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雪球专刊第013期:玩转余额宝
15970500000005

第5章 站在高处看余额宝(1)

江南愤青,专栏作者,发布于2014/2/21,原帖地址:http://xueqiu.com/5564897980/27760349

我记得互联网金融千人会的主群里,有人问过我,你觉得余额宝能做多大,我说,做个几千亿还是有可能的,他说,那你还说你觉得单一余额宝的吸引力有限,规模做不了多大。我说,美国的货币基金曾经有高达3万亿美金,曾经一度超过了当时股票和债券基金的总和,也超越了存款,与此相比,你觉得几千亿人民币,算很大吗?而且,中国相比美国而言,有高达四十万亿的活期存款,十多万亿的储蓄存款,从2003年开始,我国的货币基金在这个背景下,居然这么多年没有发展起来,本身也就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余额宝可以改变和推动这个行业前行吧。也算是好事情,其实,我过去的文章里总的来说,还是认可余额宝的现实意义,只是,我不认同更多的还是好像有了余额宝,银行就活不下去了的颠覆性论调罢了。更不认同,把余额宝捧上天的看法。在我看来,余额宝在当前其本质就是货币基金,仅此而已,担不起太大的赞誉,做到了几万亿的规模,它也只是货币基金,仅此而已,乃至现在很多人都在说余额宝让银行存款搬家,我还是认为跟余额宝毫无关系,只要处于非市场化利率结构下,货币市场利率和存款利率存在显著差异的情况下,货币基金的发展是必然的趋势。

货币基金的诞生:

在四十多年前的美国,因为越南战争和第一次石油危机,美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滞胀”,即经济放缓的同时通货膨胀,通胀从60年代的2.3%扶摇直上至70年代的7.1%。而按照规定,当时商业银行存款利率最高不得超过5.5%,银行存款实际上在不断贬值。迫于压力,美国国会后来取消了对10万美元以上大额存款利率的限制,引发银行竞相提高大额存款利率。但小额存款利率仍然受限,处于实际上的负利率状态。

这时,美国教师年金保险公司(TIAA-CREF)的主管鲁斯·班特产生了一个天才的想法:他创立了一个名为“储备基金”的共同基金。1972年10月,该基金购买了30万美元的高利率定期储蓄,同时以1000美元为投资单位出售给小额投资者。就这样,小额投资者享有了大投资者才能获得的回报率,同时拥有了更高的现金流动性,历史上第一个货币市场共同基金诞生了。

余额宝通过提供技术条件,加剧了套利的这个进程,其实相比美国,中国的这个进程,确切地说,还是来晚了。我国的货币基金起步之时,被寄予无限厚望,结果十多年了,直到余额宝出现之前,其实还是一直籍籍无名(其实现在也不是那么有名,更多的人知道余额宝,不知道货币基金),很大程度其实是中国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份额差异所决定的。确切说,银行卖货币基金,肯定能卖过余额宝,只是一直不想也不敢这么做而已,那意味着自我革命,是得不偿失的,过去银行业一直压制货币基金,一方面是代销费用实在太低,另外一方面,也的确是因为主动抬高了自身的成本。所以,利率管制的存在加上银行业的一支独大,最终让银行有动机,也有能力打压货币基金。

而余额宝最大的意义就是通过技术的手段,让银行把一直遮遮掩掩的遮羞布给彻底地拉了下来,从某个意义上讲,余额宝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在央行备付金管理办法之前,余额宝甚至比银行更有动机打压货币基金,因为它赚取的是客户无利息的沉淀资金和银行给予的协定利息之间的差价,也一样是躺着赚钱的路径。但是在管理办法之后,却多了一条要求支付机构的实缴货币资本与客户备付金日均余额的比例,不得低于10%,其中实缴货币资本是注册资本最低限额。这意味着,第三方支付暂存周转的客户资金越多,其需要另外准备的保证金也就越多。而且确切地说,支付的利息的归属也一直悬而未决,在这种情况下,余额宝将自有资金嫁接接入货币基金,把自己的利差行为转为了用户的投资行为,不但缓解了备付金的压力,也把利差收入转为了代销费用,关键是给客户创造了高于存款的稳健投资收益,还能极大地吸引客户流入。说实话,是极为漂亮的一个决策。

但是,无论怎么来看这个行为,依然无法改变的是,将支付宝用户嵌入货币基金,很大程度上,都只能认定是货币基金的销售行为,余额宝凸显的是销售方式更先进,但是它无法解答的还是货币基金自我管理过程中的现实问题,而且,认为余额宝会以此打败商业银行的呼喊也是苍白无力的,最现实的就是美国的货币基金,曾经超越了美国商业银行的存款,也是股票和债券基金的总和,依然无法改变日趋没落的现实。确切地说,主要是因为两者根本不是一回事,如同你管理了几万亿的社保资金,你就可以打败一家银行了吗?两者本质不同,不构成竞争,相反还是互为补充,更何况目前余额宝购买的都是银行的同业存款,也不是一个竞争关系。非要对立它们有必要吗?所以说,余额宝做到了一万亿、十万亿,也不会构成对银行业的威胁。决定货币基金规模的很大程度上还是来自利率管制,利率市场化后的美国,由于长期的低利率使得可套利的空间越来越小,所以大量的货币基金都无法实现较好的盈利。如果有一天,套利空间上行,货币基金一样会死灰复燃。

而中国短期趋向一个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当中,从美国来看,货币基金,本身就扮演了利率市场化助推器的角色,它会进一步加剧这个进程,而进程的加快,反过来也是自我颠覆的过程,所以我说货币基金最终的趋势是注定的。指望货币基金搞死银行,不靠谱,也不现实。而指望代销货币基金的余额宝来搞死银行,更不知道如何去说。但是后面会说到,余额宝的推行,倒逼了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市场竞争的加剧,这个倒是会搞死银行的,而且会死得很惨。

其实,我个人还是觉得余额宝的本质虽然是余额管理,但是它遵循的逻辑还是渠道的逻辑,渠道在余额宝上所显现出来的特征,其实是搭便车的模式。怎么说呢?我自己理解在阿里巴巴内部,淘宝的功能是大量地吸引客户进入体系内,让客户成为淘宝用户,而支付宝要做的事情,就是考虑如何把淘宝客户更好地服务好,从而留下来成为支付宝的客户,是一层进一层的关系。支付宝的这次余额宝,必然不是要革银行的命的行为,它的出发点很简单,更好地优化自身的服务,提高淘宝的客户黏性,让体系内的生态更健康,同时解决前面提出过的备付金管理办法带来的问题,是个顺势而为的行为。如果非要简单点理解,我就一直拿开网吧来理解余额宝。

简单地说,就是你开了个很大很大的网吧,每天几千万人来上网,你看人那么多,这些人每天进出,去买个水啊、方便面啊,不太方便,你就干脆,顺带着在网吧卖方便面卖可乐。这个行为是立足于更好地服务客户角度出发,提供给客户更多的对于客户增值作用的产品,从而促进良性循环,到最后,大家反倒更愿意来你这里上网了,没事还能给你带点新客户。就是这么个模式,维护好存量,服务好存量,带来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