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用爱读懂孩子的心
15619200000021

第21章 读懂孩子的心——学点最简单的心理学方法(6)

张彦班主任虽自身也为女性,却对漂亮出众的张彦抱有偏见,曾经只因张彦与另一男生比较投契,就含沙射影地说了她很多难听话,结果,为免麻烦,张彦与那位男生只好不再来往,但内心对此事很不舒服。某天,班主任正巧又遇上张彦随手替同学传纸条,虽然张彦暗叹晦气随手扔掉了纸条,班主任仍抓住此事不放,不仅让张彦留在公办室加以盘问和劝诫,又在数天后将此事当做张彦的“早恋”问题反映给张彦的父母,张彦和父母质辩的结果是父母选择了相信自己的女儿,但张彦对班主任却是厌恶透了。自此,张彦只要一遇见班主任,甚至是一想到她就觉得心情郁闷和焦躁。从此,张彦的学习效率下降,自己也感觉到已失去了学习动力,渐渐地,张彦对去学校上学也感觉不快起来。当张彦的学习成绩大幅滑落,班主任再就成绩问题找她谈话时,张彦感觉忍无可忍,发誓再也不愿踏入这所中学了。

张彦选择了辍学,但是,在家赋闲了几个月后,就有了目前的症状。

请张彦绘画,主题为“屋——树——人”,指导语:“请在这张纸上画一间房子、一棵树和一个正在做着某个动作的人,请尝试去画一个完整的人,不要画成火柴人和漫画人。”

图画分析

一看到画面我就放心了,不必做心理量表也能看出,张彦没有忧郁倾向,相反,过多的颜色和满满的画面说明张彦的想法过多,而她迷失在这种纷乱的想法里,无法做出判断和取舍。

所以,张彦所描述的种种不适只是属于焦虑症状。

画面内容很丰富,但它们彼此的线条往往重叠交织在一起,并没有清楚地分开,意味着这些丰富的东西在内心里是乱的,彼此纠葛,并没被合理地理清,没有摆放在合适的位置和空间。

房子是来访者潜意识对家庭的一种认识,房子较小,可能表示来访者意识到家庭可提供给自己的发展空间是有限的,门和窗户都挨着侧边,都缺少某个边框,说明张彦对闲在家中的生活缺乏边界感。最明显的是一条从房屋中贯穿的道路,它使得这个家既可以从前门出去,也可以从后门出去。前后都可以走的道路,正显示出张彦在现实生活中可前进可后退(允许自己辍学)的心理特征。

人,如果是在画自己的时候,表示绘画者的自我意识。画中的人有较乱的卷发,意味着来访者的内心依然有烦恼,这可能和内心太多的想法没法理清摆顺有关。现实中的张彦并未擦口红,而她在画中强调的红色嘴唇意味着来访者是个表达能力很强,并且也喜欢和擅长使用语言的人。手里的苹果说明张彦是并不认可两手空空的人生,而是希望人生能有所收获。握着的左手意味着她存有的戒备心和防御心理。

树在绘画中往往象征着绘画者对自我力量的评价。张彦画的树树冠较茂密,树干也较粗,显示出张彦成长的自我力量较强。而倾斜的树干表示张彦虽然接受“可进可退”的人生,但潜意识里对自己目前的生存方式是不认同的,认为它并非“正”道。树上的树疤意味着张彦将高中时的经历视为人生的创伤,能结“疤”是个好的现象,但疤会留在那儿是个待处理的症结。

针对绘画中所发现问题的处理,以家庭作业的形式让张彦完成以下作业。

作业一,丢弃烦恼,保存美好(行为疗法)

针对的问题:张彦对高中所受遭遇的愤怒,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对校园生活不良情绪的泛化。

方法:给张彦两种气球,一种颜色黯淡的,命名为“郁闷气球”,一种色彩鲜艳,带有微笑笑脸与“送您微笑”字样的气球,命名为“快乐气球”。

在傍晚校园无人时去到辍学的高中校园,可以自己去,也可以让母亲相伴。自己寻一个合适的地方,先将“郁闷气球”取出,对着吹气口,大声地说出自己在这所学校种种的不愉快,然后对自己说,现在,我把这些郁闷的、烦恼的事情统统装进去了!然后用力吹胀气球到自己满意为止,系上,放地上置于脚下,大声说,让这过去种种的烦恼和不快乐都从此消失吧!使劲用脚踩爆气球。再将“快乐气球”取出,对着吹气口,大声说出自己在这所学校曾感受到的愉快时光,然后对自己说,现在,我把这些快乐的事情都装进去了!系上,带上它离开校园。可以带回家,也可以走路上送给路遇的孩子,告诉他你把微笑和快乐送给他了!

作业二,绘画(绘画疗法)

主题:有后庭院的屋子。

针对的问题:改善张彦性格中回避现实,“向后走”的个性特点。

首先有后庭院的是比较宽敞的屋子,提示张彦把门和窗户画完整,屋子后面的庭院是为了满足张彦做人宽松,可以向后走的愿意,但过分容许自己向后走则影响人生的成长。所以,提供一个院落给张彦放松和休闲,但不再有通向后方的道路,从而限制张彦退缩和回避现实问题的心理倾向。

作业三,绘画(绘画疗法)

主题:两年后的我。

针对的问题:通过绘画使张彦了解自己的期待,从而能够自我决策。

鉴于张彦目前尚未学习和生活目标,而对现实的细节产生烦恼,因而把主题定为“两年后的我”,有助于张彦摆脱现实的纠葛,放眼将来的生活。通过对“两年后的我”的思索和画面,能够看到张彦对自己的期待,有助于短期目标的确立。

作业四,绘画(绘画疗法)

主题:我的果树。

针对的问题:激发张彦的成就动机。

从张彦手中的苹果看出她是个希望人生能有所收获的女孩,而她所画的树却没有果实,意味着有所收获仅只是她的意愿,而她并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不相信果实是她自己可以种植和收获的。让她画“我的果树”,则意味着果树是“她”的,是要她认真面对和努力的,有助于唤起张彦的自我效能感和责任感。

我是美女我最大(绘画与叙事疗法)

嫣然,小学二年级女生,人如其名,遗传了父母的优点,小小年纪就已是个美女了,是真的美女,那种连同龄男孩也会忍不住转脸去看的容貌。正因为如此,嫣然的美女妈妈坚决奉行“女孩富养”,不然,女儿长大后不知道有多少人追求呢,什么花言巧语的骗子没有呀?万一女儿给哄骗了嫁错了怎么办?所以得“富养”,这样的话没实力的人女儿将来肯定看不上,而有实力的人至少素质差不到哪儿,多少也靠谱些。

“富养”的女孩的确没有小家子气,不过,是不是有点“大家子气”了呢?嫣然妈妈觉得女儿“富养”出来的娇贵有点跑偏,似乎太拿自己当回事了,而对爸爸妈妈是区别对待,有时拿你当回事,有时拿你不当回事,只是这“有时”有点让父母不好把握。

某天带孩子去高级餐厅吃饭,最后又被女儿折腾得哭笑不得,回家时从车上看到心理咨询中心的牌匾,一个念头起来,车头一转,一家三口就来到了咨询室。

“其实也没什么要求,就是针对这孩子,和我们说说以后该对她注意点儿什么?”

挺好,我想,难得一见的发展咨询,不是为解决孩子的障碍而来的。

拿给嫣然绘画工具,请她画“屋——树——人”,指导语:“请在这张纸上画一间房子、一棵树和一个正在做着某个动作的人,请尝试去画一个完整的人,不要画成火柴人和漫画人。”

图画分析

画面一看而知,嫣然是个快乐的女孩,而且属于自我感觉良好的孩子。大大的脑袋,意味着她觉得自己很聪明,长睫毛的眼睛和红红的嘴唇,不仅在向人们表示:“看,我多漂亮。”而且说明嫣然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喜欢与人交流。

值得注意的部分是:虽然房屋的颜色明快,表示嫣然在家庭中的感觉很好,温暖、舒服。但屋、树、人,三者中房子反而是最小的,比嫣然本人都小。显示了嫣然的自我中心,让人联想到一句网络流行语:美女我最大。

另有一点,画中的小美女只画到短裙部分,没有画出腿和脚,意味着嫣然在生活中或者学业上可能有疏于行动、做事不踏实的特点。

图画分析后,嫣然爸爸妈妈都笑了:“这孩子就是这情况,我们也不知道拿她怎么办。她狡猾着呢,把我们俩的脾气都摸透了,我们真要想板起脸来教育她还真不一定做得到。”

“那就不用板脸。”我说,“反正板脸的教育孩子也不买账。如果你们觉得绘画的效果不错,不妨试着像我这样做。”

我把在隔壁房间看绘本的嫣然叫过来,继续和她讨论她的画。

我:“嫣然,你比较一下,房子、树、人,这三个里面谁最小?”

嫣然:“房子最小。”

我:“所以呀,我看着就发愁,这就是嫣然的家吗?明明连嫣然都住不下呀,何况,嫣然还有爸爸、妈妈呢。”(引导儿童关注父母)我:“你能在画中指一指,爸爸、妈妈的房间在哪儿吗?”

嫣然嬉笑着,用手指点了下屋子的一个部位。

我:“还能记得爸爸、妈妈房间是什么样的吗?说给我听听。”

嫣然边想边说……

布置作业

绘画一

主题:爸爸妈妈的房间。

针对问题:嫣然过于重视自己,忽视爸爸、妈妈的行为特点。

要求嫣然回家后仔细观察爸爸、妈妈的房间,然后画一幅主题为《爸爸、妈妈的房间》的图画,使嫣然学会关注父母。

绘画二

主题:爸爸、妈妈和我。

针对问题:嫣然与爸爸、妈妈相处时不适当的态度与方式。

可以先和孩子交谈,向孩子表态,用积极暗示的方式让孩子知道什么样的家庭互动方式是父母所喜欢的,愿意接受的。再让孩子以“爸爸、妈妈和我”为主题作画,从画中看孩子的表达,若有不合适的地方,仍在后续的绘画作业里修改。

案例备注

需要说明的地方:在绘画疗法的实际运用中,只对属于健康人群来做发展咨询的成年来访者才会向他本人解读图画分析,因为此类来访者本意就是为了能更加了解自己,由自我觉察到自我整合,提升自己的素质。因而,对咨询师的分析结果不至于产生阻抗,而是从中学习如何达到更好的自我觉察。除此之外,心理咨询师不可向来访者,尤其是儿童诠释他们画作的含义。因为投射技术的优势之处本来就是因为它不会引起来访者的防御,同时避开理智层面的层层阻碍直接反映来访者潜意识层面的内容。若向来访者分析他的画,等于将来访者的感觉理智化,并激起来访者的自我保护,如此,在后续的绘画作业里,来访者就不能出自本色地作画,而会去考虑咨询师可能给予的评价,从而带着整饬的态度绘画。结果,反而使绘画失去原有的真意。

在绘画中发现的问题,仍旧在绘画中修改,投射技术就有这样一种奇妙之处:你说不出你内心没有的话、你画不出你内心没有的情景、你也看不见你内心不知道的事物,同理,当你愿意说出某句话、愿意画出某种情景、愿意看到某种事物时,你的内心就有了。但前提必须是,你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