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播音主持专业高考面试题解
15625100000012

第12章 朗读指定稿件(11)

13、然间生了病。头疼,并不猛烈,只是连绵不断,无片刻休止。又发烧、嗽,起不了床,躺着又睡不着,枕头、单、子统统长满荆棘,翻来覆去不得安生。最糟糕的是心里知道有一万件事情要做,偏偏做不动,更加心烦,怨天怨地怨自己,还要骂人。

老阳请假在家,呆在楼下不敢吵我,我骂他:"怎么不上来陪我说话?光会平日花言巧语!他做好了粥端上来,我又骂:"烫得要死,叫我怎么吃啊?"诸如此类。他看着我只是好笑说,还没让你上老虎凳呢,真没出息!唉,确实没出息。不过是小小的病毒感染而已,便心情恶劣,言行失控。

过了一周,到昨晚终于睡了个好觉。早上起来给自己泡杯茶。站在窗前看雨。雨珠在窗上画着流动变幻的图形,衬着枫树宽大的叶片伸展,草地盎然的绿意铺陈,

我独自微笑,觉得很幸福。其实眼前也不是什么罕见的景致,今天甚至不是阳光明媚的天气。生活,不过是回到了一向听惯见惯的样子。

而我却真感到幸福。法国大文豪罗曼·罗兰曾经给幸福下过一个定义:"幸福是灵魂的-一种香味",多么浪漫华丽。可惜抽象得很,没有准确的指向。其实,幸福不是任何一件实物,甚至也不是任何一种状态,而是无法具体描述的那么一种情境。

于我而言,幸福简单而平凡。比如生了病,有人端汤送水当出气筒,是幸福的;有朋友打电话来问候,也是幸福的;病好了,能吃能睡能写下病中的牢骚,还是幸福的。

歌里唱着:"明天,明天,我们的明天比蜜甜。"不用等到明天,幸福是心境澄明清澈的现在,一个个现在穿成-串,便成就了此生此世。

播讲提示

这是以第一人称讲述对幸福的感受。文章的第一部分叙述主人公头痛难忍、烦意乱、情恶劣、行失控。语言表达的色彩应该是沉郁、乱的。第二部分,一周之后、前看雨、意铺陈、福油生。表现的色彩应该是省悟的、静的。第三部分,简单平凡、境澄明、碎日常、是幸福。播讲者呈现出的色彩应该是思考的、福的。

在故事中的讲述样态应该是生动的。语言呈现给受众的时候是充分地对内容理解、悟后的表达。故事说"老杨请假在家,呆在楼下不敢吵我,我骂他,怎么不上来陪我说话?光会平日花言巧语!"从这句话中我们判断她们是夫妻,而且是中年人。用声的时候,不要学生腔,声音稍后,要使用点儿胸声,以显成熟。第一段要有哀怨的情绪,句子要紧凑,防止松散。第二段夫妻二人对话,妻子的语言要呈现出泼辣、礼的感觉,这是由于病拿的,心烦意乱的结果。而丈夫的语言要带有一种温柔的色彩。

第三段中"雨珠在窗上画着流动变换的图形,衬着枫树宽大地叶片伸展,草地盎然的绿意铺陈。"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句子,要有逻辑的梳理,但更重要的是要有形象的感受和表现,因为这是女主人大彻大悟的开始。第五段中引用了大文豪罗曼罗兰的话:"幸福是灵魂的一种香味"很诗化,但作者认为抽象,没有具体的指向。我们也只是引用而已,"灵魂的"要加以强调,"香味"要显美好些。

第六段中"生了病,有人端汤送水当出气筒,是幸福的;有朋友打电话来问候,也是幸福的;能吃能睡能写下病中的牢骚,还是幸福的。"三个句子,三种情况,结论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幸福的。我们要把它处理成递进的语势,才会表现出原意。

故事中歌词的引用要把他读出来,但要合辙押韵。最后的一段结论"幸福是心境澄明清澈的现在,一个个现在串成一串,变成就了此生此事",同时也是主题,播讲者要用肯定地色彩,要有欣慰幸福感。

14、年前我到德国去打工,在与德国人的交往中,我感觉他们单纯善良,对人的信任简直"无法忍受"。

-次,邻居罗拉夫人敲开我租住的房门:"小伙子,能帮我个忙吗?"我有些意外,像我这样连个固定住所都没有的异乡人能帮她什么呢?她说:"我要到法国旅游,一个月后才能回来,你帮我照看-下我养的热带鱼好吗?"我有点犹豫,但看到她恳切的目光实在不忍拒绝。她热情地把我领到她家,里面陈设相当讲究,随便拿一样东西都可以抵我一两年的房租。她指着巨大的鱼缸说:"这水温是电脑自动调节的,换水的方法也很简单,鱼食放在柜子里,请你多关照这些可爱的家伙。"说着就把房门钥匙交给我。

我有些忐忑不安。我和她此前没任何交往,她难道不怕我这个"流动人口"把她家的东西偷了之后溜之大吉吗?后来,我每次给鱼喂食不得不打开她家大门的时候,都会莫名其妙地心慌起来,还下意识地四处看看。

还有-次,我在超市挑些日用品,到了店里关门的时间,我确意犹末尽。店里的老板走过来,友好地提醒我到了打烊的时间,我只好准备走人。他却急了,说:"先生,我不是这个意思,您完全可以继续挑选商品,不过我要回家了,自动收款机就在出口的地力。另外劳驾您走的时候帮我随手把大门关上,祝您晚安!"说完他就急匆匆地走了。

超市没有任何防盗设施.我"顺手牵羊"简直易如反掌。我觉得浑身不自在,拿着选好的商品在自动收款机前付了帐,走出超市却像做了贼一样。有顾客帮老板关店门的吗?

播讲提示

这篇文章的作者在国外打工期间在跟洋人打交道时的一些感受,他把它归纳为"信任",故事的结构很简单,它由两件事构成。它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个世界,他们国家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子,作者余平在和这两个人交往时是不存在信任危机的,但当事情落在头上时反而自己忐忑不安、存疑虑。

第一个故事是邻居托附作者看房子,家里一大堆东西,还把钥匙给了他。故事中的两个人物一个是作者-年轻的小伙子,一个是邻居夫人。两个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声音造型,以区分人物。我们一般的情况下播讲时往往采用叙述的方法多,人物不够活份,线条也不明显,效果就不生动。"小伙子,能帮我个忙吗?"这句话要达到一个什么最后的效果?听着应是中老年妇女的声音,要有问的感觉,而且是恳求的语气。"小伙子"三个字要亲切,"帮"这个中心词,有委婉试探的语气。"像我这样连个固定住所都没有的异乡人能帮他什么呢?"这是作者心里的活动,表现心理活动要有思考的感受,有声语言显得弱写,拖一些,这样就符合当时的情景了。"说着就把房门钥匙给了我"。这里的"钥匙"是作者要着意表现的,也要留给受众深刻印象的,所以也是重音。这个词的内涵应是,怎么回事?怎么把钥匙给我了?她怎么能这样信任我呢?真奇怪呀!总之这个词播讲时的色彩应该是疑虑的。你只有想这么多,这个词在表达时才会准确。

第二个故事是发生在超市里的事。"到了店里关门的时候,我却意犹未尽。"我们不提倡见字生情,但是"意犹未尽"确有没完没了的意思,因此要在声音的表现形式上要拖沓些。相反节奏加快,表现不出这样的内容。"先生,我不是这个意思,您完全可以继续挑选商品,不过我要回家了,自动收款机就在出口的地方,另外劳驾您走的时候帮我随手把大门关上,祝您晚安!"听了这句话作者很奇怪,我们的感觉何曾不是这样呢?但是播讲者还要表现老板对作者的真诚、任。"先生,我不是这个意思…"要有"说服、慰、切"的语气。"您完全可以继续挑选商品"的语气是"肯定地、任的"。"另外,劳驾您走的时候帮我随手把门关上,祝您晚安!"这句话不是客套,而是真诚、气的流露。同时受众也会感到老板他们怎么活得不累呢?"我觉得浑身不自在,付完帐,走出超市却像做了贼似的,有顾客帮老板关店门的吗?"这句话中可以看到顾客自己活得够累的,因为没见过,没感受过别人对自己这样的信任,反而不自在。"有顾客帮老板关店门的吗"的想法也会自然生成。语气虽怀疑,但这时的语气已经有了"对,就是这样!有!"的肯定色彩。因此,双重的语气色彩表现的准确的前提是来自深入的分析理解。

15、个学生向苏格拉底请教人生的真谛。苏格拉底把他们带到一片果林边,这时正是果实成熟的季节,树枝上沉甸甸地挂满了果子。

"你们各顺着一行果树,从林子的这头走到那头,每人摘一枚自己认为最大最好的果子。不许走回头路,不许作第二次选择。"苏格拉底吩咐说。

学生们出发了,在穿过果林的整个路程中,他们都十分认真地进行着选择。等他们到达另一端时,老师已在那里等着他们了。。

"你们是否都选择到了自己满意的果子?"苏格拉底问。学生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肯回答。

"怎么啦,孩子们,你们对自己的选择满意吗?"苏格拉底再次问。

"老师,让我们再选择一次吧。"一个学生请求说,"我刚走进果林时,就发现了一个很大很好的果子。但是,我还想找一个更大更好的。当我走到林子的尽头后,才发现第一次看见的那枚果子就是最大最好的。"

另-个学生紧接着说:"我和师兄恰好相反。我走进果林不久就摘下了一枚我认为最大最好的果子。可是,以后我发现,果林里比我摘下的这枚更大更好的果子多的是。老师,请让我再选择一次吧。

"老师,让我们再选择一次吧!"其他学生一起请求。

苏格拉底坚定地摇了摇头:孩子们,没有第二次选择,人生就是如此。"

果林边的苏格拉底给他的学生上了刻骨铭心的一课,相信也给今天的读者上了刻骨铭心的一课。是的,人生充满了选择,看起来我们似乎有着无限多的选择机会。然而,所有的这些选择都是惟一的,成功也好,失败也好,遗憾也好,美满也好,一旦我们作出了决定,我们就失去了第二次选择的权力!常常听到朋友说,假如让我从新开始,我一定会……遗憾的是这永远只是一个美丽的假设,人生就像穿过苏格拉底的这片果林,谁也没有重新来过的机会。那么,我们能做的就是要记住早已穿林而过的智者的启迪,珍借眼前的机会,使自己的每一次选择,都成为-次无怨无悔的经历!

播讲提示

苏格拉底借学生请教人生的意义机会,把他们带进一片果林,让他们去实地采摘果子这次活动,成为一个生动的实例。从中让学生悟出道理-珍惜现在眼前的机会,使自己的选择成为无怨无悔的经历。我们看完故事后,要分析它的结构,以为播讲时的层次明晰打下基础。文章的一二自然段为一个层次,大意是苏格拉底想出了一个办法,让每个学生摘一枚自己认为最大最好的果子,只需摘一次,不许走回头路,不许作第二次选择。以回答学生请教的问题。第二个层次主要记述采摘完毕苏格拉底与学生的对话。第三个层次是对这个故事的评点,以强化它的主题。在三个层次中,第二层次可作重点层次来强化,没有这个生动的实例,苏格拉底不会说服学生,同时也不会得出结论。所以第二层次是我们表达的重点,重点的地方也是精力投入最多的地方。全篇的基调应该把握从容、服、悦的色彩上。

在第一层次中的第一段,文章中如果碰到人名,人名就是重音,更不用说苏格拉底这样赫赫有名的人。要强调,语气是尊重的。另外播讲人还要突出视觉感受,才能在形成声音时充满了形象。如"这时正是果树成熟的季节,树枝上沉甸甸的挂满了果子。"写的很形象,要求播讲的也要有形象。虽然是一个铺垫,但也不能忽略它。两个分句,当然第二个分句我们要着意处理,形容词"沉甸甸地""挂满了"这两个词中的"沉"、满"要突出它们的色彩。

在第二个层次的过度段中的一句"他们都十分认真地进行着选择",播讲者要认真地重视这句话,这句话说明同学们还是投入了最大地精力选择了自己的所爱,然而他们后来又出尔反尔,这山望着那山高了!在这里苏格拉底说了三句话,"你们是否都选择了自己满意的果子?怎么了,孩子们,你们对自己的选择满意吗?孩子们,没有第二次选择,人生就是如此。"第一句话是要引起话题"是否、意"两个词就显得很重要了。第二句话"自己的"要加以强调,以便说明,这是你们自己决定的,不是别人强加的!第三句话中"没有第二次选择"中的"没有"的语气要加重,以突出这是规律、理。"人生就是如此"这句话的内涵是,刚才的一切就是为了这句结论语。引用苏格拉底的话的基调要沉稳、智、蔼。

第三层次是点题"人生就像穿过苏格拉底的这片果林,谁也没有重新来过的机会,"这里的"穿过、林、有、新",是构成两句话的主旨。"珍惜眼前的机会,使自己的每一次选择,都成为一次无怨无悔的经历!",这里的中心词"珍惜、前、怨、悔"分寸要把握适度,语重心长。

16、一个人,他有四个儿子。他希望他的儿子能够学会不要太快对事情下结论,听以,他依次给他四个孩子一个问题,要他们去远方看一颗桃树。

大儿子在冬天前往,二儿子在春天,三儿子在夏天,小儿子则是在秋天前住。当他们返家之后,他把儿子-起叫到面前让他们形容自己看到的情景。大儿子说那棵桃树很丑、槁、曲。二儿子则说,不是这样子,这棵桃树长满了青青的嫩芽,充满了希望。三儿子不同意,他说树上花朵绽放、满香气,看起来十分美丽,那美景他从来不曾见到过的。小儿可不同意他们三人的说法。他说树上结满了果子、累下垂,挂满了生命的丰收。这个人就对他四个儿子说:你们都是正确的。因为你们四个人是在这棵树的四个不同季节前往,并且只看到其中一个季节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