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数据天赐巫溪之三
15628000000009

第9章 好人巫溪(1)

巫溪,虽然远离繁华,但人人脸上绽放“没有杂质的笑容”。巫溪出好人,巫溪好人多,让你忘却纷争,忘却烦恼,深深地感动你,呼唤你——

乡村医生郑子全

一个孤独的身影,背着药箱,在崎岖的山路上默默地走了30多年,他就是乡村医生郑子全。郑子全是巫溪县尖山镇八寨村唯一的村医。一间泥巴房,就是他的家。30多年间,他累计诊治病人10万人次。为了抢救乡亲,他失去了女儿。他有多次机会离开农村,然而,他并没有走,却倔强地选择了与大山为伴。

郑子全

1978年3月,一个阴雨连绵的傍晚。郑子全正在照看自己生病的女儿。忽然,他听到屋外有人在喊:“郑医生,郑医生……”喊声未落,一位浑身湿透的农民已经推开屋门,汉子是外村人,他急得又喊叫起来:“我表哥重度脱水,已经昏迷。病人快不行了,郑医生,你的医术高,快去救救我表哥吧!”

此时,天色已暗,大雨滂沱。郑子全转过身子,目光落在床边。油灯下,他刚满1岁的小女儿患急性肠胃炎,上吐下泻,高烧不退,病情很重。怎么办?望着女儿,他犹豫了。去吧,对不起家人;不去,对不起乡亲。但是,作为医生,岂能见死不救?他叮嘱妻子几句话,背起药箱就走。

钟家村坐落在山腰,离八寨村有10多千米路。当夜,春雨哗啦啦地下着,道路陡峭泥泞,人随时可能摔下山涧。郑子全和汉子深一脚浅一脚,几个小时后才到了病人家。郑子全已经成了泥人,衣服湿透了,草鞋也跑断了。但他顾不上换衣服,立刻进行抢救。

病人叫张兴华,没有娶妻,弟弟妹妹年幼,父亲体弱多病,母亲早亡,真是家徒四壁。当时,病人已高烧半月,两天水米未进,骨瘦如柴,家人把棺材都备好了。

郑子全刚刚学医3年,从未见过如此重症。于是,他把了脉,又从药箱里翻出一本《中医内科》,希望找到一个对症的方子,结果越翻心越乱,急得一头汗。最后,他总算根据粗浅的医学知识做出判断,病人是由重感冒引起发热脱水,尚未形成肺炎。于是,他先打针输液,再连夜抓来中药熬汤,总算稳住了病情。

夜深了,病人奄奄一息,家人害怕,谁也不敢挨着病人睡觉。郑子全说:“我挨他睡,有什么危险,好抢救。”可床上只有一张席子,一条破烂不堪的被子,无法御寒。郑子全困倦至极,却不敢合眼。他随时观察病情,一会量体温,一会喂中药,甚至还帮助病人解便。不知不觉,已是鸡叫五更。

上午9点,病人开始退烧了。到中午,说话也有力气了,还喝了一碗粥。郑子全熬了中药,亲自给病人喂下。中午一过,病人的脉象正常了。病人脱离了危险,郑子全心里一块石头落地,但另一块石头却越来越沉。他一刻也等不及了,小女儿还在病床上躺着呢。

郑子全立即朝家里赶去。大约晚上6点,郑子全回到了八寨村。然而,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当他刚刚跨进家门,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声,如同炸雷一般响起。他身子一歪,扑倒在女儿床前。在油灯下,女儿双眼紧闭,脸色苍白,呈现严重失水体征,她在一个小时前刚刚去世。郑子全用颤抖的手指,为女儿抹去残留在眼角的泪滴,然后掩面痛哭。

按照当地的风俗,小女儿被连夜埋到山上,没有墓,不立碑,只有一片松林为她遮风挡雨。此后月余,妻子卧床不起。

多少年后,郑子全已不愿再回忆往事。只是偶尔,他会走进山林,张望复张望,彷徨复彷徨。为了那迟到的一小时,他终身遗憾,却从不后悔。他说:“我失去了一条生命,也挽救了一条生命。”

大巴山区终年阴雨潮湿。疥疮是一种传染性皮肤病,发作起来,奇痒难忍,但长期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民间流传一种说法:“穷长虱子富长疮”、“长了疮能长寿”。其实,这不过是农民有病难医,聊以自慰罢了。

郑子全立志要解除百姓疾苦。他遍查古今医学资料,潜心研究,终于发现是疥虫在作怪。但是,疥虫很顽固,抗感染药物很难杀灭。郑子全从古籍中汲取营养,把有关药物一一挑选出来,反复试验,终于研制出了一种治疗疥疮的中药膏。

小小药膏,疗效神奇。不仅周边乡镇的患者纷纷求治,就连巫溪县城的患者也慕名而来。有人说:“郑医生,你发财的机会来了。你的药那么灵,够吃一辈子了!”郑子全说:“我研制药物是为了治病,不为赚钱。”在村卫生室,他的药膏只收成本费,老百姓花几元到十几元钱,就能治好病。症状轻的,他不收钱。他累计治疗疥疮患者两万多人次。

1990年春,县里一位副书记把电话打到郑子全家里,说马坪中学和尖山中学疥疮闹得很凶,有六七百人感染,希望他马上前往治疗。

郑子全立即赶车去了30千米之外的马坪中学。一进学校,他就查看学生宿舍、教室和食堂,发现学生的被褥特别潮湿,且不卫生。于是,他主动要求讲一堂健康知识课。由于教室太小,全校师生便来到操场上。没有麦克风,他就扯起嗓子喊;没有讲台,他就站在砖头上。在料峭的寒风中,他讲了一个多小时,从疥疮的病因、病理到诊断、治疗,他讲得通俗易懂,赢得了热烈的掌声。随后,他逐一检查长疥疮的学生,并详细记录病情。几天后,他配制了400多份药膏,亲自送到学校。根据病情轻重,每份都写有患病学生的名字。很快,所有学生的疥疮都治愈了。这些都是免费的,他甚至连往返的车费都不让学校报销。在他看来,避免疾病蔓延才是最大的事。

八寨村有480户人家,分布于山顶、山腰和山脚。远远望去,如同棋盘上散落的棋子。这样的地理条件,行医算是个苦差事。但郑子全把病人的事看得比天还大,只要有乡亲来喊,无论白天黑夜,不管山高路远,随时出诊。帮别人渡过苦难,是他最大的快乐。

1993年夏,一位太平村村民急匆匆走进八寨村卫生室,要买治“伤口”的药。原来,他老婆在家里生孩子,产后出血不止。

郑子全问:“伤口什么样?”

汉子说:“有一大坨肉露在外面。”

郑子全意识到,这可能是子宫脱出,一旦耽误,性命难保。于是,他马上说:“快带我到你家去!”

当时,已是晚上7点多,下着大雨。产妇子宫脱出,生命垂危,必须立即送往医院。但是,汉子的家人却说是鬼邪缠身,犹犹豫豫不肯去。郑子全猜想,可能是因为家里太穷,怕上医院花钱。于是,他掏出了身上仅有的50元钱,喊道:“再不去就出人命了!”为了防止意外,他亲自陪同。村里没有车,他们就找了一个滑竿,抬着产妇到了尖山卫生院。

在卫生院,郑子全恳求院长说:“这个病人家庭特别贫困,得了重病,没钱治疗,请你们在手术费上照顾一下!”

院长二话没说,立刻组织医生抢救,经过5个小时的手术,产妇终于得救。最后,卫生院只收了80元钱。

郑子全尝过苦日子的滋味,每当看到别人比他苦,就忍不住掉眼泪。用有限之力,帮别人渡过苦难,是他最大的快乐。多年来,郑子全对军烈属、五保户、贫困户、过路的没钱病人,都是免费治疗。他不舍得为自己花钱,却舍得为病人贴钱。

村里有个残疾特困户叫彭正双,光棍一人,年轻时患了骨结核,拄双“棒棒”。家里的一间土房破旧不堪,勉强维持温饱。由于体质虚弱,他经常感冒,四肢疼痛难忍。到村卫生室看病,郑子全从来不提钱,让他免费拿药。有时,还会给他一些化肥和种子钱。如今,老人已60多岁,一见他就喊“救命恩人”。

钟家村有一家人姓周,男的痴呆,女的有类风湿病,生活极其贫困,家里经常买不起米。1995年,郑子全到他家去看,房顶漏雨,地上都是水,被褥破旧不堪。一个7岁的小女孩躺在凳子上,嘤嘤啼哭。他问:“为什么哭?”女孩说:“别人都背着书包上学了,我也要上学。”原来,她家太穷,读不起书。于是,郑子全擦干女孩的眼泪说:“从明天起,我供你上学。”从此,他每年给小女孩周萍600多元,一直到她小学毕业。

每当遇到家庭贫困的患者,郑子全总想伸出手帮一把。然而,由于自己生活拮据,常常力不从心。于是,他就倡议乡亲们救助贫困者。1989年,巨堡乡农民张焕银患肺结核,后变成肺脓肿穿孔,因家境贫寒,无钱治疗,生命垂危。家人含泪为他悄悄准备了后事。郑子全知道后,立即决定向社会募捐。他带头捐了300元,又动员街上的个体户捐款。当时,镇卫生院连台X光机也没有,无法诊断病情,他就亲自护送患者到区卫生院检查,终于确诊了病情,并对症治疗。不久,病人康复了,但家里一无所有,根本没法过日子。于是,郑子全再次号召大家捐了800元,为张家买了3000株甘薯苗,一头仔猪,帮助他发展生产。如今,张家的生活日渐宽裕。

在八寨村卫生室的墙上,挂满了郑子全获得的各种荣誉证书。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张《党费收据》,上面写道:“郑子全同志自愿一次多缴党费计人民币1000元。特此证明。”时间是1986年10月10日,签章单位是中共中央组织部。

郑子全深深地热爱共产党。他说:“我是从苦水中泡大的,现在成长为一名医生,最感谢的就是共产党。”1985年9月,他终于实现了梦想,成为一名正式党员。

1986年,在入党一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他的心情格外激动。为了表达一片深情,他决定交出1000元党费。他对妻子说:“如今生活好了,全靠共产党。现在,社会上很多人一切向钱看,唯利是图,我想让人们看到一名共产党员的精神境界。”

当时,村卫生室几乎没有收入,他家尚无一分钱储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他先卖了半亩树苗,换了400多元。接着,又卖了4头猪,得了500多元,这才凑足1000元。

11月的一天,巫溪县委组织部派人来到郑子全家中,转交了中组部寄来的一封信,里面是《党费收据》。他们放了鞭炮,还给他买了一套《医宗金鉴》,勉励他好好为村民服务。那天,他激动得彻夜难眠。

“巨额党费”消息传开后,村民们并不感到意外,因为郑子全一贯积德行善,倾囊助人,有党员的样。

郑子全是一名医生,也是巫溪县政协委员。他牵挂百姓的疾苦,关注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他像一棵小草,无私地报答着春晖。

尖山镇自古缺水,百姓世代喝土塘水。全镇1.8万人饮水困难,患痢疾的人很多。近年来,各级政府想了很多办法,鼓励农民修建水塘,但因当地是石灰岩地质,水塘用不了多久就裂缝,存不住水。在百步小学,每到秋冬缺水季节,学校都要租车外出拉水。后来,学校要求每个学生每天交一桶水。目睹学生们抬水上学的情景,郑子全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想起老辈人说过,在海拔1800多米的老鹰寨,有一眼甘泉。20世纪20年代,村民为躲避战乱,曾在那里居住过。2002年,他两次冒险登山攀崖,实地考察,发现了那眼清泉。他想,泉水白白流走,太可惜了。如果能够引下山,百姓该多高兴啊!

很快,他向镇政府汇报了考察结果。但是,资金成了最大的“拦路虎”。引水需要10多万元,可巫溪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经济十分困难。郑子全决定向重庆市政府反映吃水难问题,他拨通了一位市领导的电话,得到了全力支持。当年9月,万米管道从山上通到山下,如同一条蜿蜒的巨龙,清冽的山泉流到了千家万户。从此,尖山镇告别了喝土塘水的历史。

百步小学门前有条陡坡路,学生们每天经过时提心吊胆。2001年,一辆拖拉机下坡时,刹不住车,猛然冲进校园,虽然没撞到学生,但司机手臂折断。后来,又有一辆摩托车撞在电线杆上,搭载的学生当场昏迷,胳膊肘关节脱落,头上缝了5针。这两起事故震动了郑子全。他和校长商量,要想办法把这条路修好,让孩子们安全地上学。但是,学校没有经费。于是,郑子全多次到县、市政府反映。当年6月,交通部门拨款5万元,彻底整修了这条路。事后,学校多次催他报销几个月的电话费,他都谢绝了。

郑子全为乡村办的好事数不清。有人说:“你跑来那么多项目,拿点辛苦费,合情合理。凭你的贡献,早该有新房住了。”他回答:“为老百姓办事,我不图任何回报。做人要清清白白,做事要干干净净。”

马坪乡由于大山阻隔,曾是巫溪县最后一座“孤岛”,自古不通公路。马坪乡人到巫溪县办事,要从云阳县多绕90多千米,很多农产品都烂在地里,危重病人也送不出去。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郑子全多次往返于重庆和巫溪之间,四处奔走。1999年,重庆市有关部门拨款108万元,修建了马坪至田坝的公路和桥梁,使马坪乡走出了封闭的世界。从此天堑变通途,百姓有了致富路。

春去秋来,郑子全的足迹印满青山,化作一串串音符,奏响生命的乐章。

好人吴显才

一位朴实敦厚的普通村民,二十年来,他赡养了45位老人,获得全国劳动模范、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受到众人的交口称赞:世上难得的好人。这人便是巫溪县乌龙乡大坡村党支部书记吴显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