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明将军
15214700000318

第318章 魂断飞泉(3)

龙判官忽道:“欲要过江北归中原,此地附近共有三处渡口,但明兄可知老夫为何弃青翼渡与吞江口,偏偏要在此飞泉崖相候?”

“北线战事一触即发,此地虽是惊险,却也是最近的路线。”

“这固然是一个原因。但最重要的,是老夫看中了飞泉崖这方宝地,所以才让宁徊风千方百计诱你们前来。明兄可知此处有何与众不同么?”

“不敢妄测龙兄心意。”

龙判官朗声长笑:“因为只有在此地,老夫才能给明兄一个公平交手的机会!”

明将军淡然道:“两国交战,兵不厌诈,无所不用其极,就算此际龙兄以三千之众合围,明某亦无话可说。岂敢奢求‘公平’二字?”

龙判官冷冷道:“明兄如此说岂不是太小觑老夫了?老夫方才就说过,自己只是一个江湖人,就连宁徊风都能给他一个公平的机会,由得他与许少侠解决恩怨,更何况是老夫一向敬重的明兄。”

明将军不语。或许是因为在朝中太久,经历着明争暗斗、打击政敌、尔虞我诈,胜王败寇,根本不存在真正的公平。所以,他已渐渐失去了江湖人的感觉。庙堂之中,只有枭雄;而在那广阔的江湖之中,才能随处可见律其行、诚其诺、守其志的真正英雄!

而在这种情况下,谁也无法猜测出龙判官用何方法能让两人之间的决斗显得“公平”一些。

龙判官缓缓道:“明兄请直言,如今你的功力还有几成?”

明将军沉声道:“龙兄眼力高明,自不相瞒,大概只余四成。”

“好,那就请明兄前行七步。”

明将军虽不明其意,但依言前行七步,踏上索桥至飞瀑之前,随手轻轻将仍在发怔的许惊弦带至一边,以免拼斗时有所误伤。

隔着那悬流如织的瀑布,隐隐可见龙判官稍退开了两步。明将军立知其意。此进彼退之下,他离飞瀑约有四步,而龙判官距离约有十步,若是双方以瀑流为界相较,正好可抵消功力上的差距。

明将军苦笑:“龙兄竟然想得出这样高妙的主意,佩服佩服。”语气中不乏讥讽。

事实上这并非绝对的“公平”,距离的远近虽然可以缓解劲道上的差异,但对于他们这样的顶尖高手来说,内力不足所带来的影响还包括心理的波动、招法的错乱,以及对实战变化的判断力,面对棋逢对手的强敌,若不能以最好的状态应战,实是有败无胜。

“明兄或是以为老夫已知胜券在握,所以故作姿态,以求心安吧。”龙判官冷笑道:“嘿嘿,再提醒一句,公平的方法并不一定有公平的结果。若是明兄输了,老夫不会让你活着回去。”说话间微一用力,掌中长长钓竿一分为二,中空的杆管里滑出两根判官笔,握于手中。

明将军笃定一笑:“龙兄没有落井下石,已足感恩德。至于输赢胜败,一会儿自见分晓。说实话,自从龙兄四年前受制于宁徊风后,你就已不在明某的对手名单之中了,如今亦不例外。”龙判官的话无异已让明将军重燃战志,纵是重伤之余,他依然是傲视英雄的天下第一高手。

这是全无退路的一战。所以明将军故意提起龙判官受制于宁徊风的屈辱经历,激怒对方固然可能令他心理失衡,出手露出破绽,但也有可能让他失去理智之下不顾公平强自出手。这是明将军置己于死地的冒险一搏。

龙判官的声音中听不出一丝喜怒:“老夫苦思多年修成‘还梦’笔法,凭之闯荡江湖未逢敌手,并一手创下擒天堡偌大基业,不免心生傲气,自诩宇内难逢敌手,对明兄天下第一之名头亦略生异议。因此数年之前欲往京师求战明兄,但途中偶遇北雪雪纷飞,一时技痒相较,谁知激斗千招之后老夫竟无奈落败,方知天外有天,自此心灰意冷,不但武技上再无丝毫进展,对擒天堡诸事亦多不闻不问,这才被宁徊风乘虚而入。可若不是他将老夫囚于地藏宫中,迫得我于寂寞无助之际痛定思痛,每日自省,从而在武道上再创新招,今日亦无雄心与明兄一战。如此说来,老夫对宁徊风不但没有丝毫怨言,反倒是多有感谢之意。”

明将军不料龙判官如此轻描淡写地摆脱平生大辱,内心大感震荡,只说了一个字:“好!”六大宗师皆是天下有数的高手,龙判官遇挫之后再浴火重生,何人再敢轻视?

明将军不得不重新审视龙判官的真正实力。

这一战,恐怕是他出道以来最艰难的一战。

龙判官漠然道:“老夫虽以笔为兵器,却仅是稍通文墨,而在地藏宫那几年,无聊之余翻阅诗文,转而再由文入武,另觅得一片天地。你我皆是成名已久的人物,纵是生死相拼,也不必效普通江湖人士拼刀动剑。所以,今日只想请明兄品评一下书法。”

明将军心知品评书法仅是个借口,书法之中必将饱含武学之理,一如当年蒙泊国师那“试问天下”的四个大字,口中却调侃道:“判官笔下写得是生死簿,想不到在龙兄手底却另有文章。”

“嘿嘿,等品评完老夫的书法,明兄的生死亦就定了。”

听到这句隐露杀机的话,明将军双目开阖不定:“既然如此,龙兄手中已有笔,砚墨何在?”

龙判官吐气开声:“那就以水为墨,以瀑为纸吧!”说完这句话后,也不见他如何运气作势,蓦然弓背俯身,宛若弹机,虽看不见他面容,但那一股腾腾杀气已如质传来,手中的判官笔缓缓提至胸前,却是如挽千钧般沉重。山谷中回音不绝入耳,更增其威。

两大绝世高手隔瀑对峙,稍触即发,一时天地俱静,仿佛连急湍的瀑布亦停滞下来,化为晶莹剔透的纸张。

忽听龙判官朗声长吟:“遂古之初,谁传道之?……”掌中判官笔凌空虚点,一道劲力冲涌而至,将瀑布划开,一滴水珠脱瀑而出,直袭向明将军的右目,正是“遂”字起笔的第一点。这是龙判官集十成功力的一击,水滴受他劲力催发,快如鬼魅,眨眼即至。

这一点堂堂正正,力透笔尖,起笔藏,落笔回,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颇合被誉为“书圣”的王羲之笔意,行得是正楷之书,却又隐含判官笔法中的点、挑之技,乃是将书法与武功完美结合的一笔。

乍见龙判官出手,明将军眼瞳中闪过一丝狂热。对于一生嗜武的他来说,这一刻已不再是单纯为生死而战,而是对于武道的一次全新理解,一次突破的超越。

明将军右掌疾扬,射出一记指风,端然迎向那迅捷飞行中的水滴。“劈啪”一声轻微的爆响,水滴在空中碎裂成万千,旋即被流转神功化为水汽,消散不见,日光映照下,幻起一抹绚彩。

毕竟龙判官距离水瀑有十步之遥,虽将功力提至最高,但水滴飞至明将军面前已有所损耗。这一击,在内力相较上可谓是半斤八两,难分伯仲。

龙判官笔下一折一弯,第二式“走之旁”已然发出,这一式却是狂草之书,笔势牵连相通一气呵成,一条细细的白浪由瀑中弹出,直往明将军颈边圈来,宛如种下一道神秘的画符。这不是草书大家柳公权瘦劲露骨的笔意,而是怀素大师奔放流畅的醉草,癫狂张扬,更暗合判官笔法中勾、圈、拂、截四字诀。

明将军五指箕张,中指、无名指、小指连挑,看似三指齐发,指间劲力却是有正有奇,刚柔相济。中指的刚力将白浪大部分劲力卸下,无名指勾起绵柔之力,使白浪放缓速度,小指连刺出几篷指风,发出燥热劲力,水汽弥漫之中,白浪越飞越慢,渐渐萎缩,最终化为无形。

龙判官的第三式又是一点,但这一次却非正楷,而是秦隶,平直方正,看似一点,笔锋中却带有转折,包含着判官笔法中的插、拈两诀,水滴如箭般射向明将军左肋……

这一记水滴来得极快,前一道白浪尚未完全化开,便已从水雾里直透而出。明将军右掌疾合,凌空将水滴握于掌中,那一瞬间,他的右掌如同涨大了数寸,水滴在掌心中无形地消散,不露一丝外泄的水汽。

电光石火间,龙判官已毫不间断地发出连环三击,每一招都是合书法与武功为一体的神技绝学;明将军稳立原地不动,仅凭右掌肉眼难辨的数度变化,就将三式从容化解。

龙判官招如闪电,转眼间已将八字写完。随着他口中长吟不休,余下的招法倾泻而出:“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闇,谁能极之?冯翼唯像,何以识之?明明闇闇,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这是战国时期屈原之名篇《天问》,乃是屈原对天地、对自然、对人生等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被后人誉为“万古至奇之作”。想不到竟被龙判官化为武功之中,那一笔一画、点撇勾捺中都包含着武学中的机理,更杂以各式书法,不但隶、篆、楷、草、行诸类俱备,其中还包括着甲骨、石刻等上古文体,笔画里隐隐还夹杂了金文、梵文、西域各国等失传已久的笔意。

《天问》中曾出现许多“之”字,但在龙判官的笔下,每一个“之”皆不相同,各有巧妙。而他的武功亦早脱出判官笔法的局限,不但将长刀的挂劈、宝剑的刺挑、重矛的挥按、战斧的推砍尽数合为一体,也隐含着各式独门兵刃的诀法,甚至还包括鹰爪功等空手武技中的缠、捻、撕、抓之术。

当年龙判官与北雪一战落败,又经宁徊风叛变内讧之祸,软禁于地藏宫中独居数年,其间静心冥想,苦思求变。大凡这等成名人物,经历过荣华富贵,风光无比,一旦受挫,或是一蹶不振,从此碌碌无为,浑噩残生;或是奋发图强,以备东山再起。龙判官能名列六大邪道宗师岂是侥幸,不但没有被一时的困难击倒,反而在那几年中卧薪尝胆,遇挫之余终于全面超越自身武学的局限,由“还梦”踏入“天问”,创下这一套独门武功,集书法与武道之大成,可谓是武林中不可多见的一门奇功异术。

而龙判官也因此心性大改,不再是当年那个刚愎自用、独善其身的擒天堡霸主,而变得心计深沉,不露喜怒。所以他不但能重新与昔日仇敌宁徊风合作无间,也能让他自食苦果,丧命于飞泉崖下。

世事之多变实难揣测,一饮一啄皆有因果,焉知福祸?

正是因为数年前擒天堡事变令龙判官声望大跌,几乎从六大宗师中除名,他才处心积虑加入“刺明计划”,直至今日设下飞泉崖之局,要用击败明将军的方式宣布重新回归江湖的最顶端。

飞泉崖边,劲气横逸。明将军与龙判官远离十余步,隔瀑而战,一时狭窄的索桥之上水汽弥漫,如云遮雾绕于群山之间。若有旁人从远处观看,再听到放声长吟之句,定会误认为是两位得道之士凌空虚渡,羽化成仙,何曾想这竟是一场武林中旷世难逢的生死之战。

当世两大绝顶高手的相较,果然是不落窠臼、别出心裁。

转眼间龙判官已接连发出近百招,“天问”笔法乃是他私下秘创,从不外露。虽然这几年间心中无时无刻都在回思每个招式与笔路,力求完美无缺不存破绽,但毕竟苦于无人喂招,未经实践,或不免百密一疏。而与明将军这等绝顶高手的实战正是护残补漏的最佳机会。随着笔势纵横,渐入佳境,把这一套融会书法与武功的“天问”笔法使得酣畅淋漓。但见龙判官须发皆张,头顶上腾起茫茫白气,内力聚至顶峰,脚步虽仍钉于原地不动,但身体晃动的频率却是越来越大,务求发挥出全身每一处潜力,再施几招后,蓦然一声长啸,一双手臂轮转如风,似幻化为万千,左右双笔齐发,各写一字,速度亦是快了一倍有余。

起初由水瀑中射来的那一颗颗水滴、一条条水浪、一根根水线还仅是残缺的笔画,随着招式极快的变换,渐已可在空中凝为字迹。水虽是天下至柔之物,但在龙判官的驱使下,就如同形状变化不休的暗器,虚实相间,错落有致。有的水箭只是随手而发,不存威胁,有些却是附有龙判官数十年的精纯内力,一旦击实,就会像锋利的刀刃般将血肉之躯割开。

这一场华丽精致的书法,不但炫人眼目、惑人心智,更能要人性命!

对于龙判官看似纷乱无章却各呈精妙的招术,明将军仍可一一化解,但已不复最初的悠闲,他的面色严峻至极,挥动的双掌已无法封死每一道射来的水线,时而只能靠身形的变换闪避腾挪。

表面上看来明将军只能应招拆招,难有反击之力,固然是因为他功力只余四成,难以攻及远端的龙判官,更重要的是,他亦很想一睹龙判官这套武功的全貌。不过如此一来,全凭守御不免险象环生,龙判官的每一招每一式看似信手而为,却皆是暗伏杀机,那一滴滴水珠比起穿石裂金的利器亦不遑多让,稍有不慎,不但难以扳回均势,还必将受到致命重击。

如今脱胎换骨的龙判官,无疑比起当年更加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