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玩物尚志
1537300000042

第42章 发际线上的时尚秀

时尚杂志编辑小丁好像在等待一场庄严的仪式。模特、摄影师、妆容、灯光、服装、忙前忙后的助手……一切就绪,只差主角。”拍大片总要经历这样的等待,以往等的大约是某个耍大牌的明星,这次却不同,而是发型师萨姆·麦克奈特(SamMcKniqht)。他出场时面带微笑,从外形到气质都是个普通的英国老头,与发型设计教父的名号有些距离。他的发型是中年秃顶的常见解决方案,尽量短。白发斑驳其中。萨姆对借来的服装不甚满意,他需要的是恰好没有借来的白衬衣和黑裤子。小丁匆忙带着助理去附近的服装店淘,回来的时候萨姆已经开始为第一位模特打理头发。众人无声地观看,偶有轻声赞叹,萨姆在进行一场表演,刀起剪落,模特被剪成极短的短发。萨姆端详着作品,像是一幕结束,在考虑如何谢幕,众人也犹豫着要不要鼓掌,突然他从手提袋里掏出一顶假发,套在模特头上。

萨姆·麦克奈特作为潘婷的品牌大使首次来访中国,不仅是个发型师,还是个时尚明星。这依仗于他与名流的合作,其中一位便是去世十周年的戴安娜王妃,从1990年起,由萨姆为戴妃设计、修剪那头金色标志短发。与萨姆聊天并不是件放松的事儿,可能他更善于用剪刀表达,而不是语言。

大学时学的是教师专业,毕业后在伦敦做过DJ、餐厅服务生,工作地点附近恰好有家美发沙龙,萨姆前去一试身手,便留了下来。他不是学院派,没有经过美发学院的培训,走的是沙龙学徒路线。因为沙龙的知名度,1978年他获得了与英国版《Vogue》合作的机会,之后打理过的明星包括麦当娜、妮可·基得曼、凯特·摩丝、吉赛尔·邦臣等。去年英国版《Vogue》十二期封面中,有八幅由萨姆合作拍摄。除了时尚媒体,他也频频出现于大牌的时装发布会,与Dolce&Gabbana合作了七年,与迪奥的关系也持续了十一年。

今年7月在瓦伦蒂诺四十五周年回顾展上,萨姆为四十多个模特设计了复古发型。当然,他还有二十个助手。时尚媒体使他由学徒成为发型师,名流合作则造就了这位发型设计教父。与拍摄现场的各色相反,萨姆还十分谦逊,他说发型设计只是时尚链条一环,要服从整体,如若与他人意见合,倒也不会拍桌子跺脚,而是讨论。发型师与化妆师、摄影师以及策划者,地位平等。萨姆记取名流的惠泽,将沟通与技艺看得同等重要,更谨小慎微,不多谈名流逸闻。对于戴妃,他只说那头标志短发既要照顾皇室威严又要体现名流风尚,唯一说到的八卦是关于凯特·摩丝,名模头发稀疏,为了显得自然,往往要花上一、两个钟头。萨姆将自己的发

型风格形容为:闪亮、健康、性感、丰盈、便捷。这次来中国,萨姆将与两家中国时尚媒体合作拍摄,小丁是合作者之一,他虽然被大师的假发给惊着了,但依然颇感荣幸与崇敬,他认为萨姆的风格并非奇巧的英国式,而是讲求实用、具有古典美的美国式,技艺没得说,绝不是为了造型而造型,离了镁光灯,依旧有型。

小丁戏言,中国也有萨姆式人物,比如跟他合作多次的发型师马玉。萨姆有服务皇室背景,马玉为中国女国家领导人剪过头。可说到参与时尚和传媒,大部分情况下,马玉依旧是个创意的执行者。2002年,第一次与时尚杂志合作,主题是波西米亚,不明所以的他被编辑上了一课,在卷发中掺杂上录像带带芯,算是完成作业,这次他自称找着点儿了。现在马玉也是时尚圈知名的造型师,明星、名模多是常客,可他概括不了自己的风格。与小丁合作时,多是拿一张国外现成的作品,小丁像总导演似的阐述涵义布置任务,马玉的创意空间略显狭窄。他的职业经历也像是中国美发史的一个截面。1990年代初,应着亚运会引起的爱美风潮,他到职业学校学起美容美发专业,当时高级发廊的师傅都是高薪职业。

分配到崇文门饭店后,见识了中国老派发型的打造:发根统统吹起,像毛帽子似的扣头上,能保持一星期不变。1994年北京第一家迪厅和平HOUSE开张后,转战赛特饭店的马玉开始接待时髦来客,只求造型,不求持久,艾是其中一个。与时尚的接触源自1997年的中国时装周,马玉第一次为模特做头发,还被脾气大的名模臭骂,后来倒成了朋友。现在马玉的工作室也是往来皆名流,他对拉关系谈交情也渐渐看不上了:“整天帮他们分析家里的情况,今天的心情,实在分心。沟通实际上是在弥补技术上的不足。”目前他的工作重点正向影视传媒转移,在北京电视台一档节目做嘉宾,”他们要形象健康,不那么GAY的,于是就找到我。”他职业生涯中最津津乐道的桥段也与电视有关——帮助东方时空主持人改造形象。事先要经过洗脑,新闻评论部的主持人要不苟言笑,严肃大方,不能像综

艺主持人那么随便。讲起其中八卦,马玉毫不吝啬:“白岩松发质浓厚,像顶帽子,改造重点是打薄;水均益的白发是个大问题,以前染得过黑,还有观众写信要求他把'假发'摘掉;敬一丹倾向于自然,稍微过分点的造型和妆容都接受不了;还有一个新来的女主持人,头发稀薄,麻烦得要命,又装假发又狂喷发胶,这个女主持人叫柴静……

2004年,素有美发界《Vogue》之称的意大利专业美发杂志《ESTETICA》进入中国,中文版主编张莹说:“这是个绝好的时机。”沙宣美发学院在中国经历了七年的亏损开始盈利,来自英国的TONI&GUY也登陆中国,国内从业者经历过1990年代一窝蜂的良莠不齐的美发学校后,开始接受正规培训和国际熏染,也出现了像马玉一样的尝试接触时尚的发型师,做头发起家的东田和吉米渐渐树立起个人名望。张莹回忆沙宣美发学院美国教育总监凯瑟琳的一番话:“中国发型师使人大吃一惊,他们完全没有别国从业者的排斥,而是像海绵一样善于吸收,极快地学习。”如同时装设计师的社会地位变迁,是裁缝-设计师-时尚引领者的跳跃,发型从业者的职业定位也一脉相承,必定要经过剃头匠-发型师-时尚明星的过程。中国从2004年起已经开始了参与时尚的发型师,而发掘个人风格、塑造个人形象的明星发型师也在成长中。

对发型的潮流变化有个误区,那都是发型师凭空想出来的,实际上走得也是时尚界的套路-风向由大品牌掌控。全球四大美发品牌是威娜、欧莱雅、沙宣和歌薇,每年都会举行两到四次发型时尚趋势发布,大都口径一致,配合服装潮流走向。比如今年常见的泡泡袖,与之搭配的便是中短发的流行。其中时尚媒体、明星文化,甚至社会、政治事件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果说板寸的流行与当时政治风气相关,那1990年代男青年最爱的搓坡(颈部或鬓角有一斜坡,长发盖在上面,甩起来倍儿帅)就是港台文化的余韵。《穿普拉达的女魔头》有一段,米兰达训斥穿着蓝毛衣的助理,大意是说:不论你是迎合还是抗拒,有意或者无意,总会掉进时尚的圈套。发型也有个活生生的例子,现在大街小巷都能做的韩日范儿,讲求柔美、蓬松,自然大卷,其实源自二战后一位叫川岛文夫的日本发型师,他从沙宣美发学院取经而归,结合日本人发质推行了这一造型,而当时沙宣之所以走阴柔路线,因为那是个战火过后焕发生机的年代,豪华风气抬头,优美女性曲线取代阴暗气氛,为了配合迪奥的NewLook,头发也秀美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