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影评范文点评
15625000000007

第7章 应试技巧

在考试的时候,考生首先要学会看片子,注意观察影片的立意、人物、选材、情节构思、细节运用等等各个方面。考生不要把主要精力用于分析影片的导演、演员的表演、影片的镜头和技术,因为这不是我们这个知识阶段所能准确把握的。具体的方法如下:

1.做好笔记,注意细节、人物的性格特征、故事情节、主题

写好影视评论的前提是细心观赏。影视评论不同于书评,书可以反复地看,而影片却一闪即逝。因此,在看电影时不能漫不经心,而要全神贯注。对画面、音乐、对白、音响、表演等方面都要体察入微,并及时捕捉闪光点。这样在写作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评主题、人物、细节、场面、艺术特点、电影语言的运用等。就多部影片来说,可综合评论一系列影片,阐明某一时期电影艺术创作的倾向和特点;可综合某一类影片,如惊险片、探索片等进行评论;可综合同一类问题,如古装片的雷同化等进行评论;另外,还可以进行电影专评,如评编剧、导演、演员、摄影、美工、音乐等。

许多考生在进行现场影视评论考试时,没有掌握科学的方法,在现场观片时只是观看,没有有意识地做一些写作的准备工作,以至于看完影片以后再梳理思路,再回顾影片的内容和细节,结果耽误了时间而且常常也不得要领。考生应当边看影片边记录一些重要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包括这部影片的导演是谁、主要演员是谁、男女主角的称呼、故事的主要情节、人物的主要性格、电影中最感动最吸引你的细节等,这些都是我们写作时能够用上的素材。在看影片的过程中,我们就应该构思评论的写作,从什么视角入手,怎么立意等。

2.确立中心论点,选择素材

当我们有了记录,就有了素材,就可以在动笔前选择最合适的素材。但考生在面对很多素材时,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或者看到许多素材,想都用上,结果也造成写作的失败。

所评论的内容必须是影片提供的,而不能从影片说明和报刊中寻找。要抓住电影艺术的特质,评论的对象要有画面感、运动感。要展开评论,明确中心,严密地进行说理与论证,切忌“故事加感想”或有观点而无论证。我们需要先对一部影片有正确的总体评价,在此基础上选择一个较小的视角深入挖掘,做到高屋建瓴,品鉴入微。避免面面俱到,人云亦云,一叶障目,不见树林。目前各类报刊包括专业电影报刊为了抢时效,大多是新闻记者根据编导散发的资料摘编的综合评介,陷入“故事情节+主题思想+艺术特色+演员介绍+拍摄花絮”的公式。这样的结果是影片介绍面面俱到,但缺少新意也缺少论述的力度。

影评写作中难度最大的是中心论点的提出,观点一定要鲜明,切忌含糊不清。

中心论点的提出,通常是有一定的范式可循的。即通过什么样的事情,我们从中看到了什么或者编导表达了什么样的观点。例如影片通过讲述一个打工者做了好事想出名的故事,表现了现实生活中小人物的生活境况和复杂的人性百态。这就是对《求求你,表扬我》的中心论点进行的概括。关键是平时注意训练概括能力,即从事件中总结出最核心的内容。比如,发生了一场斗殴,有人受伤。事后,作为目击证人接受采访,你首先要用概括的语言介绍当时的情况。这就如同找中心论点,你要先找出最关键的内容:“昨晚,斗殴有人员受伤。”这是当时的情况。我们找中心论点是需要透过现象发现本质,这是写作的关键。例如这个事件的本质:“它反映了当前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不稳定因素,人民生活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这才是透过事件上升到本质的论点。

在论证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如果侧重于社会意义的评论,要注意兼顾影片的艺术性,要用影片提供的银幕形象进行说明与论证。例如有考生写《紫日》的影评,只是对影片反映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历史事件抒发感慨,全文与影片毫无关系,严格讲这样的文章不是影评。

最后需要注意评论语言的生动活泼、形象鲜明,既要有理论色彩,又要明白晓畅,让理论文章给人语言的美感和动情的力量。

综上所述,影评写作应当就电影谈电影,立意要明确,论证要规范,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比如电影《凤凰琴》,这是一部让所有观众都十分感动的电影。如果找准角度,再加上明白晓畅的语言,一定能写出很精彩的文章。然而,在学生的写作中,我们发现存在着这样一些明显的问题。

由于影片可以提供给我们的素材很多,学生在边观片边做记录的过程中会把自己陷入素材中,无法理清思路。比如老校长有很多感人的细节和镜头,有很多值得大书特书的故事;新来的女老师也有很多人性的闪光点;那位卧病在床的女教师也有着撼动人心的心路历程;即使是作为“反面人物”的那位自私的男教员,也有着他作为教师的可贵的奉献精神。那么如何选择素材,如何确立自己的中心论点,学生就有些难以把握了。有些考生将所有的素材都用上,结果中心论点模糊不知所云。有些考生论证奉献精神,但因为对那位自私男教师的行为没有认真分析,因此无法为无私奉献的中心论点充分服务。在影评写作时,一定要选择那些为自己的中心论点服务的内容。比如可以从老校长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入手,围绕这个中心选择素材;可以挖掘新来女教师的内心世界,围绕这个人物形象塑造展开。如果要揭示山村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可以选择影片中所有感人的无私奉献的细节和镜头来论证这个中心,而舍弃其他无关的素材。

3.注意几大误区

一是纯粹电影技术的研究和探讨。考生为了显示自己的电影知识,往往将许多电影知识累加到论述过程中。有些考生对电影专业知识本来并不十分了解,而非要分析导演的艺术、演员的表演技巧等专业性很强的问题,造成文章浅尝辄止,甚至偏题。

二是空洞的溢美或贬损。有的评论直接就是空洞的抒情,比如这部影片给人的教育意义,而没有实际的论据论证中心论点。

三是零碎的印象。有的评论模仿一些文章诙谐和取巧的写作手法,把对影片的一些零碎的印象作为对整部影片的评论。有些考生把影评当作观后感去写,下笔之后联系古今中外,看似文笔流畅实则离题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