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三峡水文化研究
15629700000002

第2章 前言

近些年来,随着长江三峡工程的顺利实施,国人对三峡文化颇为关注,学术界推出了一批批三峡文化研究专著。纵观这些三峡文化研究成果,多是从总体角度出发,对三峡文化进行全方位的探讨,阐述了各自的真知灼见。笔者在对三峡文化进行观照的时候,决定调换一个角度,将视角方位对准三峡区域独具特质的水文化进行研析,从中发掘一些新的精义,力求使三峡文化研究有所创新。

在研讨长江三峡水文化时,笔者首先厘清两个概念。一是关于研究的地域范围。长江三峡,历史上有广义、中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三峡,系指西起夔门东至南津关的193公里大峡谷中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中义三峡,系指西起重庆东至宜昌的659公里河段;广义三峡,则指的是长达1044公里的西起四川宜宾东至湖北宜昌的这段长江。本课题研究的三峡系指中三峡。

中三峡包括库区和水系两大范畴。三峡库区,系指三峡大坝蓄水175米后所淹没的区域,即西起重庆江津白沙镇,东至三峡大坝坝址宜昌三斗坪,全长700余公里,水面1084平方公里;三峡水系,则指中三峡长江河道及其灌注进这段河道的所有支流,基本上包括了现今重庆的全部区域,重庆境内的约400条大小河流,除任河注入汉水、酉水注入沅江外,其余均注入长江。

本课题研究的三峡水文化,其范围就是指中三峡水系区域。这与现今重庆的区域基本相同。当然,在研究某些历史事象时,为保持历史事象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也涉及此区域之外的一些事象。

二是关于研究的内容。中三峡的水文化,按笔者理解,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

以航道、舟船、在航道及其周边生活的民众,以及民众的生产、生活、战斗等活动为载体的物质文化,看得见,摸得着,有形有体,可感可知,既有天地造化构成的自然环境,又有人类活动构铸的人文器物。

它们在三峡水文化中随处可见,是以物质形态呈现的一种文化,因此,是三峡水文化的表层结构。

那些三峡水域的民众,尤其是驾船行舟的船主、客商、船工,以及其他与航运行业相关联的航运管理者、船舶及其属具的制造者、为水运服务的消费行业的经营者,还有与这些人群关系密切的家属、亲友等诸多民众组成的社会群体,他们在航运实践或与此实践相联系的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知识、信仰、习俗、道德、艺术,乃至他们的价值观念、心理状态、精神面貌等等所构成的三峡水系精神文化,则是在物质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深层理念,体现出三峡水系文化的底蕴,因此,属三峡水文化的深层结构。

在明确了以上两个概念的基础上,笔者重点研究了三峡水域最具特色的因坝库而形成的“高峡平湖”的底蕴及其带来的新的发展契机。

经过几十亿年的地壳运动,三峡区域经过“三起两落”而终于从海底露出,又经过7千万年的江水冲刷而形成峡谷雄奇、河流密布、滩多水急,颇富地域特色的三峡水系。这种特色鲜明的水域,历来为世人所瞩目,被人们公认为世界奇观。然而,这历经亿万年由大自然鬼斧神工所构成的自然奇观,却在中国人民智慧和勇气的熔铸下,由设想,而勘测,而实施,短短几十年时间,彻底改变了面貌。那狰狞凶恶的险滩销声敛迹,那狂傲不羁的急流驯服迂回,乖乖地藏匿在宽阔湖面的库底。在逶迤蜿蜒的六七公里的长江干道和密如蛛网的支流河汊,骤然变成了1000余平方公里的湖泊。三峡水域的人为变迁,更使世人瞠目,无不发出由衷的惊叹!

三峡水库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三峡水域的面貌;高峡平湖的形成,给三峡区域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三峡“水”的新的奇观,给三峡地区的一切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是它,带来了重庆的直辖;是它,使得重庆这些年振翅腾飞;是它,将使重庆更加辉煌。因此可以说,直辖重庆,因水而名,依水而兴,今后,还将凭水而荣。“水”,成为重庆崛起的依托,成为重庆振兴的根基,成为重庆屹立世界名城之林的支撑。难怪有人竟将“高峡平湖”誉为东方地中海,赞美将来的湖边诸城不是威尼斯,却胜似威尼斯!因此,“水”,成为重庆最有发展潜力的自然资源,成为重庆最具特色的文化表征。正因为如此,笔者才将水文化作为三峡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才花巨大的精力去探寻它那博大的底蕴和无限的发展生机。

笔者在对其进行具体探索时,将其分为七个章节、三大板块。 本书第一章,讲三峡水文化依托根基的三峡水系,既讲它的自然构成,更述它的人为变迁。因为正是它的人为变迁,才使三峡水系出现新的面貌,才使它成为世人瞩目的东方明珠,才给三峡水文化增添了新的色彩。这是三峡水文化资源的重要内容。

本书第二章至第六章,主要讲三峡水文化的基本内涵,包括作为物质文化而主宰水文化开发的水民文化,由航运业、造船业、旅游业等构成的水业文化,以及展现三峡水域历史风云的水战文化等;还包括三峡水域人们信仰的水灵文化,以及提升三峡水文化境界的诸如与水紧密相联的歌、舞、技、文等的水艺文化。这里所讲的基本内涵,主要是自然构成的三峡水系文化的内涵。

本书第七章主要讲三峡水文化的开发,即在人为的历史变迁后的三峡水系条件下,依托一个坝库平湖,打造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系列品牌,坚持集团军式的打造群体、集束式的展现成果和集约式的精品工程三项战略原则,以及大力培养人才队伍、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不断完善配套政策和强化水文化建设领导的四条保障举措,凸显地域特色,提升文化品味,塑造重庆形象。这是研究三峡水文化的主要目的,也是本课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之所在。

从水文化的角度切入三峡文化研究,笔者仅仅是初步尝试。拙著中所提出的观点和对这些观点的阐释,也只是一家的刍荛之见。笔者之所以不揣冒昧地让其灾梨付梓,目的是将其作为引玉之砖,以期由此引出更多的三峡水文化的骊珠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