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医养生学
15148300000054

第54章 附录 生命文化研究论文(4)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忧患意识的记载甚多,如《周易·系辞传》:“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儒家代表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孟子也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等,都是忧患意识的体现。《周易·象传》记载:“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这是最早关于预防思想的出处,而这一预防思想建立在思患基础之上。《老子》曰:“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对于医生来说,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也。《黄帝内经》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治未病思想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这也说明在中国古代治国、治人理无二致。当前医学面临着诸多忧患问题,医疗的进步无法遏制新生疾病不断增长的势头,医源性疾病逐渐增多;老龄化社会使老年性疾病发病率增加,医疗费用大幅增加,社会负担加重,由此引发全球医疗危机。而要解决这场危机,必须把医学发展战略优先从以治愈疾病为目的的高技术追求,转向预防疾病和损伤,维持和促进健康,这就是在当前大力倡导中医治未病医学模式的现实意义。WHO在《迎接21世纪的挑战》中说:“21世纪的医学,不应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应以人类健康作为医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医学的目的和本质功能,要从专注于发现和确诊疾病到征服和消灭疾病的疾病医学,上升为以发现和发展人的自我痊愈能力和自我健康发展服务的健康医学。75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巴黎宣言》说:“好的医生应该是使人不生病,而不是把病治好的医生。”

中医治未病的核心是一个防字,并特别强调要达到防的目的,关键是要保养身体,培育正气,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包括治未病在内的中国传统医学的思想理念,更加强调身心统一的生命整体观,和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天人合一论,中医传统医学的指导思想为建设新医学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治未病和21世纪医学目的调整的方向完全一致。原卫生部部长陈竺院士在首届治未病高峰论坛暨治未病健康工程启动仪式上指出:治未病引领人类健康发展方向。治未病是中医保健的特色和优势,中医学蕴含着丰富的预防思想,总结了大量的养生保健和预防疾病的方法及手段,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显着的优势,在今天看来也极具先进性,具有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品格。加强治未病研究,深刻理解和不断丰富发展其理论精髓及科学内涵,全面挖掘、系统总结长期以来我国劳动人民和历代医学家积累的丰富治未病经验,通过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大力开展治未病服务,对解决人类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保健问题,促进中医药事业的更大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医在治未病方面有许多的特色和优势,如在养生方面有一系列理念和措施,在康复医学方面内容十分丰富,如针灸、推拿、气功、中药调理等,有助于病后调理和康复。治未病是一种中医学的健康观,是中医学奉献给人类的健康医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和健康理念,有助于降低社会医疗负担,有助于推动中医学术的发展。通过治未病文化传播和知识方法的普及,增强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应用治未病知识自主改善生活方式和健康相关行为的自觉性;通过建立广覆盖的健康状态信息网络,为群众提供全面的、连续的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

“治未病”大致针对三个状态。一是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指未患病之前先预防,避免疾病的发生,这是医学的最高目标,是健康未病态的治疗原则,也是一名高明医生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二是欲病施治,防微杜渐:指在疾病无明显症状之前要采取措施,治病于初始,避免机体的失衡状态继续发展,这是潜病未病的治疗原则。明代的杨继洲《针灸大成》中有关于艾灸预防中风的详细记载,曰:“但未中风时,一两月前,或三四月前,不时足胫发酸发重,良久方解,此将中风之候也,便宜急灸三里、绝骨四处,各三壮……如春交夏时,夏交秋时,俱宜灸,常令二足灸疮妙。”就是说,在中风之前会有前兆,表现为腿部发酸发重,如能提早发现,以艾灸灸足三里、绝骨穴,则可以预防中风的发病。三是已病早治,防止传变:指疾病已经存在,要及早诊断,及早治疗,防其由浅入深,或发生脏腑之间的传变,这是欲病未病态、传变未病的治疗原则。举例来说,得了肝病后,由于木克土,一定会往脾病传,很多人在郁闷的时候,肝气就会郁滞,表现为两胁疼痛,尤其是左边疼痛明显,在吃饭时候就吃不下,原因就是肝气的郁滞伤了脾胃之气,常听到有人说“气得我吃不下饭”,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治疗肝病的时候,要先护住脾胃。从这个角度来说,把中医定义为预防医学也是有道理的。另外,还有瘥后调摄、防其复发:指疾病初愈正气尚虚,邪气留恋,机体处于不稳定状态,机体功能还没有完全恢复之时,机体或处于健康未病态、潜病未病态或欲病未病态,故要注意调摄,防止疾病复发。

一代宗师尚天裕先生曾说过“什么是科学?能治好病就是科学!”真正的智慧是创新意识,它高于书本,高于老师,超越经验。笔者现在能将传统预测方法用于治未病的初步研究,经过10多年的研究可将每个人父母的遗传信息对人体的心、肝、脾、肺、肾等五脏六腑的动态用数字的量化标准予以解释生命的密码(DNA),并用于临床诊断、预防和(未病的)治疗。中医治病不仅包括传统的中药、针灸、按摩,中医的音乐疗法也有良好的效果,音乐疗法是根据宫、商、角、徵、羽5种民族调式音乐的特性与五脏五行的关系来选择曲目,进行治疗。如宫调式乐曲,风格悠扬沉静、淳厚庄重,有如“土”般宽厚结实,可入脾。脾脏喜听宫调式乐曲,暴饮暴食、思虑过度等都会使脾胃负担过重而产生腹胀、便稀、口腔溃疡、肥胖、面黄、疲乏、胃或子宫下垂等不适。可选用宫调式乐曲,如《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月儿高》《月光奏鸣曲》等。在进餐期间,或餐后一小时内,并配一杯黄茶,在欣赏美妙乐曲的同时,将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

古人对音乐疗法的研究也反映在一些古籍中,如《欧阳永叔集》中曾记载,欧阳修患有忧郁症,食欲大减,屡以药疗不效。后闻宫声数行,久则乐之愉然,不知疾之在体,故而他指出“用药不如用乐矣”。明《幼科发挥》载有用乐舞调治儿童精神困倦症的验案,一儿病后喜睡,二目不能开,神昏欠惺惺,乃神倦也,令其家中平日相与嬉戏者,取其小鼓小钹之物,在房中床前,唱舞以娱之。未半日,目开而平复。由上述可知,古人不但对音乐调节情志的作用有所认识,而且已经将其运用在临床医学中了。

八、中医生命文化发展之势

中医理论要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加强顶层设计。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学术和中医药事业的根基,在中医药创新研究中处于至关重要的思维主导地位,发挥着引导方向和推动发展的作用。中医药所具有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交织的独特属性,决定了无论是中医还是中药的科技创新研究必须重视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必须在肯定药物机理功效的同时,重视环境、社会、心理对人的健康的影响和促进作用。要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价值,传承中医药文化精神,使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成为中医药科技创新的不竭源泉和动力。

中医人首先要对旧有的观念和理论进行反思,消除中医与现代科学之间的隔膜,找准自己前进的方向,才能使中医立于不败之地。中医应从宏观切入微观。中医若将宏观与微观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中医的辨证思维理念,对患者进行察病辨证论治,将会更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当前人类面临的健康挑战是非传染性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病变、肿瘤等,这些都是多因素导致的,是不明确病因的疾病。这些疾病涉及多基因、多靶点通路和基因调控网络。对于当代面临的健康问题,现代医学的思路必须要有调整,必须有系统性的思考。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医整体的、多层次的作用和西医局部的、微观的、靶向作用位点用药相结合具有巨大的价值。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中医学以独特的诊治方法和确切的疗效,赢得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病人的欢迎和信赖。以北美地区为例,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针灸麻醉的报道,在美国兴起了一场针灸热,针灸开始进入美国。美国的内德华州、马里兰州在1973年最早为针灸立法,明确了针灸师头衔。另外的21个州,针灸师则属于其它医学范畴。针灸在美国各州的管理,带动了中医针灸在欧美的发展。目前,世界各地的政府都意识到中医药的发展有益于当地的健康体系。一则可以缓解日益增多的等候的病人,再则可以缓解政府巨大的医疗开支。但是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和对于中医没有实际的了解,致使他们对于中医管理的意愿和对中医管理的实施过程出现了巨大的反差。加拿大多元文化部部长肯尼曾经说过:“很多加拿大人把中医药看作是一个医学,这是一个有数千年历史的传统医学。对于这个医学,作为政府我们知道的很少,因此我们需要一个专业委员会提供专业的意见。”加拿大安大略省于2006年首次通过的《中医法》就凸现了这方面的问题。2006年安大略省《中医法》规定:中医师没有诊断权,没有针灸权,没有处方权。安大略省其他的现有健康专业人员使用针灸可以自行决定标准,不需要《中医法》管理,这其中包括语言训练师。这个规定导致安大略省的中医师和病人举行了800人的大规模抗议,才使上述法律得以修改。

上述问题的症结产生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中西医医学的差异和市场利益的竞逐。因此,坚定地维护和宣传中医理论,才能真正保证中医的发展。统一的国际中医教育是基础的基础。及时建立符合中医发展的、符合当地情况的中医教育标准十分必要。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各国医学法律的精髓,找到既符合中医药特点,又能保证中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检验方法,逐步建立起一整套可以被世界各地借鉴的中医药管理方案。目前,中医药已经发展到了需要和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阶段,世界上的新知识、新技术很多,只要把已有的知识拿来为我所用,就有可能实现新的突破。西医之所以发展很快,就是因为治疗手段发展快。中医能否也通过方法上的进步,带动整个中医药的发展?例如,中医讲究系统,那么研究系统论的专家是不是能够在中医药研究中发挥作用?生物工程的信息化、分子生物学的一些检测方法,能否为中医研究所用?中医要从自己解释自己的封闭系统转化成能容纳百川的开放系统。西药发展这么快并不是西医本身发展很快,而是他们将现代很多科学技术都拿来运用。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应该以创新为重,为创新所用。要努力推动建立符合中医药实践特点的科研体系,丰富和发展生命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要充分运用现代科学的新理论、新技术和多学科交叉渗透的思路和方法,吸纳多学科、跨领域、海内外、产学研用的合作加以突破。

西医本原微观论

——述预测医学之小宇宙观

陕西省中医药骨伤研究院 袁邡

多少年来,人们常常会反复提出三个生命和一切生物学现象有关的问题:

1.生命是怎么起源的?

2.为什么有其父必有其子?

3.生物个体是怎样从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