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小说选刊(2012年第1期)
1521900000003

第3章 创作谈:倾斜的姿态(邵丽)

倾斜的姿态 文邵丽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真正的小说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的。对于这篇小说而言,我希望更是如此。我发誓,在很多方面它还是原原本本的材料——这又涉及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作家应该以怎样的姿态介入生活?这是一个争论不休而又永远无解的问题,因为作家就是“这样”介入生活的,他的使命感推动着他义无反顾地试水——我的意思是说,方法并不是一部作品生命力的终极标准,尽管它特别重要。

刘万福也好,杨子龙、周启生也罢,他们在中国这块特殊的土地和文化氛围里出生,成长,变化。社会学上有一个比较一致的看法:性格决定命运。如果再往前追问,那下一个问题将是:什么决定性格?肯定是文化。我们从出生开始,就会被套上各种各样的“文化模板”,它即使不是度身定做的,肯定也是别无选择的。在他那个阶层里,刘万福靠勤劳节俭能在多大意义上改善生存环境?周启生如果不是木秀于林怎么会砰然陨落……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些现象根本不是“这一个”,它是普遍的、先验的,甚至是宿命的,这才是它的悲剧意义之所在。

一个时期以来,我一直尝试用各种文体写作,尝试着离真实的生活更远一点,不暴露作者的面目和思想。但我觉得做不到,我是吃着现实主义的面包长大的。其实,在当今语境下,一个作家并不比刘万福们更有能耐,谁能逃离自己的“文化模板”恣意独舞呢?怎样把我们的身子倾斜起来,直到拿捏得与现实所允许的达到某种平衡,这是我们在动笔之前必须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