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夜很美,宁静得让思维停止。这是年三十的夜,多少年都在这儿,独有今夜有些不同的感受。外面还有些冷,丝丝寒意,天空还没有月亮和星星,也还没有爆竹响破夜空。小山村本没有了几户人家,年轻的到外面闯荡世界,过年也没有多少人回来,即使回来,也是在家中看春晚。身后的峨城山静悄悄的,全然没有二千年前的血雨腥风。想当年,这儿是战争的最前沿,樊哙与峨城将军在这儿驻守,为建立大汉为帝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即使在近现代峨城山也是兵家必争之地。这宁静的夜,不由得让我想起许许多多。对面的树影影绰绰,如低头私语,如并肩守护,如泰然自若。只是我的思想不能停歇下来,我们五兄妹,只有我一个人回来了,还有四兄妹都在外面,他们不能回来与爹妈一起过年,陪伴他们。妈妈最为牵挂的小姐姐这么多年却没有回来,让她最为放心不下。
陈家沟近百年来,没有出过名人。不管是当官的,还是文人商人什么的。这样默默无闻的站在开江西北边陲,一如我的父母一样,生生世世就在陈家沟,与陈家沟相依为命。倒是我们兄妹们一个个在外面闯荡自己的天下,也没有混出什么名堂来。峨城山曾有寺庙,据说建于唐代,毁于文革时期。峨城雪霁,乃古新宁八景之一,一点也不假,明清县志都有记载。可惜的是,回家时,雪已经化完了,没有看到雪霁的美景,要不然也学古人作一两首诗,附一附风雅。陈家沟文不盛武不昌,虽然这儿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可是年轻的一代又没有几个有文化,无以发扬光大。背靠峨城山,却不知它的深刻。
爸爸妈妈没有多少文化,但我们没有辜负他们,多少读了几句书,有自己的一技之长,亦足以立身。三十年前,谁能想到现在的样子?经济是如此的发达?社会变化是如此的大?那时过年,只想吃好的穿好的,再就是什么也不想,包括高中初中时,也从来没有什么压力。成年后,反而压力多了,欢乐常常躲在身后,时不时地跳出来高兴一回。现在过年,只不过成了一个形式,要说吃与穿,天天都在过年。民国时曾经取消过春节,可是民间与民国的官员还是在家中悄悄地过,五千年的习俗,怎么能一下子就改得了呢?一如儒家思想的“孝、仁、忠、义”,是根深蒂固的。回家是享受的亲情和团聚。二老年龄都近古稀,还能有多少年?只希望他们象以前一样,一个唱歌一个吹笛,快快乐乐。而最近的一个朋友的父亲与一个年轻的朋友匆匆离我们而去,不免有些伤感。
特别是爸爸,总不习惯清闲。有空了,就要拿着锄头到地里去干活。我说,我们三兄弟还养不活你们吗?可是他们总说,年轻人有自己的家,你们的经济也不是很宽裕,也有一家人,能够自己做一点,也能减轻我们的负担,可怜天下父母心呀。特别是要求我要上进,可是我又不是当官的料。现在是不愁吃不愁穿,只是没有享受到最好的自由。经济体制改了,政治体制没有跟上。一个单位就是一把手的,是他的家,高度集中,不是法治,是人治的时代,只不过比封建的清明好得多。我在想,如果我们国家的政治体制如经济体制这样改革得快一些,绝对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时代,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不过,现在也有一点儿骄傲,工作生活还有点如人意。爸爸妈妈年逾七旬,他们没有享到清福,心中不免有一些遗憾。
其实,在心中是最不愿过的是年,过了年就要长一岁,生命又要缩短一年了。春花年年开,果实秋秋收。当胡须在脸上肆意地疯长,岁月已经在额上刻下了风霜,身体不再是十八岁的时候了。当一切归于平静,便有了某种想升华自己的欲望,这不是爱情不是事业不是金钱,是自己的思想。如果长一岁,却没有什么收获,那算是虚度了时光。年年回家过年,爸爸妈妈当然高兴,甚至不需要买什么礼物,只要一个笑脸,大家围坐在柴火前摆一摆龙门阵,亲情便是最伟大的了。只是几个侄娃都不是很争气,读书成绩不是很好,现在外面打工,一年又一年,还没有什么成就。一大家子,过年时就这么五六个人在一起,也算是一个年。
背靠峨城山,前面有小溪,通村公路修到了家门口。当百花齐放时,满眼春色,家乡一片生机。亲不亲故乡情,深深的故乡情节,怎能让我离得开故乡呢?爸爸妈妈抚育我们五兄妹,一辈子辛苦。虽然他们受过不少的苦,但他们却不愿离开,爱着陈家沟。如果将来我退休后,一定要到陈家沟度过余生,开门见峨城山,出门有小溪伴,应该有些诗意。
十年科协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科协十年,虽不及那样深沉的生死两茫茫,但确是有些不思量自难忘。
刚到科协时,女儿还是蹒跚学步,如今已婷婷玉立。下学期就读高一了,她爱好画画与写作,她的很多文章与画都与科协有关,特别是科协院中的那株黄桷树,在她的梦里哭与笑。
可以说,是科协收留了我。当年大学毕业,进了监狱,当了管理罪犯的狱警。那是一个什么地方呢?仙峰山高耸入云,潮湿的雾岚四季紧锁。监狱后面的山坡光秃秃的,像一个流动的沙丘,时时都听得到沙沙的鸣叫声。对于外来者,这个地方似乎不是很接纳,于是很多方面受阻,我想这不是长久可以生存的,于是选择了离开。这个离开,其个中滋味自不必言,最后的最后,我来到了科协,看到了科协,也发生了征服与被征服的故事。
是的,读书与做人是两回事。大学毕业了不等于做人的大学也毕业了,你以你的真诚去待别人,也渴望别人也这样对你,这是我当时的想法,于是乎别人不这样对你,就会产生其他。现在看来这就是你对某个漂亮美眉的单相思罢了,社会是复杂的,人是多样的,于是才有了这个万花筒的世界。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有监狱有学校有好人有坏人有疯子有装修疯子的,哈哈,这个世界就是这么有道理。
到科协的第一天,是四月某日,院中的这棵黄桷树正在落叶,第二天,一片枯叶也没有了。新来科协主席从外面买了几盆茉莉花回来,那小小的白白的花朵真让人怜爱,坐在办公室里,不时有一股香气飘进来,有点儿神清气爽。那天中午,省科协的主席到开江来了,视察了一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他很惊讶,小小的开江,川东这个偏远的小县,也有这样的成就。他说,全省科普示范县创建工作已经启动,把你们开江也加进来,陪同的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兴得不得了。以至于后来,我县创建成功了全国科普示范县,那照片就放在开江县志的成果图的中间,非常醒目,但还是很少有人知道里面科协的一份功劳。有人说,科协科协就是搁到一边歇气。确实科协没有行政收费职能,也管不到很多具体的事,做的是科学普及工作,是见不到直接效益的事,很多人是瞧不起科协的。但我还是瞧得起科协的,他收留了我,让我有个混口饭吃。今年科协又刚刚接受省科协组织的全国科普示范县验收,分数还很高,我想,这种动态管理就是好。
翻开科协的历史,自1979年开展科普之春活动,那时叫科技赶场,送技术送信息下乡,一直持续到现在,每年都是科协来牵头做这件事,很多地方都是科技局在牵头做这件事。从这个层面来看我们开江科协,那是值得我们骄傲的,30多年前,就在做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事情。这是造福开江人民群众与子孙后代的大事,开江自改革开放后发生的变化与取得的成绩,至少有我们科协的一份小小的功劳。然而科协人少,又是独立建制。有人说,人少米汤粘。其意思就是说,单位小,人又少,可以给职工发很好的待遇。其实,根本没有发多少待遇,就是那点工资。在2004年我曾写过一篇小杂文《年终奖》,抨击那种不公平的年终奖发放机制,在5年后,我们开江也走了公平至少是看似公平的奖金发放机制道路。
科协人少,然而人少也有不和谐的因素存在。我最为反感的一句话,就是有人说,科协水浅王八多。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居然有一年,就是科协得了中国科协组织的《科普法》知识竞赛全国组织奖那年,单位上没有给我发年终奖。当着面发的就只有500元钱,后来,我知道了,还有2500元没有发给我。后来发生了很多是是非非。那些年是年轻气胜的时候,没有把宽容深沉举得高一些,以为人生就是一场战争,别人打了你,必须要还击,用******的话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现在想来,没有多大意思,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又何必如。
于是乎,我在科协,又漂漂荡荡。走了很多地方,县委、人大去过,当过四个月的记者,还去消防队干过,还走了一些其他的地方,现在才发现我的根还是在科协,科协是我不能舍弃的窝,只有在这儿我才可以最好的安身立命。想一想,到科协不知不觉已十年余,那些与我一起进城的,有些当了局长,有些发了大财,我还是我,但我不怨天不尤人,我自欢乐我自忧愁。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自己与家人,天也没有塌下来,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也只能左手举半边右手举半边。
没想到,又是一个四月,是烟花三月下扬州时节,那棵黄桷树发出了嫩芽儿,昨夜春雨一洗,显得格外怡人,似一清纯可人二八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