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文化引领 特色发展
15626800000054

第54章 智慧管理与特色推进策略(6)

地处美丽的都市后花园、重庆十大风貌镇之一的白市驿,以其独特的驿站文化享誉市内外,其中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川剧文化。早在1992年,白市驿镇就被重庆市政府命名为“川剧之乡”,而驿都实验学校就坐落于这个川剧之乡。学校生源60%为农民工子女,大多来自于云、贵、川等地区,生源素质参差不齐。这就要求学校的校本课程,必须具备够广的包容力,能够被广大师生所接受。川剧文化作为西南地区的特有文化,无论是在地域背景,还是在群众基础上,都很贴近学校的学生、学生家庭,以及他们的生活环境。基于此,学校明确提出在学生中开设“川剧文化”特色课程。川剧课程的开设将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为师生提供多彩的校园生活和展现自信的舞台。学校的这个举措,受到了重庆市委、市政府及白市驿川剧联合会的极大关注和支持。

首先,学校构建了反映川剧文化的校本课程体系。结合当前开展的唱、读、讲、传活动,学校把唐诗宋词、红色歌谣、红色故事等编进了川剧的唱词,把川剧特有的脸谱、服装、道具等编进了教材,形成川剧特色的校本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学校把教材编成了初级本、中级本和高级本。

其次,学校在校本课程中每周安排了一节川剧课,教学生的唱腔和形体动作。在美术课里,穿插介绍川剧的脸谱、服装、道具等特色元素,在社会或历史课里穿插介绍川剧的发展史,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特有魅力,在一招一式中受到美的熏陶。

在师资队伍方面,学校前期重点依靠白市驿川剧联合会的老师,让学校的艺体教师跟班学艺,逐步介入,并定期组织他们参加专业培训和观摩专业演出,身体力行去感受川剧文化的魅力,构建一批特色鲜明、自信的教师队伍。

学校以塑造自信、展现自信为校园活动的宗旨,以川剧文化为载体,开展一系列的特色活动。每年组织一次大型的川剧艺术节,综合汇报展示学校的办学成绩,并邀请川剧业界的前辈、专家等到场指导,提升学校的川剧艺术水平。结合学校的“2+2”项目,将川剧新唱等集体项目融入其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自信,也让自信的文化内涵通过集体活动得到分享。组建驿都川剧团,打造一批经典剧目,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演出,以此弘扬和传播川剧文化,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师生的自信。

三、依靠师生,营造全面育人的文化环境

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校园文化就像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陶冶着师生情操,净化着师生心灵,激发着师生灵感,启迪着师生智慧,提升着师生素质,进而有效地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学校主要从三个方面推进了文化环境建设。

构建独具特色的校园环境。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会说话。”优美的校园环境就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可以育人。学校的橱窗、墙壁、走廊、移动展板、园林小品、雕塑,都努力使它们活起来动起来,让室内室外到处传递着文化信息,发挥着育人功能。

构建师生互动的文化载体。在校园文化载体建设上,学校力求“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先后创办了校刊《花之韵》、“驿都班级文化墙”“驿都学生艺术团”“驿都川剧俱乐部”“驿都亲情电话服务站”等。在加强与周边种植园衔接的同时,将学校的十余亩土地打造成自己的“开心农场”,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这些文化载体,不仅锻炼、培养了学生,还促进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可以在网上和远方的家长直接对话,拓展了空间,同时也为抵御种种社会不良现象和精神污染的侵蚀,构筑了防范的宣传思想阵地。

拓展校园文化的活动空间。学校组织师生策划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组建特色中队和支部,推出学生喜闻乐见的系列活动,如开展“花儿绽放幸福成长”系列活动,其中就包括了“花卉大展台”“插花制作比赛”“插花之星”“小小园艺家”评选等特色活动。学校还举行学生作品的“爱心义卖”活动,成立“花儿爱心基金”。此外学校还努力发展特色体育项目,通过参加市内外组织的各式比赛,为师生个性张扬,潜能激发拓展广阔空间。每年一届的运动会和艺术节,已成为学校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自信驿都,特色开路。作为一所组建不久的学校,虽走过的路还不长,但学校将秉承统筹城乡教育的东风,抓住实施均衡教育的机遇,以“博爱驿都,阳光幸福”的办学理念,科学的管理模式,走特色发展之路,成就“驿都”品牌。

(王小龙)

三雅四香 礼行天下——九龙坡区兰花小学特色管理实践

一、成绩,历练智慧之路

有人说,这是一个“速食”文化、“快餐”文化当道的聒噪社会,仁义礼智信沦陷。大开的国门给我们带来了经济繁荣的同时也被外来文化侵蚀着。民族文化真的走向衰落了吗?作为传承人类文明的学校该怎么办?敢问路在何方?兰花人同心协力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

兰花小学是重庆市九龙坡区一所全日制公办小学,建校于2004年8月,现有师生1500余人,是一所环境幽雅,设施一流的现代化小学。建校七年后,各种殊荣接踵而至,学校先后成为“传统文化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实验学校、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重庆市国学教育试点学校、重庆市书法艺术教育实验学校、九龙坡区教研月先进学校、九龙坡区教育教学先进集体。同时学校的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考评获一等奖,被中国教育学会授予“全国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称号。

是什么让一个建校不足七年的学校脱颖而出呢?是各级领导的悉心指导,是学校一直秉承的“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滋养孩子幸福童年”办学理念。学校以“君兰雅香,礼行天下”为校园文化建设主题,以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在传统文化中浸染,在艺术中得到熏陶为途径,努力打造出了“三雅四香”(三雅:育人环境优雅,教师儒雅,学生文雅;四香:花香,果香,书香,墨香)校园!

二、理念,指引发展之路

之所以提出“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滋养孩子幸福童年”的办学理念,源于这样的认识:所谓“优秀的传统文化”即为世代相传的一种恒定的力量,对受教育者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积极的价值,这是学校选择的特色教育内涵。“滋养”,滋者润泽,养者涵养。文化的传承,是一种思想对另一种思想的引导,一种行为对另一种行为的影响,仿佛春雨润物、兰香浸腑,这是学校选择的特色教育方式。“幸福”则是一种生活达到理想状态后的内心感受,这是学校的特色教育目标。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在此办学理念的基础上,学校提炼出文化建设的主题:“君兰雅香,礼行天下”。“君兰”,是目标,教师兰之君子,学生花之蓓蕾,暗含学校的培养目标——谦谦君子。“雅”,是行为,教师儒雅,学生文雅;以儒雅践行文明礼仪,以优雅领引文明习惯,以学雅塑造文明风尚。“香”,是结果,办学的成果得到社会的认同。“礼”,是行为的规范,学校和教师的育人之礼——良好的校风和教风;学生的成长之礼——良好的行为习惯;时代之礼——师生共有的现代人具有的文明礼仪。“行天下”,君子修身,而怀天下之志。

三、实践,丈量坚实之路

(一)随风潜入夜——环境优雅

泰戈尔说过,鹅卵石的完美不是靠锤的打击,而是因为水的载歌载舞。教育需要一种载体,需要一种氛围,需要环境的熏陶,尤其需要美化、诗化、艺术化。学校提出了“典雅,书香,花园,乐园”校园环境建设目标,正是寓教育于无声无息之中,潜移默化,论道而不说教,符合学生爱活动、好模仿、自尊心强等心理特点,充分体现了“一花一世界,芝香满园春”的目的,围绕优秀的传统文化,打造校园文化。

进入校园,右侧斜坡绿化带上是以杜鹃、红继木和兰草植出的校徽,用金叶女贞植出的“真、善、美、慧”四个大字。综合楼大厅门前两侧由榕树桩、铁树、海棠、米兰等盆景植物做点缀,大门悬挂实木朱漆牌匾,镌刻金字对联“让读书成为习惯,用责任代替一切”。进入大厅,映入眼帘的是教育圣人——孔子的半身塑像,让师生每天都能和这位将毕生精力贡献给教育的先贤交流思想,受到鼓舞和鞭策。学校还将师生书法、美术作品,学生活动照片等,统一装裱风格,张贴在教学楼道上。班级文化墙的设计形式采用传统窗棂边框,配以梅、兰、竹、菊的水墨画点缀。校训、校徽、校歌、雕塑、提示牌等各种固定标识鲜明悦目,宣传栏、阅报栏、图书架、校务公开宣传栏、团队宣传栏等各种宣传栏丰富多彩,班级文化、办公室文化形式多样。学校还建立了校园网站、校园广播站,目的在于办好校内一刊一报(《兰花周刊》和《快乐子兰针》)。操场空地上画上了传统游戏图,供学生课间玩耍。

如今,校园干净、整洁,地面不见垃圾,无卫生死角;教室窗明几净,布置简单、活泼、典雅,给人赏心悦目之感。整个校园绿树掩映、四季有花。高楼、水池、假山、鲜花、绿草相得益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在优雅的校园环境中,在享受传统艺术带来的美感的同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不知不觉中为未来美好人生奠基。

(二)一花一世界——学生文雅

教育家陶行知说:“学校原本是培育文化的处所。”学校文化主要通过活动的融合与实践,潜移默化,陶冶磨砺,继而衍生。目前,学校以六种“兰韵”为载体,践行着“三雅四香,礼行天下”的特色建设。

1.太极兰韵——刚柔品行。

从2005年开始,学校三、四、五、六年级学生每年至少有120节的课时学习太极拳,每天的大课间全校师生同练太极拳,这在全国公办中小学中尚属先例。学校太极队先后参加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香港国际武术节,共获115枚奖牌,学校荣获“武术培育典范学校证书”“弘扬武术、培育精英”锦旗、团体第三名铜豹奖杯。以太极为基本元素的节目《太极兰韵》,参加中央电视台庆祝建国60周年全国少儿文艺汇演,并在国庆期间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播出。

2.书法兰韵——翰墨飘香。

学校一、二年级开展“写字课”,三、四、五、六年级开展毛笔书法练习。2006年11月,学校被重庆市书法家协会命名的“书法艺术教育实验学校”,被书法报社授予“全国少儿书画教育实验基地”。

3.诵读兰韵——润泽心灵。

从2006年起,学校就开展“经典诵读考级”活动,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不同要求定级,坚持每月举办“与经典同行”展示活动,开展千人诵读《三字经》,让《千家诗》《论语》《千字文》《弟子规》等经典走近学生,让学生成为华夏文明的传承人。学校将谷建芬老师的20首《新学堂歌》挂在校园网上,利用“每月一歌”活动激发学生走进经典的热情。经典的隐性文化基因直接影响、诠释着整个民族的绵延与生存状态,润泽着学生们幼小的心灵。学校有幸成为重庆市100所经典诵读实验学校,并组织课题组教师参加了重庆华夏国学研究院开坛仪式。重庆国学教育研讨会在兰花小学举行,兰花小学代表实验学校做“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的报告。

4.红歌兰韵——传唱经典。

从古至今,人们都特别重视艺术对人的熏陶。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酷爱音乐,留下了“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的美谈。“乐教”作为中国文化传统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一直十分重视。五年来,学校坚持实施了“听名曲”工作,坚持“每月一歌”比赛,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与学生一起倾情演唱。一大批优秀的儿童歌曲、激情飞扬的爱国歌曲走进学生生活,歌曲伴随学生大课间、午间,学校歌声飞扬。学生从中感受祖国的伟大,懂得感恩,知道回报,为学生五彩的童年生活增添了跳跃的音符。

5.节日兰韵——还原本色。

学校学生中开展“传统节日学校过”主题系列活动:中秋节在学校赏桂花、吃月饼;春节至元宵节期间,学校在校门悬挂中国结和灯笼,让学生抄春联、集灯谜;清明节开展祭扫烈士墓园活动;端午节,邀请家长来校与全校师生共度主题为“粽情端午,粽香飘飘”的活动,活动分“端午习俗大家谈”、包粽子比赛、“粽情端午”班会等板块,给学生讲解节日的由来,了解全国各地不同的风俗和文化;每年9月28日,开展“纪念孔子诞辰暨国学经典成果展示活动”。通过开展系列活动,让学生了解和继承祖国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体验浓浓的“中国味”,感受醇醇的“中国情”,使民族文化在学校得到了普及、延续和发展。

6.种植兰韵——崇尚科学。

从2004年开始,学校开展了“走进自然,亲吻土地”种植实践活动,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先后种植了蔬菜瓜果近20种。学生从选种、泡种、播种到种子出苗、施肥、捉虫,每一个环节都有记载。学生在亲自参与的过程中,有测量、有观察记录、有绘画图片、有照片,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其能力得到了全方位锻炼,情感体验、童心爱心在潜移默化中升华。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到的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关注,为他们今后学会管理、学会负责和最终成人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