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雪球专刊第029期:你跑赢指数了吗
15972000000008

第8章 资产组合半年增值25%

刺猬偷腥,个人投资者

先转载上年度总结的部分内容:“在2013年的总结中,根据交割单的现金流用Excel计算出了近年来的净盈亏,为了得出修正后的投资回报率,昨晚整理了最近5年期初的投入和年内追加的资金,加总得出投入资本,由于折现率不好确定,就不折现到年初净现值了。本来想算近6年的情况,但由于2008年做了比较多的权证投机交易,还包含了2007年股改停牌到2008年底复牌的股票收益,所以为了增加可比性,权衡之下还是选择了计算近5年的投资回报率。计算方法为用每年的净盈亏除以年初投入与年内追加投入之和,计算得出该年度投资回报率,然后用几何平均法算出近5年的投资收益年复合增长率。结果如下:

2009年78.78%

2010年25.17%

2011年-3.66%

2012年52.94%

2013年43.83%

近5年投资收益年复合增长率:36.52%

近5年累计投资回报率:474%

截止到2014年6月29日,资产组合半年增值15.25%。若不想拖5年复合增长率的后腿,下半年的收益率需要超过上半年才行,顿感压力袭来。不过甚感欣慰的是,已帮两个巨额亏损的账户赚回本金,这方面可以稍微轻松点儿。借此时点,也对上半年个人账户的操作做个小结:

(1)青岛海尔(SH600690)。虽然投资海尔的出发点是从基本面开始,也一定程度上赚到了企业业绩成长带来的阿尔法利润,但利润中更大一部分是由催化剂发酵带来的估值修复所贡献。当青岛海尔的股价上冲至22元左右,个人就开始陆续卖出。虽然看好企业的长远发展,但不要跟上市公司谈恋爱,既然市场给予了超过合理水平的相对估值,就应兑现利润,然后耐心寻找下一个低估的投资机会。投资过程中,要做到知行合一会有难度,当卖出股票后股价仍往上冲,那种滋味很不好受,但承受住了各种人性弱点带来的精神折磨之后,能一定程度上增加生存下来的概率。当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在高位关注和看多青岛海尔时,选择急流勇退的决定,现在看来是做对了。

投资青岛海尔的这两年时间,其实也是很好磨炼心智的过程。在低位的时候曾多次坐电梯,眼看浮盈来了又走,但还是坚持了自己定下的交易原则:一方面吸取之前在海信电器上付出的巨额教训,这次在低估区域坚决不做短差;另一方面多阅读、多思考、多总结,增强自身对企业的认知程度。结合自身在咨询领域和管理方面的经验去做出判断,评估在经营层面上是否值得成为这样一家企业的股东。随着对青岛海尔人单合一模式及网络化战略规划认识的增加,个人依然比较认同张瑞敏提出的管理变革及商业模式的转型,但新型模式探索前行的效果仍需要一步步去跟踪和检验。

走过的这段投资旅程,对日后的思考与分析想必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股价下跌后,已进行了两次加仓,静待更好的价格机会。

(2)天地科技(SH600582)。作为投机标的,轻仓参与,获得超过50%的收益,已清仓。

(3)长江电力(SH600900)。在雨水不好的阶段买入,等雨水充足的时候卖出,目前浮盈3.47%。

(4)悦达投资(SH600805)。市场上没人要的股票,但最近起亚的销量还算红火,目前浮盈6.3%。

(5)华海药业(SH600521)。等待更多的批文去打入美国市场,浮亏19%。

目前整体仓位比较轻,持有较多比例的现金,等待下半年做布局,恐慌盘蜂拥杀出的时候便是出手之时,继续耐心等待,不见兔子不撒鹰。

今年3月份跟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组建了分析联盟,定期对选出的投资标的进行基本面的分析、交流及探讨。这些日子以来让我获益良多,感谢财智力量、般若波罗蜜、不器不易、学习看财报、双子天下、不如喝茶、理解宽容。

分析联盟是一个高水平证券分析人员的互助组织,需要联盟成员对候选企业进行分析、发表分析文章、参加定期讨论、取长补短,达到充分交流企业的基本面信息,帮助成员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和相关行业知识的目的。欢迎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了解联盟章程请戳这里:http://hedgefree.com/thread-10-1-1.html

感悟一:

去年心血来潮,报了名参加12月份的CFA Level1考试,今年1月拿到成绩得知通过了,算了解了些金融世界的皮毛。比较大的收获是纠正了思维上的一个误区。以前总觉得要思考清楚自己的风险偏好水平,给自己贴个标签,应该是追求稳健的投资者还是偏好风险的投资者之类的,到头来其实是画了个圈圈把自己禁锢住。

现在的想法是,风险本无好坏之分。在某种程度上,个人认为资本市场是世界上最公平的地方。投资者要做的只不过是根据预期收益率,设计好自己的投资组合。该拥抱风险的资产就尽情拥抱,该稳健配置的资产就安心配置,最终通过对资产份额的合理配置,让资产组合的期望回报能与之前的预期收益率相匹配。

配置低风险标的和追逐高风险成长股,从构建组合的角度来看,并没有对错之分,根据需要来办事而已。什么大烂臭、什么题材股,搞在一起,最终只不过是为了玩转Yield Curve罢了。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不要想着取得高收益而不冒相应的风险。当然,有的人会因为没有管理好自己的投资组合,而冒更多无谓的风险,但这些风险并不会带来收益。这也是为什么一些专业人士相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具有某些相对优势。

对于期权、衍生品、港股、美股等方面的知识,还是要以空杯的心态去面对,多了解不同的投资领域和工具对构建资产组合是有好处的。就像中医开药方,只能抓有限的几种药材,治病的能力就有限了;如果让李时珍来开药方,他可以选择使用的工具多了,治愈病人的概率也会加大。投资者跟当中医差不多,阅历多了和视野开阔了,在围绕着实现预期收益率而打转的时候,适当的工具便信手拈来,获得成功的概率也相对提高了。

投资者平时专研的各种方法,例如去判断企业的好坏、发展的前景,去尝试进行估值,去评估风险收益比等的努力,很大程度上是在为资产配置做准备。今晚死磕一下中医吧,再拿中医来打比方。中医师开药方,凭什么知道当归要放多少克,而且为什么要搭配多少克的人参?因为他之前经过了漫长的读书考试、临床学习、自我总结、累积经验等准备工作,等他穿上白大褂之后,特别是从中医升为老中医后,就更会做到心中有数,信手拈来。

作为投资者,追求深度的同时也不应丢了广度。医生要治病,你把当归玩得出神入化,万一病人此时此刻不需要当归怎么办?同理,单凭你玩透的某个行业的某几只股票并不能帮你实现当年的预期收益率怎么办?

个人认为投资者不应妄自菲薄,不应轻易地就禁锢自己。踏出能力圈没什么好怕的,怕失败的话就走小步一点儿、轻仓一点儿,做错了就当买经验,重要的是敢于拓宽能力圈的范围。神虽说过要恪守能力圈,可君不见神的能力圈一直在飞速扩大?

总之,下半年要继续多学、多看、多思考、多尝试,投资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

感悟二:

失败乃成功之母,痛苦乃利润之本

巴菲特投资的几个例子,他是看到了该生意长期盈利的确定性,并能遇上非常好的价格。理性的长期价值投资者一算账,想必也会有兴趣买,但具有那么高安全边际的投资机会,在现实生活中少之又少,特别是在国内浮躁、遍地泡沫的投机氛围里。所以应学会忍耐寂寞,等待机会。即使等不来像巴菲特那样的投资好光景,也尽量等到有较高的安全边际再出手。有时候心急、贪念,害怕失去致富机会的心理,都会导致一些事后看来不那么理智的决策。犯错误不要紧,重要的是懂得事后的思考总结,闭环提升。想清楚什么时候、为什么会犯下冲动的错误,以后有什么方法能帮助自己避免再次掉坑?失败乃成功之母,交学费不要紧,最重要的是要有收获,为日后投资旅程的辉煌成就夯实基础。

其实投资的理论没那么复杂,巴菲特的核心思想说来说去也就那回事。个人认为也没必要纠结投资还是投机,许多这方面的讨论都是关于表面现象,争来争去耗费了时间成本却对盈利起不到实质作用。投资者投入本金、耗费精力,核心目标是要有利润产出,所以还是多把精力用于探索适合自身的投资模式为好。

可惜的是,很多人到股市里来根本不是为了盈利。嘴巴上想要收益,实际上宁愿享受赌博的快感,也不愿对人性进行一丝克制,寄望于道听途说的捷径,寄望于大神的眷顾和怜悯,也不愿付出一丝专研的精力去获得属于自己的投资圣杯。条条大路通罗马,投机也好,投资也好;大烂臭也好,成长股也好,各领域都能出投资大师。但如果只是看别人往罗马奋勇前行,自己却因各种借口而原地踏步,或是当墙头草,在投资体系的建立上摇摆不定,最终被市场淘汰,能怪谁呢?

许多投资者长期的投资亏损,其实是对赚钱的欲望不够强烈,并没有以赚钱的结果为导向去指导自己的行为。如果对投资收益有足够的渴望,能以强大的欲望去对抗人性的弱点,有死磕自己的动力,心理上的不安有什么?只要清楚明白自己做了正确的抉择,心理上的痛苦又算什么?

根据个人经验,在认真做好投资分析的基础上,获得收益之前往往还要先承受各式痛苦,面对浮亏、利润回撤、来回坐电梯等等。既然影响情绪是难免的,倒不如把这些痛苦看作是利润的成本,咬紧牙关度过了便会是一片蓝天。只要管住自己的手去做正确的选择,心理上该怎么痛苦就怎么去承受;只要决策是理性的,那就不怕催眠自己,承受的痛苦越多,往后的利润越大。在投资的心理层面上,往往是自我的斗争和较量,这时候信念很重要。如果对盈利的欲望不够强烈,一旦败在痛苦的淫威之下,后果往往不堪设想。

总之,失败乃成功之母,交了学费要从中获得价值;而痛苦乃利润之本,把控好了可在投资旅程上少走弯路,直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