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到最热的地方避暑
1574900000003

第3章 神通篇 (1)

黔驴技穷

(道树)卜寿州三峰山结茅而居,常有野人服色素朴,言谈诡异,于言笑外,化作佛形及菩萨罗汉天仙等形,或放神光,或呈声响,师之学徒睹之皆不能测。如此涉十年后,寂无形影。

师告众曰:“野人作多色伎俩眩惑于人,只消老僧不见不闻。伊伎俩有穷,吾不见不闻无尽。”

《景德传灯录》卷四页七十三

【白话新唱】

道树禅师在三峰山盖了间茅屋住,陆陆续续有人追随他修行。

当时,有个不知从哪里来的怪人,穿着朴素的衣服,言谈诡异,还经常表演神通变幻的本事,例如他可变化成佛、菩萨、罗汉、天神的形相,也可以放出异光,发出美妙的音乐。追随道树的弟子,都觉得这个人莫测高深,有人甚至在内心怀疑:“到底是师父的功夫厉害,还是这个野人厉害?”

这野人足足热闹活动了十年,却突然消失不见,再也无声无息。

道树对弟子们说:“野人有神通,可以变化各种幻景来迷惑世人,但只要老僧我不见不闻,就不受影响。他的把戏再多也有耍完的时候,而我的不见不闻却永远用不尽啊!”

【分析与鉴赏】

五祖弘忍曾说过:“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可是修行人往往走了几步修行路后,就忘掉了学佛是要成佛,而被神通、超能力迷惑住了。

公案中的野人,如果来到现代社会,办几场神通发表会,再经由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炒作一番,保证立刻成为一代大师,万人景仰,达官显贵络绎于途,金银财宝滚滚而来。

佛禅的弘法,重点在于明心见性,转烦恼为菩提,无论遇到什么情境,都别忘失这个最高指导原则。

《金刚经》说:“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又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也替本公案做了很好的脚注,野人有再多的佛菩萨变化,不过是一场虚妄。认真说来,修行过程中见佛见光见神奇异象等,都还在五蕴运作的知觉陷阱中,欢喜不得。

本公案的重点,在于道树禅师说:“伊伎俩有穷,吾不见不闻无尽。”

不见不闻并不是他关闭了五官知觉,如果是这样,道树不过是一块无知无觉的顽石罢了,随便路上捡一块石头都跟他一样伟大。

不见不闻是指道树的心安住于诸法实相,浸淫在如如不动的本地风光中,如实观照外境种种色声香味触法,而不起善恶分别之念,所以野人的幻术对他不起任何作用。

大耳三藏他心通

时有西天大耳三藏到京,云得他心慧眼,帝敕令与国师试验。

三藏才见师便礼拜,立于右边,师问曰:“汝得他心通耶?”对曰:“不敢。”

师曰:“汝道老僧即今在什么处?”

曰:“和尚是一国之师,何得却去西川看竞渡?”

师再问:“汝道老僧即今在什么处?”

曰:“和尚是一国之师,何得却在天津桥上看弄猢狲?”

师第三问,语亦前同。三藏良久,罔知去处。

师叱曰:“这野狐精,他心通在什么处?”

三藏无对。

《景德德灯录》卷五页一○○

【白话新唱】

当时有位大耳三藏从印度来到长安,自称他证得他心通。唐代宗就请慧忠国师来测试真假。

大耳三藏来见慧忠国师,礼拜之后,站在右边,慧忠国师问说:“你证得他心通吗?”

三藏说:“不敢当。”语虽谦逊,却信心满满。

慧忠问:“你看老僧的心现在到哪儿呢?”

三藏说:“和尚是一国之师,怎么一颗心却飞到西川看划船大赛?”

慧忠国师又问:“你看老僧的心又到哪儿呢?”

三藏说:“和尚是一国之师,怎么一颗心却飞到天津桥上看人耍猴戏?”

慧忠国师再问他:“现在,老僧的心又到哪儿呢?”

三藏沉吟良久,竟看不出慧忠国师心在何处。

慧忠国师于是喝斥说:“你这修行走偏的野狐精,你的他心通呢?”

大耳三藏无言以对。

【分析与鉴赏】

堂堂一国之师,有时必须担负起检验者的角色,勘验远来和尚的虚实。如果没有渊博的宗教见闻与扎实的修行体证,还不容易坐稳国师的宝座。若本事不足,恐怕还会叫外人笑我中华大国没有高人呢!

大耳三藏,大耳是他的名字,也许从他的耳朵特大而得名,三藏则是对法师的特别尊称,表示他精通经藏、律藏、论藏。

按理说,法师既然被尊为三藏,必然是佛学造诣深厚,应该知道佛法乃是以智慧为重,神通其次。阿罗汉,也就是解脱者,可以是没有神通的阿罗汉,却不可能出现没有智慧的阿罗汉。

然而,大耳三藏却以他心通著称,严格说来,是落入偏锋,他自己应该警惕非常。

慧忠国师前两次测试中,他的心像幻师一样幻现不同的心像,大耳三藏果然是有他心通,可以精准指出他的心中事。

但是第三次,慧忠国师化入空性之中,安住于无为法,无所执著,既不像前两次心缘境像,却也不是无想无念的顽空。所以大耳三藏捉摸不定,似有非有,似无非无,已经超出了他心通的探测范围。

慧忠喝斥他:“他心通在何处?”并非否定他的他心通,相反的,大耳三藏确实有神通。慧忠是指责他,佛法的正道是由般若智慧显现后,神通自然伴随而来,倘若神通先于般若智慧出现,古往今来,不被神通眩惑的人少之又少啊!

被鬼神看破心事

(南泉普愿) 拟取明日游庄舍,其夜土地神先报庄主,庄主乃预为备,师到,问:“庄主争知老僧来,排办如此?”庄主云:“昨夜土地报道和尚今日来。”

师云:“王老师修行无力,被鬼神觑见。”

《景德传灯录》卷八页一三三

【白话新唱】

南泉普愿打算好了明天到一处庄舍,当晚土地神就在梦中通报庄主了。第二天,南泉来了,很惊讶地问庄主:“你怎么知道今天老僧会来,一切都安排妥当呢?”

庄主说:“昨晚土地神托梦说的。”

南泉惭愧地说:“我真是修行太差了,竟然被鬼神看破心事。”

【分析与鉴赏】

南泉惭愧他的心念不能一天二十四小时都融于本地风光中,还有意识层面的念头被有他心通的土地神采知到了。

当禅者安住于空性、般若之中,神鬼莫能觑见,就好像有他心通的大耳三藏第三次却不能知道慧忠国师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南泉普愿的惭愧,正证明了他不愧是大修行人,不但没有沾沾自喜于神灵预报,反而能见微知著,很快反省到自己犹有不足之处,然后勇敢地修正自己。

密勒日巴尊者曾在洞窟中沉浸于光明大手印定,久而久之,肉体需要补充营养了,就出定,走到洞外拾柴好煮食物吃。拾好柴,走回洞时,一阵狂风忽然吹起,吹得他已经破烂不堪的衣衫差点四散飞走,他下意识地赶紧用手拉住飞扬的布条,就在那一瞬间,他领悟到,原来修行这么久了,还这么在乎一件破衣服,微细我执依然顽固存在。有了这一念明悟,密勒日巴就对着风说:“风啊!你要是喜欢我的衣服,就请吹走吧!”

然后,这个微细我执就放下了!开悟者的悟后修行之一,就是历缘对境之际,随时觉察残留的我执习气,随照随消,犹如朝阳照处露珠就消失无踪了。

走在水上的异僧

(黄檗)游天台,逢一僧,与之言笑如旧相识,熟视之,目光射人,乃偕行。

属涧水暴涨,乃捐笠植杖而止。其僧率师同渡,师曰:“只要渡即渡。”

彼即褰衣蹑波,若履平地。回顾云:“渡来渡来!”

师曰:“咄!这自了汉,吾早知,当斫汝胫。”

其僧叹曰:“真大乘法器,我所不及。”言讫不见。

《景德传灯录》卷九页一五二

【白话新唱】

黄檗禅师游天台山时,遇到一位异僧,两人闲聊起来竟感觉旧曾相识,仔细打量异僧,有一双炯炯发光的奇眼,黄檗就与他同游。

正好当时大雨刚过,山溪暴涨,黄檗停在溪前,正思量如何渡河。

异僧却要领他一起走过湍急的溪水。

黄檗说:“老兄你要渡河就自己走过去吧!”

异僧用手提起衣服,踩在奔流劲疾的水上如履平地,他一边走还一边回头对黄檗说:“走过来啊!”

黄檗骂道:“你这个自了汉,早知道你是这副德性,我就先把你双脚砍断!”

异僧叹气说:“哎!你真是大乘法器,气度见识非比寻常,我比不上你!”

话一说完,人就不见了。

【分析与鉴赏】

神通如果只是用在帮助自己行走水面如履平地,确实是自了汉的行径。

神通如果缺乏智慧来带路,那就像没人引导的坦克车到处乱放炮,连己方阵地都滥炸一通。

笔者见过一位修行人,获得了医病的小神通后,整天从早到晚淹没在各地闻风而来的患者,求他发功治病。他太忙了,忘记了原先修行的目标。

其实帮人解决病苦是善事,许多人也得到帮助了,我不应该多说些什么。

就当作是在修行路上经过一座花园,暂时徜徉其中好了。

可是神通也不能帮助别人真正重要的事。人们很难摆脱神通带来的眼前利益,而看到更深刻的“神通不敌业力”的教诲。

要么就要有真正完整的大神通,六种神通:天眼、天耳、他心、神足、宿命、漏尽,通通具足,那么可以做的事就多了!

不要满足于小小的神通。

神通绝对有用,大神通有大用,小神通只有小用,甚至弊多利少,不如不要。

气魄够大,就一口饮尽西江水,别喝了半杯就志得意满。

关于本公案,我想起一个苏菲寓言,正好可以权充脚注。

有一天,海森来找比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