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电视新闻语体研究
15624500000008

第8章 电视新闻语体的语境(5)

在庄重、严肃的重大场合一般使用高雅庄重体。这种语体表现样态在选词上相当考究,多选用非常正式、庄重、恢宏、典雅的词语;句式工整、严谨。在这种语体格调中,传播者集团、集体、政党代言人的身份特征比较突出。如:

55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新纪元。5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奋斗,艰苦创业,把一穷二白的中国建设成繁荣富强的中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中华民族从未像今天这样以站立起来、富强起来的英姿,赢得国际社会的尊敬;中国人民从未像今天这样意气风发,精神振奋,对前途充满信心。面对欣欣向荣的祖国,面对幸福美好的未来,中华儿女无不从内心发出深情的欢呼:祝福你,伟大的祖国!

——《新闻联播》播发的人民日报社论片断

平实正规体是电视新闻传播领域应用范围比较宽泛的,甚至可说是电视新闻传播的最基本语体风格,通过改变句式的长短、整散以及词汇的语体色彩、语义的轻重就可以向高雅庄重体和通俗活泼体转化。它代表了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常规距离关系,既不疏远也不特别亲近。

通俗活泼体相对前两种语体风格而言,正式程度有所降低,传播主体与接受主体之间的关系相对亲近。句式整散结合、错落有致,用语通俗易懂,选词情趣指数较高。如:

十月份以来,北京各旧机动车交易市场都是人气急速飙升,柜台前围满了办理过户和交易二手车的消费者,更让人欣喜的消息是,大多销售商的成交量相比以往都提高了近三成,前段时间一直冷冷清清、有些鸡肋味道的二手车市场为何最近突然红红火火起来,究其原因,这与国家取消了以往那份占交易额2.5%的过户费有着直接的关系。从出台这个政策之前,来市场看车的人不是很多,这几天消费者比较多,成交率也比以前要高。

销售商卖的高兴,消费者买着也高兴,别小看以前那2.5,多的能让你掏上好几万,少的也要你个千八百块,这笔便宜帐,消费者还是算得很清的。

——2005年11月11日《特别关注》

消闲随意体最大限度地借鉴、吸收日常生活中富有表现力的表现手法及成份,目的是尽量使传播主体与接受主体之间做到亲密无间。如:

这是记者周四拍到的,一群人把窄窄的小路堵了个水泄不通。

原来,是几个人在抢撒在地上的菜,哎哎哎,你们这么抢,人家菜农得多心疼啊!

(菜农:拿吧!拿吧!)

嘿,这菜农还真大方,一大车的菜,不收钱,白白的都送人了,难怪来买菜的人争先恐后的来抢菜,瞧这位,小车都用上了。

原来,不是菜农有多大方,而是因为一整车的菜卖不出去,扔了可惜不说,还要专门拉到一个地方去清除,又麻烦又浪费。于是,菜农就想到了这么一个送菜的聪明方法。

——2005年11月6日《第七日》

以上所说的四种格调反映了电视新闻大众传播中传播主体与接受主体之间的不同关系,并无优劣、高下之分。只要和节目宗旨、整体格调相协调并恰当运用,都可以起到很好的传播效果。

三、节目所采取的方式

关于韩礼德所说的语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张德禄认为指的是“语言在情境中所起的作用,语篇的符号组织方式及其在情境中的地位和功能,包括渠道和修辞方式,如劝告、说明、论理、叙述等”[张德禄:《功能文体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6页。],索振羽认为语式指的是“言语活动的媒介,如口头方式、书面方式”[索振羽:《语用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9页。],有学者说得更加简单、笼统,认为指的是“表达的形式”[程雨民:《英语语体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6页。]。纵观各家所说,语式的核心主要由“凭借何种媒介(渠道)”、“采用何种形式进行表达”两方面构成。

语言传播的媒介有两种:口头方式和书面方式。

电视新闻主要是以口头的形式来进行话语传播的。电视新闻播音员面对摄像机镜头,把写好的新闻稿件(书面形式)转化为有声语言(口头形式),“当作没有写好”来播讲。由于电视新闻最终要以有声语言的形式进行传播,所以,这一表现形式反过来制约电视新闻文本的写作,电视新闻文本要适合于有声表达,要考虑受众的听觉。

电视新闻虽然是以口头形式进行的话语传播,但是由于有新闻文本的背后支撑,电视新闻的有声语言和日常原生态的人际新闻传播有声语言区别开来,电视新闻的有声语言表达条理清晰、用语规整、简洁明了;也正是由于电视新闻最终要以有声语言为表达载体,所以少了许多书面表达中常有的晦涩与艰深。

电视新闻主要采用书面体的方式、独白的方式、声画结合的方式进行话语表达。

人类语言产生之后,首先是采用口头方式实现彼此间的交流,随着文字的出现,才有了书面形式的交流与表达。口头表达方式和书面语表达方式按照各自的发展轨迹,经过反复使用与长时间的积淀,逐渐形成与之相应的口语体与书面语体。这两种语体类型形成之后,就不再受话语的媒介(渠道)的制约,反过来,书面体既可以用口头形式表达,也可以通过书面形式进行表达。

电视新闻是用口头形式表达出来的书面体。这一结论是建立在大量电视新闻量化分析的基础上的。在本论文中,对电视新闻的词语运用、句式特点等进行了分析,发现电视新闻从总体上来说具有词汇密度较大的特点,平均词汇密度在74%左右。词汇密度是区别口语体与书面体的重要指标之一,词汇密度越大,说明书面体的特征越明显。

电视新闻主要采用书面体的方式进行话语表达还表现在句子的运用上。在电视新闻中,虽然以单句为主,但是在这些单句中,大量形体较长、字数较多的句子(我们称之为长单句)占了很大的比例。句子的长短、复杂程度也是衡量口语体与书面体的一个重要指标。

电视新闻采用独白方式进行话语表达。话语既可以采用独白方式,也可以采用对话方式,还可以通过众人交谈方式实现传播、交流的目的。电视新闻一般是“一事一报”,一般比较短小精悍,采用独白方式适合电视新闻创作主体快速、迅捷地传播,同时也适于接受主体高质量、大密度地接收信息。在独白方式的作用下,电视新闻是通过播音员向虚拟存在的受众进行单向的有声语言信息传递。

电视新闻采用有声语言表达为主、画面等其它多种符号系统为辅的声画结合(视听结合)方式进行话语表达。电视新闻的这一话语表达方式是由电视媒体的工具特点所决定的。声画结合的传播方式也是电视新闻语体的独特之所在。声画结合的传播方式改变着电视新闻话语的衔接连贯方式与话语语言材料的选取。

社会语境、媒体语境、节目语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互相独立、彼此割裂的,而是互有关联、层层包孕的关系,如图所示:

虽然电视新闻语体和大、中、小语境都发生着关系,但毕竟亲疏有别。相对来说,电视新闻语体和社会语境(大语境)的关系最远,对它的反作用也最弱,但正是复杂多变的社会语境构成了新闻传播主体言语活动的基本场域和基本背景,为主体的言语活动给出了特定的规范。主体的言语活动必须和大的社会语境之间有内在的协调性,否则,主体的言语活动就会失去其外在价值。和媒体语境(中语境)的关系次之,媒体语境为电视新闻语体做出了行业领域内的内在规定性,社会语境是每个言语行为主体都必须要考虑的因素,而媒体语境则更多地为媒体从业人员所凭借。节目语境(小语境)与电视新闻语体的关系最为密切,它对电视新闻话语的影响、制约是直接、现实的,呈显性状态,而社会语境和媒体语境对话语的影响和制约则是间接、抽象的,呈隐性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