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姚氏秘史
15668200000011

第11章 中巴友谊

1757年巴基斯坦和印度沦为英殖民地,英国对其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却加剧了巴基斯坦伊斯兰教徒与印度教徒之间的冲突。印教会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一边表面与伊教徒妥协,一边与贵族勾结,通过操纵商业贸易,经营商队、放高利贷等手段牟取暴利。伊教主默罕求斯希望能力挫印教会改变时局,却因种种因素沦为了英国的政治傀儡。

默罕求斯早闻在中国秦岭山脉脚下的姚家村隐居着一群非凡之人,通天晓地,尤其对世界教会学研究颇深,据说佛教就是在春秋早期由此传入印度,再传入尼泊尔由尼国王子发扬。遂派亲信带上亲笔书信秘密前往拜访。

亲信萨某经过一百二十多天的长途跋涉,到秦岭脚下时已奄奄一息。

这时只见一头猪在村口徘徊,左三圈右三圈,卧倒,爬起来后就向深山中奔去。

萨某大惊,心想自己国家教徒之间的朝拜,连这里的猪都知道,真是让人震惊,瞬间全身充满了力量,向村中飞奔而去。

刚进村,一群大妈正在跳广场舞: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嫌多……。萨某大惊,虽说自己对于教会信仰也研究颇深,可在这个不起眼的与世隔绝的破荒村,他们在佛学上竟然有如此之高的造诣。圣经中记载苹果是亚当和夏娃的信物,世间所有情感皆源于此,喜怒哀乐,生死轮回。

萨某震惊的说不出话来,上前深深鞠了一躬,向大妈们说明来意。大妈们根本没有理会,继续矫首弄姿,沉迷于舞曲。此时,欢快的词曲又在耳畔响起:我在遥望,月亮之上,有多少梦想在自由的飞翔……。

萨某吃惊的说不出话来,这种高深的佛学意境,竟然被他们刻画的淋漓尽致,即使有几十年修为的教徒也不一定这么平淡的参透这种意境,——没有经历过苦难的人,一定不会有如此平淡的对于生命的表达。萨某呆若木鸡,数刻钟都没有人理会,感叹大妈们修行之深后便自行向村里走去。

路遇一佝偻,满脸侏儒像,萨某惊叹世间竟有如此猥琐之人,遂在心里以一名忠实教徒的名义为他祈祷。擦身而过时,萨某为了表示友好笑了笑,侏儒却面无表情,双目似永远注视着前方。萨某瞬间觉得隔世的陌生,隔世的熟悉,这种不为世间冗繁所动的信仰之心,让他感叹与折服。他立刻觉得只要有一颗信仰之心,一切都不是那么的重要,金钱权利名义战争。这番思索后,萨某觉得自己的修为又提升了一个水平,姚家村村民们一个不起眼的动作,就带着如此高深的佛性,真是让人乍舌。

又路遇一樵夫,手执柴刀吟唱:上山喽砍柴喽,生活所迫噢,哎呦哎呦……。萨某又敬佩之至,一个潦倒的樵夫都能以这种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只因为心中的信仰根深蒂固,穆斯林也只不过这般而已,瞬间心里对姚家村的人又多了一层仰慕。正思索着,樵夫又吟唱起来:妈来个蛋咯破柴火,一捆两文喽贱卖了……。

村里尽头有一破庙,里面盘坐一乞丐,萨某上前道:想必您就是知名教会砖家姚某,我来自巴基斯坦,想请您去化解我们教徒之间的矛盾。乞丐微微仰起头,眯着眼睛瞧了瞧来者,用乌黑的爪子一边挖着鼻屎一边道:么马达。

就这样,姚某被盛邀到了巴基斯坦成为了伊教与印教教会之间的一名说客。

这一天,姚某来到最有争议的领土克什米尔的一处墙角蹲了下来,把陪伴自己多年的钵拿出来放到面前叫喊起来:好人们给点吧……。正在这时,一批伊教徒和印教徒在街上对峙起来,一场避免不了的战争一触即发。姚某正要向对面的一位贵族妇人乞讨,被这帮人挡住视线,气不打一出来,立刻飞奔而起,一套正宗的姚家拳,三下五除二,面前倒下一大片。教徒们何以见过如此厉害的人物,立马四散而逃。从此,在姚某乞讨的街上再无教徒争端。

二战之后,印度政府和巴基斯坦政府分别在克什米尔设立印控区和巴控区,大致以姚某乞讨的街道为分界线。

1947年巴基斯坦宣告独立,正式把姚某乞讨的街道命名为姚氏路,巴政府也越来越觉得来自中国的姚某对本国的独立统一有杰出的贡献,在巴基斯坦法律中也明确有一条“破坏中巴友谊”罪,也是为了纪念以姚某为首的来自中国的为巴基斯坦独立统一有特殊贡献的中国友人,最高可监禁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