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形势下反腐败斗争的重大决策
从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到2002年11月十六大这10年,国际国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国际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各种思潮相互激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在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中国共产党围绕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提供了新的动力。
这10年,反腐倡廉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党政齐抓共管的局面进一步形成;反腐败三项工作(即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工作)进一步深化,从侧重治标,转向标本兼治、逐步加大治本力度的轨道;各级政府部门按照国务院的部署,针对行政行为中多发易发腐败的部位和环节,积极主动地从改革体制机制制度和加强管理入手进行治理,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发生;纪委的组织协调作用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得到加强,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机制进一步健全。通过全党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的明显成效,党政机关和干部队伍中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逐步得到遏制,有力地维护了社会政治稳定,促进了改革和发展。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在南方视察时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对干部和共产党员来说,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反腐败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
1992年10月,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强调,执政党的党风,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坚持反腐败斗争,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大问题。要充分认识这个斗争的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在改革开放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反腐败,把端正党风和加强廉政作为一件大事,下决心抓出成效,取信于民。
1993年1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决定,中央纪委、监察部合署办公,实行一套工作机构,履行党的纪律检查和行政监察两种职能的体制。合署后的中央纪委履行党的纪律检查和行政监察两项职能,对党中央全面负责。监察部按照宪法规定仍属国务院序列,接受国务院的领导。中央纪委常委,包括未担任监察部领导职务的常委,有权处理分管部门的行政监察工作。监察部部长、副部长一般进入中央纪委常委。重大问题由中央纪委常委集体讨论决定,监察部保留部长办公会制度。随后,各省、地(市)、县和中央国家机关纪检、监察机构合署办公的工作,自上而下逐步展开。至6月底,全国除深圳特区保持纪检、监察相对独立的工作体制外,其余均实行合署办公。
在上述一系列认识和工作的基础上,1993年8月召开的十四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确定了新形势下反腐败斗争的一系列思路、对策、原则和部署。这次全会提出,反腐败斗争要紧密结合重大改革措施和行政、经济决策的实施来进行;反腐败要抓好两方面的任务,一要坚决惩处腐败分子,二是坚决克服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包括纠正不正之风;反腐败要加强法规和政策的研究,及时规范行为,把惩治腐败纳入法制轨道;反腐败要加强综合治理,既治标又治本;在反腐败斗争中,对广大党员主要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全会确定了反腐败斗争必须把握好的几项原则: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推进改革、建设和发展服务;当前反腐败斗争的重点放在党政领导机关和司法部门、行政执法部门、经济管理部门;从领导做起,首先从高级干部做起,包括领导身边的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案,对违纪违法案件,要一查到底;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开展反腐败斗争,不搞群众运动;惩治腐败和扶持正气相结合,大力宣传和表彰廉洁奉公、勇于同腐败现象作斗争的先进典型,弘扬勤政爱民、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良好风尚。全会具体部署了要抓好的三项任务:一是加强对各级党政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的监督检查;二是集中力量查办一批大案要案;三是狠刹几股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
江泽民在这次会议上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反腐败斗争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反腐败是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必然要求,是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的重要保证。认为反腐败会影响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是不对的。在反腐败过程中,不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注意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也是不对的。江泽民要求全党重新学习邓小平关于端正党风、加强廉政建设,反对腐败的一系列论述,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反腐败工作。关于近期要做好的反腐败工作,江泽民提出三方面:(1)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廉洁自律。
(2)集中力量查办一批大案要案。
(3)紧紧抓住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突出问题,刹住群众最不满意的几股不正之风。要在全国范围内集中治理乱收费问题。各级党政机关一律不准经商。江泽民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做到令行禁止。对不听招呼,顶着不办的,要果断处理,绝不能姑息迁就。江泽民指出,反腐败斗争必须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党政一齐抓,主要领导同志亲自负责。对问题严重的地方和部门,上级要派人下去帮助处理。纪检监察部门肩负着重大责任,党委要加强对他们的领导,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切实支持他们的工作。
这次全会所确定的一系列思路、对策、原则和部署,对后来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1994年2月,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明确地把二次全会提出的廉洁自律、查处案件、纠正不正之风三项工作上升到“工作格局”的高度,从而使三项工作具有了稳定性。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概括为:“反腐败三项工作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基本涵盖了当前反腐败的主要内容,体现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反腐败工作整体推进、协调发展。”实践表明,1993年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是我国反腐败斗争进入到一个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1996年1月,中央纪委召开的六次全会明确确立了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中央纪委书记尉健行在工作报告中指出,“这一机制是: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主要领导亲自抓,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根据这一机制,“各级纪委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加强对查办大案要案的直接指挥和督促检查;在系统内部统一调配人员,保证足够力量,快速突破大案要案;纪委、法院、检察院、公安、监察、审计等部门之间在不打乱各自分工的前提下,加强协调配合,优势互补,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后来,在中央纪委向党的十五大工作报告中,进一步将此概括为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并且写入党的十五大报告之中。与此同时,严格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强化了各级领导干部反腐败的政治责任。从1998年底至2003年10月底,因反腐倡廉工作失职或不力而被追究责任的干部共有5.8万余人,其中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4.4万余人,受到组织处理的1.4万余人。实践表明,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加强党的领导、发挥政治优势、形成反腐倡廉整体合力的有效机制,为反腐败斗争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至此,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败新路子,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格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基本形成并逐步理论化,有效地促进新时期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
二、推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
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是指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按照党和国家有关廉洁从政的制度规定,实行严格的自我约束,正确行使权力,做到清正廉洁、克己奉公。廉洁自律对领导干部而言,是一种作风与纪律方面的整体要求,内涵和外延十分丰富,涉及领导干部立身行事的各个方面,如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如何使这些要求变成领导干部自觉的意识和行动,就是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廉洁自律工作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和途径引导、保证领导干部切实贯彻执行廉洁从政各项制度规定,达到防腐保廉目的的工作。
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是由党和国家的性质决定的。改革开放以来,一些领导干部的不廉洁行为逐渐滋生蔓延,少数领导干部由此滑入了腐败深渊。据统计,自1998年至2003年,中央纪委查处的省部级干部案件中,涉案的省部级领导干部36%的人都与其配偶、子女违规经商谋利有关,在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人中这一比例高达66%。如果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做好了,对领导干部出现的一些不廉洁的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将反腐败的“关口”前移,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筑牢拒腐防变的第一道防线,就能防止更多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减少腐败大案要案的发生,也能够降低反腐败工作的成本。为此,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成为一项重要的反腐败日常工作。1998年3月,中央纪委、监察部成立党风廉政建设室,作为专门职能机构主抓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也相继成立机构专司这项工作。1993年后,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纪委、监察部出台一系列有关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规章制度,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不断深入。
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
从1992年到2002年这10年,党中央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在全党开展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活动,深入开展“三讲”教育,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创造了在新时期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一些有效形式和宝贵经验。各级党委、纪委结合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活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以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等有关党内条规和廉政法律法规;开展学习宣传廉洁从政先进典型的活动;运用反腐败斗争的重大成就开展反腐倡廉的形势教育;运用成克杰、胡长清等重大典型案例进行警示教育。中央国家机关开展了“树立正确权力观,反对以权谋私”教育、“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等。通过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增强了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
治理领导干部谋取不正当利益问题
这10年,党中央针对不同时期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或职务影响为本人或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不同情况,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治理,在以下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治理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收送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收受干股,借婚丧嫁娶等事宜和以赌博名义收钱敛财等问题。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和中央纪委先后颁布《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关于各级领导干部接受和赠送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的处分规定》等党内法规制度。同时,对严禁党员干部借婚丧嫁娶等事宜及以赌博名义收钱敛财、收受干股等问题也作出了规定。一些在这方面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受到查处。
(二)治理住房方面以权谋私问题。1990年到1992年,中央纪委部署清理党政干部违纪违法建私房、用公款超标准装修住房等问题,清退多占公房17.9万套,收缴退、罚款6.5亿元,经济处罚8.4万人,纪律处分9800人。1994年至2007年,中央纪委全会先后9次部署治理领导干部在住房上以权谋私的问题。1993年至1997年,中央纪委部署在全国集中开展清理工作,对存在违纪违规问题的58万多名乡(科)级以上干部进行了督促纠正。
(三)治理领导干部放任纵容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利用其职权和职务影响谋取非法利益问题。2000年,中央和国家机关86个部门结合本部门本系统的职责范围和业务特点,制定了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从业的具体规定。2001年,中央纪委对省、市两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个人经商办企业作出具体规定,使这方面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