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鱼和熊掌你要哪一个
15631900000010

第10章 惟愿,岁月静好而内心安稳(9)

52.失意时要懂得心宽

人生偶有失意,在所难免,为失败哀怨也是无用之举,一切当以心宽化解之。

俗话说:“不如意事常八九。”如此人生岂不让人伤透了心?否。有句话叫“好事多磨”。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念:失意是一种磨炼的过程,这样心即使在冰冻三尺之下也不会凉的。有瑞雪兆丰年之说,雪愈大,年愈丰。

“比海更宽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心灵。”生活不论如何磨人,如何将你压缩在一个小盒子里,但思维空间是不受限制的,心灵的视野没有藩篱,任你驰骋。来去自如,生命的迷人之处就在这里!

站得高,你就看得远。红橙黄绿青蓝紫,七彩人生,各色不同;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各有所好;喜怒哀乐悲恐惊,七种情感,品之不尽。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如果一生无波折,未免太单调、太无趣、太乏味。没有失败的尴尬和忍辱哪来成功的喜悦?也许你就是忍受不了人情的冷暖和失败的打击,抱头哀叹。早已说过“不如意事常八九”,你若遇到,那就当它是横亘于面前的一块石头吧,摆正它,蹬上去!这样也许视野会更开阔、心胸会更豁达呢!

人很善良,常常把宽容给了陌路,把温柔给了爱人,却忘了留给自己一点。有句话很有用,叫“没什么”。对别人总要说许多“没什么”,或出于礼貌,或出于善良,或出于故作潇洒,或出于无可奈何;或是真不在意,或是别有用心。不管出于什么,生活中有那么多不尽人意,如果你要劝解自己,也要学着这么说。缺少阳光的日子很忧郁,你要学会说“没什么”,失去朋友的生活很寂寞,你要学会说“没什么”。自己已经很累了,说句“没什么”对你自己,对自己疲惫的心灵。这么说着,并不是让你放纵所有的过错,只是渴求自拔;也不是决意忘怀所有的遗憾,只是拒绝沉溺。

人都有同情心,见别人伤心——除了敌人和仇家,自己也不会快乐,总要上前劝一劝。劝告是出于善心,言语也很有哲理,然而听的人却未必能够听得进去,听进去了也未必照此行事,因为剧痛使人麻木。有位女作家说:“我不劝任何人任何事。解铃还需系铃人,自己心上的疙瘩只有亲自动手才可解开,朋友的话,善良人的话都只是催化剂,自己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总之,失意在所难免,权且把心放宽。

53对自己好一点儿

都市的喧嚣,红尘的烦恼,使得我们每个人都觉得生活得很累。那么何不顺其自然,少一点对别人的在意而多给自己留点空间呢?

生活在现代的大都市里,尤其是随着时代竞争的加剧和生活节奏的飞速提高,使得我们不得不适应这一大的趋势。于是,紧张的工作、沉重的社会压力,加上时间的宝贵、人与人之间的疏远,人们在社会上真正的心灵沟通越来越少,老年人与青年人之间的代沟也越来越大。于是,我们当中很多人便觉得生活很累。觉得生活似乎已失去了活着的目的而显得有些苍白和黯淡,以至于怨声载道。其实,我们对“累”可以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种累,的确是工作太忙,休息时间太少,以至于身心疲惫,而感到很累。这种累其实只需要好好休息一下,减少一点工作时间,多进行点娱乐活动,便会觉得很轻松。有一位在外企工作的“白领”,他的情况基本如此,因为外企的加班费比较高,所以他就连星期天也投入进去,这样超负荷的工作使他面目憔悴。回到家后又得不到妻子的理解,所以,他总觉得活得很累很累。直到有一天,公司里组织到外地旅游,他被同事勉强说服报了名。在旅游的途中,他不仅得到了充分的休息而且大大激发了他对娱乐活动的兴趣,回京以后,就学会了劳逸结合,结果不仅工作效率提高了,而且生活得很轻松愉快!

另一种累,完全是心理上的累。这种人本来很乐观、豁达,对人热情,为人诚实,周到而一丝不苟,稍有点过失他就有点过意不去。这种典型的完美主义者,似乎是理想主义者。为了使每件事近乎完美,他必须比别人付出的更多,这样下去当然要比别人累。除此之外,这种人往往对某种东西特别在乎,他认为付出了很多,当然要求有所回报。而一旦事不顺心,他的内心在期望与现实之强大反差下,便感到一种失落感,正因为如此,他才觉得很累。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而且也很在乎别人的回报。我们不可能一味地给予别人而不求回报,这样会引起心理上的极大不平衡而觉得很累。人总是带有某种期望的,这无可厚非,但问题是人的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如果我们不会善待自己、保护自己,那么我们将生活得很累很累。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善待自己呢?首先要顺其自然,不苛求自己,不故意制造压力。老子曰:“天法地,道法自然。”世间唯自然为正道,一件事,我们按它的规律去做而不扭曲它的本来面目,这样我们岂不得到一种和谐而安宁的心境?特别是那种比较热情的人,更应该冷静思索一下,我们的热情是否有点过分?过分的热情会使人觉得很不自然,有时候甚至让人觉得很尴尬,这样岂不给双方都造成了心理负担?

其次,我想应该多留给自己点空间。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父母?为了子女?为了朋友?都不是,而是为了自己的存在而活着。既然出生和存在是我们所无法选择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好好善待自己。多留一点空间给自己,我们就可以获得更多的时间去休息,去娱乐,去社交,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健康而全面的发展。我们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去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独立体验自己的存在,而不是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繁琐的家务事中,也不是将自己独立的个性依附于别人的肩膀上,这样的人为他人而活着,不会不累的。

最后,我们应合理地向别人和社会有所索取。索取是人们生存的最起码条件,离开了索取,人们将无法生活。我们向社会索取并非没有理由,因为我们毕竟为社会做出了很多。公平交易是世间的永恒法则,所有的正义都将根据这个法则来判断。如果得不到适当的回报,人在内心深处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抵触情绪,而使周身紧张,造成心理不平衡。其实,每个正常人的生活前提是身心健康。长期的心理不平衡,会使我们的内心冲突加剧,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所以我们合理索取、要求回报,不是什么不道德的事情,而是为了我们生存必要条件。

以律己之心律人,以宽人之心宽己。有时候,我们学会了如何宽容别人,却忘了如何宽恕自己。毕竟,我们也非圣贤,我们也会像小孩一样犯下很多可笑的错误,这时就要宽容自己,不要残忍地对待自己。

总之,善待自己,使自己成为最好的,比善待别人更有重大的意义。我们除了学会律己、宽容别人、成全别人之外,还要学会成全自己、宽容自己、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这样,你才生活得充实、幸福。

54.朋友可“多”勿“滥”

朋友多了路好走,但是滥交朋友找麻烦,故朋友可以广交不可滥交。交朋友一定要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人不能没有朋友,没有朋友的日子是难过的。但是,芸芸众生谁为友,需要慎重选择。

一个人结交的朋友,对自己的思想、品德、情操、学识都会有很大的影响。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贤则聪,近愚则聩。”古代名人很重视对朋友的选择。孔子曰:“君子慎取友也。”也有人说:“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品德高尚的人,历来受人推崇,是人们愿意结交的对象。而品德低劣的人,却常常被人鄙视,极少有人愿意与之结交,当然也不排除“臭味相投”的“朋友”。实际上,每个人不管自觉或不自觉,他们交朋友总是有所选择的,他的择友总是有自己的标准,明代学者苏竣把朋友分为“畏友、密友、昵友、贼友”四类,如此划分便可明白:畏友、密友可以交心,互相帮助并患难与共,值得深交。那些互相吹捧、酒肉不分的昵友,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有利则来,无利则去。还有可能乘人之危损人利己的贼友,那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结交的。

志同道合,情趣相投,这可以作为择友的一个标准,志向不同,情趣不同,这样的友谊是不可能长久的,早晚分道扬镳。“管宁割席”的典故就是个例子,管宁热衷读书做学问,而华歆则热衷于官场名利,两人缺乏做朋友的共同思想前提,割席而坐是可以理解的。人类普遍存在着一种“趋同”的心理现象。有一个心理学实验说明了这个现象,心理学家让十几个素不相识的人待在一间屋里,不与外界交往。几天后发现,有共同爱好和追求者大都成了朋友,而没有共同兴趣者则形同路人。

选择朋友要以品德高尚、心胸宽广者为宜。孔子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墨子有更形象的比喻,他把择友比作染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而已,而已为五色,故染不可不慎也。”也许你说自己“抗腐性”强,那为什么不“择善而从之”呢?与高尚的人在一起,你也会感染上他的气质,何乐不为呢?

“朋友多了路好走”,好朋友越多,我们受益越多。学无止境,学问再大的人也有不懂的东西。孔子都谦虚地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圣人尚且如此,我们在结交朋友时,也要尽量选择有学识的人,忘年交的存在原因也正在于此吧。当然,对朋友也不能求全责备,自己本来就是不完美的,如果人人都要求结交比自己更有学问的人为友,那么到头来只能是谁也没有朋友。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朋友相交贵在有所补益,有所予有所取才是“交往”。

古人的择友之道,我们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抄照搬,也不要为其所拘束,对友人过于苛刻。择友的标准各有不同,应该从个人实际出发,慎重选择,急来的朋友,去得也快,所以朋友可广交,不可滥交。

55.坦率,有时要有度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人心是最复杂的东西,把握不好会吃大亏的。

我们大多数人都喜欢正直而坦率的朋友,他们有什么说什么,从来不加以掩饰,这样话说出去,心里也很舒服,总觉得有一种问心无愧的感觉。的确,坦率也是一种很可爱的性格,大家都喜欢对方坦率,但这也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大家都处于凡世,而且彼此都能遵守这一游戏的规则,若有任何一方违背了这一规则就觉得心理不平衡而无法生活。

坦率的人开始给人的印象总是比较好的,大家会认为你很老实和忠厚,可是,渐渐地他们会发现原来你头脑简单,这样你便被定位为一个弱者,万一他们心怀不轨,那你岂不是自讨苦吃?所以,这种人在没有自我保护机制的情况下,常常会吃亏的。另外,坦率的人还常常伤害别人。因为他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毫无掩盖,直来直去而且不分场合,这就犯了人性的大忌。人是被包装起来的,谁不希望自己更漂亮、更完美、更出众?谁不愿意别人多选择自己?欣赏自己?而你的坦率却会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就伤害了别人。这样,你在无形之中就形成了无数潜在的敌人,这种敌人比你知道的敌人更可怕,他们会寻找机会来向你发动进攻,趁你不备将你击倒,其结果,不是既伤害了别人又毁了自己吗?最后,坦率的人还会被别人利用,因为你坦率,所以你对事情的看法往往很浅薄,容易被对方的话激怒,同时很快做出承诺为某人抱打不平。而感情用事却是很危险的,你也许会逢场作戏,也许会为了一些不值得计较的正义、真理而去牺牲自己,你甚至还可能为了所谓的面子而去成全别人。其实,这些东西都是虚无缥缈的,它们注定不会永恒,随着时间和空间的转换、人物的变更,终究有一天它们会化为乌有,而你将得到的也是一场梦。所以,与其当你在梦醒后发现自己被人利用,倒不如早点醒悟过来,提醒自己,切不可过于坦率和感情用事,做事不是不要热情,但热情的背后一定要有理性和智慧支配。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不失为沟通的一大原则。因为与人沟通只有说人话,而与鬼沟通鬼话才起作用。无论是人是鬼,说话都只许抛出三分,而不可将自己的心思全盘抛出,即使是自己的亲朋、妻子,亦是如此。你说得太细、太多,不仅对自己不利,而且会让对方认为你这人小看他,连最起码的东西都说给他解释,这也太低估对方的能力了,这样你势必被误解、被扭曲。只有说出三分,你才可能收获很多。那么究竟该说哪三分呢?

首先,场面话是必须要说的。所谓场面话,即是一种应酬而不负责任的话,比如老朋友相见的寒暄,表面上答应别人的客套说“我全力帮忙”,“我会考虑考虑的”等等。这种话在交际中常常有,模棱两可,但是说话者却不为此负什么责任。因此,场面话只不过是应付当时的尴尬局面而已。这时,你说了也无妨。

其次,双方都关注的话必须要说。在适当的情况下,发表你的观点,争取主动权,同时要倾听他方观点,并随时提出反驳意见,不让对方占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