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动画艺术论
15624600000010

第10章 动画思维论——“全能性”的运动系统(1)

中国动画注重美术思维,并汲取了我国丰厚的绘画遗产加以创造性而成为“中国学派”的动画艺术风格在世界动画影坛独树一帜。然而,由于对绘画的过分强调,而忽视电影特性,致使“美术思维大大胜于电影思维”,“从而使动画艺术变成绘画艺术的‘动画化’”。动画艺术家尹岩指出:“动画电影思维是一种电影思维方式,又有别于一般的电影思维,有它的独特性。”(《动画电影中的中国学派》《电影学研究》王亮衡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年版第225页)这里提出的动画思维的概念基于两点思考:其一,动画思维即动画电影思维,它不同于一般电影思维,自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现在动画艺术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了,直接鲜明地提出“动画思维”这一概念,意在突出它的独特性,有利于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和探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其二,强调动画思维,并对其特点和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对中国动画艺术的发展与繁荣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动画思维是电影思维的一种思维方式。电影思维属于艺术思维,艺术思维又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既有其特殊规律,又必须遵循思维的一般规律,因此不但要探讨动画思维在时空、声画和蒙太奇等方面的技巧性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深入研究动画思维产生的生理、心理依据、动画思维的形成、动画思维过程及其特点和规律。目前,学术界对上述问题研究不多,本书将试论一二。

第一节动画思维方式的构成

一、思维与思维方式

在此,我们首先应对思维与思维方式有个基本认识。

恩格斯说:“思维是能的一种形式,是脑的一种职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388页人民出版社)德国著名哲学家约·狄慈根在《人脑活动的本质》中说:“思维是脑的机能,恰如写字是手的机能……思维是头脑机能跟某种对象相结合而产生的小孩。”(转引自张浩著《思维发生学——从动物思维到人的思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3页)1、思维的物质基础——人脑的结构和功能。

思维既然是人脑的固有机能,因此,认识和了解人脑的结构和功能就十分必要了。现代脑科学研究表明,人脑是一个“黑箱”结构。其基本内容是:物质世界是一个三维的立体系统,人脑——作为物质世界的最高产物,也是一个三维的立体结构系统。它的内部具有排列有序的六个层次。六个层次总共拥有140亿神经细胞,这些神经细胞在每个层次上又都具有独特的主体排列形态。这样,每个主体形态的层次之间又由107亿个能使细胞相互联系的“突触”搭建起来,从而构成了功能不同的大脑两半球。多层次的大脑皮层和各具功能的两半球极其多侧面的主管区等有机构成的立体结构形式的人脑,不仅在意识这个显现层次上反映主体的客观世界,而且在潜意识这个潜在层次上也反映主体的客观世界。还有脑科学家提出了神经回路学说,对不同个体的思维场的展开形式——思维方式作了补充。认为大脑中有1000亿个神经元,(注: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元。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所组成)每个神经元又与3万个神经元互相连接,大脑中有10(21—23)个结点,能形成极大数量的神经回路,每一回路可能与某一思维内容相对应,因此,人脑思维容量极大,几乎无限。回路学说还认为,各种思维方式可能与神经回路的构成方式有关,有的回路表现出一种收敛的形态,它的功能在于摒弃一些次要的信息,集中最主要的信息;有的回路表现出发散的形态,它能够由此及彼地演绎推断,举一反三,对信息进行崭新的重组、跳组;有的回路会忽然接通,在各类信息的相互冲击中因冲击力的作用达到某一限值,而产生“灵感”……(参见金天逸《电影艺术的科学》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年版第81页)显而易见,人脑的结构与机能为动画思维提供了丰富而灵活的物质基础。

首先,动画本体多元多层多维的结构形态,决定了动画思维必然是复杂而有序、丰富而多变的特点。人脑的结构与物质世界的结构相对应,都是三维立体结构系统,而且是由无穷无尽的神经细胞和神经元组成,排列有序,联系敏捷的巨神经网络为动画思维以及一切极端复杂的思维活动提供了雄厚而灵活的物质基础。

其次,人脑的两半球既反映显层次的客观世界,又反映潜层次的客观世界。这种潜意识的机能将为动画思维的想象、幻想、梦想提供脑科学的依据。

再次,人脑思维的容量几乎是无限的,为动画思维的无限性提供无限宽广的可能性。

2、思维的定义:

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思维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即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思维的器官,人脑的思维活动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造成合乎逻辑的理论体系,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运动规律”,这种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一般特性和规律性的一种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过程。”(参考《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张浩《思维发生学》)瑞士哲学家、心理学家荣格说:“思维是一种根据自身的规律用某种方式表达概念关系的心理功能。”(《荣格性格哲学》李德荣编译九州出版社2003年版第81页)信息论认为:“思维是人脑接受、加工、存储和输出信息,以指导人的行为的整个活动和过程。”(陈新夏等《思维学引论》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8页)思维作为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人脑的一种高级运动形式。人脑是个有复杂结构和组织的物质器官,它通过自身的机能和属性反映外部物质的东西,并在人脑中把物质的东西转换为思想形式的观念或意识。(参见《思维发生学》)上述关于思维的一般性论述,都在强调思维的三大基本属性:(1)人脑是思维的物质器官,思维是人脑的机能;(2)思维是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客观世界;(3)思维经过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规律、内在联系及其关系。

3、思维方式的含义:

方式,拉丁文的含义是定型化的操作样式。可以认为,思维方式是在实践活动中人(思维主体)把握客观世界(思维客体)的一种相对定型化的精神方式。

对于思维方式也有许多不同的认识和论述。笔者认为,李淮春等著的《现代思维方式与领导活动》(北京求实出版社1987年版)一书的看法比较切实而具体。摘录如下:“思维方式标志着人们思维活动的基本特征。所谓思维方式就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思维结构,是由思维诸要素相互作用结合而成的相对定型、相对稳定的思维样式”。“思维方式作为主体把握客体的理性认识方式,是一个综合性、概括性的认识论范畴,因而是由许多方面、不同要素所构成的思维活动的复杂系统。”包括思维的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其中主观方面指思维主体的知识及其结构、观念、语言、习惯、思想文化传统和情感、意志等精神素质,以及主体的思维形式、方法和程序等;客观方面主要指思维对象(客体),思维的物质技术手段和思维的物质工具。(参见该书第35——39页)对思维和思维方式的认识为探讨动画思维的内容和方式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下文将逐次展开对动画思维方式中主体和客体的具体内容的阐释。

二、动画思维主体的精神素质:

思维主体的精神素质对动画创作系统来说,主要指编导者的精神素质,这是直接关系到动画创作成败优劣的决定性因素。

动画思维主体的精神素质包括知识及其结构、观念、语言、习惯和思想文化传统以及情感和意志等。

1、知识:

知识是人类宝贵的财富,人类在征服自然和社会的实践活动中了解、认识客观事物的特性、关系和规律,从而形成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成果。这些成果经过实践检验、过滤和筛选,并以一定的符号体系的形式保留下来,就是知识。

人类的思维活动是在一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把握思维客体即思维对象的。知识纳入人的思维活动和思维过程,就转化为思维方式的要素,成为思维运行的相对稳定的因素,并运用它去思考和探索新的思维客体即客观世界的某种对象。

一个人掌握知识的程度包括知识数量的多少、知识面的广度、理解知识的深度、运用知识灵活度以及对各类知识进行分析、综合、融汇贯通的能力。动画思维活动是在编导者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否则将一筹莫展。因此不但要拥有知识,更要会运用知识。美国创造学家维真说:运用知识才是力量。

作为动画编导者应该有丰富的知识,包括美术、电影、戏剧、文学、音乐、美学等,以及伦理学、社会学、哲学、历史、天文、心理学、特别是儿童心理学,等以及有关的自然科学知识。同时,要构成优化的知识结构,也就是把各类知识在头脑建立起一定的组织形式,如各门知识的配置比例,相关程度和协同关系。编导者的知识结构因人而异,他决定着动画思维的形态、指向、效率及其成果。很多动画工作者的理论与知识仅限动画业务之内,一些大学的动画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也多是动画电影等基本理论、技法和鉴赏之类。殊不知艺术(包括动画)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两大方式之一,只靠有限的专业知识束缚了自己的思维和视野,是无法认识并掌握世界的。宋代大诗人陆游曾告诫自己的儿子说:“汝欲学作诗、功夫在诗外。”意思是说,真正的好诗只凭一些诗的技巧、技法是作不出来的。诗人、艺术家们应该有广博的学识、深刻的见解,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悟,才能创作出好作品来。因而构建起上佳的知识结构是展开良好动画思维的基础。哲学能让你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分析透辟,认识深刻;史学能让你站在历史的高度,纵横捭阖,俯视事物的始末;文学艺术给你插上想象的翅膀翱翔于自由的天空;心理学、伦理学等等、等等都对动画思维有着各自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因此,一个立志创作优秀作品的动画家应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厚积而薄发。

从信息论角度讲,动画编导者应该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1)接受信息、知识的能力:即较强的注意、观察、捕捉感性材料和学习吸收书本知识的能力;(2)存储知识(信息)的能力:即有较强的记忆力,在头脑中存储大量的表象和理性知识;(3)加工信息的能力:即运用想象、抽象、创造力,对已有的各种信息进行加工、改造,并纳入到动画思维活动中来。

(4)输出信息的能力,即创造出动画思维成果——动画片。

当然,能力是将丰富的知识有意识地运用到动画艺术实践中去逐渐锻炼、提高的。

2、观念:

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所形成的看法和认识。凡是人们对事物的看法、认识都可以称作观念。

某一思想观念一旦形成就成为分析、论证和评价事物的主观标准,因而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相对独立性,在头脑中发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观念在思维活动中起着思想原则的指导作用,规定着思维逻辑的方向和轨迹。

动画思维要求对事物有深刻、具体的认识,并形成判断事物的审美观念。黑格尔说过:“知识不能掌握美。”动画编导者只有通过理解、分析,对事物获得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固有的特征,把握各种特性之间固有的差别,坚持对知觉的丰富性、多样性加以分解、抽象,并且将要加以表现的客观对象从外在实体到内在精神都深刻地渗透到内在体验当中,才能产生美感。

特别是在处理动画片的主题和人物中要转变观念,由以教育儿童为目的转变为吸引儿童,满足其审美愉悦为目的;由塑造完美超群的“大人化”的小英雄转变为令孩子们喜爱而又信服的“这一个”朋友和伙伴的形象。动画编导者应该对人、人的生命、人的心理、人的情感、人的价值……对人生、对生活、对人与人、对人与自然、对人与社会等等进行深刻的思考,获得哲理认识,这将对动画创作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

应该强调的是,对动画的认识所形成的观念是决定动画思维成败高低的关键,因此,必须深刻地认清动画的本质,明确地树立这样一个观念:动画艺术是创造出一个神奇的超现实的虚幻世界,而绝对不是现实的模拟。打一个蹩脚的比喻,就像雄鹰孵卵一样,是在地上、在窝里孕育、孵化,一旦小鹰脱壳而出,很快就会寻找广阔的天空去飞翔,这是它的本性。动画创作也是这样,孕育在现实生活的大地上,却完成于浩瀚的宇宙间,即人造的另一个世界,现在很多动画片令人乏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动画观念仍然囿于模拟现实的藩篱。

3、语言:

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是表达、储存、传递和加工信息的载体。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维的直接现实,而且是纪录、储存思维成果的工具。但是语言不是思维的唯一工具,只是一种重要工具。除了文字语言之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的媒介还有数字、声音、色彩、形体、线条、图形等。动画创作需要运用多种媒介作为工具进行思维活动。因此,掌握各种思维工具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动画思维活动的运行及其成果的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