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雪球专刊·国庆特刊05·股市进阶之道
15969600000004

第4章 股市进阶之道(二)(1)

发表于2014/9/5,原帖链接:http://xueqiu.com/1449612549/31349487

在股市上赚来的钱,要么是靠智力要么是靠毅力,想赚大钱基本上要兼顾智力和毅力;在股市上亏掉的钱,要么是因为小聪明要么是因为小性子,兼顾小聪明和小性子可以成功亏掉最多的钱。

在企业分析中,最困难的事情不是缺乏信息而是找到分析的构架和高效的方法论;最糟糕的事情不是研究的不够多,而是分不清研究的主次而无意义的耗费精力甚至自寻烦恼;最麻烦的事情不是始终存在的不确定性,而是缺乏一个有效的观察评估手段而难以及时的对重大现象做出正确的反映。

价值与成长的简单粗暴划分是对投资的扭曲。投资的困难,正在于它不是非此即彼和简单粗暴的,成功的投资是建立在商业洞察力的基础上,对内在价值与价格之间关系的一种深刻理解。简单的看估值指标和当前业绩增速,都易陷入极端。而认为好价格与好成长不可兼得,只能说太缺乏实证观察而想当然。

如果一个人的投资总是被某些阶段性的市场事件、政策变化所影响,那么即使他可以做得很好,至少他也必然做得很累。那些对某些事件静静乐道和自作聪明的“投资人”,其本质上与股评家并无什么差别。投资贵在领悟“不变性”和“共性”,靠耍小聪明最终会发现付出的大多功夫都是庸人自扰。

格雷厄姆曾说:“买股票最好是像在杂货店里买东西(精明的挑挑拣拣)而不是像买香水那样(被美誉冲昏头脑而不计价格)”。巴菲特又告诉我们:最好的公司是让人即使多花钱也心甘情愿(就像香水),而不是毫无差别可以随意砍价和更换的(比如杂货店)。在我看来,这2者的结合其实就是投资的奥秘。

这2句中,后者告诉了我们该瞄准的高价值目标是什么,而前者告诉我们什么情况下扣扳机最好。很多人可能会怀疑这两者是否存在重合的可能?其实如果将一些已经被证明的好公司好股票做一些回顾,会惊讶的发现不但“可能”,而且“常见”。只不过,拾起这种机会既考验眼光也挑战人性。

没有理论的支撑不可能有靠谱的投资行为,而只能是碰大运。缺乏理论的指导,股市完全就像是在黑盒子中运行一样总是让人莫名其妙。当然,好的投资理论不是试图解释一切,而是揭示这种投资方法之所以长期必将盈利的本质所在,它总是体现出内在逻辑优美简洁的特征。投资中思考的乐趣与盈利的快感一样令人着迷。

对于一个股民来说,他每天的行为都在对自己的三张报表产生影响。盯着价格波动和短期博弈,就是将“精力”这一宝贵资产浪费在了毫无意义的业务上;热衷于频繁操作,更是在制造庞大的费用;孤注一掷和赌博心态,又会导致危险的负债和脆弱的现金流。如果你自己不是一个“好企业”,收益又怎么可能高?

一个大官倒下,往往一批商人陪葬。政治这事儿我不懂也不想懂,但投资上对于这种事儿还是需要一点儿“觉悟”。那些长袖善舞的商人,手眼通天赚钱轻松又光环围绕,他们的企业经常创造短时间快速崛起的“奇迹”。但这种人我向来避之唯恐不及,因为政商结合向来是魔鬼的契约。

骗子都是心理学大师,老实做事的人却往往不是对手。不管往哪个方向,激进总是更容易受簇拥。操纵大众的腺体比唤醒大众的思辨即容易万倍,又成效显著万倍,怎能不引无数投机者竞折腰?社会学领域尤其不相信快意恩仇,只相信严谨缜密。痛快一下容易,但快的里面往往就会跟着痛。

“预期”可以让股票获得惊人的爆发力但也可能玩弄你于股掌间——其成因和发展过程往往复杂而难以捕捉,所以它既是个强大的武器又是个危险的法术。市场预期力量的强大源泉来自于人类对未知事物不可遏制的联想和放大。正如希区柯克说的那样:“惊悚不是屋子里有鬼,而是那扇忘了关上的门。”

仅仅一年时间(14年1月),好几个原本被市场弃之如敝履的股票已经再次获得追捧。非同寻常的收益率,往往来自于非同寻常的对象出现了非同寻常的时机。优秀投资人的特征就是在没有重大操作意义的时刻善于忍耐,但当这一刻出现时却又具有非同寻常的行动力。有所不为可以避免无谓的亏损,但要盈利还必须有所必为。

通常人们认为,对于不同的股票选择代表了能力的高低。但其实更说明问题的往往是另一种情况:那就是对于同一只股票和公司,是在哪个阶段被你选择看好或者远离的。不同股票的选择往往是方法论或者价值观上的差别,未必有高下之分。但同一个东西在不同阶段的选择和动作,那就太说明问题了。

最近朋友小聚中碰到个会计高手,闲谈中得知我是做投资的,他吃惊的问:你还敢做股票?你知道吗,我干会计20多年了,玩股票都经常中招。我笑笑说,理解。没好意思说的是,会计在股市中其实真没什么优势,而且如果秉持着“查账思维”来看待股市,那么反而是一个麻烦。投资需要财务知识,但那不是关键。

投资人不一定要是会计高手,不一定要是业务专家,没必要是金融学历,更没必要手眼通天。但一定要具有正确的思维方式,一定要习惯面对不确定性,必须要掌握企业分析的方法论,必须理解市场定价的复杂和内在逻辑。正确的投资必然是快乐的,如果投资让你不快乐,就要找找问题在哪里。

在投资中与企业应该保持多远的距离是个问题。如果对企业的相关信息过于敏感,则很难想象哪个公司能够真的实现长期持有,因为以一个5年以上的周期来看企业的经营很容易出现阶段性的负面因素。但与企业离的太远,虽然忽略了杂波的干扰,但也可能忽视了危险情况出现的端倪。这个度的把握确实不简单。

“追求卓越”在实业而言大多意味着勇于创新、打破常规和实现对竞争对手的超越。但对投资而言追求卓越却可能更强调坚守原则、注重常识和战胜自己的恐惧与贪婪,两者一样困难却困难在不一样的地方。投资人的卓越业绩可能首先要以坦然接受阶段性的平庸为基础,试图任何情况下都优秀本身就是陷阱。

真正的竞争优势是非常难以被模仿的,那么它也意味着也非常的难以被建立,那些试图建立起壁垒的公司就必然不可能“短平快”。那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在这些公司努力构建壁垒的漫长过程中,资本市场也许经常会不耐烦,投资人对此的不同态度反应了基本投资价值观的差别。

单纯的竞争优势和规模扩张都是相对容易的,但具有竞争优势的扩张却非常困难。因为竞争优势本质上是更容易出现在特定范围和领域,但业务规模的延伸却很容易让其超出优势覆盖的范围。这是一个让人挠头的矛盾,因为护城河和增长都是价值创造所的重要因素,也因此真正的高价值企业注定是稀少的。

因此有2类企业特别值得关注:一种是进入壁垒极高容易产生差异化,并且其业务潜力将长期膨胀的;另一种是虽然不存在真正的竞争优势,但其市场极其广阔并且即便很小的份额占有也足够成为大市值企业的。前者属于典型“小强”,最终是细分市场中的霸主;后者则是大市场中经营效率最优秀的标杆性企业。

从基本功到方法论再到品性和思维方式,是从“术”到“道”的过程。但不幸的是,很多人盲目崇拜“道”而轻视“术”,却不知真正的道是来自术的积累和从量变到质变的自然过程。没有厚实的基本功和系统的方法论而夸夸其谈所谓的“哲学、艺术、品格”,靠漂亮话和唱高调博眼球,实乃不学无术和投机取巧。

经验并不必然转化为理论,零散的知识点并不必然上升为系统整合。但缺乏起码的根基和知识积淀,所谓的“投资哲学”只能是个笑话。“大道至简”和“大道相通”具有逻辑上的合理性,因为高度抽象后的大道理就那么几条,“术”的差别却很大因为非常细致。所以真正困扰人的,是从术到道的组合提炼过程。

金庸像巴菲特,厚重如山岳穿过千百年依然屹立不倒;古龙似摩尔.李,惊艳如流星划过天际。少年时最爱看古龙,后来慢慢更喜欢读金庸。但对金庸的喜爱是出于对那份厚重气息和笔力磅礴的欣赏,对古龙的难忘却似乎是骨子里沉迷那种淡淡的优雅和无奈。金庸出佳章,古龙创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