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发展传播学视角下的经济报道
15623400000030

第30章 附录(3)

邓榕说:“说沙田柚子好的人多,说四川柚子好的人少。”

车子在蛇口一个地方停了几秒钟,邓榕指着远处“海上世界”对小平同志说:“这是海上世界,是您给题的名。”

车子接着到赤湾港,缓慢地行驶。小平同志坐在车上察看赤湾港码头。

李灏介绍说,赤湾港在蛇口里面,可停3.5万吨的船,准备建成停5万吨船的码头。妈湾港在蛇口外面,可停5万吨的。深圳东部、西部都有港口,去年吞吐量达1400万吨,将来要达到上亿吨。

车子到达蛇口港码头。下车前,李灏对小平同志说:“您这次来,深圳人民非常高兴。我们希望您不久再来,明年冬天来这儿过春节。”

小平同志下车后,同前来迎接的珠海市委书记、市长梁广大握手。

然后,小平同志同深圳市负责人李灏、郑良玉、厉有为一一握别。

小平同志向码头走了几步,突然又转回来,向李灏说:“你们要搞快一点!”

把握时机,快一点将经济建设抓上去,这是小平同志对深圳的期望,也是时刻萦绕在小平同志心头的一件大事。

李灏说:“您的话很重要,我们一定搞快一点。”

上午9时40分,小平同志乘坐的轮船离开蛇口港。

1992年1月19日到23日,小平同志在深圳的这段日子,是极不寻常的日子,它将永远记载在深圳建设的史册上,永远记忆在深圳人民的心坎里。

“东方风来满眼春”。小平同志来到深圳,使深圳进一步涌起改革开放的春潮。小平同志在这里发表的许多重要谈话,对深圳的改革开放和建设,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敬爱的小平同志,我们衷心祝愿您健康长寿!深圳人民一定沿着您倡导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上海的辉煌祖国的辉煌

李蓉、陈春艳《解放日报》2001年10月28日

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的大幕已经圆满地落下了。其精彩的镜头将永久地定格在历史的胶片中。

这是一次在特殊历史时刻成功举办的重要国际会议。

这是一页展示中国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辉煌篇章。

这是一个为未来注入活力和信心的崭新开端。

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指出,此次会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为推动亚太区域合作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APEC世纪盛会,将成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重要节点。

为辉煌的里程碑欢呼

世纪之初,亚太经合组织将如何发展?“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世界局势将如何演变?全球经济成长放缓,人们将如何应对?2001年10月,当APEC各经济体领导人在这样一个严峻而关键的时刻聚会上海,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了这里。作为东道主的中国自然倍受瞩目。

如果说,在会议开始之前,世界舆论还对究竟能达成多少共识心存疑虑的话,那么当丰硕的成果最终呈现在世人面前时,人们由衷地认为,这次会议是21世纪APEC当之无愧的起点。

澳大利亚《时代报》指出:上海会议是自七年前印尼茂物会议以来,APEC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峰会。

智利总统拉戈斯说,上海会议标志着亚太经合组织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社论,认为这次会议所取得的进展非常令人鼓舞。

……

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汇成同一个声音:上海峰会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这是一个辉煌的里程碑,因为它所通过的《领导人宣言》和《上海共识》为亚太地区和世界经济恢复稳定增长注入了活力,增强了人们对未来的信心。会议不仅重申了1994年茂物会议确定的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时间表,而且进一步促进了经济技术合作,加强了能力建设,使发达成员和发展中成员的利益得到了平衡照顾。中国为此而发挥的建设性作用得到了各成员的广泛赞赏。

这是一个辉煌的里程碑,因为它对地区和世界的安全与稳定产生了深远影响。包括中美首脑会晤在内的广泛活跃的双边外交活动,增进了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而领导人在反恐怖主义问题上达成的共识,也有利于为地区和世界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

这是一个辉煌的里程碑,因为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一次多边国际活动。1.3万之众的宾客人数创下了APEC的历史纪录。中国政府和主办地上海市为此所作的精心组织和安排确保了会议的顺利进行,赢得了世界的一致赞叹。

为辉煌的城市欢呼

10月20日晚,当火树银花绽放在无垠的夜空,所有人都被深深地震撼了。流光溢彩的浦江两岸,人们尽情欢呼——为这美妙的夜景,更为这座城市的辉煌!

把2001年APEC会议的主办地放在上海,是中央给予上海的机会,而上海紧紧抓住了这次良机。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动员大会,抓紧各项筹备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黄菊号召全体市民“当好东道主,热情迎嘉宾”。申城上下紧密协作,全力配合中央有关部门,做实做细每一个环节。

于是,世界看到了一扇展示中国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精美橱窗。

相隔25年后再度来到上海,美国总统布什如是赞叹:“我难以形容上海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是一个伟大国家发生的传奇。”CNN的电视画面上推出了上海沐浴在晨曦中的美丽景象,并配以报道: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上海重现其“东方巴黎”的迷人风姿。

上海的辉煌,源自创造性地实践邓小平理论。在历届市委、市政府打下扎实根底的基础上,中共上海市委领导全市人民,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坚持开创性、坚韧性、操作性相统一,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发展之路,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的聚焦点。无论是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还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还是高标准的城市建设和管理,上海都大步前进。

成功的探索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惊人的发展速度。十年来,上海保持了GDP年均两位数增长;十年来,上海吸引了450亿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资。今天的上海已经变成了一个世界瞩目的经济大舞台。在资本领域,有3300多家国内外金融机构入驻上海;排名世界前50位的大银行,80%以上在上海设立了分支机构。在实业领域,从微小的芯片到巨大的火箭,“上海制造”已经跃上新高地。这种跨越式的发展速度为这座城市,也为中国赢得了荣誉。

上海变漂亮了。充满现代气息的城市面貌令APEC会议来宾惊叹不已。走下飞机,呈现在他们眼前的是现代化的浦东国际机场;漫步在黄浦江边,林立的高楼足以与任何一个国际大城市媲美;仰望天空,纯净的湛蓝让人心旷神怡。上海三个“三年大变样”的成果得到了充分展现。

上海变发达了。从一流的交通通讯设施、到一流的会务组织能力、到一流的安全保障措施……APEC会议期间,上海破解了一道又一道世界级考题,从中折射出这座城市日益强大的综合服务功能。

上海人变大气了。面向世界开放的上海自信而周到。上万名热情的志愿者体现的是一种现代公益意识;6万名夜以继日坚守岗位的干警体现的是高度的责任感;百万名微笑迎宾的酒店、商店、交通等服务人员体现的是良好的职业素质;而全体市民的理解支持参与则体现了一座城市开放的精神风貌。

被上海的活力所吸引,APEC会议期间,众多工商巨头竞相推出大动作:惠普公司在浦东建立了全球技术研发中心;微软也把落户上海仅4年的亚洲技术中心提升为全球技术中心;联邦快递将一个世界领先的快件处理“样板工程”设在浦东国际机场……《洛杉矶时报》评价:上海是中国的旗舰。

为辉煌的祖国欢呼

辉煌的城市,离不开辉煌的祖国。

新世纪伊始,世界经济前景令人忧心忡忡。此时此刻,中国经济的强劲增势和政局的和谐稳定自然格外耀眼。APEC会议,更加凸显了这一点。

国际舆论认为,本次会议使全世界见证了一个高度统一并日益融入国际社会的大国,一个欣欣向荣且仍在快速发展的巨大市场:致力于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已保持了连续20多年的快速增长。在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普遍放缓的背景下,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仍取得了7.6%的快速增长。美国摩根史丹利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指出,“在全球经济体系中,中国是我仍然看好的唯一大国。”国际舆论同时认为,APEC上海峰会表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在此次会议中,中国积极推动会议重点讨论世界经济发展的前沿问题和亚太地区经济合作问题,努力协调各方立场,使各方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达成了广泛的共识。美联社为此评论道:此次APEC会议的召开,令中国赢得了全世界的关注和尊重。

而通过APEC会议,中国又进一步向世界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中国将以更为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

“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80余位世界500强企业领导人云集此次APEC CEO峰会充分表明了他们对中国的迫不及待。高盛公司总裁约翰·宋唐预测,未来三十年,中国有望成为世界最大资本市场之一。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约翰·史密斯带着旗下的金融服务公司来到中国,争取赶在入世后的第一时间开展汽车信贷业务。三井物产株式会社社长上岛重二把目光瞄准了中国的西部大开发,具体方案也已准备好。

……

2001年的中国,将申奥成功、完成入世谈判、APEC会议胜利召开以及中国足球队首次进军世界杯等几桩大事记录在自己的历史上。喜事连连,绝非偶然。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带领下,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开拓创新,日益走向繁荣富强。

有理由相信,APEC会议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再添动力;有理由相信,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路线与时俱进,祖国的明天必将更加辉煌!

壮丽的发展诗篇

——从数字看上海巨变

李蓉《解放日报》2002年9月28日

十三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十三年,却给上海这座城市带来了令世人为之惊叹、为之眩目的变化。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上海人民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挥笔写下了壮丽的发展诗篇。

本报特邀上海市统计局,为广大读者提供8组能充分反映十三年巨变的数据。让我们透过这些数据来感受上海。

一、经济总量增长2.6倍,人均GDP跨越新台阶

经济总量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关键性指标。1989年,上海的国内生产总值(CDP)为696.54亿元,而到了2001年,已经攀升至4950.8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总量规模扩大了2.6倍,平均每年的增速达到11.3%。而上海的人均CDP也水涨船高,从1989年的不足1500美元上升到了2001年的4500美元。根据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上海已经从下中等收入国家水平,跻身上中等收入国家水平,跨上了一个新发展平台。

经济的全速发展离不开深刻的变革和大胆的创新。13年来,上海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从全国改革开放的后卫移位至前锋,年均发展速度超过同期全国水平2个百分点,一系列率先改革之举开启了上海大发展的闸门:率先开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率先建立国家级要素市场、率先进行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率先推行国有土地的有偿使用、率先实施投融资体制改革……思想解放成为上海巨变的源头活水。

二、三、二、一产业比例“28.8:66.9:4.3→50.7:47.6:1.7”的变迁,折射出上海城市的转型1989年时,上海还是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工商业城市。经过13年的发展,上海已经成功转型为一个经济中心城市。这从上海的产业结构变化中可以得到有力印证:1989年,第二产业可谓独木撑天,它占了整个CDP总量的2/3;而到2001年时,第三产业已经后来居上,反超第二产业3个百分点。

无须罗列太多的数字,人们可以从所见、所闻、所感当中品出这种转型的剧烈。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崛起的现代化楼宇,正是现代服务业在上海崛起的标志。要素市场、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咨询机构、律师事务所、风险投资机构……云集申城,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人才流、商品流奔涌聚散,显示出蓬勃的生机。而工业的转型也同样剧烈。今天成为上海工业第一支柱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在13年前几乎还未起步。2001年,六大重点发展行业(电子信息产品、汽车、石化、精品钢、成套设备、生物医药)实现的产值已经占了整个工业的半壁江山。

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年增长8.3倍

城市建设从还债型向发展型转变这13年间,上海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远高于CDP的增长速度,2001年,全市的投资总量高达1995亿元,而1989年时仅为215亿元。巨额资金的投入为上海建设经济中心城市搭起了骨骼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