儒教之所谓“不欲勿施”者,亦无乎不寓其中矣。若夫儒教之专讲人伦,以“爱由亲始”为主,揆诸上帝“一视同仁”之意,又恐有公私广狭之不侔矣。

○美国教会报又云:我辈闻李中堂猝受夷伤,深恐中国失此重臣,日本难成和议,中日生灵之涂炭罔有终极;因共纠约同志,竭诚祷告上苍,默垂荫庇。此特出于公爱之一念,不求人知者也。至若教会分遣善士远传真教,绝不与人家国事。我辈复共议禁烟良策,冀拔华民于苦海之中,历年以来,孳孳不倦,乃已尽邀中国大臣之明鉴,是皆我辈所深慰于心者也。

○纽约《日报》(此报月出一卷,以“日”为名,喻其明也,前译作《太阳报》)云:中堂称道教会之语,出于中心之珍爱,非面谀者比也。教会诸善士,甫于中国大臣之口得此绝好见证,深幸历年来之苦心孤诣,不致湮没而不彰矣。

○伦敦电报云:中堂至坎拿大,会晤英人,使译员代问曰:“贵处初征华人丁口税,每年以美金五十元为率;今闻议院诸君欲骤增至五百元,其意何居?”顾未知若何答复也。

○李中堂之驻节英都也,英国播道会教士十一人同时晋谒行辕。领袖之士既呈颂词,复白于中堂云:“我等十一人,分隶十一会,各会皆有教士在贵国播扬天道,度贵大臣早知崖略。我等今各膺本会之推举,特来迎谒。喜见贵大臣游历各国平安悦豫,不必沥述传道之事,亦不必畅论宗旨,增贵大臣酬应之繁。惟窃愿有所陈谢者:敝会遣人至华,于劝人向善之余,更举行医、教读诸善事。历承贵大臣妥为照料,优加保护,俾侨寓有安居之乐,出游无阻滞之忧。我等略知华人中颇有不悦于心者,幸仗贵大臣之福荫,始共懔遵上谕,恪守官示,教士不致因行善而遇祸,愚民亦不致因滋扰而罹刑。敝会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惟祝贵大臣寿算绵长,精神矍铄,长途跋涉,诸事如意,其旋元吉,纯嘏尔常;且今兹快赋壮游,诸葛大名遍垂宇宙,回国之后,本其无穷之阅历,分外光辅王室,以成不朽之盛业。我等更虔求上主赐贵国以绥安隆盛、日进无疆之景福,而我等所传之道,又堪以襄赞高深。是所谓中外蒙庥,遐尔一休者也,惟贵大臣鉴之。”中堂称谢不置。

○英国教士之创为禁烟会者,既呈笺于中堂,复使人踵门求见,而嘱中国使馆马格里参赞为先容焉。马参赞承中堂之命而对客曰:“余本愿多得宽闲之岁月,以盘桓于贵国。所奈程期迫促,酬应纷繁,不能腾出寸阴,奉攀清话,私衷抱歉,莫可言宣。抑别有说者,诸君即不吝玉趾,鄙人得陪奉清尘,而于贵会筹措诸事宜,似非作客之身所得遽行启齿,惟有纫感五中,敬承云天之高谊而已。至于贵国前派查烟人具报贵议院云,印度鸦片之入华与否,惟视华人之自愿。侧闻诸君之所垂问者,实在于是。要之,此语之为虚为实,鄙意之何去何从,是行皆不便明言。诸君解人,当不责鄙人之谢客也。”

归轺新论

丙申八月廿八日,李中堂安返天津。薄浣征尘,即乘火车入都,恭复恩命。仰蒙皇太后、皇上召见,慰劳有加。九月十八日,钦奉上谕:大学士李鸿章着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钦此。伦敦路透电报总新闻馆接北京访事人电信,以为其职如各国宰相之管外部,凡与外国交涉事件,得以独断独行;从此中外无隔阂之虞,东西有会通之乐,巍巍望国,振兴可旦暮期也,不禁喜出望外。惟京电后幅,言中堂游于圆明园,奉旨交部议处,则又深以为异。及路透分电各报馆,凡关心亚东时局者,铺笺横锦,摇笔散珠,或动色咨嗟,或长言咏叹,或欢欣鼓舞,或叱咤惊疑。类多语有统宗,辞无支蔓,亟盼太平之景象,冀符禔福之嘉祥(总署门额大书“中外禔福”四字)。选译原文,敬贻当轴。——丙申腊八日檠畔,缕馨仙史蔡尔康记。

○伦敦《特报》云:李中堂吉旋复命,遂以首相而筦外部。英人闻此消息,大都心满意足。彼此偶语之际,皆曰:中堂在英时,凡所坐而言者,今必能起而行也。中国大臣,不乏老成硕望;而具大见识,开大智慧,展旋乾转坤手段,扶中国以趋前路者,断推中堂一人。业既独掌大权,必将亟图整顿护国之谟,兼筹推广通商之道。从此中国浡兴之势,日长炎炎;各西国向忧臲卼之心,于焉大慰,真佳音也!至于电末议处一节,在西人观之,皆讥其甚不相符。特在中华,则不次之迁,往往间以不测之罚。华官同日拜命,要皆视为故常。中堂荣辱所关,大抵亦复如是。只惜电文简略,外间传闻异词。英人各贡所疑者,已籍籍然入于余耳矣。

○英都《泰晤士报》云:得华都信,李中堂擢授外务大臣。即此以观,“天朝”(原文之义如此)办事之规模,大有更新之气象。遂举并世罕俦之贤相,加以亘古未有之尊衔,是可喜也!夫京中人之所谓“外夷”者(亦即原文字义),与华人互相往来,自一千八百六十一年(咸丰十一年)英法敦迫立约之后,特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始也。然以堂堂一衙门,不过界于大皇帝与各国钦差之间,如锦屏之略遮风色,未免大题小做。故虽督以亲王之贵,设署派官,然遥遥三十五年来,仅露其勉从人请之形容(初,西人通商于各海口,遇有事故,问诸疆吏,各自为其风气,莫知适从。各公使乃亟请于朝,特设总理衙门,且言尊主权而立国体,兼杜太阿倒持之渐,惟此衙门肇其端云),收效实不甚宏远。今若真能力除是署之旧气,而推心置腹于合肥一人之身(言合肥者,以别于高阳也),外交一切机宜,仔肩有属。吾知欧洲美洲各国与亚洲之日本,一介行李来相商榷,必有使主宾同被其福,而东西交畅于怀者,此诚中国前进之初桄也。

合肥既膺重任,本平生之识见,显素具之材力,乘难得之机会,成垂暮之志愿,恢恢游刃,定必有大过乎人者。特其次第奏功,从何入手,吾辈未能洞悉,亦无从蠡测。更不知向日之总理衙门依然矗立乎?总理衙门诸王、大臣仍各有干预之权乎?搔首问天,实在于是。

然静言思之,合肥返自欧美,即拜恩纶,仰见大皇帝明烛重瀛,实期遥合乎西土之善章,以弼成乎中朝之郅治。所未敢遽定者,或出以勉强,或流露于自然耳。若就合肥言,固向乐与西人相周旋,而同心敦睦者也。纵有人疑其面从心违,不甚可以倚仗;然今岁远游海外,凡其所博问而多识者,华人四垓中实无其匹。泰西国强壮而人灵活,合肥又皆了然于心。同品诸大僚中,亦无能齐驱并驾。犹忆合肥在英之际,与英人上下其议论,聆其愿兴之新政,多有益于国计民生,惟谓今者手无斧柯,无从施措。而其乘时得位、雷雨经纶之素抱,已跃然于言外。今则有其职、有其权矣!

合肥又常言于欧人曰:欲谋中国之巩固,必先练水陆之新军。其至吾英也,多论酌加关税事,欲废值百抽五之津约,而增至值百抽十以为率;且援引去年英让日本之故事,期在必行。余谓中国即未必以增兵为急务,而未始不愿开增税之利源。合肥两事兼权,凡皆以振兴中国,俾成日进无疆之隆轨也。今为外务大臣,必将见诸施行矣。更就吾英言,英人在华之商业,实占各国十分之八。华人欲增税则,关系实非浅鲜。窃恐若无酬答,甚难如愿以偿。但合肥既握大权,当能使吾英于通商一途坦然无虑,更实能推广内地商利,英亦无不愿增税之理。今银价之贱于前者,不止十分之五,他事亦有变动。略加税则,无碍商情。何况日本实已增税,中国即藉以为词,英又无厚日而薄华之理。但日本实能安我商途,我之所得,适如所让。中国若冀我之让,而兼为我图所得,则善矣。

○伦敦《颇使得晨报》闻此消息,亦著论云:中国直隶总督历聘欧洲各国,洗眼于云水光中,分外炯然朗照。且辞别时曾言:“铭诸心而挈以归者,西方之善教也。”迨座船将离英岸,复言:“英国智慧无穷,财产无穷,权利无穷,皆出于本大臣意计之外。”遥想总督当离美、离坎拿大之际,亦复作如是想也。

夫求人才于中国高爵厚禄之中,复能洞晰友邦冀望之事,知若何因应而睦谊斯敦者,惟直隶总督一人而已。今闻荣膺外务大臣之职,必能本其平生阅历有得之道,与列邦相亲相爱;于以奠东土于泰山磐石之安,且不第免于衅起邦交已也!总督坐镇畿疆,垂三十年,国计民生,无日不潆洄于方寸。一旦总持外部,必能辅助朝廷,将见行政通商交受其益。中国之兴,基于此矣!

○英国《士丹特报》云:中堂到此地位,必可大行其志。英国及他国各报馆接此消息,自已争贺之矣。然愚谓有不可奢望者。大清定制,无一人专一部之权;况六部之外,从未闻有外部也。中国制治之道,如瓶之有塞,如门之有限,如机器之彼此相连,断无豁然贯通、独力支撑、有志竟成之一候。

或谓华官之大弊,在于见利忘义,此固不可以一概论。特官亦犹是人耳!人行一事,他人视之,疑其奈何如此,且竟可责以不忠不智,岂知试问其故,实有不得不如此者。要之,中国束缚贤才之苦,实难跳出圈外。中堂虽位尊望重,然欲副西人所期,深恐为时尚早。即使圣明在上,果以重任付于一人;彼睨于其旁者,既无中堂之才识,自不能知其勇往精进之善,必将出其疑恨之私心,大与中堂为敌。谚云:“独木不成火”,中堂奈何?中国奈何?

○英《三者姆四报》云:闻李中堂奉命为外务大臣,中国“先睡后醒”之论(此论作于曾惠敏公使英之时,盖已遥遥十载矣),于是为不虚作矣。但我未曾得详报,亦未知曾否到新任?其职守权柄若何?前设之总理衙门,或竟行删除,或仍以联接?仅据电达之寥寥数字,实属无从悬揣,倘使李中堂真能手握大权,真如英国及西方各国外务大臣之职掌,从此中国与各外国觌面办事,中外皆获大益,断无疑义。

○夫中国之大害,在乎有可兴之势而筑坝以阻之。新大臣果膺重任,能掘坝而去之与否,在乎旧总署之尚存与否。旧总署者,夹于大皇帝与各钦差之间,实阻中兴之大坝也。中堂而仍与联接也,则坝上加坝而已。是故我辈得此消息,不啻一个闷葫芦不曾打破,毫无所知。惟知中堂回至本国,大皇帝擢而用之,不致于向日之投闲置散而已。其实在之所任,或能久任与否,俟接邮信始能详哉言之也。

○《搿罗勃(译言全地球也)报》云:日前在英之“天使”(原文如此,为敬为讥,吾不敢决)今升新任,实可表明自西徂东之后,皇上甚重其人,而俾之克显其才也。回溯中国历来出使诸大臣,航海而归,大半皆减削其权,或更尽失其权。独至中堂,则反增益之。虽未知其用此增益之权者究竟如何,然逆料似此显官,秉性既极聪明,遇事复多阅历,近甫环游地球各国,更大扩其识见,一旦使总外务,超出于前在总理衙门行走之诸公,当不可以道里计。苟能出其蕴蓄,辅弼朝廷,非中国朝野上下无疆之福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