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做最好的父母:培养好孩子的6大关键
15880200000004

第4章 家庭,孩子成长的摇篮(1)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孩子养成习惯,形成性格、脾气,建立道德意识最重要的阵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母爱与父爱,一个也不能少

母爱和父爱,孩子都需要,只是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分工不同、主次不同而已。

母爱&;父爱

母爱和父爱,孩子都需要,只是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分工不同、主次不同而已。

美国著名心理学艾瑞克·弗洛姆(Erich Fromm)经研究发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的母爱呈递减趋势,而父爱呈递增趋势。

由上表可知,在孩子处于婴幼儿阶段及小学低年级时,母亲应居于主导地位。升入小学高年级阶段后,孩子的独立意识慢慢增强,母爱应逐渐减少,父爱应适当增加。

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因为母爱与父爱有着各自天然的优势。哈佛大学的研究者发现,人生来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亲密性,二是独立性。母亲的天然优势与责任是培养孩子的亲密性,父亲的天然优势与责任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当然,父母的分工不是绝对的,父亲也可以培养孩子的亲密性,母亲也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但就各自的天然优势与特殊责任来看,母亲更有责任培养孩子的亲密性,父亲更有责任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所以,母亲对孩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德行礼仪、品格气质上,如果孩子意志消沉、情趣堕落、不懂礼仪、不知感恩、不合群,母亲要负主要责任;父亲则影响孩子的兴趣方向、理性作为,如果孩子精神萎靡、没有爱好兴趣、没有方向感、没有责任感,父亲要负主要责任。

由此可见,最好的家庭教育模式一定是父母联盟-父母按照孩子在不同年龄段所需的父爱与母爱的多少发挥应有的作用。但长久以来,许多家庭的教育模式是有问题的。很多做父母的,尤其是母亲,由于不了解孩子的成长需要,总是怕孩子做不好,处处代劳,结果让母爱泛滥成灾;而做父亲的又没有及时地补充进来。这样,一方面会使孩子失去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对孩子健全的人格形成也是极为不利的。

好妈妈成就好孩子

关心孩子的教育

要成为好妈妈,首先要关心孩子的教育。

有人说“现在是一个‘拼爹’的时代”。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因为大多数家庭的财富是由爸爸挣得的,而良好的经济条件、强大的人脉、“高大上”的社会背景,的确可以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但我认为,单纯“拼爹”是不够的,还得“拼妈”。

所谓“拼妈”,并非拼妈妈的学历或社会地位,而是拼妈妈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手段。在中国大部分的家庭,孩子的家庭教育主要是由妈妈来做,因此妈妈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手段将直接影响孩子未来的综合竞争力。

《射雕英雄传》是一部为大家所熟知的经典武侠作品。很多人读后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同样是英雄的后代,为什么高智商的杨康失败了,而智商平平的郭靖却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一代大侠?有人说,那是因为郭靖运气好,而且师父都是武林高手,但杨康的师父丘处机、梅超风的功夫也不差啊,可见师父武功好坏真的不是命运的决定因素。

我认为,解决以上疑问的关键在他们的母亲身上-两位母亲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手段截然不同。郭靖的母亲李萍,用现在的话讲是个标准的家庭妇女,没有文化,没有社会地位,又遭逢家庭巨变,但她不向命运屈服,也不妄自菲薄,将郭靖培养成为一个积极向上、吃苦耐劳、独立、不服输、认死理、讲信义,有责任心和民族大义的人。而杨康的母亲包惜弱,有文化,有教养,但“慈母多败儿”,她没有在杨康心里种下民族大义的种子,导致了杨康人生的重大悲剧。

做心智成熟的妈妈

每个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性格活泼开朗、热情直率、勇敢坚强,做事认真细致、有责任心,既有很强的独立性,又善于与别人相处。但这些优点需要妈妈在心智成熟的情况下才能培养出来。

心智成熟的妈妈,情绪一定是健康的。很多女性在升级为妈妈后,虽然角色发生了改变,但心智却没有随之成熟:有的人无法做到开朗乐观地面对琐碎的生活,怨气过多,自己不快乐,还把不良情绪带给了孩子;有的人在处理家庭问题时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不自觉地让孩子成为父母不良关系的“夹心饼”;有的人以“爱”的名义付出,给予孩子的却不一定是孩子需要的,反而制约了孩子的发展;有的人面对孩子,虽然心中有爱,但缺乏足够的耐心和理解,不能积极倾听孩子心声,也不肯给予孩子鼓励和赞美,更无法和孩子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我曾经就是一个心智不够成熟的妈妈。2006年我生灿灿的时候,恰恰是公司筹建工作最忙的时候,所以生完灿灿一个月后,我就开始忙于公司的事情,除了给孩子喂奶,我很少陪伴孩子,孩子都是由保姆来照顾。

就在灿灿两个多月的时候,有一天我开完会已经是晚上9点多了,结果我一到楼下,就听到了孩子的哭声。我一边想着是不是我的宝宝在哭,一边往楼上跑。到了楼上,我打开房门一看,只见保姆正满头大汗地哄着灿灿,灿灿哭得小脸通红。一问才知道孩子饿了,可保姆又不敢擅自给孩子喂奶粉(那个时候我很固执,觉得孩子一定要吃母乳,所以保姆在没有得到我允许的情况下,绝对不能给孩子吃奶粉),只好等着我回来。

在灿灿0~1岁这个最重要的发展阶段,我除了给她喂奶,很少抽时间陪伴她,都是由我妈妈和保姆照顾她。而且她一出生,就自己一个人睡在小婴儿床上,而保姆睡在另一张床上,她就一直这么“独立”地成长着。幸亏在我妈妈无微不至的呵护下,灿灿得以快乐地成长。这让我这个做妈妈的少了一些内疚感。

灿灿两岁时,我就一门心思地想让她上幼儿园。当时我在教育孩子上没有任何经验,也没有请教任何人,完全凭借自己的本能认为,最“高大上”、最漂亮、环境最好、综合办学条件最好的幼儿园就是最好的,于是我选了一个很贵但离家很远的幼儿园,孩子每天需要坐校车上下学。

上幼儿园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一道坎儿。孩子第一次离开家人,来到了一个新环境,心理和身体都要经受极大的考验,而我当时我根本不了解这一点,所以灿灿上了两天幼儿园就开始生病。

我把灿灿送到医院之后,医生检查完,说孩子要想好得快,必须打针。当时我却很自以为是地认为没有这个必要,只是回家后给灿灿吃了点儿药。第二天是灿灿的两周岁生日,我却因为需要去总公司参加一个全国性的研讨会,没有在家里陪伴她。第二天下午我有一个演讲。就在演讲开始之前,妈妈给我打电话,说灿灿住院了。当时我的心里真的是特别难受,都是因为我的自以为是,孩子才遭了那么大的罪。事后经过反思,我才真正认识到:职业女性不能只关注事业,还应该关注孩子的成长,做到科学育儿。

要想成为心智成熟的妈妈,必须做到以下四点:第一,在进家门之前务必提醒自己:忘掉工作中的不愉快,从现在开始,我需要承担母亲的角色。孩子需要从妈妈那里获得快乐,所以千万不要把与孩子无关的坏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

第二,要真心与孩子一起分享他的快乐。当孩子有快乐的事情想要与人分享时,第一个想到的往往是自己的妈妈。这时妈妈就要把自己的事情放到一边,认真倾听孩子。孩子是特别聪明的,你有没有全身心地与他交流,他完全能够感受得到。当他总是得不到你的真诚回应,慢慢地就不会主动与你分享他的快乐了。所以当孩子兴冲冲地告诉你,他今天在学校得了一朵小红花的时候,千万不要表现出厌烦或者不屑一顾,而要表现得和孩子一样高兴,再问他能不能让你看看他的小红花。

第三,在孩子面前适当装“无知”,鼓励他动脑筋。当孩子问妈妈问题时,妈妈绝不能表现得像在单位里那么聪明能干,而应该适当装“无知”,鼓励孩子自己动脑筋想办法,锻炼孩子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当孩子来问妈妈“这个字怎么念”时,妈妈绝不能说“你怎么连这个字都不认识?!”这样的回答只会伤孩子的心,但是直接告诉孩子答案也不是明智之举。最好的做法是对孩子说:“哎呀,妈妈也不认识,我们一起查字典,好吗?”孩子通过查字典认识这个字后,就会有很强烈的成就感,重复多次后,他就会养成遇到不懂的问题就查阅资料而不是依赖妈妈的习惯,从而学会自主学习。

第四,当孩子遭遇失败或挫折时,要善于鼓励孩子。当孩子遭遇失败或挫折时,妈妈首先要冷静地告诉孩子:一次失败并不意味着终生失败,然后帮助孩子查找原因,总结教训,改进方法。但很多妈妈做不到这一点。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当孩子玩有些难度的游戏时,一旦孩子遇到困难,有些妈妈就会说:“别玩了,你不适合玩这个。”孩子从此不再玩这个游戏。也有的妈妈会表现出失望的神色,甚至用刻薄的语言讽刺和挖苦孩子,把孩子数落得一无是处。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孩子变得极度自卑,甚至主动放弃本应美好的前途。所以,妈妈一定要鼓励孩子坚强,不要一遇到困难就轻易选择放弃,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毅力。

第五,与孩子对话时,少用“你必须、你应该”等命令式口气。妈妈在孩子面前要注意说话方式,不要在孩子还没把想说的话说完时,就抢先表达自己的观点,或不管孩子是否愿意,就以“你必须……”“你应该……”的语气命令孩子,而且要求孩子立即执行。

如果妈妈专制,孩子要么缺乏主见、判断力,万事以妈妈的意志为准,要么极其叛逆,事事与妈妈的期望反着来。

第六,不提旧账,不揭短。与爸爸相比,妈妈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更长,更清楚孩子的弱点是什么。假如妈妈在说话时经常直指孩子的弱点,经常讽刺、批评孩子,或强迫孩子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或是明明知道孩子做不到,还故意要求孩子去做……这些做法无疑是在用最尖锐的武器直戳孩子的痛处,孩子的内心可能会很受伤害,因为这一伤害来自于他最亲近的人。这样做无助于帮助孩子认识错误,孩子还是会不断地重复错误。

总之,妈妈在家就是妈妈,不是职业女性,妈妈应该照顾好孩子的生活起居,关注孩子内心的起伏变化,关心孩子的一举一动,呵护好孩子幼稚的情感,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

养育孩子,父亲也不能缺席

父亲不仅参与了孕育孩子的过程,在孩子出生后,父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美国心理学家艾瑞克·弗洛姆说过:“父亲是孩子的导师之一,他指给孩子通向世界之路。父亲虽不能代表自然界,却代表着人类存在的另一极,那就是思想的世界,科学技术的世界,法律和秩序的世界,风纪的世界,阅历和冒险的世界。”

美国耶鲁大学的科学家最近得出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由男性带大的孩子智商一般都比较高,在走向社会后也更容易成功。现代心理学研究也发现,孩子的成长,特别是一些优秀的心理品质,如坚持、责任、勇气等,均需要在父亲的鼓励和积极参与下才能培养起来。

尽管父亲带孩子的好处多多,但在现代社会中,父亲却往往成为家庭教育的局外人。这一现象一般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男人大多担负着养家糊口的重任,必须努力挣钱,因此没有时间陪伴孩子;二是在“男人负责挣钱,女人负责管家”思维定式下,很多妻子觉得男人在外面打拼一天,回到家后就该好好休息,不让其插手家务以及孩子的教育。长此以往,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被逐渐弱化,甚至渐渐淡出。

但随着家庭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于是《爸爸去哪儿》等一系列关于父亲育儿的综艺节目应运而生,在社会上掀起了不小的父亲育儿热潮。在明星的示范下,越来越多的父亲愿意并积极加入到育儿大军中。

再好的母亲也无法替代父亲的角色,因为二者的教育侧重点是不同的。父亲对孩子的教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规则教育;第二,形成性别意识。

与孩子交往时,母亲更多的是与孩子进行语言交流,而父亲则多是通过运动、游戏与孩子进行交流。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会从与父亲的交流中知道什么是规则,会观察父亲怎样面对挫折、化解危机,进而模仿。所以爸爸要多带孩子做户外运动,锻炼孩子的冒险精神和勇气。

我先生工作特别忙,平时很少有时间陪孩子。2014年4月,“博冠国际父母聚乐部”举办了一场亲子户外拓展活动,要求父亲带着孩子一起参加。我觉得这是一个增进父子关系的好机会,提前就和先生约好,让他那天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参加活动。

活动开始前,工作人员跟我说这次拓展活动要求孩子必须在5岁以上,因为有些项目对孩子的年龄有要求。当时我心里一沉:完了,顶顶还不到4岁,没法参加活动,只能在台下给哥哥姐姐们喊加油了。可是当我朝台上望去时,突然发现先生和顶顶竟然也站在了拓展队伍中。我走过去问先生:“怎么,你们想试试吗?”先生说:“带儿子试试吧,不行再下来。”

顶顶刚上去时腿有点儿抖,不敢迈步向前走,于是他转头看着爸爸。他爸爸坚定地告诉他:“顶顶,你行的,爸爸和你一起过去。”于是,顶顶在爸爸的鼓励和帮扶下,迈出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