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明太祖朱元璋
15770000000008

第8章 夫以妻贵(2)

这支民兵队伍当时正走投无路,见有人主动前来招抚,又是认识的老关系,觉得也不失为一条出路,于是就让朱元璋留下信物,先回去,要商量商量再作决定。

朱元璋想了想,就把身上的一个香囊解了下来,交给了对方主帅,作为信物。事情虽然谈得有了一点眉目,可朱元璋还是不大放心,他担心以后事情会有变故,就让随行的骑士留下一人监视寨中行动,随时报告。

事情还果真不出朱元璋所料。三天后,他便接到部下送来的消息,这支民兵队伍又改变主意,不想来投奔了。朱元璋当机立断连忙带上三百人火速前往。到了那里,先设计将主帅骗出来,将其擒获,再派人通知寨中兵士,拔营相随。寨中人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于是焚营而出,就这样,朱元璋把驴牌寨三千民兵裹胁着就带回了濠州。

在元末战乱的年代,谁有了军队,谁就能占地称雄,有了说话的本钱。朱元璋带回来三千人马,郭子兴的部队一下子就变得兵多将广,势力与前可就大不一样了。

不久,朱元璋又率部击溃另一支元朝民兵,他从中选出两万人马,把他们集中起来训练。朱元璋对他们说:“你们有这么多人马,为什么如此不堪一击?那是因为‘将无纪律,士不素练’。军队要有战斗力,首先要有纪律,同心协力,才能建功立业。”这支将无纪律、士不素练的杂牌军,在朱元璋的训练之下,竟然慢慢变成了一支能征善战的精锐部队!

随着部队的不断扩编,朱元璋在军中的地位也得到升迁,不久,升任总管的职务。总管在义军中的地位比万户还高,这一回朱元璋才算得上是义军中的高级军官了。

军力强大了,就不能光在濠州这么个小地方待着了,得要向外面发展。这一年夏天,朱元璋率领一支军队去攻取附近的滁州。就在朱元璋攻取滁州的路上,手下前来报告说,有个读书人在军营门外求见。这倒是个新鲜事儿,朱元璋虽然也读过书,认识几个字,可是还从来没有跟真正的读书人打过交道,一听有个读书人来求见,连忙让人恭恭敬敬地把这位读书人请了进来。

来人名叫李善长,字百室,定远人。他得知朱元璋治军与一般义军首领不同,知道是个可成大业之人,于是前来求见。

李善长自幼读书,熟知历史掌故。他对朱元璋说:“秦乱,汉高起布衣,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五载成帝业。今元纲既紊,天下土崩瓦解。公濠产,距沛不远。山川王气,公当受之。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

(《明史·李善长传》)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让朱元璋效法汉高祖刘邦,首先要有胸怀,要大度;再要知人善任,会用人才;第三是不乱杀人。

李善长的这段话可以说是正中朱元璋的下怀。其实,朱元璋也正是这样做的,可是从李善长这个读书人嘴里说出来,就理论化了。朱元璋是在义军征战中一步步走过来的,周围都是些粗人,没什么思想,李善长一来,与众不同的一席话让朱元璋眼前一亮。

从此朱元璋的军中有了文化人,有了给朱元璋出谋划策的人,军队的素质和结构都有了变化。

朱元璋就把李善长留在自己身边掌书记。李善长参加朱元璋队伍早,又有身份,能够调和将领们之间关系,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李善长也就成为开国第一功臣,当上了丞相。此是后话。

再说朱元璋打下滁州,有了自己的地盘,兵强马壮,濠州群雄也不敢小看他了。本来跟郭子兴有矛盾的赵君用和孙德崖他们,这一回也不敢对他无礼了。但朱元璋虽然有了实力,却并没有飘飘然,而是冷静理智地派人对赵君用左右的人行贿,让这些人都说郭子兴、朱元璋的好话。糖衣炮弹果然管用,赵君用居然就答应让郭子兴带着自己的军队万余人去了滁州。郭子兴到滁州一看,朱元璋手下三万人马,号令严明、军容整齐,高兴得不得了,这一回再也不用在濠州受别人的气了!看来他这个女婿还真没有选错。

可是郭子兴这个人,豪气是有,心胸却不够宽,不然也不会老跟人闹矛盾了,再加上他耳根子又软,身边有些人就向他进谗言,说朱元璋坏话。他自己也觉得朱元璋功劳大,势力也大了,担心朱元璋不把自己这个元帅老丈人放在眼里了,一来二去,就跟朱元璋疏远了。

你看,人光有本事打仗还不行,还得能够处理好人际关系。大家说,朱元璋处理人际关系不错呀!是不错,可是事情不那么简单。比如打了胜仗,有了战利品,朱元璋都分给大家,他自己不要,大家都说他好吧。可是这样一来,等到别人把分到的战利品再献给郭子兴的时候,朱元璋可就拿不出来了,当时他就没要呀。郭子兴可不知道朱元璋拿没拿战利品,或许他还坚信朱元璋拿了呢,于是就想了:“看,朱元璋不把我这个主帅放在眼里了吧。别人都有礼物给我,唯独他没有,这不是看不起我是什么?”这样一来,他就更对朱元璋不满了。朱元璋光顾下面,却把上面疏忽了。这可怎么办呢?这时候,朱元璋的妻子马氏就起作用了——所以还是那句话:娶妻娶贤,好妻一半福。将士们送给她的东西,她自己不留,全都拿去送给郭子兴的二夫人张氏,张氏高兴了,就对郭子兴说:“谁说朱元璋看不起咱们?他都是让咱们养女送好东西来的。”张氏的话在郭子兴那里作用可就大了,这比直接送礼给郭子兴还管用!

元顺帝至正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354年,冬天,元朝派大军攻打高邮。这时候张士诚占据着高邮,自称“诚王”,建国号大周。元军除了围攻高邮之外,还分兵包围了六合。六合义军自知不敌,就派人来滁州向郭子兴求救。郭子兴小心眼儿,因为过去跟六合义军有些旧怨,就不肯发兵相救。朱元璋知道后,劝他顾全大局。六合如果失守,元军下一步就会进攻滁州,到那时候,滁州也势孤力单,麻烦就大了。唇亡齿寒,千万不能因为小怨而不顾大局。这是关系到滁州生死的大事,还好这一回郭子兴听进去了。

朱元璋率军解了六合之围,又在滁州设计击败元军,这一下滁州得以保全了。郭子兴觉得这时根基稳固了,就想在滁州据地称王。朱元璋想,就占了一个滁州,算得什么呀?在这里称王,不是树大招风自己惹事吗?在朱元璋的劝说下,郭子兴这才打消了在滁州称王的念头。

在滁州虽然比在濠州有所发展,可是滁州的地理和自然条件也不是很好,在这样的地方也确实得不到很大的发展。所以第二年初,朱元璋就建议郭子兴派兵攻取了和州,就是今天的安徽和县,朱元璋也被派到和州做了总兵官。这一年朱元璋多大呢?二十八岁。

朱元璋二十五岁投军来到郭子兴部下,短短三年时间,就从一个普通士兵升到了总兵官。听着有那么点火箭式晋升的味道,可是我们看看他这三年间做的事情,就知道他当这个总兵官是理所当然的了。郭子兴能有今天,还不都是靠了朱元璋的功劳?要是没有朱元璋,郭子兴还不是在濠州,在人家手下受气,能不能熬到这时候还不知道呢,更不要说有如今的发展了。

可是不管怎么说,在军中还总是有个论资排辈的习惯,朱元璋这个资历,这个年龄,要统领几万人马和众多的将领,别人还未必都肯服他。怎么给自己树立起威信来呢?朱元璋想了个办法。他把大厅上主将的座位去掉,只摆上个长条凳子,等到诸将官们会议公事的时候,他故意晚到一会儿,别人到了先坐上位,都坐好了,只把最后一个位子空着,朱元璋来了,就坐在最下面的位子上。可是到了谈论公事的时候,谁都说不出个所以然,这时候就只好看朱元璋的了。史书上说:

遇公事至,诸将但坐视,如木偶人,不能可否。独上(元璋)剖决如流,咸得其宜,众心稍屈服。

(《明太祖实录》)

这还不算,朱元璋还有办法让众将心服。当时和州城墙损坏严重,朱元璋就把修复城墙的任务分配给诸将,每人负责一段,定好工期,到期检查。那些将领平日散漫惯了,哪里会用心督办修城的工程。时间到了,一检查,除了朱元璋负责的一段修得很好,其他人任务都没完成。这回朱元璋把脸一沉,拿出郭子兴的命令来,对众将领说:“这可是主帅的命令,不是我总兵专权。修城这么大的事情,你们都不放在心上,这就叫有违军令。大家都知道违反军令是什么结果吧?不过今天这件事情就算了,下不为例。如果下一次谁还敢违背命令,我可就要军法从事了!”众将官这一下害怕了,从此服了朱元璋,谁也不敢小看这个年轻人了。

管好了将领们,下一步就要管好军队的纪律,让军队正规化,强化战斗力。有一天,朱元璋出门,在门口看见一个小孩子在啼哭,就去问原因。小孩子回答说,在等自己父亲。朱元璋问:“你父亲在哪儿呀?”小孩子回答说:“在军营里面养马。”朱元璋又问;“那你妈妈在哪儿呢?”小孩子说:“也在军营里面,不过不敢跟父亲相认,只以兄妹相称。我不敢进去找,在这里等,等不来,所以哭了。”

朱元璋听了,想起自己小时候的经历,不由一阵难过。那时候各地“义军”、“民兵”,包括元朝军队,都是毫无军纪可言,到处抢掠,抢来的财物、妇女不少。郭子兴部下这种情况也不少。朱元璋立即把诸将官召集了来,对他们说:军中有不少掳来的民间百姓,结果弄得人家妻离子散。这样的军队没有纪律,怎么能够得民心打胜仗?你们回去,把军中掳来的妇女都还给人家。

话说起来容易,可是军中那么多被掳的妇女,也不知道谁和谁一家,怎么还呢?朱元璋自有办法。第二天,朱元璋让人把城中男子和被掳的妇女都集中到了州衙门前面,让妇女在里面,男人们在外面,再让这些妇女出去认自己的丈夫家人。这一来,州衙前面可就热闹了,大呼小叫,又哭又笑,夫妇相认,一家团聚。朱元璋为什么要这么大张旗鼓办这样一件事呢?他就是要让大家都知道,他的军队是跟别人不一样的。

果然,这件事就在老百姓当中传播开了,一传十,十传百,人们都知道朱元璋这支军队跟别的军队不一样,不欺负老百姓。

朱元璋的军队跟别的义军确实是不一样,他不光顾着去招兵买马,他更重视对军队的训练改造,严肃军纪,所以他的部队令行禁止,不抢掠老百姓,很受拥护,也比别的军队更有战斗力。

要说起来,朱元璋事业发展得这么好,郭子兴又离不开他,他应该事事如意了吧?其实不然,他在郭子兴手下干得其实也很不容易。朱元璋是一个有眼光、成大业的人,郭子兴却是个胸无大志的人;朱元璋是个顾全大局的人,郭子兴却心胸狭隘。从史书记载看,朱元璋当时经常感到很压抑,经常心情不好,总是生病,还总得协调郭子兴跟别人的矛盾,收拾烂摊子,所以事事小心,唯恐出什么乱子。然而没多久,又出事了。

濠州的孙德崖,缺乏粮草,就来到和州地区找粮草。孙德崖还要求暂住几个月,其实就是想占据和州这个地方。

朱元璋见他来势不小,为了不在义军内部发生冲突,只得勉强答应了。谁知这事情立刻就被人告诉了郭子兴。郭子兴一听,这还了得!这不是胳膊肘儿往外拐吗?就赶到和州来找朱元璋问罪。

郭子兴一见朱元璋的面就问:“你是谁?”

朱元璋知道这是找茬来了,回答说:“总兵朱元璋。”

郭子兴说:“你知罪吗?”

朱元璋说:“我是有罪,不过‘家事缓急皆可理,外事当速谋’。”

郭子兴听了,说:“什么是外事家事?”

朱元璋说:“当初为了救您,我们去把他家都砸了,您跟他这个矛盾,再见面能不翻脸吗?这就是外事。外事不处理好,就会有大麻烦。”

果然,孙德崖听说郭子兴来了,就派人对朱元璋说:“你老丈人来了,我可得走了,我们待不到一块儿。”朱元璋也愿意他走,可是心想,你一走,你的军队留下来,那还不乱吗?两边打起来,谁也好不了。想到这里,他就劝孙德崖说,您要是想走,最好让部下先走,等大部队走了,我亲自送您走。孙德崖听了觉得有道理,他也不想生事,就让部下先撤出了和州。朱元璋还有点不放心,亲自前去监督孙德崖的军队。

谁知这朱元璋这么小心安排,结果还是出了大事。究竟出了什么大事呢?我们下一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