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孟子解说(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解说)
16084000000014

第14章 公孙丑上(4)

孟子还向我们阐述了大国凭借军力可以一时称霸天下,而即便是弱小的国家如果能够施行“仁政”,却可以称王天下,实现大国凭借武力所不能达到的目的。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在于以德服人。使人心悦诚服,以力服人,只能得到别人短时的屈服而已。

古今中外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众多正反方面的例子。

以德服人的典型事例是诸葛亮七擒孟获。当他第一次放走孟获后,众将都感到不理解,一起来问诸葛亮。诸葛亮笑了笑说:“我要捉他。

就像在口袋中取东西一样容易,但只有使他口服心服,南方才会真正平定。”在平定南中过程中,诸葛亮采取的“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战略思想是非常成功的。成都武候词有对联讲:“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其实也正是表达的这种以柔克刚的思想。当然不可否认以德服人也是离不开“力”为后盾的,诸葛亮之所以敢于七擒七纵,还有赖于军事上的绝对优势,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叫作“如囊中取物”般容易。

孔、孟一脉相承,采用的是攻心为上,以柔克刚的政治方针。由此看来,以德服人还得与以力服人结合起来,刚柔相济才能无往不胜。只不过以力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只有以德服人,才能长治久安。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需要国家强制手段的“依法治国”,又需要和谐人际关系的“以德治国”。

接下来,孟子仍然不厌其烦地劝说统治者施行仁政。以“恶湿而居下”为例进行类比论证,道理虽然浅显易懂。但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会犯“恶湿而居下”的错误。那么又是什么导致人们的好恶与其行为不一致呢?归根结底还是由于人们无法严格要求自己。仅以不良嗜好为例:人人皆知吸烟有害身体,酗酒会耽误大事,睡懒觉也不利于健康,但是在生活中嗜烟、酗酒、爱睡懒觉的人却比比皆是,究其原因,不是人们不重视自己的健康,关键在于缺乏改正恶习的决心和勇气,这样便无法在改正不良习惯的具体活动中严格要求自己。,处理国家大事的统治者也存在这个问题。位高权重的决策者。一旦身染恶习,缺乏除旧布新的决心和勇气,最终也会落得个“自作孽,不可活”的结果。所以孟子提醒大家。既然厌恶潮湿。就不要自居于低洼的地方;既然厌恶耻辱,就不要自居于不仁的境地。说到底,还是要求当政者实施仁政,这才是孟子政治学说中万变不离其宗的主题。

孟子所讲的“术不可不慎”的问题,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孟子首先列举两组相对立的职业,第一组是“矢人”和“函人”。

制造箭的人惧怕自己所造的箭不能够伤害人,而造铠甲的人却惧怕自己所造的铠甲保护不了人。第二组是“巫医”和“木匠”,医生惧怕自己的医术不高明救不了人,而棺材店的老板却惧怕没有人死,棺材卖不出去。四种人出于自己的职业不同,用心似乎有善恶之分,实际上这并不是因为造箭的人和棺材店的老板就一定比造铠甲的人和医生用心险恶,而是由于职业要求在他们心理上的反应,或者说是由于职业心理决定的。

在上面分析的基础上,孟子便得出了“术不可不慎”的结论,即选择职业一定要谨慎。可是如果按照孟子的观点去理解,按照他的结论去做,就意味着大家都不要去做兵工厂工人,也不能经营棺材店或从事殡仪行业了,那样社会又怎么能正常运转呢?众所周知,社会分工是生产力发展进步的标志,也是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无人从事这些必要的社会行业,那无疑会阻碍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

此外,孟子的言语中似乎还有看不起“矢人”和“木匠”的倾向,这是不合理的。社会行业分工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不可否认各个行业之间存在技术难度和劳动报酬上的差别,但他们都是尊严的劳动者,在人格上应该是完全平等的。

正确的择业观应该具有以下内容。首先,职业从根本上讲,只是劳动分工不同,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即“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作为社会主义劳动者应该“干一行,爱一行”,不应该在职业问题上拈轻怕重,患得患失,如果一直存在这种心理将无法实现人的社会价值,个人也就不可能赢得社会的认可。其次,不同职业之间存在劳动强度和劳动报酬上的差异,有时候体现得还比较悬殊,因此作为青年劳动者应该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赶超先进,力争上游。这种竞争机制是推动技术进步。实现人类自我超越的重要途径。这种择业观是符合我国现阶段“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的。

当然“术不可不慎”还应当包含不可从事一些不正当或非法行业的内容。比如说走私贩毒,卖淫色情,行窃聚赌,杀人越货等等。尤其当下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技术进步一日千里,社会观念林林总总,一些新的不正当行业不断出现。这就更要求刚刚进入社会的青年劳动者一定要牢记孟老夫子“故术不可不慎也”的警告了。

在这一篇中,孟子最后谈了与人为善问题。就人性的本体而言,孟子认为是善的。因而在人们的交往活动中主张与人为善。当然孟子主张的与人为善,与今天所提倡的“与人为善”含义不完全相同,今天我们所说的与人为善是善意地帮助别人,而孟子所说的意思又涵盖了自已和别人一起完善、提高的含义,这种与人一起行善的基础是学习别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

孟子是从子路说起的。因为子路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闻过则喜,听到别人给自己指出过错就高兴,就是善于听取逆耳之言。此外,夏禹也是这方面的模范,他只要一听到别人对他说有教益的话,不仅高兴,而且还要就地下拜,行上一个大礼。当然,最能做到“与人为善”的非大舜莫属了,了解到了自己的缺点或别人的优点后,他不仅高兴,不仅下拜。而且还要切实吸取并付诸行动,这就等于和别人一起行善了。

从闻过则喜,闻善言则拜,到与人为善,虽然有程度的不同,但其性质都是一样的,这就是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而改正自己的缺点,这也是人们能够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重要保证。那种自以为是,完全听不进去别人任何意见、建议的人是最浅薄的。毛泽东同志曾经对进入到社会主义阶段的社会矛盾有过精辟的论述,指出人民内部矛盾已成为社会生活的主题,如何协调人民内部关系是一个需要重视的内容,在人民群众中借鉴和发扬孟子“与人为善”的观念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案。尤其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发扬“与人为善”的传统美德,无疑对和谐人际关系,建立康乐、文明的社会环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实际生活中,完全按照孟子那样的要求做是非常难的。这里面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最根本的一点,还是有没有宽广的胸襟和度量的问题。没有宽广的胸襟和度量,莫说与人为善,就是闻过则喜也是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