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桥隧模式:架通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创新型贷款担保
15269600000008

第8章 桥隧构筑信息空间优化配置能力增强

7.1桥隧搭建的信息流系统

7.1.1信息空间的构筑

“信息空间”是指信息生产和交换的社会系统。基于信息空间,我们可以对知识和信息如何通过系统流动和在这一过程中它们如何演变进行研究。这样的流动也揭示了社会学习的过程,反映新信息通过这一方式如何进入系统。经常性发生的信息流导致交易模式的产生,这在某种条件下结晶为组织和制度,其特点反映了它们在信息空间中的特定位置。

“桥隧”模式成功地构筑了以企业、银行、担保公司和业界投资者为信息收发点,以企业经营能力、资信状况等为信息传播内容的信息空间。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模式,“桥隧”模式最终实现资金的优化有效配置,这个过程是通过投资的决策实现的。投资决策中资金流与信息流呈反向流动。

投资决策的理性程度、获取信息流的难易度,和信息的真实完备程度成正比。这里的投资理性程度即指直接投资(业界投资者的股权投资)收益率最大,也指间接投资(银行信贷)违约率最低,本息到期能按时归还。

若以R表示投资者进行理性投资决策的程度,0≤R≤1,由于人的决策总是在掌握有限信息的程度下进行的,所以最优的投资只能实现是有限理性决策,此时R=1,且有R(d,c)=r1d+r2c。其中,d表示对投资企业信息掌握的难易程度,这里的难易程度既包括对信息真实性的甄别,也包括信息流通能力的强弱。0≤d≤1,d受整个信息空间结构的影响。当信息能够畅通地从信息发出方到信息需求方时,d=1。

c表示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真实性、完备性的保持程度。这和两方面的因素有关:一是信息发出者主观对信息的扭曲;二是信息空间结构对信息的抽象和扭曲。在信息接收方接收到的信息的真实性与完备性没有任何折损时,c=1。r1,r2分别表示d和c的影响程度,其中r1+r2=1。

在二元间接融资结构中,仅存在银行和企业两方。企业为了能够获得银行贷款,会高估自己对资金使用支配的能力,掩饰自己的不足,使c较低,而银行也要付出较高的成本,对企业的资金情况进行评估,才能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所以d会降低,最终出现如第五章分析到的银行惜贷而中小企业贷不到款的尴尬局面。

考察贷款企业资信状况的业务由担保公司承担,担保公司做出愿意担保的承诺后,银行才决定贷款。担保公司在调查企业资信状况上具有专业化分工优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d和c。但是,企业与担保公司之间、银行与担保公司之间仍然存在着信息的扭曲,特别是银行对企业的不信任转变为对担保公司的不信任。虽然担保公司做出担保保证,但银行担心担保公司的承诺的可兑现程度,这一程度与担保公司的经营和风险管理有十分密切的联系。而且,由三方构筑的信息空间也是不稳定的,很容易发生以两方的联盟来蒙蔽第三方的现象,如企业与担保公司串通欺骗银行贷款。若如此,则最终还会出现银行惜贷的局面。

企业在向银行贷款时,会寻找担保公司为它提供担保。担保公司首先要进行征信调查。担保公司关注企业的资信状况、财务现金流状况,重点考察企业还债能力。而业界投资者在寻找投资对象时还十分关注企业投资项目的盈利空间。业界投资者认为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后,所拥有的技术和市场具有比较好的发展前景,就会做出对其进行股权投资的承诺。

从业界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在投资决策理性程度R(d,c)=r1d+r2c中,信息的真实完备程度c有更大的提高。这是因为企业的资信情况调查由担保公司和业界投资者联合展开,产生合作优势,对企业的信息发掘更为全面。

业界投资者也减少了对投资对象的搜寻成本。担保公司作为这个信息空间的核心,起到了信息中介的作用。企业信息汇聚到担保公司,担保公司通过对各个企业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业界投资者也会将投资意愿汇聚到担保公司,担保公司依据不同业界投资者的投资风格、投资领域等进行分类和筛选。也就是说,在担保公司这里形成了关于企业和业界投资者的两个信息池,业界投资者在感兴趣的企业信息池中选择自己认为有潜力的投资对象,所以信息流动能力d 大大增强,有利于业界投资者做出理性决策。

从银行的角度来看,担保公司和业界投资者的双重担保保证了银行对贷款本金的追溯权,降低了银行因为信息不对称而盲目惜贷的程度。

综上可以看出,在“桥隧”模式下,投资者(银行和业界投资者)的理性决策程度会高于前面的几种情况。

7.2桥隧搭建的信息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制度是在共同的象征逐步清楚表达的基础上产生的,而这种象征本身也是通过积累慢慢确立的。因此,制度代表一种长期的集体投资,旨在降低社会交换的信息成本。判断一个信息流系统是否稳定,可以根据信息流是否存在集聚效应和系统是否具有自我进化的正反馈机制。

7.2.1集聚效应不断增强

美国学者波特将集聚(cluster)定义为:在地理上一些相互关联的公司、专业化的供应商、服务提供商、相关的机构,如学校、协会、研究所、贸易公司、标准机构等在某一地域、某一产业的集中,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的一种状况。

但是,信息空间中信息流的集聚与此稍有不同,它是指在抽象的空间中信息的集聚,导致信息流流向的转变和流动能力的变化,最终实现信息生产、加工的边际成本递减和规模报酬递增。

从上一节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桥隧”模式中的信息流在担保公司处出现了聚集。由于投资者获得信息的难度降低与信息流动性增强,故投资者投资决策的理性程度上升。

从信息获得的成本和收益角度来看,桥隧制度本身会使借款企业和业界投资者的信息向担保公司汇聚,增加了信息流动的能量。对融资企业而言,由于知道存在业界投资者与担保公司的合作,所以通过担保公司获得担保的概率增加,虽然可能会面临未来与业界投资者分享股权,但是这种情况只是在未来无法偿还银行贷款时才会发生,所以仍会主动寻找与业界投资者合作的担保公司进行担保。对业界投资者而言,担保公司为风险投资者和上下游企业进行资本运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大多数风险投资者往往喜好投资具有运营经验、技术相对成熟并且有市场基础的企业,风险投资往往会更愿意投资进入成长期的企业,从图7.6可以看出企业在成长期可以获得一个二阶导数也大于0的增长率。

但是有些高成长潜力的企业未必有出售股权的意愿,业界投资者从担保公司的信息池中选取可以大大降低搜寻成本。而且上下游产业投资者往往无法通过一个合理的平台掌握欲收购企业的信息,所以通过担保公司作为中介,可以掌握更多企业的信息,做出更合理决策。这种制度激发的信息流动性增强,可以降低信息的生产、加工成本,缩短了信息发出者与信息接收者之间的距离,提高了它们的匹配程度,增加了以担保公司作为聚集点的系统稳定性。

7.2.2正反馈机制不断提升

反馈通常可分为负反馈和正反馈。负反馈能保持系统稳定并可减少(或消除)系统动态性能的偏差,正反馈在系统中有“激励”或“放大”作用,具有增补作用,能促进事物的发展。发展可以是进化、进步或退化、衰亡。

(一)担保机构——中小企业

当中小企业向担保机构提出贷款担保的时候,担保公司会提示中小企业是否愿意让业界投资者为之提供担保。在企业到期不能偿还贷款、业界投资者代为清偿债务的同时,会享有对该中小企业进行股权介入的机会,这会降低担保公司的担保风险。所以,担保公司会鼓励中小企业选择这种新型的模式获得贷款。对于企业来说,由于申请桥隧担保的成功概率远大于让担保公司直接提供担保的概率,会纷纷选择由业界投资者提供的间接担保,从而使得担保公司受业界投资者关注的程度越来越高。众多业界投资者向担保公司表达愿意合作的意愿,又使担保公司可以为更多的业界投资者选择合适的投资对象,会促使更多的企业选择间接担保,即呈现一种正反馈机制。

(二)担保机构——银行

担保公司与银行的合作也会呈现正反馈机制的效应。当中小企业选择担保公司为其银行债务进行担保时,银行会更加信赖有与第四方合作的担保公司,因为这样的担保具有双重保障,所以担保公司只有与业界投资者合作才能提升在担保市场上的竞争力。同上理,担保公司作为企业和业界投资者的信息中介的能力增强,银行更加信赖选择与第四方合作的担保公司,这时银行与担保公司之间也呈现一种正反馈机制。

(三)担保机构——业界投资者

业界投资者在选择投资项目时,往往只有对投资对象深入接触后,才能了解被投资方的盈利能力。通过担保公司作为中介,可以降低业界投资者特别是风险投资者的项目搜寻成本,因为担保公司在担保时往往会对中小企业进行深入的评估,并依据行业、风险程度进行分类,从而可迅速为业界投资者找到合适的投资对象。这样,更多的业界投资者依赖担保公司进行初步的筛选,来选择自己的投资目标。对于急切地想获得融资又在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中犹豫的中小企业来说,与第四方合作的担保公司的吸引力增强,更多的中小企业选择这样的担保公司,使担保公司掌握中小企业的信息资源增加,使更多的业界投资者通过担保公司选择投资对象。

综上,可以看出在“桥隧”模式中,中小企业、银行、业界投资者与担保公司的之间都形成了正反馈机制效应,能够促进双方合作程度的加深,同时任何一方合作的程度的深化,都是以其他两个合作关系的深化为前提的。担保公司与业界投资者的合作,提升了银行对担保公司的信任度,更加有利于吸引企业和业界投资者通过担保公司作为合作的平台,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

7.2.3正反馈增强“桥隧”模式的竞争力

“桥隧”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融资模式,强化了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的能力,与原有的担保公司提供的担保服务相比,“桥隧”模式沟通了资本市场和信贷市场,不仅为企业创造了进行银行短期贷款的机会,也打通了与业界投资者的联系,为企业提供了是否进行股权融资的选择机会。那么,担保公司推出“桥隧”模式这种服务模式后,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替代原有的担保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