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玩物尚志
1537300000040

第40章 她姓施华洛世奇

施华洛世奇家居饰品展厅水晶宫在北京开幕,家族第五代传人娜佳·施华洛世奇原定要出席,临开幕前一天,突然传来她身体有恙火速回国的消息。在她助手嘴里,这是个女超人型的人物,整日像个银行家一样工作,永远穿着六英尺的高跟鞋,即使狭路相逢的是个肌肉硬汉,也不惜拔开双腿与其争夺。可毕竟是个女性,她在当一个妈妈和做一名女企业家之间寻找平衡,在更重视男性而非女性的家族产业中争取一席之地。她病了,挺严重的,助手说。

我还是硬发了封邮件过去要病榻上的娜佳回答几个问题。最好奇的其实只有一条:这个水晶品牌搭配销售得太成功了,从衣服到家居饰品,从iPod到马桶,随处可见,不知她会为过分曝光感到担忧呢,还是因触手可得而得意。她回答得倒也坦率:“过分曝光确实是目前的问题,并且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可我始终坚信,奢侈品也可以为大多数人所拥有。”

很久以前,这个奥地利家族品牌还被当成手工艺品,大多是动物造型,被老派的小圈子喜爱,正是娜佳·施华洛世奇花费十年将它与高级时尚拉上关系,成为奢侈品。她很不喜欢动物造型,早年间推销施华洛世奇的销售员又把水晶放在公文皮包里,他们压根不懂得美,也不了解传统,更缺乏营销的策略,这些恰恰是老牌家族产业历久弥新愈加奢侈的秘诀。这个道理并非她自己悟到,而是跟美国公关女王、纽约时装周创立人埃莉诺·兰波特(EleanorLambert)学的,那时候她二十来岁,给这位女王当助手,像修葺出土文物一样护、翻新着一些欧洲家族品牌,Missoni,Trussardi,Valentino……这是一门微妙的手艺,掸去尘土,贴上金箔,身价倍增。

娜佳将这一领悟应用到施华洛世奇,曾被梦露佩带着唱歌给肯尼迪听的历史逸闻要传播得更广,但也不能局限于历史,1998年成立了一个叫创意服务中心CreativeServiceCenters)的新部门,总部在纽约,聘请时装顾问来指导水晶切割,虽然遭到讥笑,改头换面的施华洛世奇水晶迅速镶嵌到了如日中天的亚历山大·马奎恩的设计上,随后是伊夫·圣·洛朗、香奈儿、阿玛尼……说不清是这些时尚显要增添了水晶的光芒,还是水晶叫他们头顶的光环更闪耀,”施华洛世奇总算从老祖母颤颤巍巍打开的首饰盒里走出,它亮相的地方换之以T台,它最亲密的朋友全是顶级设计师。这还不够,就像一只横冲直撞的野兽,先是挣破手工艺品的樊篱,又摆脱时装配饰的枷锁,抵达了更阔的领域,可以摆出任意造型,与一切值得搭配的产品一同出现。这一次的水晶宫在北京连卡佛亮相,那是些蜿蜒垂落的巨大水滴,丛生的银色珊瑚,亮堂堂的骷髅头……可以说是家居饰品,也可以说什么都不是。所有产品被一个动物造型引领——一只天鹅,它作为品牌奇标志被郑重讨论,印在一切可以看到的地方,提醒人们,不是别的,是施华洛世奇。

1895年品牌创立时,创始人丹尼尔·施华洛世奇有三个儿子,这使家族业务分成三块:占7成的钻石切割业务;占2成的工业钻石业务;剩下的用于制造枪支或望远镜。时至今日还大致这样划分,娜佳丰富了家族产业,甚至因为过度曝光,使人们误以为施华洛世奇从一开始就是亮晶晶的时尚产品。可她从来没有身居要职,她的职位是传讯部副总裁,一个叫人迷惑的称呼。作为第五代传人,她又是进入家族产业的少见的女性。小时候父辈时常拿回些水晶给她玩,她一降生就要与水晶发生关联,可要参与管理?算了吧。她的职业被规划为当一个工程师,当宣布去学习艺术史时,她的父亲问:“你是要当古董贩子吗?”据说娜佳曾对《福布斯》杂志坦言,她希望自己生为一个男孩。娜佳进入家族产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香港做销售员,升任传讯部副总裁初期,也屡屡遭到误解与质疑。现在,这些应该已经不存在了吧?娜佳·施华洛世奇未置可否,只是坚决否认曾说过梦想生为一个男孩这种话。她说当一个母亲,是她最渴望并最享受的事情。这恐怕又是个挑战:“我始终在当一个妈妈和当一个企业家之间寻找平衡,那比我想象的要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