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雪球专刊第016期:舌尖上的投资
15970800000002

第2章 投资中国:消费转型期的机会

郭海燕,中金研究部董事总经理,发布于2013/4/10

本文为郭海燕在雪球投资策略会上的精彩发言。消费品行业的转型期是什么?我2012年前进入这个行业,最早从事零售研究,当时我们消费品各个子行业的研究员只要找到龙头,就使劲推它。其实都不用推龙头,(因为整个行业都整合得不充分)人人都能涨,那时候牛奶的普及率、家电的普及率,乃至各行各业的普及率都是非常低的。

但现在不同了,研究旅游的人会发现,同样都是十一,出行的人有很多,为什么这个山去的人多,那个景区去的人就少?我们提出“转型期”就是认为消费者在合理分配他的钱包,他的消费支出。我们需要对流行趋势有特别准确的前瞻判断,知道消费者愿意在哪里多花钱,在哪里省钱,这样,对消费者消费差异化、消费需求的分析,更为微观,也更为细致。

关于消费行业转型期,我们概括为6点:

(1)品牌化。消费者对品牌、品质的追求更高。刚才前面的嘉宾有列上市6年,9年涨了几十倍的股票,有的就是此类品牌化企业。

(2)理性化。消费者越来越理性。最具代表性的行业是家电行业。以前大家都觉得洋家电才好,但现在我们有自己的格力、海信,这些家电股估值低,涨得又好,原因是消费者在家电需求中不盲目追求贵的,而是买性价比高的。

(3)快时尚。全球快时尚的领军品牌,它们的股价表现非常好。

(4)健康化。这一轮医药股的持续上涨,和整个社会的收入、财富的增加、人们对健康的更高追求,以及老龄化都有非常大的关系。

(5)文娱化。文化娱乐包括传媒、旅游消费,这个今后一定是增长的热点。

(6)电子化。电子化这边我们定义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网购的兴起,我们会探讨谁会成为中国的亚马逊;还有渠道的扁平化。

关于品牌化,有两个指标:一是人均GDP的日益提高;还有一个是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新城镇化会带来新的消费需求,这也是所有消费研究员期待的。同时,我们在监控消费品的时候特别强调一个词——“渠道下沉”,因为未来会诞生新的城市,而不是北上广深这种人口密集、人均收入高的大型城市。

关于理性化,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无论哪个阶层的消费者,对他收入的提升和收入提升速度都是有担忧的。我画了一张图,农村人均收入的增长以及城市人口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事实上是有所放缓的。

另外,是通胀预期的问题。在消费品研究员眼中,我们更关注实际通胀率,我们感受到现在无论是菜价还是百货店单品的价格都是非常昂贵的。同时,我们还指出,居民出境的增多也增加了消费者的挑剔性,为什么国内的东西比海外贵?这是越来越多消费者所质疑的问题。

快时尚这边是我们所强调的,特别是在衣服这边,我们有ZARA等各种品牌,它强调的是用更少的钱买更多的产品,加快消费频率。

健康化。我们画了一个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图,今后,特别是2013年之后,中国50岁以上的人口将超过50%,这个数字应该有前瞻性,一些投PE的朋友,他们现在都在关注养老院领域。

文化娱乐消费。在美国的统计年鉴或海外统计年鉴中,其实是分得特别细的,但国内只给了大数,从这个大数中我们仍然看出它是越来越比GDP的增速快了。

网购这块。很多人都在问中国会不会获得超常规的发展,事实上,当马云他们打赌到底未来网购会不会占到居民消费总额50%的时候,我们有个测算,我们认为网购会在中国获得超常规的发展,到不了50%,但会超过20%。如果出现中国的亚马逊这个数字,甚至有可能逼近30%,原因在于中国社会流通的效率不够好,层层分销,商品到消费者手中太贵了,而网购恰恰是转折中进行渠道整合的一把撒手锏。

那么,在转型期该投资什么样的消费股呢?

首先,我们特别看好真正的品牌。什么是真正的品牌?这里既有投资成功的案例,也有投资失败的案例,我可以给大家举一下例子:

第一,我们特别看好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牌,无论现在白酒的走势如何,我们仍然把茅台列在这里,这是特别典型的,是中国独有的品牌,而且是消费者用得起的品牌。包括云南白药、同仁堂。等等,我们这里面只举一个,我们认为白酒和中药才是中国真正的自己的品牌,是有中长期投资机会的。

第二,是已确立优势的本土品牌。特别典型的就是A股的格力;港股这边我觉得百丽是一个非常好的代表,虽然它现在的成长增速慢下来了,但它是完成了这个子行业的整合,实现了霸权;格力电器,我们A股的很多投资人都把它当成制造商,事实上我觉得格力的品牌溢价应该能够帮助它得到估值提升。

第三,很多人在做IPO路演的时候会说,“我就是中国的阿玛尼”,但在我们研究员听起来,它是中国一个普通男装品牌。还有的说我是奢侈品假洋鬼子定位,说我是中国的LV;还有一些大家看股价表现挺惨的本土的做青少年休闲服的品牌,它说我是中国的ZARA。

其实全世界做得特别强、特别有企业家精神的品牌是不多的。我特别不建议大家说国外有了ZARA,就说中国某某品牌能做成中国的ZARA,恰恰由于这些强势外资品牌的进入,这些品牌的生存是非常有危机的。如果我们能够投资到这些品牌的中国独家代理商,那或许是好的投资机会;如果不是,那就回避他们所在的行业。

现在谈谈快时尚。其实快时尚跟快餐文化都是一样的,一个女孩子是1个月花2000块钱买1件衣服,还是买10件200块钱的衣服?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选择后者,这就是快时尚。肯德基、ZARA、优衣库、H&;M,他们在国际投资上都创造过奇迹。

为什么快时尚受人欢迎?这就是我特别强调的,因为中国的东西太贵了,这就是我们需要变革的地方。大家可以看一下,我们做了一个吊牌价与生产成本的对比,如果您在网上买东西,现在是1.5倍的加价率,50块钱生产,150块钱卖。优衣库、ZARA、H&;M的加价率分别是2.6到3.8倍,为什么我们的服装加价那么多?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他们要实现渠道的扁平化,但现在的动作不足。大家可以看一下美邦4倍,安踏4倍,李宁高达5倍,这么高的加价率,消费者在消费的时候就会挑加价率低的品牌作为主要的消费对象。

再看一下电子消费品。在这里我再讲一下,我从2014年开始在中金的消费板块中不仅对医药板块特别看好,家电板块也推得非常精彩。家电这边,我以黑电为例,很多人都说黑电不行,选家电的时候都是倾向于选大白电公司的,但大家看一下现在黑电行业发生了什么变革呢?它能够不停地通过电视的智能化推陈出新,实现价格的结构上涨。以海信电器为例,你看它的3D电视就比它的普通液晶电视贵46%,它的智能电视比普通液晶电视贵67%,而且上面的图显示,智能电视和3D电视的占比日益提高。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黑电行业的结构性均价一直在上移,它的利润率变高了,而这其实是非常好的行业趋势。

体验式消费。未来投体验式消费,一定要比投资拎包消费好。什么叫“拎包消费”?就是我们普遍说的去商场或超市消费。在我刚上班的时候,中国的销售渠道是一个漏斗,千军万马就想挤进沃尔玛、家乐福,想挤进王府井、西单,而现在我们有了那么多的购物中心,购物中心在未来3年会使得中国实体店的商业面积翻1倍;同时,我们还有网购,它又会额外增加30%,整个实体零售深受产能扩张之害,所以我们不是非常倾向于再去投实体零售商。很多基金经理都知道,我实际上是忍痛割爱了,因为我是研究零售出身的,但实际情况这样,这是没有办法的。

但体验式消费很好:首先,对于餐饮、娱乐等行业,他们开店的成本变低了;再有一个,它其实是不受网购冲击的,因为我们总不能在网上请人给我们做饭或洗脚,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对体验式消费这块格外看重。

下面我们再谈谈转型期要回避什么。

第一,是关于食品安全事件。其实,这一轮白酒跌下来也是因为塑化剂风波。我们统计了一下,历史上一旦曝出食品安全事件,包括小家电企业中曝出有质量不合格的情况,股价肯定在未来3个月到半年都没有好的表现,我们一定要认清现在的事实,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是非常非常关注的。

再有一个,是对于盲目涨价的普通中低档定位的品牌一定要回避,家纺就是这样,一路涨价,层层分销,最后网上有一些新兴的品牌冲了出来,以低廉的价格获得了消费者的心,结果大家就可以看到罗莱、梦洁等股价一路下跌。我们对涨价的品牌是不看好的,举个例子就是李宁,李宁在奥运会之后认为自己的品牌实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所以选择涨价,而国际大鳄耐克等选择了涨价,结果他们几乎通吃了中国的运动品牌市场,就是这样。对于中国普通中低档定位的品牌采取涨价的策略,在当下我们认为风险是非常大的。

谁会是中国的亚马逊,我觉得我给不出答案,但我想:中国的亚马逊一定要具备非常强的物流整合能力,或许苏宁在物流方面更懂。但同时,中国的亚马逊又要具备一个特别好的电商基因,电商基因仿佛就是在京东、淘宝天猫这边,所以现在是非常纠结的。而且苏宁的业绩和我们的预期差距也非常大,现在我们对苏宁的态度是等待和观望,但也可以告诉大家,它已经是中国前3名的B2C公司了,这个公司非常努力。

现场提问:郭总,啤酒产业产能现在比较大,您对未来3年到5年啤酒产业的投资机会怎么看?

郭海燕:其实我不是看食品饮料出身的,所以我怕说错了。我只是略知一二,因为我的小组覆盖了华润雪花、青啤,事实上我觉得啤酒是非常稳定增长的行业,因为每次我都看到它有双位数的增长。

说句老实话,我认为啤酒就是一种低档饮料,它在中国的普及度,从消费来看成长空间不大,并购已经被雪花和青啤做得非常完善了,所以要我给十几个消费行业打个顺序,它可能会排得比较后面,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