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超级分析力训练
1582100000012

第12章 抓住分析力 (2)

从我们人类的视角看,活动似乎是局部的,分界线似乎是真实的。人们没有经过大的标志物、没有出示通行证就无法跨越许多国界线。然而从大空上看,就没有经纬线,没有边界;我们边界的人为性十分明显。再则,颇具戏剧性的是,我们可以从太空看见整个地球共享同样的大气层和同样的海洋。太空中这种自然地球的图像已成为影响很多人改变他们有关环境问题的视角的重要因素。

这一最后的例子表明,获得视角的关键是识别分界线并看清分界线往往是人为划定的。情况往往是,学科周围的分界线是历史的偶然事件造成的,它们未必与现实问题的分界线相一致。工程学专业学生倾向于专攻要么机械工程要么机电工程,但日本的学生研究的是机械机电工程,这对于像录相机之类的机械和机电成分相结合的问题要有用得多。大城市面对的部分困难是,城市与市郊的管辖权分界线与较大的系统(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不一致,在大系统中确实存在着问题和潜在的解决办法。在我住的地方,城市、县、学区、公园区以及议会区都有不同的边界,而且每一个区域又与其他多个实体重叠。我们经常在地图上描画分界线并把某些地区规划为公园或自然保护区,但很多动物的占地比这自然保护区要宽大得多,它们当然不太知道某一特别的地区也许比其他地区更安全。

认识到某一个分界线是人为的而且是可以逾越的,这一点往往会解决问题。譬如,把产品类型分成硬件、衣服、药品和各种各样的东西、杂货、鲜花等等传统的做法代表了一整套界定各不相关类型的商店的分界线。认识到这些分界线都是人为的这一点已导致出现了大杂货店和大零售店铺。在这些商店中几种商品混合在一起,这种做法对消费者有利之处是,他们在一家商店能同时买到几种物品,因而节省时间。可以争辩的是,要想真正解决种族问题就必须承认种族范畴(分界线)也是人为的;这一点随着更多人的通婚变得愈加明显。

三、像爱因斯坦一样发现问题

爱因斯坦式的分析模式是人人皆能做到的,这种模式与年龄或受教育程度没有关系。它支持人们针对真正的问题,破除固定模式,打破成规,发展创意;对爱因斯坦而言,则是天经地义的自然习惯。

借着学习他的做法,自认为缺乏思维能力的我们也能像爱因斯坦一样思考。这种思考过程包括4项基本步骤。

1.找出问题关键

如果不知问题的关键在何处,即使是爱因斯坦也无法找出分析和解决之道。你必须让问题有各种解决途径,允许使用与原先预期不同而充满想象力的解决之道。若对问题的解决之道处处设限,则想解决问题将难如登天。找出问题的关键需要多费心思,尤其在解决之道似乎很明显时。

2.破除固定模式

爱因斯坦在他愿意将所有构想,尤其是荒谬的念头,都列入考虑时,最能获得成功。破除固定模式可以让你萌生因为太过实事求是而没想过的创意,使你免于固步自封。

3.破除成规

破除成规是聚精会神找出解决之道的一种方式。如果你在各种可以接受的替代方案间都无法找到解决之道,那你便得审视那些不可能的替代方案——你必须破除成规。

4.局内观与局外观

人生是一个入局又出局的过程。局内观和局外观是两种不同的分析视角。局内观对小问题看得真切、细致,但难免有“当局者迷”的缺陷。罗兰·巴特在《一个解构主义的文本》中关于“恋人没法写出自己的爱情小说”的观点也可以看做是对局内观缺陷的一个注解。如果我们进入一个复杂的局中,并且只入不出,就会使我们迷失方向,糊涂、顽固、守成,看不清自己的缺点和局限。为了克服局内观的不足,我们需要反省一下我们所入的局,不时地从局内跳出,在局外冷静观察。

局外观是在更大的系统和范围内观察原来的对象。由于视界的扩大,就为引入对立观点创造了条件,就为触类旁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就为冷静反思创造了分析环境。

从某种意义上说,分析过程和分析发展是一个不断入局,又不断出局的过程,是一个交替使用局内观和局外观的过程。

5.发展解决之道

爱因斯坦花了数年时光才将相对论发展成一个实用的理论。伟大的解决之道在刚开始构思时,很少看起来是伟大的。与现有的观念相较,即使是最具突破性的构想似乎也略逊一筹。你难免会暂时无法下定论,四处寻求协助,并在犯过若干错误之后,才会将一个构想发展成伟大的解决之道。

总之,爱因斯坦很自然地使用这些技巧改变了我们的世界。他让问题的解决之道有更多的可能。他任天马行空的念头驰骋,破除了一条条特定的成规,然后他将经过破除成规而得到的构想加以分析和发展,直到这些构想成为卓越的解决之道。

你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分析发现问题,尤其是发现复杂而深奥的问题,没有算法,但有一些启发性的、助发性的方法。掌握这些方法,利用问题与问题之间的隶属关系、层次关系、同一关系、交叉关系、生成关系、相似关系、对立关系等,有助于发现问题。

二刀锋面对面

没有不可认识的东西,我们只能说还有尚未被认识的东西。

——高尔基

一、用在刀锋中的好钢

我们是怎样解决“开门”这一问题的呢?从抓握门柄迅速转动到适时松开,这一整系列的动作都是在一瞬间自动完成的。

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我们不能习惯性地加以解决,就会因为问题过多而被压垮,就不可能自如地应付环境的挑战。正常人之所以不会将“开门”视作一个超出智力的问题是因为我们可以将其诉诸于习惯。但是有些人感到,我们面临的问题太多,个个都很重要,我们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地一一解决其中每一个问题。于是我们索性放弃一切问题,眼不见心不烦,落得轻松自在。

特别应当指出的是,有一种观点认为,从广义上说应当将“问题”定义为“是什么”与“我们希望是什么”之间的差别,即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别,或者说这种差别是问题的根源。如果这样,我们就会感到问题太多,从而被问题压垮。按照这个定义,如果我们具有分析力并且希望具有更强的分析力,二者之间就有了差别;如果我们失业居家希望获得就业机会时,二者之间就有了差别;如果我们苦恼沮丧希望幸福快乐时,二者之间也就有了差别;凡此种种,皆为问题,因为差别就是问题。

诸如此类的许多问题,我们的态度是视而不见,或者给以习惯性的解决。如果愿意,你尽可以将一切问题都视作对你分析力的挑战。但是,如果动真格的,我们就面临问题超载的危险,陷入问题堆中而无暇他顾,这样我们就必须对问题进行甄别、分辨、整理和归类,好钢用在刀锋上,这样,我们至少可以解决若干问题——最值得分析、最能锻炼分析力的问题。

二、与问题面对面

分析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善于发现问题,会提出问题,是各种专门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凡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有突出贡献的人,都具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向题的能力;他们不仅能学习和借鉴前人的成果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而且能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新的探索,从而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如伽利略敢于向权威挑战,抵住世俗的眼光,大胆地在比萨斜塔实验,打破了神话;魏格纳大胆设疑,标新立异地提出大陆漂移假设;爱因斯坦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突破牛顿经典理论的束缚,创立相对论。

1.明确分析的目的和方向。

分析总是为解决一定的问题而进行的,有目的的分析才有意义,才有可能成功,漫无目的的乱想不会有什么结果。正确的分析动机与强烈的分析兴趣与愿望,能推动人们积极地去弄清楚为什么分析,分析什么问题,怎样去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使得分析活动持久有序,能随时随处发现与分析目的有关的一系列事情,使得分析有章可循,有始有终。要想做到这一点,应不断地向自己提出一系列小问题,让思维一步步、一层层地深入展开,直到问题解决。2.思路开阔,知识充分,方法得当。

分析只有在清晰开阔时才能顺利进行,才能以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为了开阔思路,就要求自己从各个不同方面和角度提出问题,进行分析,尽可能地多想几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并择优录用。要善于根据条件的变化,及时开拓思路,勇于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克服分析惰性。思维要想顺利展开,还必须以一定的知识储备为前提。只有当一个人有了充足的材料和经验后,才能从中发现问题,找出疑点来。正确的思维,还应以正确的分析方法为依托。

尼罗河的启示

科学的观察不但能使人类捕捉到许多稍纵即逝的瞬间现象,而且也能使人类把握不少具有永恒意义的现象。一年365天(闰年366天)就是其中之一。那么,发现发明者为什么又能在相对短暂的探索期间内,把握亿万年不变的永恒现象呢?

让我们先来看一看太阳历的发明:

最先观察到一年365天的是埃及人。早在五六千年前,埃及人就把一年分为12个月,每个月30天,剩余的5天作为“闰余节日”,依次庆贺尼罗河神俄塞里斯、他的儿子何露斯、他的情敌塞特、他的妻子伊希斯以及塞特的妻子纳普瑟斯等神的诞辰。为什么埃及人是一年365天的第一个发现者?首先,我们可以把它归结为尼罗河的启示。

尼罗河是一条颇有规律的活动的河,它每年泛滥一次,每次泛滥都是从6月底开始,至10月下旬结束。因此,它就像一年一度盛开的桃花、一年一度飞来的大雁一样,把一年这个时间周期显示在人们面前。

就像花儿的开放具有季节性但并不能确切地落实到某一天一样,尼罗河的洪水也是如此。它有可能较往年早来几天,也可能较往年晚来几天。因此,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又不能确切地把一年有多少天告诉人们。此外,对尼罗河流域以外的人们来说,以尼罗河涨落为依据的历法对他们并没多大意义。更进一步说,尼罗河水的涨落也是会发生变化的,它随着生态环境、气候的变化而变化。

古埃及人能获得首先发现一年365天的荣誉,是因为他们制定这一历法的依据除尼罗河的启示之外,还有天体的位置移动。

星河的启迪与迷惑

与季花、候鸟、期讯等现象相比,天体的运行具有高度的恒定性和规则性,同时还具有最为广泛的普遍性。因此,世界各地的古人都普遍地把眼光投向天空,从太阳、月亮、星星的变化中寻找制定历法的依据。

太阳是最引人注目的天体。但对普通的观察者而言,太阳显示的变化只是昼夜的变化,人们普遍把这一变化周期作为一日。

月亮的周期变化是非常迷人的。在没有灯火及灯火昏暗的古代,柔和皎洁的月光给人们带来了种种温情和欢乐。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很自然地成为人们纪年的一个单位——月。

昼夜变化和月亮的圆缺变化虽然是那样的明显,但当人们想把它们同四季变化联系在一起时,种种复杂的问题就迎面而来。因为四季循环的周期并不是月亮变化周期的整倍数,而“日”期则不像月亮变化周期那样明显地表现出一个大的周期来。即使是细心的观察者也只能看到这种现象:一年当中,实际上只有春分和秋分两天太阳是从正东方升起;春季和秋季太阳升起的方向也比较接近正东方;而冬季和夏季太阳升起的方向则分别是东南方和东北方。由于正偏的相对性和太阳升起位置移动的缓慢,人们还是难以据此确定一个周期的起点与终点。

面对着种种难题,只能依靠肉眼的直接观察来制订历法的古人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其中之一,就是观察星星的位置。古埃及人的成功,最重要的就是他们注意到了天狼星的位置变化及其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