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小故事大智慧
1581500000021

第21章 人生的无限风光 (3)

1930年初,公司的许多订单纷纷被退回,理由均是产品质量有问题,为此公司将蒙受巨大的损失。公司董事会为了挽救颓势,紧急召开会议商议解决,当会议进行一大半却尚未见眉目时,詹姆斯闯入会议室,提出要直接见总经理。在会上,詹姆斯把对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作了令人信服的解释,并且就工程技术上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随后拿出了自己对产品的改造设计图。这个设计非常先进,恰到好处地保留了原来机械的优点,同时克服了已出现的弊病。总经理及董事会的董事见到这个编外清洁工如此精明在行,便询问他的背景以及现状。詹姆斯面对公司的最高决策者们,将自己的意图和盘托出,经董事会举手表决,詹姆斯当即被聘为公司负责生产技术问题的副总经理。

原来,詹姆斯在做清扫工时,利用清扫工到处走到的特点,细心察看了整个公司各部门的生产情况,并一一作了详细记录,发现了所存在的技术性问题并想出解决的办法。为此,他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搞设计,做了大量的统计数据,为最后一展雄姿奠定了基础。

让感觉跟着跑:随着岁月的增长,不知不觉会在自己的身上添上一些多余的外衣。你知道被知识和经验这件外衣裹住了,就有可能钻进死胡同,甚至有可能使自己失去美好前途。不过,当你已失去到再无可失去的时候,可能会变得更坚强。

心灵的镜子

世界上最可悲的事物,莫过于笼中之鸟,井底之蛙;所以千万不要给你的心灵加一把锁。

——亚当斯

有一个叫杰克的人搬进了一套新房子,他对这套房子很满意,惟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房子的书房面积太小,以至于他在里面伏案工作时,经常有压抑的感觉。

后来他想出一个好办法来,他把书房的几面墙都装上镜子,镜子的反光让他觉得书房大了不少。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他觉得书房又一天天小起来。他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每当他工作时,一抬头便看到自己的影子,竟莫明地感到心惊胆寒起来。

有一天,他遇到一位智慧的老人布鲁尔,便将自己心中的疑惑告之,老人听完后说:“你的书房四周都是镜子,每天眼睛里就只有自己,看不到别的事物,感觉当然小了,如果你能少顾盼自己,多看看四周的景物,书房就会变大的,你何不把镜子换掉呢?”

杰克听了后明白了一点,他回家将四壁的镜子拿掉,又将两面临街的墙打穿,装上透明的玻璃。坐在书房里,抬眼便可看到外面街上的树木、行人和大路上的车水马龙。世界仿佛一下子变大了。杰克很高兴地享受了一段时间。

没过多久,他又遇到了新的问题,外面的喧闹经常使他有身在闹市的感觉,书房固然是大了,他却无法静下心来看书。于是他又去找布鲁尔,倾诉自己的烦恼:“我刚安上玻璃时,感觉视野非常开阔,可现在我发现它使外界的东西烦扰到我自己,我究竟应该怎么做才好呢?”

布鲁尔答道:“为什么不在你的心里安上一面镜子呢?”

杰克不解地看着布鲁尔。

布鲁尔说道:“你在书房安上镜子,阻挡了你向外界的视线,使你的天地变得狭小,你在书房装上透明的玻璃,又和外界融为一体,失去了自我的清静,因此不能固守本心,你何不在心中安一面镜子呢?一个人在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窗户;面对自己时,则需要镜子。这样子,你才能既欣赏到世界的博大,又能反省自我。”

“其实,”布鲁尔接着说,“房间中安玻璃或者安镜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你的心广大了,书房也就宽敞了,你的心明亮了,书房也就明亮了。”

让感觉跟着跑:我们现实中的人就像为书房烦恼的杰克一样,有时会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一己的私事上,看不到世界的广袤,时而又会在大千世界中盲目地随波逐流,丢失了自己。我们是不是也应当为自己准备一扇窗户和一面镜子呢?透过窗户感受世界,反观镜子审视自身。

解读生命的密码

思考自身行为能帮助人类认识生命的本原,我们的许多失败在于我们没有认真思考。

——凯迪

心理学家布森想知道人的心态对行为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于是他做了一个实验。

首先,他让10个人穿过一间黑暗的房子,在他的引导下,这10个人皆成功地穿了过去。

然后,心理学家打开房内的一盏灯。在昏黄的灯光下,这些人看清了房内的一切,都惊出一身冷汗。这间房子的地面是一个大水池,水池里有十几条大鳄鱼,水池上方搭着一座窄窄的小木桥,刚才他们就是从小木桥上走过去的。

心理学家问:“现在,你们当中还有谁愿意再次穿过这间房子呢?”没有人回答。过了了很久,有3个胆大的站了出来。

其中一个小心翼翼地走了过去,速度比第一次慢了许多;另一个颤巍巍地踏上小木桥,走到一半时,竟趴在小桥上爬了过去;第三个刚走几步就一下子趴下了,再也不敢向前移动半步。

心理学家又打开房内的另外9盏灯,灯光把房里照得如同白昼。这时,人们看见小木桥下方装有一张安全网,只由于网线颜色极浅,他们刚才根本没有看见。

“现在,谁愿意通过这座小木桥呢?”心理学家问道。这次又有5个人站了出来。

“你们为何不愿意呢?”心理学家问剩下的两个人。

“这张安全网牢固吗?”这两个人异口同声地反问。

让感觉跟着跑:很多时候,成功就像通过这座小木桥,失败的原因恐怕不是力量薄弱、智能低下,而是周围环境的威慑——面对险境,很多人早就失去了平静的心态,慌了手脚,乱了方寸。

人生和信念

只有信念无限的人,才能获得美丽的人生;只有不断坚持的人,才能登上人生顶峰。

——培根

在纽约,有一位年轻的警察叫亚瑟尔,在一次追捕行动中,他被歹徒用冲锋枪射中左眼和右腿膝盖。三个月后,当他从医院里出来时,完全变了个样:一个曾经高大魁梧、双目炯炯有神的英俊小伙现已成了一个又跛又瞎的残疾人。

纽约市政府和其他各种组织授予了他许许多多勋章和锦旗。纽约有线电台记者曾问他:“您以后将如何面对您现在遭受到的厄运呢?”他说:“我只知道歹徒现在还没有被抓获,我要亲手抓住他!”他那只完好的眼睛里透射出一种令人颤栗的愤怒之光。

这以后,亚瑟尔不顾任何人的劝阻,参与了抓捕那个歹徒的行动。他几乎跑遍了整个美国,甚至有一次为了一个微不足道的线索独自一人乘飞机去了欧洲。

9年后,那个歹徒终于在亚洲某个小国被抓获了,当然,亚瑟尔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庆功会上,他再次成了英雄,许多媒体称赞他是全美最坚强、最勇敢的人。

半年后,亚瑟尔却在卧室里割脉自杀了。在他的遗书中,人们读到了他自杀的原因:“这些年来,让我活下去的信念就是抓住凶手……现在,伤害我的凶手被判刑了,我的仇恨被化解了,生存的信念也随之消失了。面对自己的伤残,我从来没有这样绝望过……”

让感觉跟着跑:或许生命什么都可以缺,譬如失去了一只眼睛,或者一条健全的腿,但就是不能失去信念。一旦一个人失去了目标,他的生活也许会就此终结。

我没有学会聪明

聪明的概念极小,有时它仅仅指的是一种勤勉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弗朗西斯卡

汤姆·布朗温天性笨拙,这一点在他大学毕业时,他的导师威尔先生对他早有评价,但他说汤姆是一个勤奋的人。威尔先生最欣赏的一句话就是“勤能补拙”,他评价一个人的勤奋往往就暗示了这个人可能是笨拙的,因为他常常说:“勤奋的品质是上帝给笨拙的人的一种补偿。我相信我就是得到上帝这种补偿最多的人。”

就在大学毕业这一年,汤姆接受威尔先生的推荐到安东律师事务所应试,这是伦敦最著名的一家律师事务所,很多日后成名的大律师都是在这家事务所里接受起初的训练而走上成功之路的。这里的工作以严格、准确和讲求实效而著称。

来应试的人很多,他们个个看起来都很精明,他们努力地让自己面带微笑,用眼睛去捕捉监考人员的眼神。无疑,给他们留下机灵的印象,对他的录用会大有帮助。但这一切都毫无用处,监考人员个个表情严肃,忙着把一大堆资料分发给他们,甚至不多说一句话。

发给他们的资料是很多庞杂的原始记录和相关案例及法规,要求他们在适当的时间里整理出一份尽可能详尽的案情报告,其中包括对原始记录的分析,对相关案例的有效引证,以及对相关法规的解释和运用。这是一种很枯燥的工作,需要耐心和细致。威尔先生曾经为他们详细讲解过从事这种工作所需的规则,并且指出,这种工作是一个优秀律师必须出色完成的。

汤姆周围的人看起来都很自信,他们很快就投入到起草报告的工作中去了,他却在翻阅这些材料时陷了进去,在他看来,原始记录一片混乱,并且与某些案例和法规毫无关联,需要他首先把它们一一甄别,然后才能正式起草报告。时间在一分钟一分钟地流逝,他的工作进展得十分缓慢,他不知道要求中所说的“适当的时间”到底是指一个小时还是两个小时,他发现如果让他完成报告,可能至少需要一个紧张的晚上。可是周围已经有人完成报告交卷了,他们与监考人员轻声的交谈声几乎使他陷入了绝望。越来越多的人交卷了,他们聚集在门外等待所有的人都完成考试后,等待事务所方面关于下一步考试的安排,当时他也认为安东事务所的考试不会只有这一项。他们一起议论考试的嗡嗡声促使屋子里剩下的人都加快了速度,只有他,脑子里一遍又一遍地想着母亲的忠告:要学得聪明些。可他怎么才能聪明些?我干不下去了。

终于,屋子里只剩下他一个人在面对着只完成了三分之一的报告发呆。一个秃顶男人走过来,拿起他的报告看了一会儿,然后告诉他:你可以把材料拿回去继续写完它。

他抱着一大堆材料走到那一群人中间,他们看着他,眼睛里含着嘲讽的笑意。他知道在他们看来,他是一个要把材料抱回家去完成的十足傻瓜。

安东事务所的考试只有这一项,这一点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母亲对他通宵工作没有表示过分的惊讶,她可能认为他肯定会接受她的忠告,已经足够聪明了,他却要不断地克服沮丧情绪,说服自己完成报告并在第二天送到事务所去。

事务所里一片忙碌。秃顶男人接待了他,他自我介绍说是尼克·安东,事务所的主持人。他仔细翻阅了他的报告,然后又询问了他的身体状况和家庭情况。这段时间里,汤姆窘迫得不知所措,回答他的问话显得语无伦次。但在最后,他站起来向汤姆伸出手,说:“祝贺你,年轻人,你是唯一被录取的人,我们不需要聪明的提纲,我们要的是尽可能详细的报告。”

汤姆成功了,但他并没有学会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