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数据天赐巫溪之三
15628000000002

第2章 神秘巫溪(1)

巫溪乃天赐,其县名源自于东方伊甸园、神秘古国巫臷国。《山海经·大荒南经》记载,“巫臷民‘朌’姓,食谷。不绩不经,服也;不稼不穑,食也。爰有歌舞之鸟,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爰有百兽,相群爰处。百谷所聚”。

罕见拥有“巫”的命名,神秘的古栈道、悬棺群,难老的古盐泉、独特的五句子——这些巫文化活的符号,无论尘封多深,都锁不住历史的辉煌。

逐鹿引泉

白鹿盐泉是全国著名的奇泉之一,位于巫溪县城北十三千米处的后溪河岸。盐泉的发现,有着一个神奇而美丽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大宁河到处都是原始森林,虎豹豺狼、狗熊野猪、獐麂兔鹿成群。有一天,有个姓袁名溪的青年猎人,他背上弓箭,捎上干粮,带上猎犬,进山打猎。他顺着河边走到茂密的大山下,把猎狗唤住歇息。忽然,他抬头一看,见山顶像一个两端高翘的元宝。他正看得出神,忽然眼前闪起一道银光,森林中蹦出一只白色的鹿子,站在河边的岩石上盯着猎人。

奇了!那只鹿子一身纯白,在阳光映照下还闪着光亮,有如冬天山顶覆盖着的白雪,晶莹剔透。猎人心里十分高兴,决心把它捉住带回家去。可是,还没等他召唤猎狗扑上去,那只白鹿扭头便跑了。

猎人哪肯舍弃,带着猎狗紧紧追赶。白鹿身形矫捷,两腿弹跳有力,在河边岩石间跑动起来仿佛舞蹈一般。猎人边追边看,紧追不舍,逢岩翻岩,逢坎跳坎,逢坡爬坡,逢水涉水。猎人追了很久也没追上,但又总能看见白鹿。让猎人感到奇怪的是,人追得紧,鹿就跑得快,人追得慢时,鹿也慢下来。猎人离鹿子总隔着一箭的距离,既捉不到也射不到。那白鹿边跑还边回头看,就像是在为猎人引路似的。

就这样追啊追啊,跑了不知多少里路,到了两条河交汇的地方,只见银光一闪,白鹿钻进半山腰的一个山洞。猎人随即也钻进山洞,找了半天,始终不见白鹿。猎人仔细察看山洞,发现并没有别的出口,他想不明白白鹿怎么会突然消失。

猎人心里沮丧,只好带着猎狗走出山洞打算回家。哪知道,突然“哗啦”一声轰响,洞里淌出一股清澈的泉水来。猎人正觉口渴,他蹲下身去,双手捧起泉水喝了一口,发现泉水的味道竟是咸的,稍过一会儿还有股回甜。他只喝了一口,立即精神爽朗。猎人干脆俯下身去,把头埋进泉里喝个痛快。

随后,猎人从河边砍来一截竹筒,盛满泉水带回家,让乡亲们都来尝尝这神奇的咸泉。

回家后,猎人舍不得把竹筒剩下的泉水倒掉,便立在家门前宽大的青石板上。跟着猎人追赶白鹿的那只猎狗也觉得好奇,围着竹筒要喝水。但因泉水已被众人喝掉一半,猎狗把舌头伸出老长也没能喝到。猎狗着急了,围着竹筒转圈,不料把竹筒碰倒了,剩余的泉水全部倾洒在青石板上。猎人虽然觉得有些可惜,但念着猎狗一向的忠诚,也没有太在意。

过了一天,猎人发现门前的青石板上结起一层白花花亮晶晶的盐晶。他用手指沾上一点尝尝,其咸味更加醇厚。他把打猎得到的麂子肉沾上盐晶,烤熟后再吃,味道更是非同一般。猎人于是知道那咸泉正是人所需要的宝物,此后便带领乡亲们,从山上林子里砍出一条小路,把白鹿消失的山洞找到,用竹筒把泉水背下来,组织当地山民在此用土缶作锅煮盐,开发盐业。

从此,人们不织而衣,不耕而食。以后随着盐业生产的发展,便人烟云集,逐渐发展为盐镇,到清代盐业极盛,有盐灶三百余座,置锅一千余口,号称“万灶盐烟”。

后人为追念猎人功绩,汉代时在盐泉右侧,前临河水,后抵峭壁,依山取势,修建了一座雄伟壮观的龙君庙。庙内楼台亭阁,朱栏曲径,金碧辉煌,碑碣字画,琳琅满目。正殿正中为龙君塑像,正殿匾额上书“化成天下”四个大字,两端为雕梁画栋的酒楼和戏楼,酒楼前横匾上书“观今”两个大字,戏楼前横匾上书“鉴古”两个大字。盐泉洞口有猎人、猎犬、白鹿的塑像。猎人挽弓搭箭欲射,猎犬飞奔追逐,白鹿惊慌出逃,神态逼真,栩栩如生。盐泉洞右侧立石碑一块:猎者见白鹿而逐之得盐泉。

红池坝

红池坝古为万顷池,是战国历史名人楚相春申君黄歇的故居。红池坝的自然景观壮阔秀丽,人文景观深邃幽古,被专家誉为“中国的新西兰”。

据说很久以前,红池坝的山坡上有两口水池,水池甚是美丽。一口池里的水红艳无比,像霞光染成;一口池里的水青色若黛,似缎子浮在池中。两个水池里各藏一条蟒蛇,红池子里的蟒蛇是红色,青池子里的蟒蛇便是青色。两条蟒蛇非常厉害,互有神功,却不敢争斗,平时也就相安无事。

后来,两条蟒蛇的功夫越来越强,大有翻江倒海之势。青蟒蛇的心术不正,经常夜里出来偷吃山民的庄稼。慈善的红蟒蛇,看不惯青蟒蛇的可耻行为,便阻止青蟒蛇偷吃庄稼。青蟒蛇自私狭隘,而且渐渐胆大妄为,不把红蟒蛇放在眼里,依然我行我素。

这天,红蟒蛇压住心头的怒火,又去劝说青蟒蛇。

青蟒蛇大怒,忽然竖起龙角,抵在红蟒蛇的颈上。红蟒蛇猝不及防,身上淌出了血。红蟒蛇不忍打斗,依然苦苦相劝,青蟒蛇自持神力无人能比,立即将鳞片化成箭镞,射向红蟒蛇。红蟒蛇身中鳞片,伤痕累累,它猝然龙身翻腾,长吟一声,惊起红云满天,然后翻身一跃,吐出一道火焰。火到之处,立即成为火海。火焰裹住青蟒蛇,愈燃愈烈,青蟒蛇发出声声惨叫。红蟒蛇不想害了青蟒蛇的性命,立即收起火焰。哪知青蟒蛇嘴里突然喷出水浪,将红蟒蛇击向空中。

红蟒蛇忍住剧痛,又喷出火焰罩住青蟒蛇。一场惊天动地的打斗,搅得地动山摇。两条蟒蛇一直斗了三天三夜,却分不出胜负。又相斗三天三夜,青蟒蛇的神功终于抵不过红蟒蛇,被烈焰烧得奄奄一息。

这时,山神出现了,他早就听说青蟒蛇的可耻行径,但不忍看到青蟒蛇横尸山坡,立即将青蟒蛇藏于袖中,遁入山林之中。

红蟒蛇一直藏于红池里,始终保护着村民。

据传,红蟒蛇吐出的火焰烧掉了一片大山,就成了现在的火烧坝;青蟒蛇吐出的水流便成了现在的东溪河。

人们为了纪念红蟒蛇,于是将万顷池改名为红池坝。至今,红池和青池依然镶嵌在山坡之上。

仙人洞

后溪河有座二仙山,山上有个洞,名叫仙人洞。传说,晋朝时候,有个姓王名质的樵夫,他听说仙人洞有神仙,便上山求问成仙之道。

二仙山脚下有道渡,名叫“马奔沱”,是去仙人洞的必经之路。这里两岸峭壁如削,滔滔后溪河水从中穿过,水流湍急,奔腾喧嚣。人们到此,如无渡船摆渡,要想从此岸到达彼岸,真是难于登天。

一天,王质吃过早饭,带上干粮,去仙人洞求仙。他走到二仙山下的马奔沱,见无渡船,就在河边转来转去。他正在发愁时,见一老船夫,由对岸撑着一只无底船过来。老船夫笑问王质:“年青人,是不是要过河去?”

王质向老船夫施一礼,答道:“正是。”

老船夫说:“请上船来。”

王质感谢一番后,立即上船。

老船夫问王质:“你到哪里去?”

王质回答说:“我到仙人洞去找神仙,求问成仙之道。”船夫听后,却哈哈一笑,再不言语。无底船驶到河中心,欲沉又浮,如此数次,才到达对岸,吓得王质满头大汗。

上岸后,王质昂首仰眺,见二仙山高耸云天,十分雄峻,仙人洞在山巅绝壁处,禽鸟飞鸣,石磴崎岖,苍苔满路,自溪边直上山腰,路仅一线。王质立即攀爬而上,忽然见到一醉翁倒骑在驴背上,醉眼朦胧,摇来晃去,让人心惊胆战。这石梯又陡又窄,只能单人行走,那醉翁怎么能骑驴倒行其上?

要爬石梯了,毛驴当然吃力,它每蹬一级,就要歇息一下,有时蹬一级退几级。王质求仙心切,想上前去,奇怪的是,怎么也上不了前,只好耐着性子走在醉翁身后。

终于超越了醉翁,王质到了仙人洞。他回首俯瞰,人在山巅,影在溪心,头在云端。他叹道:“真神仙之境也!”当他抬头一看,见洞门上方镌有“仙人洞府”四个大字;再往前走,见仙人洞口,有几个衣衫褴褛的人团坐聊天,有一道长模样的人,盘膝坐地,手拿渔鼓在唱道:

混沌初开渺茫茫,天生圣人治家邦。

盘古老王分世界,伏羲八卦定四方。

女娲炼石补天上,轩辕黄帝制衣裳。

尧帝历山把贤访,禹王治水分九江。

桀宠妹喜把国丧,一统山河归成汤。

比干丞相挖心死,纣王无道乱朝纲。

文王渭水把贤访,凤鸣岐山鸟呈祥。

王质再看,有个大肚汉子以石为枕,仰卧地上,岩上钟乳石里滴下来的水滴,正好滴在大肚汉的嘴里。有位汉子光着上身,坐在石上,一边听着歌谣,一边捕捉身上的蚤子。还有位道姑模样的女人在做饭,灶里无柴,她就把脚伸进灶膛里烧起,发出“吱吱”的响声,且油烟直冒,大火熊熊。王质感到奇怪,正要前行,那群怪人喊吃饭了,并招呼王质享用。王质嫌脏,便婉言拒绝了。

众位怪人吃完饭,问王质:“你来做什么?”

王质说:“我来找神仙,求问成仙之道。”

怪人说:“我们不是神仙,你到里面去找。”

王质走入洞中,顿时感到清凉拂面,心旷神怡。洞中满是石钟石笋,上悬下立,千奇百怪,大者如楹,长者如柱,高者如栋,环者如幕。王质继续向前,见三个道家打扮的人围着石桌下棋。

王质好奇,听得一位胖体道人说:“今有名酒巴香村,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今天有酒无菜,我们来吟诗佐酒,如何?”

另一位瘦身道人说:“以什么为题?”

胖体道人说:“以圣贤愁三字为题,一人说一个字,并在自己身上找一样东西佐酒。”

这时,又一位黑脸道人说:“可以,您先。”

胖体道人说:“我以圣字为题,圣字拆开是耳口王三字,‘耳口王,耳口王,壶中有酒我先尝,桌上无菜难奉酒,割个鼻子下酒浆。’”说完用手指当刀,在自己鼻尖上一划,就把鼻尖割下来,丢在嘴里当菜吃了,吃后饮酒一杯。

瘦身道人说:“我以贤字为题,贤字拆开乃臣又贝三字,‘臣又贝,臣又贝,壶中有酒我先醉,桌上无菜难奉酒,割只耳朵把酒陪。’”说完,他也用手指当刀,把耳朵割半截下来当菜吃了,吃后也饮酒一杯。

黑脸道人说:“我以愁字为题,愁字拆开乃禾火心三字,‘禾火心,禾火心,壶中有酒我先斟,桌上无菜难奉酒,扯根毫毛表个心。’”说完在腿上扯一根毫毛,丢在嘴里当菜吃了,吃后也饮酒一杯。

王质在旁看得呆了。

这时醉翁到了洞中,众位怪人起立让座。

直到傍晚,诗会才散。王质立即往回赶,行到马奔沱,老船夫和渡船还在那里,上得渡船,老船夫问王质:“找到神仙没有?”

王质回答:“没找到神仙。”随即将自己遇到的奇事叙说一遍。

老船夫哈哈大笑起来:“你今天遇到的都是神仙,今天是八洞神仙赴会,骑驴的醉翁是铁拐李,唱歌的是韩湘子,饮酒吟诗的是吕洞宾,遇到了神仙不知是仙……”

王质听后恍然大悟!待他过河上岸后,河里哪有老船夫和渡船。这时,王质搔首感叹,他今天真正遇见了神仙,却不知是仙,也不问成仙之道。

王质回到家时,人们都认不得他了。王质感到奇怪:我早上出门,晚上归家,怎么都认不得我了?

当他与人叙谈起来时,方才知道,他走了整整一千年了。有诗为证:“王质去求仙,丹成如九天。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和尚拜塔

巫溪县城北面十七千米,大宁河东岸有一高数百米,三面平滑如削,垂直而立,形如令牌的奇石,名叫“令牌石”。令牌石右侧不远处,一大一小两个奇峰突兀,大者像塔,立于高处,小者似人,立于低处,向塔作俯首状,那就是有名的“和尚拜塔”。和尚拜塔和令牌石,不仅形象栩栩如生,俊俏动人,而且传说神奇有趣。

相传很久以前,宝源山麓,有一户人家,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家里很贫穷,靠儿子天生打柴为生。有一天,天生上宝源山打柴,他走到其形如门的石壁处,背靠石壁歇息,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这时,一鹤发童颜的老头对他说:“这里是进宝源山的大门,你若能找到一丈二长的冬瓜做钥匙,把石门打开,里面黄金白银堆积如山,要多少有多少,子子孙孙吃不完,用不尽。”说完,老头不见了。

天生醒来却是一梦,原来睡觉的地方正是石门,于是他把路径和地址记在心上。

天生回家后,向妈妈讲了梦中这个故事。

过了几天,天生怀着好奇的心情去找冬瓜,却没有找到。八月十五这天,天生和往常一样,又上宝源山打柴。他行至半山,突然狂风呼啸,抬头一看,见一老虎,连头带尾一丈八,嘴巴张开血盆大……老虎狂啸一声扑来,天生吓得后退数步,却被葛藤一绊,一跤跌在荆棘丛中。待他醒过神来,爬起来一看,老虎不见了,身旁却有个大冬瓜。天生用手一量,刚好一丈二尺。天生喜出望外,把冬瓜扛到石门,往石壁上一靠,“嘎”的一声,石门被打开了。

天生进入石门,门里甚是狭窄。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有良田、美池和桑竹之属,更是阡陌相通,鸡犬相闻。这一切恍若仙境。天生越看越舍不得走,快日落西山了,他还流连忘返,竟然忘记进山取宝之事。

这时,梦中老人迎面走来,问道:“你姓甚名谁,从何而来,到此做甚?这里不是凡人来的地方,赶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