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文化引领 特色发展
15626800000028

第28章 教学改革与特色课程建设(6)

二、“阅读天下”彰显新课改的先进理念

“阅读天下”要求在教学中贯穿“大阅读观”的理念,促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教学策略,正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和要求。在这种办学理念的要求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才得以真正确立,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将得到发挥。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自动转到真正的引导上,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指导学生学会阅读上,在培养其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会其读书方法,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益。

三、“阅读天下”拓宽师生成长空间,积聚创造能量

天地之间谓之天下,这无穷宽的空间尽收传世经典、地域风情、人文科技、生态自然等丰富知识,值得人类关注。“阅读天下”将引领师生进入那无穷宽广的信息空间,让师生得以涉猎课本外的广阔领域,自主地接触广泛的信息资源,增强课内外、校内外的联系和沟通,有利于学科间渗透,拓宽学生施展各自才能的天地,推动青少年时期孩子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通过不断的阅读,培养师生拥有良好道德情操、人文素养和世界眼光,使其获取发展的动力,为未来发展和改造世界积聚力量。

“读古今书”要求阅读维度要多方位,要广泛阅读,更要多读经典。回望悠远的历史长河,人类先祖们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通过阅读,了解古代中国的兴亡盛衰,感受西方文明的伟大壮美。读古今书,穿越时空,感悟自然,神游中西方,走进世界的新角落。“读古今书”要求阅读过程要博采众长、学以致用。

“做世界人”强调读书的落脚点在于“做人”。“世界人”的特点是爱人类、爱自然、爱世界、爱和平、爱科学、爱劳动、爱正义。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知识不但能改变命运,知识更能改变气度,提升个人的修养。通过“古今书”的阅读不但能成才,更重要的是能“成人”。现代社会科技发达,信息流动高速,“地球村”已经成为现实。在经济全球化、社会现代化和国际化深入发展的宏观背景下,成人成才的基点不单单来自本国和本民族,应让师生关注世界,吸纳中外文化、道德之长,并在传承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和文化的过程中获得提升。“做世界人”的内在含义在于,通过阅读培养师生爱国情怀、民族情结、健康人格,培养其高雅的礼仪、气质、风度等素养和感知天下、胸怀天下的大气,更培养师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校的具体做法是:

(一)让经典走进生活

学校环境是无形的教育,它制约着学生的行为。在一个整洁的校园内,学生不会随地吐痰;在一个幽静的环境里,学生不会高声嘶叫;在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氛围中,学生的情操可以得到陶冶。美国教育家布莱森说:“任何一所学校环境都在默默地对师生发表演说,而且师生的确会注意它,并不知不觉地接受熏陶和影响”。为了打造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在校园环境建设上,注重环境育人,因为环境文化建设是构建学校文化的重要部分,它感染、熏陶、激励着广大师生向真、向善、向美,是学校形象外在的、物化的呈现形式。在环境建设上,以“育人为本”为建设原则,彰显人文气息,精心打造诗情化、艺术化、哲理化、人性化的校园,修建“阅读文化”空间。在建设中力求全方位、立体地营造出书香氛围,彰显学校特色文化,使学校墙壁能说话、草木能育人。为此,学校近两年从宏观、中观、微观等方面加强了校园美化,设计紧紧围绕经典文化。

1.景观文化。

学校大门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优化,将大门左侧门柱改为书本叠加造型,书脊上书写古今中外7部经典名著的书名,在大门右侧镌刻学校理念(一训三风)。在正对校门的水泥墙上设计花台,将镌刻有办学理念“阅读天下”的文化石立于花台中央。墙面中部放置校训“读古今书,做世界人”。学校围墙重新配置绿化,突出已有的三座大师雕像,保留半通透的围墙形式,墙面内容展示三位大师的阅读故事。其余墙面则优化墙面橱窗,增加人文因素。尤其是教学楼旁围墙,以中国传统读书小故事“凿壁偷光”“囊萤映雪”和“负薪挂角”为主要内容,配合古代窗棂造型做成一幅“经典故事墙”。

2.教室文化。

学校每个班围绕“阅读”进行特色命名,或以名家命名、或以名著命名、或以经典情节命名、或以主人公命名。然后各班拟定班训,统一以班铭牌的形式展示在教室门口。同时,在教室内部,选取古今中外有关阅读的名人名言和适合初中阶段阅读的经典名著介绍制作成文化牌,每班悬挂4块,让师生在每天的教学活动中耳濡目染,形成阅读习惯。

3.走廊文化。

学校分楼层结合年级拟定主题,并将主题语置于每楼层墙上:1楼,儿童经典,主题语为“和童话寓言成为伙伴”;2、3楼,中华经典,主题语为“让青春与圣贤齐飞扬”;4、5楼,世界经典,主题语为“晓读世界而后知天下”。同时,每层楼留出一个橱窗来展示各个年级学生对经典的感悟或是自创的优秀习作。

4.功能室文化。

学校对美术室、音乐室、多功能教室、会议室等特殊功能室进行顶、地、墙的立体文化设计,处处彰显阅读文化的生命力。特别设计具阅读特色的图书馆,全方位装修,使其更人性化、更青少年化。馆顶部设置标语——博尔赫斯的名言“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经过全体教职工群策群力,办学思想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完善。学校以“让阅读提升师生的生命质量”为办学宗旨,以办“重庆市阅读特色精品初中”为办学目标,形成“魅力田坝,书香满园”的校风,“激活少年,引领阅读”的教风和“爱上阅读,乐读善读”的学风。未来的校园,如同在书林和画卷中穿行,校园到处散发出浓郁的书香。

(二)让阅读成为习惯

为了让阅读成为师生的良好习惯,首先,学校制定了《重庆市田坝中学教师读书方案》《重庆市田坝中学学生读书方案》(分为七、八、九年级)。其次,加强了硬件建设。学校扩建学生图书室,为每个班添置书柜,新建教师阅览室并定时开放。为了满足全校师生读书的需求,学校图书室进行了大量图书补充,除区教委为学校配置的九万余元的图书外,学校自筹经费三万余元购买图书。不仅如此,学校与九龙坡区图书馆联系并成为其分馆,实行网上借阅,网上交流,促进社会资源与学校资源共享。第三,课程保证与教师教研并举。学校广泛发动语文教师开发校本阅读课程,使阅读特色更具有可操作性。要求每周各学科教研组必须进行教师读书交流,每天下午第三节为全校各班的阅读课,由班主任、语文教师负责指导。第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师生读书活动。让教师带头读书,对学生产生榜样示范的作用和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学校每月分年级开展教师和学生的读书笔记评比、读书心得交流、学生征文比赛、读书演讲比赛、读书沙龙和个人读书小报等活动,促使全体师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第五,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学校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广泛发动家长在家每天半小时陪读活动,做出榜样,为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供坚强有力的后盾。

“读古今书”是手段,“做世界人”是目的。通过阅读,培养了师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阅读,提高了师生的文学素养;通过阅读,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通过阅读,让学生“胸怀天下”“感知天下”,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学校特色建设开展一年来,学校面貌变了,师生的读书氛围浓了,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更丰富了,校园更有生气了。

(吴兴海 陈纪忠)

体验成功 奠基人生——九龙坡区建设二小“体验课程”建设

这是一个别样的课堂,这也是一个每天都会出现的常态课堂。在这里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勇于实践。在这里,孩子们有时低声地阅读,有时会心地讨论,有时兴奋地展示,有时凝神地倾听,有时激烈地辩论……气氛甚是热烈。由始至终,学生都兴趣盎然,做得成功也好,失败也罢,积极性丝毫没有减退。专注的眼神、愉悦的交流、会心的微笑构建了一个和谐的课堂。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之后,一名学生说:“我对这课可感兴趣了,因为老师安排的用废旧物品设计服装的活动,让我们自己动手、动脑,大胆想象,创新设计,取之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大家都很兴奋,我们每天都盼望上课。”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应呢?就在于学校构建了以体验为中心的课程文化。

一、体验课程建设依托于先进的办学理念

一个好的办学理念是引领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精髓。当课程文化融入学校特色时,特色建设就有了依托的灵魂。

心理学告诉人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意念和力量。体验成功能引领着人向更高的人生境界迈进,让每位师生都能自信、自尊、自爱地成长起来,为每位师生的一生幸福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学校提出了“体验成功,奠基人生”的办学理念,并以此为依托,结合学校发展实际,确立了“体验教育”的办学特色。教育在于体验,学校提出的“体验教育”就是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让学生在课程中体验,在课程中感悟,在体验中学习,在感悟中成长。“体验教育”具有主动性、目的性、多样性和多面性等特点,它可以促进师生在相互合作中获得发展,有利于培养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升华师生的情感。它能更好、更形象地彰显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每一个孩子在教育和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这正符合当今的历史使命和学校精神。学校将“体验教育”贯穿于工作的各个领域,并以“体验教育”特色课程发展来带动学校内涵发展,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二、体验课程建设植根于多元文化的建构

(一)着眼校本的课程开发

校有特色,方能使学生学有所长,才能让学生在全面的体验中体会成功的快乐。为此,学校尝试进行了“体验系列”校本课程的开发。

1.构建了课程框架。

以体验教育为主题,进行了系列校本课程开发。

语文课程:开发了以“体验·诵”为主题的诵读课和以“体验·书”为主题的书法课;

艺术课程:开发了以“体验·艺”为主题的小型器乐课和舞蹈课;

体育课程:开发了以“体验·技”为主题的国际象棋课、足球和软式排球课。

2.体验中丰富课程。

(1)打造“体验·诵”主题诵读课。“主题经典诵读”活动是学校创建书香校园的重要途径。在此次课改实验中,学校将“主题经典诵读”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开发了以“体验·诵”为主题的校本课程——诵读课,并根据教材的单元主题,选取相关的诵读材料,编辑了校本教材——《主题诵读》自编读本。

(2)打造“体验·艺”系列特色课程。作为重庆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学校着力打造特色课程,构建了“必修课(规定课程)+选修课(兴趣活动)+特长课(专业训练)”的艺体课程结构模式,开发了“体验·艺”系列特色校本课程,以体育活动、艺术活动、科技“2+2”实验项目活动实施为载体,深入落实体验课程。必修课为小型器乐教学课和舞蹈课,选修课即每周二下午的兴趣活动课(合唱、舞蹈、器乐、书法、水彩画、素描、水粉画、科技等),特长课即每周四下午的专业训练课(合唱队、舞蹈队、锣鼓队、腰鼓队、管乐队、器乐队、美术、书法等),既普及了艺术教育,又发展了艺术特长。

(3)打造“体验·技”系列特色课程。利用每天下午第三节课程活动时间,组建国际象棋兴趣活动组,将国际象棋列入学校课程计划中,积极开展国际象棋的普及教育;着力培养学校自己的国际象棋任课教师,具体负责国际象棋的普及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九龙坡区“麒麟杯”国际象棋比赛。

3.实践中收获成长。

经过不懈努力,学校体验教育特色课程建设硕果累累:2008年获区经典诵读比赛一等奖、2011年获重庆市“唱传讲读”优秀团队称号。学校培养了获得全国少年国际象棋冠军的朱颖、刘泓言、肖依依等同学;两名艺术教师分别获得了全国基本功大赛一、二等奖,三名艺术教师获得重庆市基本功大赛一、二等奖;多名学生考取了高一级艺术专业学校;学生国际象棋队多次荣获“麒麟杯”国际象棋比赛团体第一名;学校舞蹈队和合唱队也多次在全国、全市及全区的比赛中获奖。

(二)落实有效的课堂实践

课堂是体验教育实施的主阵地,只有课堂的优质高效才能实现“减负提质”。

1.反思课堂。

从三方面重新定位,即教学目标定位于关注生命发展,关注“三维目标”;师生关系定位于“我—你”的平等对话关系;教学评价定位于重自主评价和小组评价,轻教师评价,重方法,轻结果。

2.建构课堂。

形成了以学生体验为主的“体验式四步学习法”。着眼于学生体验,学校对原有的“四步学习法”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初步形成了新的课堂教学流程——体验式四步学习法:唤起体验,明确目标——自主体验,初达目标——合作体验,强化目标——升华体验,拓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