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超级分析力训练
1582100000016

第16章 分析力训练营 (2)

当然,列举缺点、分析缺点中的信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每一种事物的设计,最初也总是考虑到种种可能的缺点而设法避免的。因此,对一种事物的缺点进行列举,首先要对这种事物的某些特点、功用、性能等等,持一种“吹毛求疵”的态度。另外,虽然每种事物客观上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可是人们往往有一种惰性,对于看惯的东西,除非有明显的缺点、妨碍正常的发展,或者在发展过程的偶然机会中突发性地发生某种恶果,这样人们才会很清楚某种事物的不足之处。一般地讲,人们往往不肯主动地去发掘事物的缺陷,更不会去分析其缺点产生的原因,也不会去寻求解决和避免的方法。因此,无形中就会丧失每个人本来具有的创造力。其实任何东西总会有某些缺点,找出了缺点,也就意味着分析出了事物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这个方面能更好地看出事物的特点。

2.特性列举法

世界上存在的人和事都有其独特的地方,也就是特性,我们把这些特性集合起来进行分析,往往也会有新的收获。

A和B比赛了5局棋,他们都分析了比赛结果,A:没有平局,我赢了3局;B:没有平局,我只输了两局。那么,A和B哪个人的棋力较强些呢?

依照表面意思解释,5局棋赛,A和B都是3胜两败的成绩。因此,很难下结论。两人对弈,怎么可能产生这样的结果呢?

现在,使用特性列举法,我们有意地将A和B分开,就会想到“A下棋的对象可能不是B”,事实上问题中也没有明确讲5局比赛都是由A和B对弈的。因此,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双方旗鼓相当。”

那么,特性列举法是怎样的一种分析方法呢?它又是怎样运用的呢?

一般来说,要着手解决或革新的问题越小,就越容易获得成功。例如要革新一辆汽车,即便是采用智力激励法,也难以得出新的设想,因为它涉及面广,很难一下子把握住。如果将汽车分成各个部分,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如汽缸、轮胎、车身、发动机等,相对地说,就比较容易提出新的设想,找到解决问题或进行改革的办法。

运用特性列举法的一般过程是这样的:

第一步,选择一个目标比较明确的发明或革新课题,课题宜小不宜大,如果是一个比较大的课题,最好也分成若干小课题进行。如上述的A和B,把他们说的话分开来看,这样就容易得多了,A说的结果是赢3局,当然输两局;B说的结果是输两局,当然赢3局,如果将他们说的放在一起,这就违背了5战3胜的常规,因此要排除这种可能。所以得出的结论是:两人棋力相当。

第二步,课题确定后,再列举出发明或革新对象的特性。一般事物的特性包括以下3个部分:

●名词特性:全体、部分、材料、制造方法;

●形容词特性:性质、状态;

●动词特性,功能。

假设新的课题是改革一把水壶,那么先将水壶的特性分别列出:

●名词特性——采用名词来表达的特性。整体:水壶;部分:水壶柄、壶盖、蒸汽孔、壶身、壶口、壶底;材料:铜、瓷、不锈钢、铝;制造方法:焊接法、冲压法。

●形容词特性——采用形容词来表达的特性。性质:轻、重;状态:美观、清洁。

●动词特性——采用动词来表达的特性。功能,烧水、装水、倒水。

第三步就是从各个特性出发,通过提问,然后对问题加以分析,诱发出可供革新的创造性设想。这时,可采用智力激励法,以便产生众多的设想来,然后再通过检核、评价,挑选出经济效益高、行之有效的设想来。

在运用特性列举法时,对事物的特性分析得越详细越好,并且尽量从各个角度提出问题,得到众多的启示。例如围绕水壶的特性,就可以提出:冒出的蒸气会烫手,蒸气孔能否移至别处;焊接的地方是否能采用其他的办法来联接;除铝以外,是否还可以使用更廉价的材料;等等。目前市场上生产的一种鸣笛壶的蒸气口设在壶口,水烧开后会自动鸣笛,盖上壶盖后就无气孔,蒸气不经过手柄,提壶时就不会烫手。水壶外壳也可改成倒过来冲压成型,焊上壶底,外型美观,既省去壶盖,水开了又会自动鸣笛,还可节省能源。

近年来,国内市场畅销的气动保温瓶,它的发明过程是从动词特性“功能”来革新传统保温瓶的。革新后的保温瓶,从只有装水、倒水两种功能,发展到具有气动出水的功能;从形容词特性——“美观”来改变它的造型、色泽,使它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还有装饰美化作用。

从上述的事例中也可以看出,特性列举法的主要思路是:通过对发明对象的特性进行分析,并一一列出,然后探讨其能否进一步改革,怎样找出实现改革的办法。所以这种思考法也称之为分开分析思考法。

三远离轴心

心灵的最高势力和心灵的最高道德性,都在于依据第三种知识来理解事物。

——斯宾诺莎

一、辐射型分析

我们在思考和分析问题时往往喜欢朝着一个中心走,努力地向这个中心靠近,如果我们完全可以抛开那个中心,可能反而能够找到更多的解决的渠道。

发散型分析又称辐射型分析,它的特点是从给定的信息中产生新信息,其着重点是从同一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的输出,并由此导致思路的转移和思想的跃进。这种分析的过程是:解决某一问题如有很多答案,即以这个问题为中心,分析的思路向外辐射,找出的答案越多越好。然后从诸多的答案中,寻找出最佳的一种,以便最有效地解决问题。如果用一个形象的图示来说明的话,这种分析模式就像自行车的轮子一样,许多辐条以车轴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如果用信息论的观点来考虑,那么发散分析模式是根据已有的某一点信息,然后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分析,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重组记忆中的信息和眼前的信息,产生出新的信息。

发散分析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的特点。流畅性是指在发散分析过程灵敏、迅速、畅通无阻,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较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变通性是指在发散分析的过程中能够随机应变,不受现有知识和常规定式的束缚,敢于提出新奇的构想;独特性是指发散分析的种类要新颖独特。能够从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念去认识事物,分析的结果具有新奇、独到的特点。在生活和工作中人们运用发散的分析方法的情况很多,下面是几种主要的运用技巧。

运用发散分析必须以解决问题的关键为发散点,重新组合和应用以往经验,结合有关信息,广开思路,尽可能多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和方法,这是一个发散分析模式的过程。最后,需要在上面发散的基础上,从多种设想、途径和方法中敏锐地抓住其中的最佳线索,使发散结果去假存真、去粗取精,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来,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又是一个聚合分析的过程。由此可见,创造性问题的解决,一方面是主体的思路沿着一些不同的有新意的信道发散;另一方面必须应用主体的知识,通过聚合—发散—再聚合的多次循环,按照严密的逻辑规律进行分析,以最佳的方式解决问题。

在发散思维模式中,逆向思维可以启迪人们去进行新的思考,也会有异想不到的收获。电与磁的关系的发现和利用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1820年丹麦奥斯特就已发现通电导线能使旁边的磁针偏转,说明通电导线周围能产生磁场(电可以产生磁)。同年,法国的安培也发现两根通电导线之间有相互作用的电流同方向时相斥,异方向时相吸。法拉第知道这个消息后立即想到:既然电可以产生磁,那么反过来,磁也应该可以产生电。这就是逆向思维、求异思维,正是在这种思维的指引下,法拉第经过11年的努力,终于用实验证实了这一假说,并且发现了感生电动势大小与磁通量变化率成正比的电磁感应定律。

不仅这一创造性发现的萌芽,是来自逆向思维、求异思维,而且这一创造性成果的取得也要仰仗逆向思维、求异思维。法拉第尽管始终坚信“磁也能产生电”的信念,但是他做了几百次实验始终未能成功,因为他还是沿着传统观念去做实验:认为电流总是沿平直导线流动,所以,实验中总是将各种变化的磁场作用到平直导线上(求同思维),然后去观察该导线上是否有电流产生,结果总是失败。直到后来他才想到电流可以沿任意方向流动,作为电流载体的导线也可以是任意形状,于是他把导线弯成圆形(求异思维),并做成螺线管形式,然后,把永久磁铁插进去再拔出来(以改变磁通量),结果成功了,这正是电磁感应定律的实验基础。

1905年爱因斯坦就已从理论上提出光有粒子性,每个光子(也叫光量子)具有速度和质量(光量子的静止质量为零),不久以后,康普敦还通过实验证实了这种粒子性(康普顿效应)。于是在本世纪初,光具有粒子性已成了无容置疑的结论,几乎没有人对此产生过怀疑。只有德布罗依反其道而行之,运用逆向思维提出:光具有粒子性,也可以具有波动性(波动性和粒子性是完全对立的两种性质)并在此思想指导下于1924年提出“波动说”,3年后,果然被戴维逊的电子衍射实验所证实(干涉与衍射现象是波动性的本质特征),这就是物理学上著名的“光的波粒二象性”理论——对爱因斯坦的权威结论作了重大的修正与发展。

辐射分析力锻炼

1.3条方针

在革新传统教育思想、观念和端正对发散分析认识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对发散分析的培养可以在3条方针的指导下进行。这3条指导方针是:

第一,同中求异——能够摆脱人们的共识和传统观念的分析定势,从另外的角度提出完全不同、但有一定依据的全新观点;

第二,正向求反——不迷信权威,敢于向一贯视为正确的理论体系或科学概念提出挑战,并提出相反的或与之对立的新理论、新概念;

第三,多向辐射——能对某个复杂问题(或关键所在)从多种角度、多个方向去分析,从而得出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2.考虑所有因素

在进行发散分析训练时,首先应该明确这是一个引导注意力的工具,在认识和把握一个问题时,不只是考虑其中某几个要素;不只是考虑单方面的后果;不只是看到成功与否的个别条件;也不是在层面上的匆匆扫描。而是要考虑“所有因素”,即尽可能周全地、具体地从各个方面考察和思考一个问题,这在制定总体方案时特别有用。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著名的“邓克尔实验”,邓克尔是德国心理学家,致力于解决问题的研究。他设计一些实验探索解决问题的分析技巧和思路。其中最有名的实验是1935年做的关于用X射线解决问题的实验。这个有名实验的课题是:假如一个人患有胃肿瘤,又不能施行外科切除手术,只能采取放射疗法。但射线一方面可以消除肿瘤,另一方面也会破坏肿瘤周围的健康组织。怎么办?

被试者中有人采用考虑所有因素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很快接近了正确答案。邓克尔认为,该被试者的思考过程“特别富于典型思路”。被试者首先使用考虑所有因素的分析技巧,对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发散型的分析,寻找到若干个关于解决该问题的方案(条件、结果),其中主要有:

第一,使射线通过食道;

第二,加入化学物质,使健康组织对射线无敏感性;

第三,通过手术把胃移至体外;

第四,当射线通过健康组织时,减弱射线强度,在射线达到肿瘤时,再完全接通射线;

第五,用一种无机的、不透过射线的东西来保护健康的胃壁;

第六,可否往胃腔里加入一个小管?

第七,在达到一定部位之前,应使作用是中性的;强度应该是可变的;

第八,预先用弱强度的放射锻炼健康组织;

第九,或者保护健康组织,或者使射线无害;

第十,设法转移或扩散射线——把一束宽而弱的射线通过一个透镜导入胃部,使焦点对准肿瘤,这样肿瘤就处于射线强大作用之下。

在尽可能周全地列出解决方案及相关条件后,被试者就能在较大范围内进行比较、选择,通过分析最终得到一个满意的方法——通过透镜,将无数不同方向的弱射线聚焦在肿瘤上。这样既保护了健康组织,又消除了肿瘤。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在解决问题时不是说找到了解决方案就万事大吉了,还应该考虑存在的缺陷和副作用,加以改进,寻求最合理的解决方案。

四纵横捭阖

不学无术的人的想象力不过只有翅膀没有脚。

——富兰克林

一、井字型分析

1.横向分析

在分析训练中还有一种横向分析法是英国心理学家德波诺所提倡的一种分析方式。横向分析是与纵向分析相区别而言的,纵向分析在他看来是依靠积累专门性的知识用逻辑的模式来分析,横向分析是将逻辑体系作横向的联结,用另外的模式来转换问题。横向跳跃性分析的基本特点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善于变换分析模式,或者说就是要有一种用不同方式看待事物的能力,避免分析力的僵化和固定于某种模式。

所谓横向分析,是指突破问题的结构范围,从其他领域的事物、事实中得到启示而产生新设想的分析方式,它不一定是有顺序的,同时也不能预测,不受范式的约束。有人把这种利用“局外”信息来发现问题的途径的分析方式同眼睛的侧视能力相类比,称它是“侧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