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居生活妙招
1579300000014

第14章 养生保健 (7)

20.切勿老了才养

许多人认为养生是老人的事,年轻时无须养生。其实,正如机器要从新时保养,一旦零件有损,养生为时已晚,效果必将大打折扣。

21.不能病了才治

许多人不病不查体,病了才看医生。其实,养生应以预防为主,平时应定期检查,定时保养。

22.不宜饿了才吃

许多人不吃早餐或不按时就餐,理由是不饿。生理学告诉我们,食物在胃内经过4~5个小时后就全部排空。感到饥饿时胃液已经开始“消化”胃黏膜,长期下去,容易引起胃炎或消化性溃疡。规律饮食、均衡营养,是养生保健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23.忌渴了才喝

平时不喝水,口渴才饮水,是许多人的习惯。事实上,水对人体代谢的作用比食物还重要。感到口渴时表明身体已经缺水到一定程度。临床发现,不常饮水的人,患便秘、尿路结石的几率会明显高于有饮水习惯的人。

24.不要急了才排

许多人没有定时排便的习惯,甚至有便不解,宁愿憋着,这样对健康极为不利。大小便在体内停留时间过长,容易引起便秘或膀胱过度充盈,粪便和尿液中的有毒物质被人体吸收,造成“自身中毒”。

25.不可困了才睡

人的一生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是新陈代谢活动中重要的生理过程。只有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每天不少于7小时睡眠,才能维持生物钟的正常运转。但有些人不是按时就寝,而是毫无节制,不困不睡,甚至困了也强撑着。这不利于保护大脑,更易引起失眠,长此以往,损害生命。

26.累了才歇更疲劳

累了才休息是许多人的习惯。其实,累是身体相当疲劳的感觉,这时休息已为时过晚。应养成不累也休息的习惯,做到不过分透支体力、脑力。

27.胖了才减就晚了

进食过量、营养过剩、缺乏运动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这些都是可以预防的。时下,许多人不加节制大吃大喝,大胖子随处可见,一胖就易病。况且,目前尚无理想的减肥药问世。因此,减肥不如防胖,莫做胖了再减自己掐自己脖子的傻事。

28.越是天热,越不能少穿衣服

只有在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才能增加皮肤的辐射、传导散热,而盛夏酷暑之日,气温一般都接近或超过37℃,皮肤不但不能散热,反而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因而打赤膊会感觉更热。

29.空调应保持恒温或准恒温状态

不断调节居室温度,可以使人的生理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地处于“紧张状态”,从而逐渐适应温度的急剧变化,提高人的自我保护能力,不至于经常感冒或患其他居室病症。因此,刚开始利用空调进行这种调节时,整个居室的温度变化幅度应控制在3~5℃;半个月后,幅度可逐渐提高到6~10℃。温度变化也不要太突然,而是要平稳地提高或降低(每次调节以1~2℃为宜)。

30.太阳镜颜色越深越能保护眼睛

如果镜片颜色过深,会严重影响可见度,眼睛因看东西吃力而容易受到损伤,不能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专家建议,夏季选择太阳镜的标准是:镜片应能穿过15%~30%的可见光线,以灰色和绿色为最佳,这样,不但可抵御紫外线,而且视物清晰度最佳,透视外界物体颜色变化也最小。

31.开水刚开就关火对健康不利

烧开水刚煮沸就关火对健康不利,煮沸3~5分钟再熄火,烧出来的开水亚硝酸盐和氯化物等有毒物质含量都处于最低值,最适合饮用。

32.夏季“冲凉”舒服却有碍健康

炎夏,人们外出活动时会吸收大量的热量,人体肌肤的毛孔都处于“张开”的状态,而立即“冲凉”会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使得热量不能散发而滞留体内,从而易引起高热症;同时,“冲凉”之时,因脑部毛细血管迅速收缩,也容易引起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重者还可引起休克。因此,夏季外出回家,应先让自己出汗,待身上的热散发过后,再采取一些清凉措施。

33.大脑疲劳勿用冷水浇头

很多人在大脑疲劳时喜欢用冷水浇头,以为这会提高工作、学习的效率,其实这对身体无益。因为用冷水浇头,血管收缩,血液减慢,使大脑所得到的营养和氧气反而更少,而且刺激疲劳的神经继续兴奋,易患神经衰弱症。

34.冬泳前不宜饮酒

一些人认为,饮酒可使全身发热,因此在冬泳之前或之后,常以酒暖身去寒。实际上,喝酒之后,一方面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会使全身发热,有温暖的感觉;另一方面,体温散失也相应加快了。因此,冬游前不宜饮酒。

35.晚上不宜洗头

青年人由于白天工作繁忙,一些人喜欢晚上洗头。殊不知,晚上洗头是不好的习惯,会导致老来头痛。

工作了一天,身心较为疲劳,此时人体抵御病痛的能力降低。如果晚上洗头,又没有完全擦干,会使水分滞留在头皮表面,夜间冷凝,会导致气滞血淤,经络阻闭,郁疾成患;如在冬天,寒湿凝滞于头部,对健康更加不利,头皮局部会出现滞障麻木感,并伴有绵绵隐痛,或在洗头后的第二天清晨,头皮发麻,而且易患感冒。长此下去,头顶部就会出现明显麻木,伴头昏头痛。这也是临床上大量慢性头痛患者的主要病因之一。因此,应改变晚上洗头的习惯,实在要洗,洗后也要彻底擦干或用电吹风吹干后再上床休息。

36.药片不要掰开吃

有的人吃药总是把药片掰开吃,以为药片小了利于吞咽。其实药片掰开后变成尖的,反而不利于下咽,还易划伤食道,所以药片不要掰开吃。

37.五种药品食物不宜同时服用

a.阿司匹林与酒冲突:饮酒后服用阿司匹林,会加重发热和全身疼痛等症状,还容易引起肝损伤。

b.抗生素与牛奶、果汁冲突:牛奶会降低抗生素活性,使药效无法充分发挥;果汁(尤其是新鲜果汁)不仅降低药效,还可能增加毒副作用。

c.利尿剂与香蕉、橘子冲突:服利尿剂期间,钾会在血液中滞留,如果食用富含钾的香蕉、橘子,体内钾蓄积过量,易诱发心脏、血压方面的并发症。

d.维生素C与虾冲突:服用维生素C前后2小时内不能吃虾,因为虾中的铜会氧化维生素C,使其失去药效。

e.降压药与西柚汁冲突:服降压药时饮用西柚汁,容易造成血液中药物浓度过高,增加副作用。

38.使人衰老的三大杀手

杀手一:饮水中的积垢物。经常使用的茶壶、暧水瓶、瓷杯等水具,久用会有积垢物,如不及时洗掉,经常用其饮水会引起消化、神经、泌尿、造血系统等发生病变而早衰。

杀手二:空气中的烟雾。烧柴燃煤引起的烟雾,被各种灰尘污染的气体,会随空气进入人的肺部并渗到血液里;吸烟者的烟气吸入肺部,尼古丁、焦油和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就会为胆固醇沉积提供条件,日积月累会造成动脉硬化,使人早衰。

杀手三:微量元素中的铝。日常用品中的铝制品,如盆、铲、勺等含有大量的铝元素。人体摄取过多的铝,会破坏人体神经细胞内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的功能,不仅使老年人易患痴呆症,还会使人过早地衰老。

39.“老来瘦”未必值“千金”

中国俗话说:“千金难买老来瘦”。然而,老年人体形瘦弱未必好,关键在于适当保持体重。60~70岁之间的老年人肌肉将开始出现萎缩。男子每10年萎缩4%,而妇女则可能达到6%。因而,体重稍微超过正常值甚至更有益于健康。因此,即使体重稍微有些超重,最好也应该保持这一状态。

40.老人不宜久待的环境

a.白天无声的环境。噪音有害健康,但如果环境过于安静,尤其是白天,周围一点声响都没有,容易使人产生不安全感、孤独感,甚至恐惧感,对身心健康同样不利。因此,老年人居住地不宜过大过旷,周围要有邻居相伴,家中无其他人时,不妨打开收音机或电视机,人为制造出一些响声来。

b.光线昏暗或刺眼的环境。如果采光不合理,室内照明度不够,加之老年人视力下降,不但容易摔伤跌倒,还能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使其产生灰色心理。但环境光线过于刺眼也不好,除有损视力、产生眼花外,还可能使情绪过于兴奋,从而影响睡眠。

c.色彩纷杂的环境。老年人对色彩的快速辨识能力下降。如久处于色彩纷杂的环境中,因判断失误而发生跌倒的可能性增大,老年人卧室里的色彩宜质朴自然,不能装饰得五光十色。

d.建筑物密乱的环境。建筑物密乱的环境会造成老年人心理上的不安、烦躁,使老人缺乏安全感,情绪激动。

41.三种老人不宜用手机

a.严重神经衰弱者。经常使用手机可能会引发失眠、健忘、多梦、头晕、头痛、烦躁、易怒等神经衰弱症状。对于那些本来就患有神经衰弱的人来说,再经常使用手机则有可能使上述症状加重。

b.癫痫病患者。手机使用者大脑周围产生的电磁波是空间电磁波的4~6倍,可诱发癫痫发作。   c.白内障患者。手机发射出的电磁波能使白内障病人眼球晶状体温度上升、水肿,可加重病情。

42.老年人不宜长期吃粥

按传统的说法,吃粥容易消化,这句话是值得商榷的。有人对粥、饭、馍的消化吸收情况作了研究,结果是糖吸收率:粥96.5%、饭99.5%、馍99.9%;质白质吸收率:粥56.1%、饭99.5%、馍99.9%。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呢?主要是因为吃粥不必细嚼,甚至可用“啜”的方式咽下去。吃饭则必须咀嚼,咀嚼不仅要用牙齿把饭粒细细咬碎,还同时促使唾液分泌,唾液中所含的酶对淀粉也有初步消化作用。所以,吃粥和吃药粥虽是养生一法,但不是人人皆宜,除非是身体很虚弱,或是治病需要。老年人患牙病极常见,应积极治疗,应镶牙补牙。饭不妨烧得烂些,也可吃面条,长期吃粥并不适宜。

43.老人发烧别自行用药

a.引起老年人发烧的原因有很多,亦不排除恶性病变,吃退烧药只能一时降低体温,容易掩盖病情。

b.老年人往往伴有多种慢性疾病,日常服用的药物较多,若自行服用退烧药,可能会导致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或降低原先服用药物的疗效。

c.老年人体质情况相差较大,服药剂量也各不相同,若把握不好,轻则不起效用,重则损伤肝肾功能。

44.平底鞋有碍健康

许多老年人觉得穿平底鞋舒适轻便,但在不知不觉中,却会对老年人的健康产生危害。

从生理角度来讲,人到老年,足底肌肉和韧带会发生退行性衰老变化,足弓弹性丧失,负重能力大大下降。肥胖者还容易形成平足。这也是老年人站立或行走时间过长,容易感到足、踝、膝、髋、腰等多个部位疼痛的主要原因。若经常穿平底鞋,有可能会促进足弓的弹性丧失,更不利于老年人负重和行走。

物理角度来讲无跟的鞋定向转动性最大,也就是稳定性最差,容易使老年人在慌忙之中控制不了身体的稳定,以致跌倒或引起足部肌肉和韧带的损伤。

从抗震荡角度来讲,穿平底鞋还会使老年人足底抗震能力下降,再加上脊椎椎间盘等弹性软垫的功能减退,站立或行走的时间过长,还容易引起头昏头痛等不适。  因此,老年人应该穿后跟有一定高度的鞋,以1.5~2厘米为宜。这样既有利于维护足弓的形成和抗震荡能力,又可限制过度的定向转动,增强活动时的稳定性。

45.人到中年三不熬

a.起居不熬夜:人到中年,如果工作上长期硬拼,生活上长期熬夜,就会引起神经系统过度紧张而导致神经衰弱、溃疡病、高血压和冠心病等。长期睡眠不足,还会使大脑受损,导致脑力早衰。

b.玩乐不熬神:玩乐过度,会使体内维生素A消耗过多,造成视力下降,神经疲劳。如长期听狂躁音乐,会使耳膜过度紧张,影响听力;整夜打牌、下棋、搓麻将,会过多消耗脑力和精力,伤身劳神、影响健康。故玩乐也应适度,更应注意文明雅趣和轻松舒畅。

c.运动不熬劲: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有益身心健康。但过量的运动会使热能大量消耗,造成乳酸等代谢物在血液中堆积,还会造成心律不齐,影响肝脏功能,导致筋骨和肌肉酸软,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

46.深呼吸忌过度

呼吸应是有节律的运动,是靠延髓网状结构中的呼吸中枢调节。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对主动脉和颈脉体的化学感受器有刺激作用,它能反射性的引起呼吸中枢兴奋。如果过度深呼吸,会使二氧化碳排出过多,从而减弱对呼吸中枢的刺激,可出现呼吸暂停等问题。因此深呼吸不能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