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说文解字全鉴(第2版)
15201600000018

第18章 与称谓有关的汉字(1)

【字形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男

【说文解字】

男,丈夫也。从田从力。言男用力于田也。凡男之属皆从男。

【汉字趣谈】

“男”是个会意字,其甲骨文的右边是一个犁铧一样的工具,左边是一块田,会用犁铧耕田之意。古人在劳动上有所分工,农耕主要是男子的事,因此以耒耕田来会男子之意。“男”的本义就是指能在田中劳动的壮年男子。如《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也就是说:男人到了三十岁成家立业,开始做男人该做的事。又如陶渊明《桃花源记》:“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意思是: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穿戴跟桃花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

“男耕女织”是我国古代社会家庭的自然分工方式,明朝赵弼《青城隐者记》:“女织男耕,桑麻满圃。”田夫蚕妾,牛郎织女,日出而作,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典型代表。

由“男”的本义引申指儿子。如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此文中“男”都是指的儿子。

“男”字也指封建制度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中的第五等。由于周朝的五等爵位都是男子充任,所以“男”字就被借用了。这五等爵位直到清代还在沿用。在外国也有爵位称为“男爵”,是对宫廷显贵的尊称,国王的大部分高级世俗贵族都被封为男爵。

【字形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女

【说文解字】

女,妇人也。象形。王育说。凡女之属皆从女。

【汉字趣谈】

“女”是个象形字,其甲骨文字形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妇人跪坐着,双手交叉,或许是正在跟人行礼、打招呼。金文的字形与甲骨文的字形大致相同,只是上面多了一条横线,可以理解为发簪之类的饰品。在造字时代,中原地区已进入了农业社会。人们的社会分工,一般都是男人在田地里从事耕作,女人在家里从事家务。甲骨文“男”“女”两字的构形正好说明了这种分工。“男”字从田从力,“女”字双手交叉跪坐在家里。不过要说明,这种跪坐不是今天的下跪,而是一种坐的姿势,双腿并拢屈膝,臀部放在脚后跟上。当时没有今天的椅子、凳子,这种姿势站起时比较省力。

“女”字的本义即指“妇女”,如贾谊《论积贮疏》:“一女不织,或受之寒。”就是说:要是一个妇女不织布,有的人就要受冻。有时又特指未嫁的女子,如《诗经·周南·关雎》:“窈窕(咬挑)淑女,君子好逑。”意思是:体态多好的女子啊,可与君子匹配。

“女”的引申义是女儿。《礼记·曾子问》:“孔子曰:‘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北朝乐府诗《木兰辞》:“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女儿长大后要嫁人,所以“女”的第二个引申义是“以女嫁人”。《孟子·万章下》:“尧之于舜也,使其子九男事之,二女女焉。”意思是:尧对于舜,派自己的九个儿子去侍奉他,把两个女儿嫁给了他。”《左传·桓公十一年》:“宋雍氏女于郑庄公,曰雍姑,生厉公。”意思是:宋雍氏嫁于郑庄公,叫雍姑,生了厉公。

我们在古典诗词中看到过“女墙”这个词,如刘禹锡《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女墙”是仿照女子“睥睨”之形态,在城墙上筑起的墙垛,后来演变成一种建筑专用术语,特指房屋外墙高出屋面的矮墙,在现存的明清古建筑物中还能看到。

【字形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夫

【说文解字】

夫,丈夫也。从大,一以象簪也。周制以八寸为尺,十尺为丈。人长八尺,故曰丈夫。凡夫之属皆从夫。

【汉字趣谈】

“夫”是个象形字,其甲骨文字形看上去就像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在这个人的头部加一横,表示用簪子将头发扎起来。古时男子以簪束发,就表示人己长成年。“夫”的本义是表示成年男子。《韩非子·五蠹》:“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意思是:古时候的成年男子不耕作,(因为)草木的果实就足够食用了。

成年男子一般都会结婚,成为妻子的丈夫。因此,“夫”引申义是丈夫。《乐府诗集·陌上桑》:“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意思是:使君你有自己的家室,而我罗敷有自己的丈夫。《庄子·让王》:“于是夫负妻戴,携子以入于海。”意思是:于是丈夫背着东西、妻子顶着东西,拉着孩子跑到海岛去住了。

人们通常谈到夫妇时,夫多被称为“丈夫”。“丈夫”一词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源自母系时代的夫妻传统礼仪而得来。众所周知那是女尊男卑的一个时代,男女结为夫妻后,男的怕女的被别的男人抢走,就天天跟在女的后面一丈之远。不能近了不能远了,大概就是不能在视线之外了,故男的被人称为“丈夫”。另一种说法是,在我国有些部落有抢婚的习俗。女子选择夫婿,主要看这个男子是否够高度,一般以身高一丈为标准。当时的一丈约等于七尺(那时的一尺约合现在的六寸多),有了这个身高一丈的夫婿,才可以抵御强人的抢婚。根据这种情况,女子都称她所嫁的男人为“丈夫”。

古代人们常常用“夫子”一词表示对男子的尊称。如李白《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这个“孟夫子”即是对孟浩然的尊称。

这个“夫”字还可以作助词,放在句首,表示提起议论。苏洵《六国论》:“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有时“夫”又可以放在句末,表示感叹。《论语·子罕》:“逝者如斯夫!”意思是:一去不复返的事就像这样(流水)啊!

现在“夫”字常常被用来指从事某种体力劳动的男人。如马夫、车夫、船夫、更夫、拉夫、樵夫、屠夫、渔夫等词语,用的都是这个意思。

【字形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妇

【说文解字】

妇,服也。从女持帚,洒扫也。

【汉字趣谈】

“妇”是个会意字,其甲骨文字形就像是一个跪坐着的女子,手中拿着一把笤帚。手拿笤帚扫地,是典型的家务劳动,所以“妇”的本义就是服侍丈夫,操持家务的女人。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意思是: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妆饰,登上高楼。

“妇”可引申指妻子,如白居易《琵琶行》:“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意思是: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

“妇”还可以当儿媳讲。《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诗句的大意为:不是我织布迟缓,而是你家的儿媳难当呀。

我们常常用“妇孺皆知”这个成语表示某事物广泛为人所知晓。这是一个很古老的词,但里面还有深层的含义。在词语发明的当代,只有男人是一家之主,女人和儿童的地位卑微到“不能上桌吃饭”。从这点我们可以想到,连当代最卑微的妇女和儿童都知道,还有谁不知道呢?

【字形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妻

【说文解字】

妻,妇,与夫齐者也。从女,从草,从又。又,持事,妻职也。

【汉字趣谈】

“妻”是会意字,其甲骨文字形的左边是一个女子的形态,上面的三条线表示长头发;右边是一只手的形状,好像要去抓这个女子的头发的样子,会抢婚之意。抢婚是原始社会的一种婚俗,即由男子通过掠夺其他氏族部落妇女的方式来缔结婚姻,亦名“掠夺婚”。这个活动发展到现在,已经演变成了一种结婚仪式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不管新郎新娘之间多么情投意合,不管双方家长对婚事多么支持,结婚当天,新郎必须带着几个兄弟到女方家把新娘抢来,新娘是不能自己到新郎家的。

“妻”的本义为男子的配偶。《孟子·梁惠王上》:“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意思是:父母受冻挨饿,哥哥弟弟老婆孩子离家而走。《诗经·齐风·南山》:“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大意是:砍树靠什么,不用斧头则砍不断;要娶妻靠什么,没有媒人则办不到。

“妻”的别称很多。古代无论官职大小通称妻为“孺人”。卿大夫的嫡妻称为“内子”,泛指妻妾为“内人”。妻还被称为“内助”,意为帮助丈夫处理家庭内部事务的人。“贤内助”成为好妻子的美称。旧时对别人谦称自己妻子为“拙内”、“贱内”。而在官职较高的阶层中对妻子的称呼却反映出等级制度来。如诸侯之妻称“小君”,汉代以后王公大臣之妻称夫人,唐、宋、明、清各朝还对高官的母亲或妻子加封,称诰命夫人。

“妻”用作动词,引申指以女嫁人为妻。《论语·公冶长》:“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意思是:孔子评价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被关在牢里,但这不是他的罪过呀。于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了。

【字形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妾

【说文解字】

妾,有罪女子,给事之得接于君者。从立,从女。《春秋》云:“女为人妾。”妾,不娉也。

【汉字趣谈】

“妾”是个会意字,其甲骨文字形的下部是一个面朝左跪着的女人的形象,其头顶上是一把平头铲刀之形,表示刑具。“妾”的本义为有罪的女子。古代女子有罪则罚为女奴,故引申指女奴隶。如《书经·费誓》:“臣妾逋逃。”这里的“臣”是指男奴隶,“妾”就是指女奴隶;“逋逃”就是“逃跑”的意思。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男奴隶和女奴隶逃跑了。

奴隶社会时,奴隶的来源主要是战争中俘获的敌人,为了防止俘虏反抗或逃跑,战胜者往往给他们戴上绳索或刑具。奴隶主可以任意处置奴隶,包括杀死、买卖、赏赐,当然也可以让她们作配偶。但由于她们是奴隶,地位比较低,所以“妾”的引申义是小老婆,不是正妻。《毂梁传·僖公九年》:“毋以妾为妻。”意思是说:不要把小老婆当成妻。古有“宁为贫妇,不为富妾”的话,意思是说宁愿做贫穷人家的妻子,也不做富贵人家的小妾。说明古代妾的地位之低贱。

因妾被视为下贱之人,所以“妾”字又可以作旧社会妇女自称的谦词。如《后汉书·列女传》说羊子在路上捡到一块金子,回家后交给了妻子,他妻子说:“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意思是: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饮盗泉之水,廉洁公正的人不吃嗟来之食,何况你是捡拾别人丢失的金子来玷污自己的品行呢!又如汉《孔雀东南飞》:“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意思是:我一个人留在空房里,我们见面的日子实在少得很。

【字形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婢

【说文解字】

婢,女之卑者也。从女从卑,卑亦声。

【汉字趣谈】

“婢”本为会意兼形声字,其甲骨文字形的左边是“妾”,右边是“卑”,卑表示卑下,会意表示卑贱的女子;卑也作声符表音。“婢”的本义为古代罪人的眷属没入官署服役的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妾愿没入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自新。”意思是我愿意没入官府做奴婢,来抵赎父亲的刑罪,使他得以自新。

“婢”由其本义可引申泛指旧时有钱人家雇来役使的地位低下的女仆。白居易《续古诗十首》:“豪家多婢仆,门内颇骄奢。”诗句的大意是豪门权贵的家里有很多婢女、仆人,门府之内大都非常骄横奢侈。

在一些古典文献中,常常会见到“婢子”一词,这个词有时可以当“婢女”讲。韩愈《送殷员外序》:“持被入直三省,丁宁(叮咛)顾婢子,语剌刺不能休。”有时也用作妇女自谦之词。《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寡君之使婢子侍执巾栉,以固子也。”

【字形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父

【说文解字】

父,矩也。家长率教者。从又举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