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进退博弈
1583000000024

第24章 交换中的效益加减 (5)

有一次赵高和李斯一起聊天,李斯很自豪的说起商鞅变法的事,商鞅和李斯本是隔了多少代的同门,李斯自然要说自己的师爷师祖宗商鞅的好。商鞅变法更是好上加好。但赵高非要刨根问底:问商鞅既然变法为了秦国。后来为什么又背叛秦国?为什么立法者最终要违背了自已所立之法?这可把李斯问住了。这件事大家都心知肚明。不过谁也不说破而已。偏偏赵高装糊涂,非要问个明白。还把它推到了李斯头上。也算李斯倒霉。谁让他自己给自己本门吹牛的时候不看时候。忘了旁边有一个赵高,因为商鞅为丞相时,曾经割过太子师的鼻子,另一个太子师被毁了容。而正好李斯为丞相时,赵高是胡亥的老师。李斯一提到商鞅,赵高就为自己的鼻子担心,胡亥虽然不是太子,但也算是准太子,因为嬴政跟本就没立过太子。赵高也就算是准太子师,这个“准”字有点半是半不是的意思。但要用在鼻子上,可就不好听了。所以赵高一直梗梗于怀。

李斯倒霉就倒霉在用商鞅的是秦孝公,杀商鞅的是惠文君。一个是嬴政的爷爷的哥哥的爷爷,一个是嬴政的爷爷的哥哥的爸爸,得罪谁也不行。偏偏嬴政也不帮腔,在旁边听得津津有味。要知道秦王对商鞅还是很有好感的。他也很想看一看李斯对这件事的评价。可他哪知道李斯现在已经全麻了爪。李斯搜肠刮肚,自己学的什么“法也”,什么“势也”全然用不上。李斯本来就怕惹嬴政生气,正噤若寒蝉不知所措。不成想赵高旁边又跟嬴政讲起了什么“零口供”,紧跟着就来了一句:你可以保持沉默,但你的每一句话都将成为呈堂正供。李斯当时就吓得尿了裤子。从此见了赵高,不再敢提一个法字。其实这不怪李斯,毕竟他的法家不是“法律”之法。所谓此“法”非彼“法”也。可别人不知道。包括嬴政,都觉得赵高比李斯还厉害。又搭着李斯见了赵高就不谈法字。人们就开始拿李斯开玩笑:李斯,法安在否?李斯无奈,只好答曰:送之高阁。送之高阁意思是说:所有的法都在赵高他们家呢。“束之高阁”这成语就这么来的。

秦二世荒淫愚昧,而手握重权的丞相李斯还是清醒的。李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及其后建立封建中央集权的过程中,立下了不少功劳,因而备受秦始皇的重用。李斯又是“沙丘之谋”的参与者,秦二世对他颇为宠信。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后,李斯基于对秦朝统治的忠心,曾多次上书进谏但毫无成效。赵高一方面担心秦二世了解朝局后会追究自己的责任;另一方面也将李斯视为其专擅朝政的唯一障碍,因而便把矛头对准了他。对秦二世的性格了如指掌的赵高设计了一个陷害李斯的绝妙圈套。他先对李斯说,如今盗贼猖狂,我很想劝谏皇上,但因为皇上深居皇宫,我没有劝谏的机会。李斯也表示自己很想找机会劝谏皇帝。赵高表示他负责给李斯制造劝谏的时机。于是,赵高特意找一些秦二世玩兴正高、最烦人打扰的时机让李斯进谏,如此再三,二世开始与李斯产生了嫌隙。

李斯也不是省油的灯。他要面见皇上。这时二世正在甘泉宫,观赏摔交比赛。他就上书揭发赵高的罪过说:“臣听说过,大臣怀疑君主,没有不危害国家的,妻妾怀疑丈夫,没有不危害家庭的。今有大臣专断朝政,说一不二,无异于陛下,这太不正常了。从前,田常做齐简公的臣,他的爵位与公室相敌,私家财富与公家均等,布惠施德,下得百姓欢心,上得群臣拥护,最终杀死齐简公,取齐而代之。这是天下尽人皆知的事。今日赵高心怀不轨,阴谋篡权,就象田氏对于齐国一样。陛下不早做打算,臣恐怕他要造反添乱。”二世不进盐酱说:“你说了些什么呀?乱七八糟的。

赵高原本是个宦官,但他安宁本分,不恣意妄为,不因形势危急而变心,洁身自好,一步一个脚印,他忠于朝廷,信守职责,联确实认为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可你却无端怀疑他,是何道理呢?何况联小时候失去先皇,无知无识,不知道如何治理百姓,而你又年老体衰,恐怕要不久于人世了。朕不依靠赵高,让我依靠谁呢?而且赵高为人精明强干,对下熟知人情,对上能合朕意,请君不要疑心重重。”李斯仍不死心说;“赵高是个下流坯子,政事不懂,贪得无厌,利欲熏心,永远不会满足,所以臣认为他是个危险人物”。二世一看两人闹得不可开交,怕李斯杀害赵高,就私下传话给赵高,让他防备着点。赵高说:“丞相怕的就是我赵高,赵高一死,丞相就要上演田氏代齐的闹剧了。”

由于二世深居禁中,大臣很少得见龙颜。其时,盗贼越来越多,发关中兵前去镇压也制止不住,象割韭菜似的,一茬接一茬,割而复生。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进谏说:“关东盗贼蜂起,朝廷发兵弹压,杀伤甚多,但还是不能平息。盗贼多,是因为戍守、潜运、转作太劳苦,赋税太重的缘故。请暂且停止阿房宫的修建,减少四边的戍守、转作。”二世不以为然,说:“所有贵有天下的人,无不穷奢极欲,尽情享乐,只要君主手握大权,严明法律,下边就不敢胡作非为,天下太平啦。……,今朕即位二年之间,盗贼四起,你们镇压不住,又妄想废弃先帝之所作所为,是对上无以报答先帝,其次不能为联尽忠竭力,为何还要占着茅坑不拉屎?”于是,二世叫人把冯去疾、李斯、冯劫统通抓起来,投入监狱。冯去疾、冯劫知道消息后说:“士可杀,不可辱。”自杀身死。

二世把李斯交赵高审问定罪。赵高责问李斯与儿子子由谋反的罪状,并把李斯的宗族宾客全部抓捕。赵高拷打李斯,鞭答象雨点般落下,李斯不胜痛楚,屈打成招。李斯原以为不致被处死,他自负能言善辩,劳苦功高,自己确实没有造反的心,找机会上书自述衷曲,方一二世醒悟就能得到赦免。便在狱中上书二世说:“臣作为丞相治理百姓,已三十余年了。在泰国土地还很狭小,地不过千里,兵不过数万时,臣竭尽微薄之材,谨守法令,暗派谋臣,资助以金玉,使他游说诸侯,同时在背地里整军经武,布施教化,提拔斗士,尊重功臣,增加俸禄,故终能威胁韩国,削弱赵国,攻破燕国、赵国,踏平齐国、楚国,最后兼并六国,立秦王为天子。全国平定后,又驱逐北边的胡人、貉人,南边平定百越,以显示秦朝的强大。在国内,统一度量衡,改定文字,公布于天下,树立秦朝的威望。如果这些算是罪过的话,那么巨死几个来回啦。幸好先帝能尽臣之所能,所以才有今天,万望陛下明察!”奏书呈上,落在赵高手中。赵高指使狱吏扔在一边,说;“囚犯无权上书!”压下不报。

赵高暗派宾客十余人冒充为御史、渴者、侍中,再次开庭审判李斯。李斯仍然坚持原诉,赵高则派人再次拷打他。后来二世派人复查李斯的案子,李斯以为与以前一样,说了也没用,只好违心服罪。这时,二世所派调查三川太守李子由案子的使者回来,知道李子由已被楚将项梁击杀,不了了之。

二世二年七月,经过严刑拷打,定李斯为腰斩罪,弃市咸阳。李斯步出监狱,回头看一眼同被五花大绑、共赴刑场的二儿子说:“我想与你再次牵着黄犬,一同走出上蔡东门去追赶狡兔,这已是不可能的啦!”于是,父子俩相对而哭,令人心酸。李斯被满门抄斩于咸阳市上。

赵高杀死李斯后,官拜中丞相,事无大小都由赵高裁决。起义军距咸阳已不足百里时,秦二世才认识到形势的严峻。他任少府章邯为统帅,率在骊山服徭役的二十万刑徒强行编入军队,用以镇压起义军。这些缺乏训练,又深怀不满的刑徒们一击即溃,章邯率军投降,秦王朝的武装基本瓦解。

面对秦王朝即将垮台的危险局面,当权者赵高不仅不思挽救之策,反而想乘势取秦二世而代之,进而体验一下帝王之尊的荣耀。为了检验群臣对他篡位的态度,他导演了一出历史上有名的“指鹿为马”的丑剧。

有一天朝会,赵高牵来一只鹿献给二世,并说这是马。二世以为赵高开玩笑,询问左右大臣。大臣们慑于赵高的淫威,有的说是马,有的沉默,也个别的说是鹿。事后,赵高把说鹿的大臣都杀死了。从此,赵高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的伎俩层出不穷。

农民起义已严重危及到秦朝的统治,怠于政事的秦二世对此有所察觉,对长期专权的赵高产生了不满。坏事做尽的赵高害怕二世追究他的过失,决定先下手为强,利用自己掌握的宫内外大权派亲信强迫秦二世自杀,然后操纵政局,欲立秦二世之子公子婴为秦王。

秦王婴认识到赵高的险恶用意,经过周密的策划,在赵高督促其到宗庙受玺的时候,令早已埋伏好的手下人挥剑杀死了赵高,结束了赵高罪恶滔天的一生。随后子婴素车白马,手捧玉玺向刘邦投降,至此秦朝灭亡。

从历史到今天很多人是根本不配来议论赵高的。正如母鸡们永远也理解不到鹰击长空的胸怀。那些对人类的苦难没有同情心的人不配,那些为了名利蝇营狗苟的小阿三不配,那些对自己国家的人民没有责任感的玩世不恭者不配,那些伪装高尚的轻薄之徒不配,腐败分子更不配。

赵高敢于藐视任何强权、敢于挑战强大的皇权。他曾经说过,商秧的骨头是最硬的。其实他自己骨头的硬度不亚于他所赞扬的商秧的骨头硬度。他出生于社会的最低层,为了解放天下受苦的人民,他忍受痛苦,不惧歧视,毅然自宫,打入反动统治集团的内部,他成功的让穷苦的秦赵人翻了身,让他们在中国当时那样的生产力条件下避免沦为暴秦垄断资本的奴隶,赵高居功至伟。赵高的出现有历史的必然性,他也是一粒“蒸不烂、煮不透、响当当、硬梆梆”的坚硬正义的种子,生逢其时,就必然要开花结果,形成气候。这样的赵高,应该珍惜,而非贬低。为了理想,虽千万人吾往矣,虽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这就是一代宦臣赵高的作为。

赵高也是一位悲剧英雄。他的悲剧在于晚年思想中空想的成分越来越大,理想主义的倾向过度扩张,他要向历史寻求他不可能得到的东西,他要超越历史,而历史是无法被超越的,这是人类历史上所有理想主义先贤们必然会遇到的痛苦的矛盾。

赵高的悲剧还在于他是被阉割之人,失去了生殖和过正常性生活的能力。这种特殊的身体状态,加之宫庭内的生活环境,从而产生出一种畸变的心理状态。他贴近最高权力,处于权势争斗中心的地位。那种充满倾轧、算计、争斗、波谲云诡的环境。促使他们养成了卑贱、奴性、附势、孤独、迷信、多忌、贪婪、凶残的变态人格。赵高的指鹿为马的演练,成为历代官场专权树威的经典模式,赵高为了一己私欲杀害忠良,其残忍也暴露出他人格中黑暗的一面。

“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这话确实不假。假如秦国没有赵高,秦二世怎么会身败名裂呢?其罪恶之源正在赵高。然而,既便有赵高,如果二世不听信赵高的谗言,国家也不一定灭亡。因为有秦二世这样的皇帝,才有赵高这样的大臣。议论的人每每要遣责赵高,但秦二世也是不能逃脱其罪责的。秦二世之所以相信赵高,是因为他愿意听阿政奉承的话,最终导致国家的灭亡。

博弈策略的成功运用须依赖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博弈框架中进行。谈到博弈策略问题,可以说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包含有许多精妙的博弈策略。许多成语及成语典故,就是对博弈策略的令人叫绝的运用和归纳。如围魏救赵、背水一战、暗渡陈仓、釜底抽薪、狡兔三窟、先发制人、借鸡生蛋等等。当然,博弈策略的成功运用须依赖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博弈框架中进行。在博弈中,人们经常采用威胁策略,但其他博弈方也会采取对威胁的辨别和反威胁策略。经济学家泽尔腾就将不可置信的威胁剔除出去,解决了一个博弈中可能存在多个“纳什均衡”的问题,从而使人们能方便地预测博弈的结果。

“博弈论”研究还发现,在重复博弈中,如果博弈的次数是无限的,博弈方会选择相互合作的策略。因为如果一家企业采取不合作的低价倾销策略,其他企业也会采取相同的策略进行报复性竞争,长期下去,这些企业都将完蛋。企业深谙此理后,便会在相互默契中将价格维持在一个合适水平,尽量避免长期性、大规模的低价杀伤战。美国水表生产的四大巨头企业在长达几十年的时期内都维持了这种定价方面的良好合作关系,成为“博弈论”中经常被提及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