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心灵鸡汤精粹版9
1613200000017

第17章 带着负荷飞翔 (3)

“我要在‘我们为什么做不到’这一边画上一个‘X’。我们不用浪费时间去考虑我们为什么做不到,那没有任何价值。我们要在T的这一边把我们‘如何去做到’这件事的每一种方法都写下来。除非我们想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否则我们就不离开这个房间。”

房间里又沉寂下来。

终于有人说:“我们可以在加拿大全境用无线电播放一个专题节目。”

泰姆卜莱顿说:“这是一个好主意。”然后就把它写了下来。他还没有写完,就有人说:“我们不可能在加拿大全境播放一个专题节目,因为我们的电台频率没有覆盖整个加拿大。”“他说得非常对,这确实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障碍。他们只在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拥有电台。”

泰姆卜莱顿回答道:“那是‘我们如何去做到’的一个主意。我们先暂时把它放在这里。不过,因为各个电台之间通常并不能够协调一致,甚至互相攻击,所以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突然,有一个人说:“我们可以让加拿大广播公司里最有名气的人物柯克和罗宾逊来主持这个专题节目。”这真是一个具有创造力的建议。

3天后,他们就成功联络了多家电台,并策划了一个多家电台联合广播行动。在全加拿大,共有50家电台同意参与这个专题节目的联合广播,而且,果然是柯克和罗宾逊主持了这个节目。他们在3个工作日内的3个小时里成功地筹集到了300万美元!

对于一件事,我们通常有做得到和做不到两种想法。相比之下,我们更关注于做不到,而不会去想怎么做得到。若你想真正办成一件事,最好能剔除做不到这一项,义无返顾地选择前者,抱着必胜的信念。

我想要更重要的职位

在人生的道路上,所有的人并不站在同一个场所,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够站着不动,所有的人都得朝前走。

--泰戈尔

卡罗·道恩斯原来在一家银行工作,捧的是金饭碗,但是,他却放弃了。他认为待在银行并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他来到了杜兰特公司--也就是后来名扬天下的通用汽车公司。

在新的工作环境干了6个月后,道恩斯很想了解一下杜兰特公司对自己工作的评价,他便给杜兰特公司写了一封信。道恩斯在信中问了几个问题,其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是:“我可否在更重要的职位从事更重要的工作?”杜兰特公司没有回答其它的几个问题,只对最后这个问题作了批示:“现在任命你负责监督新厂机器的安装,但不保证升迁或加薪。”

道恩斯接受了,但他的手里只有杜兰特公司给的一张施工图纸。杜兰特公司要求:“你要按图施工,看你做得如何?”而道恩斯实际上从没有受过这方面的任何训练,面对那么多完全陌生的困难,却要在短时间内完成任务。道恩斯心里清楚,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就在眼前,如果就此退缩,可能就再也没有机遇会垂青他了。他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认真地钻研图纸,并找到相关的人员,一起做了细密的分析和研究,很快他就搞清了工作的要点脉络,工作进行得很顺利,而且还提前一个星期完成了公司交给他的任务。

在道恩斯走到杜兰特公司总裁办公室的门口,准备向他汇报工作时,却吃惊地发现紧邻公司总裁办公室的那间办公室的门牌上竟赫然写着:卡罗·道恩斯总经理。

总裁对他说,他现在就是公司总经理了,而且年薪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了个“0”。总裁说:“给你那些图纸时,我知道你是看不懂的,但是我要看你如何处理。结果我发现,你是个领导人才。你敢于直接向我要求更高的薪水和职位,这是很不容易的。我尤其欣赏你这一点,因为机会总是眷顾那些能拿出勇气主动出击的人。”

有时候我们不去做些事并不是因为我们不能,而是因为我们不敢想,不敢说。如果自己有足够的实力和资本,为什么不给自己一次试试的机会,因为你很有可能如愿。

积极的无限力量

正确的信念导致正确的行动,正确的行动导致成功,生活就是这么简单。

--奥里森·马登

拿破仑·希尔的小儿子在出生时,没有双耳,也就是说,这个小孩子,终生将无法听到声音,因而也无法学习说话。而在70年前的美国社会,这样的小孩长大后,唯一的出路,就是成为乞丐,在路边仰赖别人的施舍。

拿破仑·希尔的太太为这个孩子,终日泪流不停。但钻研成功学的拿破仑·希尔却不愿放弃,从婴儿在襁褓中开始,拿破仑·希尔夜以继日地在儿子的双耳位置(因为他没有耳朵)不断地激励他,告诉这个孩子,他是最棒的、是宇宙当中独一无二的,也不管这个孩子是否能够听得见,拿破仑·希尔不断地对这孩子输入正面积极的信念与讯息。

到了孩子3岁时,有一次,拿破仑·希尔无意间发现,孩子喜欢用牙齿轻轻咬着留声机的边缘,同时脸上露出极为陶醉投入的表情。拿破仑·希尔终于获得证据,这孩子可以借由耳骨传递声音的方式,来听到外界的声音。也就是说,拿破仑·希尔不断在他耳骨旁输入的那些正面的讯息,能够有效地让他听到。

从此以后,拿破仑·希尔要求全家人,不要再将这个孩子当作残障者看待,而用一切对待正常人的态度来与他相处。连这个孩子上小学时,拿破仑·希尔也独排众议,不让他进入特殊教育班级,坚持让他与一般的小朋友共同学习。

虽然拿破仑·希尔的一意孤行,的确造成这个孩子在学习上的极大困难。但拿破仑·希尔用他的耐心克服了孩子学习上的障碍,他每天用加倍的时间,来帮助孩子复习功课,终于使得孩子顺利地升上大学。

在大学中的岁月,是孩子一生中的最大转折点。由于一次试戴新型助听器的经验,这个孩子第一次听到清楚的声音。再加上父亲拿破仑·希尔从小到大不断地鼓励,这个孩子勇敢地去找生产助听器的厂商,要求合作及改良助听器的品质,并成为那家助听器厂商的代理人,从而帮助无数失聪的人们得以重新获得聆听的能力。

不断地输入正面积极讯息的力量,可以改变所有人们认为“不可能”的事物,伟大的拿破仑·希尔,证明了这一点。你,是否也相信呢?

只是教堂的杂役

坚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

--马尔顿

一个穷人从科威诺来到纽约。当他站在美国的街头时,才发现这里根本不像他们那里的人讲的那样,满地铺着黄金。他既没有生意可做,又没有职业。迫于生活的压力,他靠贩卖针头线为生。然而付出的多,得到的少。于是他到处留心好一点的活儿。当他听说律师大街的教堂需要一个杂役时,便匆匆赶去。

考官问他:“你有阅读和写作英语的能力吗?”

小贩答道:“没有。”

考官接着说:“哦,那么对不起,先生。你知道,纽约可不是一个小城镇,在这里教堂杂役需要熟练运用英语并能说会写。”于是小贩怀着失望的心情走开了。

但是后来他凭着自己的实力渐渐变成了一个富人。他转向了房地产的投资。

一天,他投资一个房地产生意,需要25万美金。他来到了银行,申请借贷,愿望立刻得到满足。

银行管理人员满脸堆笑地递上一枝钢笔:“请填一下您的单子。”

这位房地产商尴尬万分:“我,我不会写字,我只会签我的名字。”

“啊,您真了不起啊!”银行家赞道,“如果说您不会读和写却将生意做得那么成功,那么想想吧!如果您会读会写的话,现在一定是不可想像的了!”

“当然了!我就有可能还是律师大街教堂里的一个杂役!”这位房地产商嘀咕了一句。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你的弱势带给你的局限,很可能就是你蓄势待发的动力;你的优势也很可能成为你的局限,因为它给了你安稳,就磨平了你冒进的激情。

跳蚤的高度

没有人事先了解自己到底有多大的力量,直到他试过以后才知道。

--歌德

在昆虫中,跳蚤可能是最善跳的了,它可以跳到自己身高的几万倍的高度。

为什么会这样呢?带着这个问题,一个大学教授开始了他的研究。可是他研究了一整天,都没有找到答案。

第一天下班的时候,教授用一个高一米的玻璃罩罩着这只跳蚤以防它逃跑。就在那天晚上,跳蚤为了能跳出玻璃罩,就跳啊跳啊,可是无论它怎样努力,无论他怎么跳,都在跳到一米高的时候,就被玻璃罩挡了下来。

第二天,教授上班取下玻璃罩,惊奇地发现,这只跳蚤只能跳一米高了。于是他来了兴趣。

第二天下班时,教授用了一个50厘米的玻璃罩罩着跳蚤,第三天,教授发现跳蚤只能跳50厘米的高度;晚上,教授又用20厘米的玻璃罩罩着跳蚤,第四天,跳蚤跳的高度又降为20厘米。到了第四天下班时,教授干脆用一块玻璃板压着跳蚤,只让跳蚤能在玻璃板下面爬行。果然,到了第五天,跳蚤再也不能跳了,只能在桌面上爬行。

可就在这个时候,教授不小心,打翻了桌上的酒精灯,酒精洒在了桌上,火也慢慢地向跳蚤爬的地方蔓延。奇迹出现了,就在火快要烧着跳蚤的一瞬间,跳蚤又猛地一跳,跳到了他最开始的超过他身体几万倍的高度。

用一种固定的模式来限制人的能力的发挥时,人就会变得萎靡,会在主观上错误地认为自己的能力也便是那个水平,但是,永远不要忘记:人的潜力就像这跳蚤的弹跳力一样,奋力地发挥出来时,它便是惊人的!

用坚韧达到目的

伟大的作品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坚持来完成的。

--约翰逊

詹姆斯·贝内特立志要办一家属于自己的报纸。可1825年在他经营《纽约信使报》时遭到了挫折,1830年他的《环球》又宣告破产,此后不久《宾夕法尼亚人》又没有成功。失败像是他的死对头,总是接二连三地不邀而至,而他却痴心不改。

1835年,在14年的辛苦劳动和勤俭节约之后,他找到贺拉斯·格里利,希望能够和他合作创办一份新的日报《纽约先驱报》。贺拉斯·格里利拒绝了这个建议,但是给他推荐了两名年轻的印刷工。这两个人和贝内特组成了合伙关系。

1835年5月6日,《纽约先驱报》正式创办,当时它所有的资本仅能支付10天的花费。贝内特在华尔街租借了一间狭小的地下室,在里面摆了一个椅子,再在两个圆桶上面架一块厚木板,就成了一张简陋的办公桌。除了印刷之外,他们在这间斗室里做所有的工作,就此开始了这份在美国新闻史上有着巨大影响的日报的创办历程。

当时,这样一种报纸的形式在美国还不为人知,属于首开先河,因为在此之前的报纸都是属于某个机构的。慢慢地,这些年轻人站稳了脚跟,开始一步一步地朝着理想迈进,他们的事业日益兴旺发达。他们的报纸以报道速度的迅速及时和报道内容的全面丰富及新颖独特而开始广为人知。与同类的竞争者相比,无论是新闻报道的广度和深度,还是新闻采集的速度和方式,他们都要更胜一筹。为了获得能够引起大众兴趣的、及时可靠的信息,他们往往是不遗余力,不惜花费巨资。

正如任何事业在开创之初总是困难重重、历经波折一样,《纽约先驱报》的起步之路也是坎坷崎岖,但是,随着矗立在纽约百老汇与安街交汇处的那幢当时最为壮观威严的新闻办公大楼的落成,《纽约先驱报》也宣告了它在报界不可撼动的地位。

持续不断地努力,锲而不舍的韧劲,是一把走进成功大门的钥匙。世界上没有一种东西可以替代坚韧的意志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将嘲讽化为动力

天决不助不愿作为的人。

--索福克勒斯

提起维克多·格林尼亚教授,人们自然就会联想到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格氏试剂。无论哪一本有机化学课本和化学书籍里,都有关于格林尼亚的名字和格氏试剂的论述。但是,你可知道这位伟大的发明者曾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1897年5月6日,维克多·格林尼亚出生在法国瑟儿堡的一个有名望的资本家家庭,他的父亲经营一家船舶制造厂,有着万贯资财。在格林尼亚青少年时代,由于家境的优裕,加上父母的溺爱和娇生惯养,使得他在瑟儿堡整天游荡,盛气凌人。他没有理想,没有志气,根本不把学业放在心上,整天梦想着能当上一位王公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