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医养生学
15630900000016

第16章 中医药养生方法(2)

2.地食人以五味五味,是指自然界饮食,而按五行学说划万物为五,故为五味。实际上是指自然界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变化对人体的影响。任何事物都有利弊两方面因素,自然界五种味道变化对人体有利时被称为五味养生;有弊时被称为五味致病。

(1)五味养生。首先传统文化认为,凡自然界摄取入口之物皆有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五味入口对人体各有不同功效。《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六者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燥或润,或软或坚,以所利而行之,调其气使其平也。”中医养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将这五种味道各自不同功效利用起来对人体进行调养的。

其次,“药食同源”和提倡饮食物种多样化。《素问·脏气法时论》指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所谓“毒药”,并非今天所指致机体不利,有副作用的药物,汉以前毒药的概念,是指凡能够矫正人体阴阳偏正偏衰、有治疗作用的金、玉、土、石、草、木、菜、果、虫、鱼、鸟、兽之类。换言之“毒“是指攻邪的力量、功能;药是指凡有攻邪力量、功能的任何物种。所谓“五谷”,是指米、小豆、麦、大豆、黄黍等粮食之类;所谓“五果”,是指桃、李、杏、粟、枣瓜果之类;所谓“五畜”,是指牛、羊、豚、犬、鸡禽兽之类;所谓“五菜”,是指葵、藿、薤、葱、韭菜蔬之类。

再次,全身营养来源均与饮食五味相关,胃是关键所在。《灵枢·五味》指出:“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天地之精气,其大数常出三进一,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也。”饮食养胃气,胃气养脏气,脏气养精神。因此,人以胃气为本。

再其次,五味在体内各有不同走向选择,决定了其在某部位量的积累,以奠定养其脏气的基础。《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

(2)五味致病。五味本能养脏气,所谓“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同时也能导致疾病,所谓“气增而久,夭之由也”或“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也”。《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五脏是蓄积五味之处,靠五味充养,五味不及则五脏失养,五味太过又可伤及五脏。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口味往往被认为只是习惯和嗜好,没有从健康角度考虑,最典型的例子是喜食咸味的人,日久血液黏稠,在不知不觉中易致心血管疾病;喜食甘味、肥美、味重、饮酒的人,日久肥甘厚味滋生痰湿,在不知不觉中易致肥胖。因此,饮食五味适度,均衡是五脏平安的保障。所谓“谨道如法,长有天命”是谨慎遵从养生之道,如同守法,才可能享有天年。

三、提高机体对环境适应的能力

自然环境决定了人体生存条件,但疾病的发生并非单纯受自然界外来邪气的影响,还受机体适应能力控制,即抵抗力的强弱。

(一)机体适应能力下降的原因

众所周知,易患感冒的人群抵抗力低。究其所以,是机体对环境适应的能力较差,抗御自然界外来邪气能力不足,自然界稍有风吹草动,众人都能够适应的情况下,而其人已经患病,说明机体本身不足是其原因之一;其二,反复感冒是最常见的感受外来邪气,抵抗力低的表现,但决非唯一表现。如老年人在冬至前后因阳气不足易发病或死亡;如冠心病人天气炎热时因耗氧量增加而易发病或死亡;临床上许多感染性疾病实际上都与抗御自然界外来邪气能力不足,菌群失调所致相关,如反复发作的慢性咽喉炎、阴道炎、皮肤过敏、脚湿气等等,扩充概念有助于平时养生和临床治疗中更重视“正气”;其三,倘若没有用益气药去鼓舞正气的概念,则会导致平时养生和临床治疗中的误区,直接关系到养生和临床治疗效果。单纯选择抗菌、消炎、解毒、清热,只能使慢性炎症反复、缠绵,人体抵抗力更低。养生是培养生命机能,治疗是调整和恢复生命机能,抗菌、消炎、解毒、清热只是针对邪气排除体外的手段,不能无限制使用。

(二)提高机体适应能力的思路和方法

人的机体与自然界适应能力既是“正气”、“元气”、“真气”防御外邪能力的体现。元气主宰人生但并非一成不变,通过锻炼可以壮大,通过消耗可以削弱。而元气是由“宗气”与先天之精气组成,先天之精气秉承于父母,不受环境因素控制,而宗气的形成却与自然环境因素直接相关。天地之精六气、五味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宗气生成的质量。从环境护理的角度,提高机体适应能力,首先控制采入天地之精的质量,如选择空气清新的地方生活,选择有利健康的饮食,从源头上控制元气的质量。其二,与自然界“合拍节”,所谓“天人合一”、“顺时调气”、“谨道如法”;其三,值得一提的是,自然界必然有风吹雨打,雷电交加,或是老百姓所说,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所以天地之精华是相对而言,而不是精细和娇气,“适者生存”才是能力体现。

四、慎避外邪

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着各种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污染源,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对自然界利用率越来越高,而对自然界所造成的污染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从中医发病学的角度,一方面要提高人体抗病能力,一方面还要有意识地防御和驱除各种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污染源,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谓“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倓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仅就邪气而言,防御是针对尚未感受的;驱除是针对已经感受,尚未造成后果的。原则是:防御污染,及时去污。其养生学的积极意义是,邪气伤人有必然性,能防为先,即使感受邪气,最好做到让其在体表、体内存留时间最短,不为或少被机体吸收。

(一)防御污染

污染,是指自然的或人为的向环境中添加某种物质而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产生危害的行为。主要对环境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的健康产生危害,即使当时不造成危害,但后续效应有害也算是污染行为。污染随时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影响着我们的健康,日常生活中控制污染就个体力量难以做到的时候,我们可以防御污染。其次,污染种类繁多,在此主要讨论与日常生活和健康密切相关的辐射污染、噪音污染、激素污染、室内装修污染等。

1.防光辐射污染逾量的光辐射对人类生产、生活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称为光污染。包括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污染。人们能直接感觉到的主要是可见光污染。可见光污染较常见的是眩光,国际上一般将可见光污染分3类,即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

(1)防白亮污染。阳光照射强烈时,城市里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等装饰反射光线,明晃白亮、炫眼夺目。长时间在白色光亮污染环境下工作和生活的人,视网膜和虹膜都会受到程度不同的损害,视力急剧下降,白内障的发病率高达45%。还使人头昏心烦,甚至发生失眠、食欲下降、情绪低落、身体乏力等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夏天,玻璃幕墙强烈的反射光进入附近居民楼房内,增加了室内温度,影响正常的生活。

(2)防人工白昼污染。夜幕降临后,商场、酒店上的广告灯、霓虹灯闪烁夺目,令人眼花缭乱。有些强光束甚至直冲云霄,使得夜晚如同白天一样,即所谓“人工白昼”。在这样的“不夜城”里,夜晚难以入睡,扰乱人体正常的生物钟,导致脏腑组织器官修复机会丧失、衰老,人体功能紊乱、失调,白天工作效率低下。

(3)防彩光污染。舞厅、夜总会安装的黑光灯、旋转灯、荧光灯以及闪烁的彩色光源构成了彩光污染。黑光灯所产生的紫外线强度大大亮于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且对人体有害影响持续时间长。人如果长期接受这种照射,可诱发流鼻血、脱牙、白内障,甚至导致白血病和其他癌变。彩色光源让人眼花缭乱,不仅对眼睛不利,而且干扰大脑中枢神经,使人感到头晕目眩,出现恶心呕吐、失眠等症状。彩光污染不仅有损人的生理功能,还会影响心理健康。防御的措施主要是尽量减少对有害可见光的接触时间。

(4)防紫外线污染。紫外线主要来自于日晒的影响,紫外线无所不在,一年四季,不论春夏秋冬、户内户外,无论是晴天还是阴雨天,就算天气阴阴的看不到阳光,但云层是没有办法完全阻挡紫外线,即使阴天或下雨天也有高达80%以上的紫外线,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更容易受伤,我们每天都会受到紫外线的影响。阳光除了由上而下的直射外,各种反射物如地面、玻璃、雪地等,都可以反射日光,紫外线随着海拔每升高1000m 而增加10%~20%。另外,阳光在沙地反射率为20%,而雪地反射率可达到80%~90%。紫外线随时都会袭击我们,紫外线对人类最大的伤害是影响皮肤健康。紫外线有A、B、C 三类,其中损伤皮肤的是A 类和B 类,A 类紫外线的35%~50%可通过表皮到达真皮,可引起日晒伤,发生皮肤红斑、色素沉着,多次日晒后即会造成肌肤皮肤慢性损伤,出现皱纹、下垂等皮肤衰老退行性变、增生甚至癌变;而B 类紫外线则大部分被表皮所吸收,成为皮肤干燥、晒伤的原因。因色素而造成的皮肤变黑、粗糙是A、B 类紫外线共同作用而成的。此外,日光灯中也含有一定量的紫外线。在室内通风不良情况下,日光灯发出的紫外线常常过量,长时期处于日光灯环境包围中同样会使皮肤有病变危险。另外,歌厅、舞厅中的紫光灯,也如同阳光中的紫外线,同样会“晒”黑肌肤。内服了光敏性药物或食物致敏后,日晒可引起光变态反应皮炎。

与日晒有关的皮肤病主要的有下列几种:

(1)强烈日光长时间照射引起的日晒伤。长时间强烈日晒可在露出部位的皮肤出现弥漫性红斑。初为鲜红,以后渐变为暗红,可有烧灼或刺痛感。轻者2~3天内脱屑,遗留褐色素沉着而愈。重者可出现皮肤肿胀或水疱。预防主要是在日光下活动和工作时间不要太长,进行户外工作和日光浴应避开日光照射的最强时间(上午10时至下午2时)。日晒前可在面和四肢露出部涂一些防晒膏。防晒膏并非指数高就好,容易阻塞毛孔,感觉油腻的护肤品,更易增加肌肤敏感的机会,夏季指数应相对高些(SPF15以上),冬季指数相对低些。日晒或日光浴后可在皮肤上涂雪花膏或用鲜黄瓜皮捣烂外敷。

(2)长期日光照射引起的皮肤慢性损伤。如野外作业工作者在长期日晒部位如面、颈、胸三角区、四肢露出部等处皮肤常明显干燥、粗糙、脱屑、色素沉着、萎缩、皱纹和失去弹性。有些人颈后部皮肤肥厚、皮纹深陷、形成颈部菱形皮肤。老年人的皮肤老化如皱纹、干燥和色素斑较多见于面部和四肢暴露部位,也与长期日光照射有关。

(3)日光引起的癌前期疾病——日光性角化病。本病发生于长期受日晒的老年人,常发生于面、耳、手背等暴露部位。多为单个或少数米粒至蚕豆大高出皮面的疣状丘疹,表面有干燥角质痂皮,不易剥脱。强行剥脱即现潮红渗出面,极易出血,周围可有毛细血管扩张,本病20%可发展为癌,故应及时请皮肤科医生确诊后做彻底手术或冷冻治疗。

(4)内服或外涂某些光敏物质日晒后引起的皮肤病。有些人进食了某些食物如苋菜、芹菜或泥螺一至数天后,在受日晒后面部和手背出现红肿。有些人内服某些药物如西药磺胺药、四环素、氯丙嗪等,中药补骨脂、白芷等以后,被光线照射也可引起皮炎。有些人外用药物或用化妆品后,可在照射部位出现红肿渗出等皮炎症状。

(5)日光可诱发或加重的疾病。某些疾病可由日晒后诱发或使病情恶化,最明显的是红斑狼疮。30%的红斑狼疮病人对日光敏感。这些病人要尽量避免日晒,外出应使用防晒膏、撑伞或戴宽边帽,穿浅色长袖上衣和长裤,忌服光敏性药物。

面部黄褐斑较常见于夏季和南方,提示日光是致病因素之一。白化病患者全身皮肤、毛发、眼睛因缺乏黑色素保护容易晒伤,外出时应避光、戴黑眼镜和使用防晒膏。好皮肤靠护理,只要均衡营养,保证睡眠,坚持做好防晒工作,合理选用适合自己的护肤品,力求保持肌肤正常呼吸功能,肌肤就会健康美丽。

此外,过度暴露于紫外线会使皮肤出现光过敏和导致皮肤提前老化,如皱纹、皮肤变薄。同时还会引起皮肤疾病,如红斑狼疮、天疱疮、类天疱疮、卟啉症、皮肌炎、环形肉芽肿、酒渣鼻、褐斑、白化病和白斑,甚至是皮肤癌。95%的皮肤癌发生在最容易暴露于阳光下的部位。还需注意到紫外线会导致白内障。应提醒的是太阳对皮肤的伤害有的在10年或15年后才发现。

紫外线还会对头发造成损伤,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面,不论是烫过、染过的头发,抑或是天然头发,都会褪色、失水、干燥和断裂。染过的头发比天然头发更易受到阳光的损伤褪色,这是因为头发已受到“化学”损害,加上染发的染料,特别是有机染料,如对苯二胺、对氨基酚、对苯二酚等,本身对光不稳定,容易褪色、分解。为了保护头发,主要是采取物理方法,露天或野外作业或是旅游可以戴帽、打伞;正常人瞳孔也是吸收紫外线的途经,戴墨镜也是防紫外线和习惯皱纹的好办法。

红外线会损伤人的皮肤,不同波长的红外线可使人眼的视网膜、角膜、虹膜造成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