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就这样,我去了海外生活
1562800000019

第19章 登陆 (9)

回报——在澳大利亚,投资低回报的幸福:我是澳大利亚163投资移民,我不能说很成功,但完成了投资略微赢利,我是庆幸的,但我相信163失败的多——为什么?金融危机之后,在澳大利亚的生意不好做,更重要的是,澳大利亚对于我是陌生的,你拿什么与当地人竞争?就如你去澳大利亚开出租车,不说别的,道路你都不熟悉,东问西问,你一天能拉几趟?其实,登陆澳大利亚之前,甚至获得163签证之前,投资什么行业就在我们(两口子)心里有谱了。

我们一家为何选择投资澳大利亚?针对几个主要移民国来说吧,应该说投资加拿大最稳定,借钱给该政府,损失几年的利息。我是中国南方人,怕冷,一想到自己被关在冰箱速冻室里,自己就先吓死了,我不考虑移民那里。还有一个原因,我不甘心花那么多利息,只出不进。投资美国不仅风险大,而且风险不受自己左右,那么就投资澳大利亚了,自己创业。其他国家,如新加坡、英国等,人多、国家小,竞争更激烈且发展空间不大——如果考虑到今后可以向其他行业发展的话。

首先排除了加拿大,因为听说那里很冷,我们都有点怕冷,美国排除的原因是听说那里的人都可以有枪,担心治安不好,新加坡是不错。但是总感觉没有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所以我们最终选择了澳大利亚,因为那里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气候不错。其实我们潜意识里早就有这个想法,一直没有真正去实施,随着手机里不断有移民的短信收到,终于有一天,我们要付诸实施了。

首先我要说,如果完全是听信中介的话失败了,那说明自己本身就不是做生意的料,失败是必然的。这个世界上,绝对多数的人都是站在自身的职业、自身的利益上说话的,这都不懂,做什么生意?

自己的事太多,移民又离不开中介,他说他的,你听你的,怎么做,自己拿主意。

登陆前后,此中介像对许多失败的投资者说的一样:澳大利亚移民相关部门会介绍赢利的生意给你们做,超市、餐馆、咖啡馆、加油站、烤鸡店、电器商店、杂货店、烧烤店等,再请当地的职业经理人打理,自己实在不用操很多心的,澳大利亚法治也健全,只等两年后拿PR了。有这样的好事,人人都当老板得了,还要我们移民做什么?

2010年暑假,我们一家三口人登陆墨尔本,只是去考察,也顺便观光。不过,之前我们两口子就确定了,生意的重心一定是放在国内的,澳大利亚的生意保守一些,目的是移民,能赚钱固然好,不赔也可以接受,但一定不能冒进。老公自认为能力强,守在国内,我去澳大利亚创业。

到了澳大利亚,我们也如中介所说的去看看他们推荐的业种业态,还去一家要转让的咖啡馆坐了一个小时,也与老板假装谈了一下,闭着眼睛杀人家的价,直砍得对方直叫。不同意转让就算了,我们走。但我们大概知道了底价。

我们还看了一家台湾老板开的冷饮店,200平方米左右,一家人打理外,另外雇用了三个侍者。他们说每周的营业额有12000刀上下,相信吗?没有理由相信,也没有理由不相信。不过,查看了一下他们与前者的转让合同,我与老公对视了一下,笑了——他们才转让了不到三个月——都惊讶了,为什么这样快就转手?此外,他们也是163移民!

我们一家马不停蹄地考察了一个月,观光很少,这也是要从小培养我们家的接班人了解如何做生意。

我们更加坚定最早的判断和打算,做我们了解的,与中国有关的贸易,也就是中国需要进口的贸易,铁矿砂、氧化铝、煤、羊毛、葡萄酒……

第二次再到澳大利亚时,我们注册了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我也在此留下了。望着老公走进机场,我竟然像恋爱时送别一样,举起手来招了几下,老公也招了几下。我知道我被他抛在这里了,自己的责任重大。在澳大利亚期间,他已经尽量多地与我完成了办公司的事宜,比如租房,并招聘了一位业务经理人,也是华人。

由于是摸石头过河,由于开始只是一块试验田,由于主要是为了移民,我把场面铺小一些,尽量少请人,开始时也只请了一位业务经理和一位家政。到墨尔本后,我是公司老板,却更像一个业务员——准确地说,是没有业务的业务员,只是在了解向中国出口的产品和渠道。开始的那两个月是这样,同时,也在等待着老公从国内发来的需求信息,可国内的公司联系国内的需要本身也要一定时间。

我真正感觉回归到20年前与老公创业之初的样子,可我家在国内的公司现在好歹也有几百人了,自己通常是不管具体的事的。办公上的能力退化了,连发传真都不会了。且不说玩电脑上的那些玩意儿,目前我达到的,仅仅是填简单的表格以及玩游戏的水平。

我们做的第一桩生意就是出口10吨啤酒到中国,没有赚钱,仅仅是补贴公司费用的亏空。

一年后的今天也没有赚什么钱,也没真正打入中国的进口市场,况且要说资金,我们没法与大公司比,经营的年头也不久。

学到了什么?那就是创业者的艰辛,以及家政(请来的是一位混合型的家政,什么都会做,什么都做不好)做菜时,自己能下厨房,一边烧菜,一边喝着红酒,有时候懒得把菜铲出锅来就直接在厨房里吃完了一顿。有时候还亲自洗衣服,从洗衣机里捞起衣服仔细洗领口。

让我骄傲的是,我是认识的几家中国163类移民中做得最好的,我就看到两家开餐厅的赔了,眼泪汪汪,甚至咬牙切齿地告别澳大利亚,打道回府了。我这边,已经有人准备投资我公司,不图赚什么钱,给他们混身份就行。我个人觉得,在澳大利亚做生意肯定要求比中国更高,你不熟悉这里,就已经丢了几分,那就需要过强的商业头脑来补上这几分,况且澳大利亚的商业机会远没有中国的多,没有三两下千万别来,否则是自己要来的可别哭。

任我评说:真正的专业人士、真正的专业成功:我不是投资移民,但是在大学学的专业和从事的职业都是国际商务。虽然这不足以让我更加理解她(指上文作者)的成功,因为她的高妙之处不是做国际商务如何专业,而是从广泛的各种商务中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商务形式。如果是研究,与我从事的也不是一种专业。

她知道自己的优势是什么,那就是对中国市场的了解;也知道自己的劣势是什么,她不了解澳大利亚市场。所以她没有去做澳大利亚国内市场的生意,包括超市、餐馆、咖啡馆、加油站、烤鸡店、电器商店、杂货店、烧烤店等。当然,花一些时间了解澳大利亚市场之后,也是可以在其中选择合适的生意,同样是可以成功的,只是她找到了一条捷径。

生意人与生意人是不一样的,有的人目光看得很远,也看得很宽。反之,有的人就不一样了。他们可能都会成功,只不过有的人在商海中经得起考验,有的人做不到。

所以,有的投资移民目的地国要求,投资移民必须写好一份专业的商业计划书,认真做好市场调查,认真做好项目的WSOT分析(优势、劣势、机会、挑战分析)等,这成了移民是否被批准的条件。

不是说不会做商业计划书就不能成功,市场是复杂多变的,重要的是要有这个全面深入的认识,成功的机会就大得多。

国内许多生意人是不适合做这种移民的。这些国家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市场竞争,已经相当成熟,市场也处于准饱和的状态。有机会,挑战更大,就像流动的水,前面只要出现一小块洼地,很快就被水填满了。相对于这些国家,中国的机会更大,虽然竞争也大,但因为市场需求更大,所以即使不那么专业,成功的可能性还是相对大一些,况且大多数人都处于一个水平线上。

中国的市场体制不是很健全,运用一些非市场的手法,比如依靠打点关系等,在国外也是行不通的。

现在更多的投资移民,采取投资他国政府基金、他国企业等,不直接参与经营管理,虽然利益大大减少,甚至除了可以移民外几乎没有任何直接利益,但风险也小了许多。这种被动投资的方式不失为是一种明智之举。

这一章就要落幕了,是编一篇移民的乐观,还是悲观故事呢?都不太好,会给读者造成一种错觉,仿佛是给新移民的早期生活下了一个什么结论,无意中会干扰人们的判断。实际上,每个移民的条件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

既然如此,我们就编一篇中性一些的,且比较普遍的新移民故事,作为这一章的结尾。

打工及再学习——她逝去了,活着的我还要继续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喜欢读《红楼梦》,奇怪的是每次读到探春远嫁一回,都会不知不觉中泪眼婆娑。这首《分骨肉》曾在许多年前就如此莫名其妙地触动我的内心,难道冥冥之中一切真的早有定数?

正是我最爱的季节,正是我最爱的时刻。初秋的黄昏,俯身在这座高层公寓的阳台,整个人沐浴在一片绚烂的金色中。放眼处,漫天的红霞,炽热的红日,人字形的大雁翩翩然向着夕阳飞去。有习习的凉风吹过,深深地吸一口气,闭上眼,恍惚间也有了想飞的冲动。因为靠近机场,每隔三五分钟就有飞机嗡嗡地从头顶掠过,看着一架架飞机披着金色的夕阳向着机场的方向降落,不由得思绪起伏。想起一位朋友的话:什么是landing?landing就是你的心随着飞机一直降落、降落,一直降到无法再降的时候,就landing了。想想挺有意思。屈指一算,我来到加拿大已经一年有余了,其间风风雨雨,苦乐自知。那么,时至今日,我到底算不算landing了呢?

恐怕我这一年的经历是最模式化,最平淡无奇的了。发了半年简历,上了三个月班,最终还是踏上了艰难的求学之路。然而毕竟有些事情是值得记忆的。那么,就在还没有被忘却的时候,写下来,算是对这一年的纪念吧。

2001年的冬天多雪,寒冷。清楚地记得我的第一次面试。公司的名字是ATS。是一家很大的高科技上市公司,面试约在早晨9∶30。晚上翻翻地图才被距离吓了一大跳。再打电话改时间已经来不及了,想了半天还是决定去。第二天早晨5点出门,赶头班地铁到union地铁站却被告知没有去Cambridge的火车。给了一个很陌生的长途巴士站的地址,从dundas地铁站出来,依然漫天星斗,冬日清晨的大街上寂寥无人,连找人问路都困难。漫无目的地走了半天,终于碰上一个送报纸的,很详细地告诉我长途巴士站的地址。坐在巴士上终于长长出了一口气,赶快预先问好到了Cambridge如何叫的士。当那辆黑色的的士终于停到公司门口,看看表9∶35分。我对自己居然基本准时到达感到不可思议。

进入公司大门,里面融融的春意同外面的严寒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先是同HR的小姐谈了15分钟,很友好,并为我叫来了相关的部门经理,一位典型的中年绅士,鬓角已经泛白,蓝色的眼睛温暖而柔和,头两个问题居然是关于音乐和文学,我有些意外。气氛一直很轻松、愉快。

HR的那位小姐为我叫了的士,将我送上车,并预付了车费,我为她的周到而感动。因为情绪不错,在的士上主动同司机攀谈起来。可能是小城市很少有新移民,那位胖乎乎的大男孩也许把我当成了游客,起劲地介绍起小城的人口、设施、商业。我告诉他我正在找工作,是来面试的,他居然一副大吃一惊的样子。长途车站仅仅是一间小屋,一部电话,以及一大片空场,甚至没有室内候车室。最近的一班车下午2∶00,还有整整三个小时要在严寒中打发。的士司机似乎有些担心,问我怎么办。我告诉他没问题。当我下车走出一段时,他又开着车慢慢追上来问:真的没问题吗?我谢了他,告诉他我可以在周围的超市转转。他又给我指点了几个可以去的地方,才开着车慢慢离去。很早就听朋友讲过,小城市的人都很好相处,淳朴而热情,我想是真的。后来居然被一位印度人叫住,说他也是来ATS面试的,刚才在公司看见我,他告诉我这一职位已经面试了好几天了。后来,我终于没得到那个职位,很遗憾。不过,我对ATS的印象很好,希望以后找到工作了,能有那样一个环境,那样一个上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