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这个世界一直很暖心
15199800000022

第22章 在苦难中也要笑一笑(1)

人生活在世界上,都会遇到坎坷磨难,人生没有绝对的苦与乐,也没有过不去的坎儿。追求享乐是人的天性,但经历苦难也是人生的必然。昂扬向上的人在绝境中捕捉飞逝的机遇,消极颓废的人在绝望中走向堕落沉沦。前者是失意不失志,后者是坐以待毙,破罐子破摔,但是我们时时要记住用微笑面对生活。

生活中没有绝对的苦

苦与乐,是两个相反的不同概念。这两个概念相依相存,没有苦,我们就无法对比出什么是乐,反过来也一样,没有乐,我们就无法对比出什么是苦。苦尽甘来,耕耘时的苦是为了收获时的乐。谓苦怨苦,都不会有好的出路;化苦为乐,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苦乐相随,有苦便有乐,我们感到奋斗的过程很艰辛,但要懂得苦中作乐,同时也要学会苦中寻乐。张海迪在下肢高位截瘫的痛苦之下,依然能够振作起来,享受生活的乐趣,这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种精神。我们要学会苦中作乐,学会在恶劣的环境下依然能够享受自然的快乐,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继而再去享受这份美好。记得看过这样一篇报道,报道中女孩的蜕变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在贵州的一个小山村里,有一个被人们称之为“白痴姑娘”的小女孩,她在小的时候因为一次车祸,失去了父亲;因为这次车祸,她的脑组织受到了轻微损伤,所以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非常差。她学什么东西都比同龄人要慢,经常遇到一些问题,连老师都会无端发火,就因为一些看似“想都不用想”的问题,她也无法理解。由于被周围的人歧视,她的性格变得阴郁多变,在一次和同学的争执中,因为同学直言侮辱她,她便将同学打伤了。也因为这样,她被送进了教养院。在教养院的三年时间里,这个小姑娘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坚持勤奋学习,连劳动的时候,她都还在背课文、背单词。当她从教养院出来的时候,她已经顺利地完成了初中的学业。

但因为缺乏社会经验,从教养院出来后不久,已经长成大姑娘的她就先后两次怀孕,为此,社区里的人们更是将她作为反面例子教育自家的孩子。不仅如此,还把此事常挂在嘴边,作为邻里街坊谈论的笑料,更将她看做是道德败坏的姑娘。

众人冷漠嘲讽的目光使她抬不起头来,她丧失了继续学习的信心。然而在母亲的关爱中,她重新振作起来,对生活再次充满了希望。

姑娘和母亲相依为命,她们虽然过着简朴的生活,但她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她们始终坚信,人生有苦便有乐。两次流产的结果,使她丧失了生育能力,也没有人愿意娶她。后来,她在母亲的支持下,坚持每天晚上在社区门口摆摊卖点儿小吃。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不太愿意到她那儿去买东西,但渐渐地,买的人越来越多,生意也越来越好。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收养了四个孤儿,虽然不能给他们丰厚的物质生活,但却用自己的爱心为他们创造了一个温暖的家。在这之后,她坚持白天自学,晚上挣钱养家。两年之后,她完成了夜校的学习,考上了一所有名的大学。

八年后,三十五岁的她在丈夫的陪伴下,走入学校会堂。在那里,她从校长手中接过了自己的毕业证书:她已经取得了文学博士学位。那时候,人们都向她投来羡慕的眼光,没有人知道,走到这一步,她付出了多少;也没有人知道,她一路走来,克服了多少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

回过头来看这个故事,我们就会发现,苦难本身是不幸,但就像女孩和她的母亲所坚持的那样,人生有苦就有乐,只要我们对美好的生活充满希望并为之努力,苦难甚至正好是我们行动的巨大推动力。事实上,幸福和不幸都藏在我们心中,只要我们保持幸福的心态,就可以把苦难变成美好。

生活就像一杯苦咖啡,需要我们慢慢地去品味,仔细地去品尝,才能品尝出其中的乐。耕耘一分的苦,就能收获十分的乐,苦与乐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既有苦又有乐,这样的人生才算完美。在成长过程中,有了苦与乐的陪伴,人生才变得有意义,变得有滋有味儿。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经历人生的苦难,怎能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所以,要明白苦与乐不是绝对的,更要学会苦中作乐,哪怕在困境中也要笑一笑,因为苦尽就会甘来。

苦难能让生命更精彩

人生在世,苦难在所难免,它是每个人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无知走向智慧的一条必经之路。苦难是不可避免的,也是生存所必须经历的。所以,一个人如果想要成功,就必须懂得和苦难做朋友,有的时候,苦难会让生命散发芳香。

对于懦弱者而言,苦难是无情的,就好比残酷的地狱。他们在面对苦难时,总是觉得这是一种煎熬,完全看不到前进的亮光,继而失去斗志,最终意志消沉,一蹶不振。而对于勇敢者而言,苦难就好比一种挑战,对于喜欢挑战的他们来说,那就是“天堂”。他们在这里都会坚定信念、努力拼搏、永不放弃,最终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生命也因为有了苦难,才变得更加精彩。

卢梭是18世纪中期启蒙时代瑞士裔的法国思想家、哲学家、政治理论家和作曲家。他出生于现今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他出生后第十天,母亲因产后失调,于7月7日逝世。卢梭10岁时,他的父亲因和当时日内瓦共和国的“小议会”中一个名叫戈迪耶的先生发生了争执,最终卢梭的父亲在捍卫正义与向黑恶势力屈服之间毅然选择了前者,在法院下达了缉拿通知书后愤然地离开了日内瓦,留下了孤苦伶仃的小卢梭。1728年3月14日星期天,快年满16岁的卢梭,只身离开日内瓦。

卢梭离开日内瓦之后,在法国一家博物馆做了一个馆员。他之所以做这份工作,是因为卢梭从小就喜欢画画。一次宴会上,前来参观的人们就一幅油画是表现古希腊神话还是历史这个问题发生了争论。博物馆馆主眼看争论越来越激烈,就转身找到卢梭,并要求他过去解说这幅画。使客人们大为惊讶的是,这个馆员的说明是那样清晰明了,那样深具说服力。争论马上就平息了下来。

“先生,你的说法很别具一格。能否问您一个问题?”一位客人对卢梭的解说非常有兴趣,很尊敬地问道。

“谢谢,请问吧!”卢梭回道。

“您是来自哪个大学?说实话,您对这幅画的解说太完美了。”客人非常羡慕地说道。

“我在很多学校学习过,先生。”卢梭停顿了一下,“但是,我学的时间最长,收益最大的学校是苦难。”

“苦难?”客人不太理解。

“是的,先生。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苦难更权威、更具魅力的学校了。”卢梭解释完之后,转身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

尽管卢梭当时只是一个贫穷低微的博物馆馆员,甚至只是一个小小的仆人,但不久以后他就以其超群的智慧使整个欧洲为之震惊,更被誉为18世纪法国最伟大的天才。

“苦难是最好的大学”,诚然,上天创造天才的方式常常是不可思议的,这其中的奥秘之一便是苦难。其实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可贵之处,就是不轻易被苦难压倒,不轻易因苦难放弃希望,不轻易让苦难伤害自己蓬勃向上的心灵,而是要与苦难为友,在苦难中磨炼自己。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才能不断壮大自己。而正是这样,生命才会焕发光彩,才会散发芳香。

在弱者的眼里,苦难是鞋里的细沙;而在强者眼里,苦难则是一颗华丽的珍珠。苦难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苦难让我们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苦难让我们知道一切都如此来之不易;它让我们学会了对生活感恩,学会对生活珍惜,学会勇往直前……

人生旅途中,充满了鲜花,也充满了荆棘;充满了幸福,也充满了痛苦。天有不测风云,苦难总会在不经意间不期而至,艰难险阻更是时时刻刻都存在:学业的失意、疾病的折磨、自信的受挫、亲人离去的悲伤……在踏上人生路途的时候,我们就该明白前途的坎坷。要接受温润的春和赤烈的夏,就必须接受清冷的秋和寒冽的冬,与苦难做朋友,感谢它,拥抱它,这样,我们的生命才会散发芳香……

学会去适应环境

一个人想要生存,想要立足于社会成为强者,就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而不是妄想控制时代的变化来适应自己。换句话说,不能改变环境,那就去适应环境;不能改变社会,那就学会去适应社会。

托尔斯泰说过:“很多人都想改变这个世界,但却几乎没有人能够如愿以偿;而很多改变自己适应社会的人,却在无形中影响了社会。”这句话就像一个警钟,敲醒了无数沉睡的世人。诚然,环境的变化是一个长期而又缓慢的过程,一个人的力量往往是微不足道的。社会也是一个大环境,人作为构成社会的一份子,只能去适应它,这样才能真正融入到其中。

从前,有一位修道的年轻人听说世间有一种“移山大法”,可以将大山凭空移动,而且毫不费吹灰之力。于是,他就四处打听,想要学会这种法术。但拜访了许多名师之后都未能如愿,年轻人十分失望。一天,他去拜访一位禅师,禅师静坐院中,看到年轻人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便问他:“你为何这般苦恼?”年轻人说:“我听说世间有一种移山大法,但是始终找不到能够真正办得到的人,我很想学,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入手。”禅师笑了笑,十分轻松地说道:“你不用到处跑了,在这里住下来,一个月之内,我就可以教会你‘移山大法’。”年轻人听后非常高兴,他早就听说这位禅师非常有智慧,心想着自己很快就能见识到“移山大法”了,于是便很高兴地住了下来。

第一天,禅师带年轻人来到了一座大山的脚下,指着高耸入云端的大山说道:“你想把这座山移到哪儿去?”

“哇,就往前移动五步吧,这么大的山,移动起来肯定很费劲。”年轻人打量着眼前的大山,有点儿不敢相信自己很快就能见识到移山大法了。

“很简单,先坐下吧。”禅师轻声说道,说完就盘腿坐了下去,不过一坐就是一整天,年轻人有点儿不耐烦了,问道:“我们都坐了一天了,你怎么还不发功,移动大山?”

“不要着急,你太急躁了。”

就这样一天过去了,到了傍晚,禅师起身,说道:“明天再来。”年轻人虽说有点儿气愤,但还是随着禅师回去了。

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一个月过去了,每天都是一样,其间年轻人多次问禅师同样的问题:“你怎么还不发功,移动大山?”而禅师给他的回答也是完全一样:“不要着急,你太急躁了。”第三十天的时候,年轻人已经不再问禅师了,只是随着禅师在山前打坐。到了傍晚,禅师起身,年轻人也起身,不过他没有再问禅师问题,而是准备和禅师回去了。这时候,禅师看向他问道:“好了,你已经不急躁了。现在就教你‘移山大法’。”年轻人虽然很期待学到“移山大法”,但长期和禅师在一起,他已经变得非常稳重了,只是轻轻地应了一声:“嗯。”

禅师缓缓地向大山走了五步,然后转头看向年轻人,说道:“我已经发完功了,山已经移动了。”年轻人停顿了一下,忙问道:“山动了吗?”“动了!”

“我怎么没看到。”年轻人有点儿疑惑。

“那是因为你的心境还没到,山不过来,我就过去,这就是‘移山大法’。”

“哦,我明白了。”年轻人恍然大悟,磕头拜谢禅师。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着许多的“大山”,我们无法移动,也无法改变,至少我们暂时无法改变,那我们怎么办呢?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移山之术,唯一能够移动山的秘诀就是:山若不过来我便过去。同样的道理,人不能改变环境,那么就改变自己。

改变就是为了适应,只有适应才能生存。达尔文早就说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人的一生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适应的过程。生活不可能静如止水、波澜不惊;也不可能一帆风顺、一马平川;更不可能如歌行板、水乡夜曲。我们避免不了会遇上变故,会遭遇失败和挫折,会碰到厄运和灾祸。而当变故出现时,当失败和挫折发生时,当厄运和灾祸降临时,我们面对的首要问题便是:学会适应。

不能改变环境,那就学会去适应环境;不能改变社会,那就学会去适应社会。只有这样,才能克服更多困难,战胜更多挫折,实现自我。如果不能看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只是一味地埋怨环境不利,从而把改变境遇的希望寄托在改换环境上面,这实在是徒劳无益的。总之一句话,不能改变环境,那就去适应环境;不能改变社会,那就学会去适应社会。

乐观面对困境

大海不可能永远风平浪静,人生也不会永远一帆风顺。在人生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遭遇困境。用微笑面对我们遇到的严重困境,用豁达的心态面对我们所遭遇的一切,那么,所有的困境都会在我们的微笑面前低头。

生活中,苦难是无可避免的,我们不知道它何时会来,亦不知道它何时才会走。当我们遇到困难,陷入困境之中时,应该冷静地分析它,客观地看待苦难,乐观地对待困境,进而找到解决困难、脱离困境的方法;而不是自暴自弃,或是以消极的心态去应付它,更不要把失败归结于命运,认为所有的挫折都是冥冥之中注定的。这样的话,我们就会失去主动权而变得尤为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