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生产与运营管理:制造业和服务业(第三版)
15269300000012

第12章 产品开发与工艺选择(1)

产品开发与工艺选择是在企业经营战略指导下进行的。经营战略指明了企业的经营方向,规定了产品规划的原则,通过运营管理,实施对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最后才能实现企业的战略意图。产品开发工作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对产品系列、产品功能、质量特性、产品的成本、产品发展的步骤等作出决策。工艺是指加工产品的方法。从原材料的投入到成品产出,由多个工艺阶段构成制造过程,制造过程对于形成产品的功能、质量、成本有很大影响。此两项工作是生产系统设计中的前期任务,对企业的经营效果影响很大,风险也很大,是需要认真考虑的。

第一节 企业产品开发的意义

产品开发对企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表面上看,企业是围绕着产品转的,不断地重复着从制造产品到销售产品的过程。但是,制造与销售产品不是企业的最终目的,企业最终是为了生存,为了创造财富。在现阶段,企业只能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生存中求发展。考虑到产品是企业竞争力的载体这层含义,产品开发对于企业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产品开发的最高境界是创造需求,即开发的产品能引领市场需求的潮流,每开发一种产品都能给消费者惊喜,引发消费热点。这要求企业具备洞察市场发展规律和把握市场动向的能力,这样就能保证开发一个成功一个,使企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一、巩固与扩大市场占有率

每种产品都有生命周期,或长或短视不同产品不同市场而定,它与社会经济发达的程度有关,它直接受市场需求的变化速度和市场竞争程度的影响。现代社会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科学技术呈加速度发展,两者结合的必然结果就是企业开发产品的速度加快了,产品的生命周期变短了,一个产品一种型号能在市场上畅销几年经久不衰已不可能了。因此,企业必须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推出已有市场的替换产品,以巩固市场。此外,市场需求是分层次的,对同一种产品,不同的消费群体表现出不同的需求,企业可以通过开发系列产品来满足各种消费群体,以扩大市场。

在市场上,谁开发产品快,谁就掌握市场的主动权,就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反之,则处于不利地位,面临丧失市场的危险。在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已经可以找到许多实例来证实这个观点。80年代,在我国白色家电产品的生命周期有2年,黑色家电有1年,到了90年代末则都缩短了一半。企业的感受是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难以满足,似乎感觉到消费者越来越挑剔,只能通过不断地开发新产品来满足日益多样化的市场需求,甚至有的企业提出“你设计我制造”的口号。例如海尔推出了B2B、B2C的模式,以其强大的新产品开发能力满足市场快速变化的需求。

二、开拓新的经营领域

企业的经营规模也是企业竞争力要素之一,企业在单一产品方向上开发新产品和系列产品是可以扩大生产规模的。但是,单一产品的市场容量毕竟是有限的,这样就会限制企业的发展,这就需要企业通过开发另一种产品进入新的领域,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世界上规模巨大的跨国公司几乎都涉足许多行业,不如此难以形成规模。我国企业要能与国外大企业抗衡,组建大的企业集团是必由之路,实现这一目的的途径除了企业兼并以外,开发新产品,打开新领域,走多元化经营也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此外,开拓新的经营领域还可以提高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在市场经济中,各种商品的发展程度是不平衡的,并且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有的产品可以有较长时间的稳定的需求,而有的产品的市场需求却十分短暂。如电视机,自发明以来市场需求旺盛,经久不衰。反观录像机,在80年代中期走俏中国市场,但到了90年代,VCD技术开发成功,大有取代录像机之势,当性能更加优越的DCD进入市场,VCD也不过是一项过渡产品。可以想象如果一个企业只有录像机一种产品,那么它的经营风险是非常大的。

开发新的产品,进入新的领域,拓宽经营范围,做到东边不亮西边亮,可以降低经营风险。

我国许多企业都已经认清这个市场规律,当第一种产品取得了稳固的市场份额,积累了一定的实力以后,立即开发第二种、第三种产品进入新的领域,既求得新的发展空间,扩大了经营规模,又增强了抗风险能力。如海尔集团当单一的冰箱产品站稳了市场,建立起了品牌知名度,立即开始实施多元化战略,相继进入空调行业、洗衣机行业、彩电行业、电脑业、手机业、小家电业、厨房用具及装潢业、医药业、物流业和金融业,16年间就发展成销售额超过600亿的大集团公司,再经过实施国际化战略、国际化品牌战略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

三、调整结构适应需求

社会需求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需求不仅在数量上会发生变化,在品种上也会有变化,统称为结构变化。需求结构变了,生产结构必须随之变化,否则就会产生供需失调的矛盾。自1996年以来,我国不断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市场供需严重失调是主要原因。调整结构以适应需求是企业摆脱困境的最有效措施,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实施。

1.开发新产品

调整产品结构。供需结构严重失调的主要原因是企业技术改造和研究开发投入不足,导致新产品开发能力薄弱,致使企业产品结构调整缓慢,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其后果是市场适销产品少,企业成品库存增加,资金积压,而居民却持币待购,无货可买。企业可以通过开发适销对路产品,从根本上实现产品结构调整,以适应消费结构的变化,改善企业经营状况。

2.开拓经营新领域

调整经营结构。社会消费的发展趋势是从单一到多样,从低层次到高层次,消费的重心也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而转移。

企业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可以使企业跟随消费重心的转移,及时开发各类产品,进入各类市场,避免产品雷同,掌握竞争的主动权。

同时也实现了企业经营结构的调整。

3.调整投资结构

保证产品结构与经营结构的调整。在结构调整中,产品结构是最基本的,靠产品结构的调整来适应市场需求的数量变化与品种变化,来实现企业经营结构的调整。但产品结构调整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投资结构的支持。企业要在整体目标指导下,合理配置资金,集中力量把对调整结构具有显着作用的重点产品和技术改造项目保上去,防止低水平重复。企业要加大对科技的投入,确保在产品开发方面的优势,走活这步棋,则走活全盘棋。

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是社会宏观经济结构调整的微观基础,调整的起点是企业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在那年的全国人代会上,海尔总裁杨绵绵就经济结构调整曾有过一次精辟的谈话,说通过消灭库存实现宏观经济结构调整。此话有两方面含义:一是产品库存大说明产品没销路,如果企业不采取措施,继续生产没人要的产品,倒闭是必然的,这类多余的企业少了,结构自然调整了;另一含义是,如企业都能按市场需求开发产品,产品适销对路,没有库存,就不存在结构不合理问题。通过企业对产品结构的自我调整行为,可以使经济结构得到调整。说明微观层次的结构调整是宏观经济结构调整的基础。

第二节 制造业的产品开发与工艺选择

一、新产品开发流程

新产品开发是一个从产生概念产品开始到制造出成品为止的完整过程。描绘了产品开发全过程,它包括概念产品形成阶段、产品设计阶段和加工制造阶段。产品开发是以市场为始点,又以市场为终点。从市场需求中产生出新产品的概念,称为概念产品,它可以是存在于头脑中关于产品的种种想法,也可以是关于产品的文字描述。经过产品设计活动,将概念转化成工程图纸,再加工成产品送入市场,满足市场需求。但是,产品的开发过程并未就此结束,还有一个反馈过程,需要根据市场的反馈信息进一步改进产品,完善性能与质量。因此,产品开发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动态过程。

新产品开发流程的科学性对开发成功率的影响是很大的。评价流程优劣主要还是从能否满足市场需求的角度来考虑。市场要的是怎样的产品?怎样的性能?怎样的质量要求?能接受的价格是多少?

二、市场需求的拉动作用

新产品开发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市场需求拉动;另一是技术推动。两者之中,需求是第一位的。产品是为用户而开发,因此说市场需求是产品开发的源头,离开了它,开发活动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即使能取得技术上的成功,最终会因为无商业机会而弃之不用。

市场需求为产品开发指明方向,提供机会和激发创新思维的火花,使企业家看到潜在的商业机会,并诱导他们进行产品开发。

市场需求是由人们的消费需求构成的,以人们的消费能力为极限,其总和构成市场容量,或称有效的市场需求。任何产品开发活动,只有找到了与其相吻合的市场方位和适当的市场空间,才有可能实现新产品的经济价值。否则,产品的开发活动会因为没有事先弄清有无市场需求和容量大小,使产品开发成功之时即成为失败之日。

市场需求是客观存在的,但又不是显露的,需要我们去寻找、去发现。至于如何去寻找,这是市场分析的任务,市场学有专门的论述,在这里通过几个例子说明问题。

20年前中国被世界各大汽车厂商视为地球上仅剩的一大未被开发的汽车市场,在国内将汽车工业作为“支柱产业”也就不足为奇了。在1986年,国家汽车工业总公司确定了“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的发展方针。但是,10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在发展“高起点”汽车时,却未能同时也培育出一个“高起点”的私人购车市场。在刚刚具备了100万辆生产能力的时候,各家厂商却为市场销路问题而发愁。“支柱产业”没有支撑起中国经济。直到2003年,中国汽车工业开始发力,到2006年产量突破600万辆,很快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到2009年上半年产量上升到全球第一。

普通桑塔纳轿车雄居市场10年的时代自然终结了,企业进入靠新产品获取市场的时代,市场上品种之多,新产品开发之快,一般关注者已无法搞清,这是市场需求使然。市场没有发展到这一步,任何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空想,是无法实现的。

我国的经济每年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居民存款量全球最高,所以说市场是巨大的,不存在市场疲软问题,疲软的只能是过时的产品。

三、技术的推动作用

技术在产品中含量增加的趋势越来越快,新技术的大量发明导致了新型产品的层出不穷,这就是技术对新产品的推动作用。

液晶技术问世几十年,但多是小面积的,一旦大面积液晶板制造技术的突破,引来了电视机显示技术的革命。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升级,推动了手机产业的发展,新功能手机不断出现。技术又分两类:一类是直接构成产品功能的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是属于此类型;还有一类是加工技术,虽不构成产品功能,但是对能否找出新产品是至关重要的,如大面积液晶板制造技术属于后者,液晶板的显示原理基本没变,但加工技术进步了,可以生产大面积面板。因此,认识到技术研发和技术储备对新产品开发的重要性是很重要的。海信公司几十年坚持技术立厂,长期保证技术研发的高投入,近几年来技术优势已经显露出来,产品开发优势、成本优势(节省技术引进费用)很突出。当然与市场需求相比,技术还是处于第二位的。

四、新产品的选择

市场的需求可以说是无尽的,企业能够作的选择是有限的,只有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产品,才是企业的选择对象。一般应该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1.企业经营方向

这是企业经营战略已经规定了的,事关企业大局,产品选择是实现经营战略的首项具体措施,理所当然要服从企业的经营方向。

在经营方向下,还需要进一步参照企业的竞争策略来选择产品。

如果竞争策略是主动进攻型的,它要求企业先于对手推出创新产品,在一段时间内以独家产品的优势压倒对手,保持自己的市场优势。这时选择的产品要求是全新的,要有新原理、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功能。采取这个策略要求企业具有雄厚的科技力量和资金,也要冒较大的风险。如果企业因为自己的科技实力与资金稍逊一筹,制定了追随型策略。这时产品的选择不在于自我创新,而是分析对手推出的新产品,挑选市场容量大的作为开发对象。这样做风险小,但要求企业在生产和销售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能在短期内形成大批量生产能力,以弥补时间上的落后,达到后发制人的目的。

2.企业的技术特长

企业在长期的竞争中往往会形成某些有别于竞争对手的专有技术,使自己的产品在某些方面具有突出的优点。以彩电业为例,夏普以液晶技术见长,则开发液晶大屏幕彩电;松下以等离子技术见长,则主打等离子市场。技术特长构成企业竞争力的一个因素,选择的产品是否有利于发挥企业的技术特长,也会影响到产品进入市场后的命运。企业应该尽可能地选择有利于发挥自己专门技术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