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现代汉语递进范畴研究
15624800000016

第16章 递进的含义和特征(7)

2.2递进和连贯的区别

1、时间上连贯和递进时间上的连贯只是强调事物、事件、行为或性状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时间上的连贯是客观世界中存在最多的一类连贯。如:

(8)最初,我还只觉得闲着手不做事不象样;其次,我渐渐觉得我这个人真不中用,真可鄙弃;最后,我近来开始自己轻视自己起来了。(成仿吾《春游》)

例(8)用“最初”、“其次”、“最后”连接认识上的变化,觉得“不象样——真不中用真可鄙弃——轻视自己”,按时间顺序展开事件:认识的深化,感觉的发展。但由于没有使用表递进的关联词语,因此这是典型的连贯句。

递进主要是强调后者比前者更进一层。两者之间的着眼点不同,一个注重的是自然顺序,即顺承,一个注重的程度上的差异,即进一层。如:

(9)天空呆板,星星不亮,枇杷不但开了花,而且已经结了果,如今只剩下空枝空叶。(欧阳山《苦斗》)

例(9)按自然界植物生长的规律来表述:“开花——[生长]——结果-[果实脱落]——余下空枝叶”这是抽取最典型的环节来描述,尽管整个复句的时间线索非常清晰,整个过程与客观世界的物质生长过程一致,但因为用典型的“不但,而且”连接,表明了传信者的主观看法:播种<发芽<开花<结果<余下空枝叶”。即“播种<生长<结果”,因为客观世界也展示了植物生长的另一面:“播种—[夭折]—生长—[天灾人祸]—结果”。因此考虑到客观世界中的意外与不幸,就会将“播种<生长<结果”作为生命延续是递进认知,因此这也是连贯转为递进的内存机制。

2、空间上连贯和递进空间上的连贯也是强调事物、事件、行为或性状在空间方位上排列的先后顺序,即固定的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排列,注重的是空间方位自然排序,即顺承。

(10)小岛上的小山。小山下的小镇。渔人的码头就在小镇西南的一个小湖湾上。每天晚上,那里停着百来条渔船。(徐迟《梁子湖中心的梁子岛,梁子岛中心的梁子湖》)

例(10)按由大到小的处所排序:“小山——小镇——渔人的码头——小湖湾上——渔船”是典型的以空间方位为线索的连贯。

递进则着重注意事物、事件、行为、性状所在空间方位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扩展,即强调后者比前者更进一层,着眼于程度差,即一层进一层。如:

(11)……这片庄稼地不但空旷而且两面环山,新四军48团正是利用了地形特点早已在这里打下埋伏。(汪得林口述《温塘——战斗的岁月(下)》中央电视台一台2005.9.6)

例(11)“空旷”与“两面环山”是主要地区与背景介绍之间的关系,在传信者看来这两种空间关系间存在着程度差:“庄稼地<两面环山[背景]”。因此用“不但,而且”连接凸显:作用为“本体面积<周边环境”。这是通过位于句尾来凸显焦点,这符合汉语的尾焦点特点。

3、事理上连贯和递进事理的连贯强调事物、事件、行为本身在人们认识客观世界中的重要性强弱、影响力大小、涉及面宽窄等诸多方面的客观序列:由小到大;或者由大到小。如:

(12)有些同志睡觉不注意,摊铺离篝火太近,火烤化了雪,半夜又冻成了冰,结果雨衣冻在雪地上,当枕头的干粮冻结在雨衣上,头发冻在“枕头”上,被子冻在头发上,那才真叫冷。(吴之南《高原书简》)

例(12)是环环相扣的连贯,即“BV在A上,CV在B上,DV在C上……”是最常见的一种连贯。

递进则强调事物、事件、行为本身在重要性强弱、影响力大小、涉及面宽容等诸多方面的主观影响: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扩展上,特别是这种扩展造成了级差上的不同,一般是强调后者比前者更进一层,着眼点于程度差。如:

(13)她那种小野猫似的欢蹦乱跳,一见面他心里便由惊讶而羡慕而怜爱而痴迷……(老舍《二马》)

(14)大家觉得现代化“化”得太慢了,于是就“上下求索”,忙了半天,得出的结论是:国家的现代化有赖于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又首先需要观念的现代化。(薛涌《“法宝”崇拜与“现代意识”》)

例(13)也是按一种心理视角的自然连贯:“惊讶羡慕怜爱痴迷”。“惊讶”是“羡慕”的基础,“羡慕”是“怜爱”的基础。例(14)是按事理逻辑的连贯来排序的:“国家现代化人的现代化观念的现代化”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只有后者实现了有可能实现前者。这两种连贯正好都可以构成递进的基础成为连贯性递进。当传信者要强调后面的情况,就形成了递进。这几个方面对于递进的表达也是存在的。

三、递进和转折

3.1引言递进和转折就关联词语的使用情况看,二者的界限是分明的。从语义上观察,彼此的后一小句也有明显的不同,递进句多表示相关义,转折句则多表示相对或相反义。可是有些递进句后句表示相对或相反的意思,转折句有些表示相关义。递进句有些是表示事物间的比较,转折句有的也反映事物比较出现的差异。这样,有些句子的句型不大好断定。

总的来说递进与转折都有隐性和显性之分,之所以不好确定也是因为隐性与显性的纠缠,因此语义上的不清晰要根据形式标记来识别,如形式标记不明显则要根据语用“提示”来进行选择。如果没有其他的标记形式强调后者比前者更进一层的话就是单纯的转折关系,如果在意义上能够标记出后者比前者更进一层就是递进关系。

3.2隐性关系是递进即句子中隐含着的逻辑语义关系是递进。具体说来这类句子在显性的句法结构上又呈现出两种情况:通过一定的语法手段可以使其隐性关系显露出来成为递进关系,也可以用表示转折的关联词语来转化为转折关系。

1、句法上是显性的递进关系

(1)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

(2)聪明人不仅常感不满足和忧愁,而且,他们从精神或肉体的不平衡状态中恢复过来的能力也较差。(《读者精华》1996第一期)

例(1)“有缺点”和“有很大的缺点”本来就存在着程度上的递进。那么就可以套入递进模式。首先在语义上分析出基事A“有缺点的”,递事B“很大的缺点”。其次在形式上可插入典型的关联词语来鉴定:“不但,而且”。为了表述的经济,仅用“而且”来显示这种递进关系。例(2)本来就存在着类同比较递进,又用“不仅A,而且B”来连接。那么就可以套入递进模式。首先在语义上分析出基事A“常感不满足和忧愁”,递事B“精神或肉体的不平衡状态中恢复过来的能力也较差”。其次在形式上插入典型的关联词语来鉴定:“不仅,而且”。从而证实了这是典型的递进句。

2、句法上是显性的转折关系

(3)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4)我也很重视女子的美容化妆、穿着、发型和脖子上的项链,但我更看重她的气质和风度。

例(3)的“自然伟大”和“人类更伟大”本来有递进关系基础,用了表转折的关联词语“然而”使得关系转化为转折关系。例(4)也是递进基础,用“但”进行了转换。

3.3隐性关系是转折逻辑语义基础是转折的,通过一定的语法手段可以使其隐性关系显露出来成为转折关系,也可以用表示递进的关联词语来转化为递进关系。

1、显性关系是转折的

(5)赏菊是件乐事,可养菊却是件苦事、累事。

(6)春节过后,虽然雨雪纷飞,但江南的原野上仍是一片绿色。

例(5)“乐事”与“苦事、累事”本来就存在着意义上相反。那么就存在着套入转折模式的可能:首先在语义上分析出基事A“是件乐事”,转事B“苦事、累事”。其次在形式上可插入典型的关联词语来鉴定:“虽然,但/可/可是”。为了表述的经济,仅用“可”来显示这种转折关系。例(6)“雨雪纷飞”与“江南的原野上仍是一片绿色”本来就存在着相反的意义。那么就存在着套入转折模式的可能:首先在语义上分析出基事A“雨雪纷飞”,转事B“江南……一片绿色”。其次在形式上可插入典型的关联词语来鉴定:“虽然,但/但是”。为了强调用“虽然,但”来显示这种转折关系。

上面两例表明,具有转折逻辑基础的在句法上又用表示转折的词语显示出来,就构成了转折关系的复句。

2、显性关系是递进的

(7)小白同志,你看我这个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不但做促进工作,还做你的“促退”工作。(从维熙《黄金岁月》)

(8)天哪!我怎么忘了我的雪驹不但是匹野性子马,而且也是一匹特别有良心的马!要知道,它仿佛深得那灰色母马的遗传。(冯苓植《雪驹》)

例(7)“促进工作”和“做你的‘促退’工作”本来就存在着相反关系。那么就可以套入递进模式。首先在语义上分析出基事A“做促进工作”,递事B“做你的‘促退工作’”。其次根据显性的形式标记“不但,还”判断,最后认定:形式与语义吻合所实现的是显性递进关系。例(8)“是匹野性子马”和“也是一匹特别有良心的马”存在一种语义不太一致关系。首先根据在语义上分析出基事A是匹野性子马”和递事B“也是一匹特别有良心的马”。其次依据显性的递进形式标记鉴定:“不但,而且”。最后认定:形式与意义吻合所实现的是显性递进关系。

上面的例子表明,虽然逻辑基础是转折的,但是用了表示递进的关联词语来进行转化,于是就成了递进关系的复句了。

可见,逻辑语义基础并不决定句法的递进和转折,还是要和句法形式联系起来考察。

3.4递进和转折的转化条件

1、语义关系固定的句中的关联词语不能互换。如:

(9)这个略像当年的秦淮河的光景,但秦淮河却热闹得多。

(10)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

这两个句子中的关联词语不能互换。例(1)是个转折句,后句是从“热闹”程度上表达比较的结果。递进句后句也有表示比较的结果的是说明程度的。两者不同的原因是:转折句的后句说明不同对象在某一方面出现的同一属性的程度差异。递进句的后句则是说明同一对象具有的程度。

不能互换的理由:例(9)句不能换为递进句,是因为递进后句所表达的有不同对象在某一方面出现的不同属性的对立差别。例(10)句不能用转折表达,是因为它能表达的可以是属于相关事物属性在程度上的加深。

2、语义关系不固定的句中的关联词语能互换,但又分为几种情况。

1)多选一。表达相对语义,可选用任何一种句型。如:

(11)(我听到她的叫卖声也日渐衰弱,尖细虽还尖细,但)渐无嘹亮,却更加哀婉。

(12)(我听到她的叫卖声也日渐衰弱,尖细虽还尖细,但)渐无嘹亮,且更加哀婉。

例(11)(12)中的前后语义是相对的,用“却”表明是转折关系。用“且”表明是递进关系。因为它是反映同一对象的对立属性,只是所要强调的语用意义不同。用递进句表达则强调递增的对立属性;用转折句是对后者对立中心语义的强调。前者重在和期望的嘹亮相反,后者强调的是“无嘹亮”的程度。

2)兼递进与转折。有的相关语义既可用递进句又可用转折句来表达。如:

(13)我也很重视女子的美容化妆、穿着、发型和脖子上的项链,但我更看重她的气质和风度。

(14)我不但很重视女子的美容化妆、穿着、发型和脖子上的项链,而且我更看重她的气质和风度。

例(13)是用转折句表达的,但可换用递进句,把前句“也”去掉,添上“不但”,后句删掉“但”加上“而且”,就成了递进关系复句,如例(14)。

例(13)(14)是从相关方面表达同一对象的,也可以运用两种句型。同样表示相关语义,选用递进句和选用转折句有不同的语用意义。用递进句强调后者的递增事物;转折句强调后者所侧重表达的语义。

3.5结语

递进后句多表示同一对象在某一方面或不同方面出现的有关事物、状态、程度等的递增或补充,或者是对立差别;还有一部分是不同对象在某一方面出现的对立差别。转折后句多表示不同对象在同一方面出现的对立情况或程度差别;还有一部分是表达同一对象在不同或相同方面的对立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