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医养生学
15148300000038

第38章 药物养生(1)

药物养生是指利用药物来调整机体功能,以达到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养生方法,所以具有抗老防衰作用的药物,称为延年益寿药物。自古以来,药物养生在我国人民保健活动中,起到了难以替代的作用。历代医家不仅发现了许多保健养身的药物,而且也总结出不少行之有效的抗衰防老的方剂,为人类的健康长寿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一节 药物养生的机理

一、固护先天,补充后天

要真正做到延年益寿很重要的条件是先天禀赋充足,后天补给得当。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营养,都靠脾胃供给。肾为先天之本,元阴元阳之所在,肾气充足,机体各项功能正常,衰老的速度也缓慢。因此,养生药物的健身防老作用应多立足于固护先天、培补后天。即以补脾、强肾为重点,并辅以其他方法,如行气、活血、清热、利湿等以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二、注重补虚、泻实

药物养生主要在于运用药物调和身体,调整机体阴阳气血出现的偏差,或虚实,疏通经络血脉。所以应本着“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予以辨证施治。虚者,多以气血阴阳的亏虚为主要表现;在药物养生中,气虚者补其气,血虚者养其血,阴虚者滋其阴,阳虚着壮其阳,补其不足而使其充盈,故可达到强壮身体、延年益寿的目的。实者,多以气、血、痰、火、湿、食的郁结、壅滞为主要表现。在药物养生方面,当以药物泻实调理,气郁者理其气,血瘀者化其瘀,湿痰者化其湿,热盛者清其热,寒盛者驱其寒,食积者化其食,此为泻实之法,以达到畅通气机、疏通经络、化湿祛痰、消食导滞、泻火清热的目的,从而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在生活中,纯虚者是较为少见的,这是因为正气亏虚者往往兼有外邪,医者用药时当斟酌补泻、辨证论治。总之,无论补虚、泻实,皆以调整机体为目的,起到益寿延年的作用。

三、强调平和阴阳

阴阳平衡,故人之所以长寿,《素问·生气通气论》中提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运用药物养生以求强身健体、益寿延年,其重点在于调理阴阳,即调整阴阳的偏盛偏衰,使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提到:“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清代医家徐灵胎所着中提到:“审其阴阳之偏胜,而损益使平”。可以说,“损益使平”、“以平为期”便是药物养生的关键,即平和阴阳的具体体现。

第二节 药物养生的应用原则

药物养生的作用是强壮身体、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具体运用应着重在“调和”方面。运用得当,可起到益寿延年的作用;运用不当,则会加重病情,犯“虚虚实实之戒”。所以不能只依靠药物,毕竟药物不是万能,如果不靠自身锻炼和摄养,这种养生方式也是被动的、消极的。故药物只是一种辅助的养生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应掌握以下原则。

一、虚者宜补

老年人和体弱多病之人多用补法进行调养,这些人的体质多属“虚”。身体健壮之人一般不需进补。进补应有针对性,若认为补益类药物全然有益无害,不辨虚实乱以进补,则影响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不仅无益,反而有害,易产生一系列副作用。临床已发现有因服用过多人参,出现了“烦躁、激动、失眠、腹胀”等症状。所以应有针对性地进补,不可盲目进补。如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必须保证充足的营养供应,以利于身体各器官的发育,虽须补益扶持,但其“脾常不足”,所以不宜大量服食滋补药物,以免妨碍脾胃功能,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所以补益应掌握“虚者宜补”的原则。

二、补勿过激

进补的目的在于调和阴阳,以平为期,过犹不及。进补太过反而成害,导致阴阳失衡,使机体遭受又一次损伤。如气虚者,若一味大剂量使用补气药,而不辨身体能否承受,补之太过,必导致气机阻滞,而出现胸腹胀满,气机升降失调;阴虚者,若一味大剂量使用滋阴阴药,而不顾其脾胃运化是否得当,滋阴太过,而致阻滞阳气,致使机体阴寒凝重,出现阴盛阳衰之候。所以,补宜适度,补勿过偏,这是进补时应注意的又一原则。

三、辨证进补

前面提到过虚者宜补,但体虚者的具体情况各有不同,故进补时一定要分清脏腑、气血、阴阳、寒热、虚实,辨证施治,方可取得强身健体、益寿延年之效。如老年人体质虚弱,应当进补,但其脏腑功能衰退,脾胃运化无力,消化吸收功能减弱,若盲目进补,更易致病或使病情加重。另外,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若要服用补药时,宜根据四季阴阳消长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因时制宜。

四、实者宜泻

体弱者可借助药物养生来达到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目的,其原则应以补益为主。然而,现实生活中体实者亦不少见。机体的偏颇不外乎虚、实两类,作为医者应遵循“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给予辨证施治。恰如徐灵胎《慎疾刍言》中所着:“耄耋能长年者,必有独盛之处,阳独盛者,当补其阴”;“而阳之太盛者,不独当补阴,并宜清火以保其阴”;“若偶有风、寒、痰、湿等因,尤当急逐其邪”。随着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人的生活水准提高了,平素过食肥甘厚味者,往往形体肥胖,气血痰食壅滞已成其隐患,所以泻实之法也是抗衰延年的一个重要原则。

五、不伤其正

“实则泻之”,所以体实者,须得宣泻通利之法方可使机体得以平衡。但在药物养生中,亦要注意攻泻之法恰当运用,不可因其体盛而过分泻实,泻实太过则导致机体正气亏虚,不但起不到保健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故药物养生中的泻实之法,以不伤其正为原则。在实际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辨证后确实有过盛壅滞之实证者,方可考虑用攻泻之法;②斟酌选药,选药必须贴切,安全有效;③药量须谨慎,恰如其分;④治病不可急于求成,强求速效而重用泻实之法。

六、用药宜缓

所有益寿延年的方法,都不是用药后即刻就能见效的。药物养生也是一样,医者和病人都不要期望依靠药物在短时期就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所以,用药宜缓不宜急,凡事都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若不明白这个道理,欲速则不达,非但无益,反而会使病情加重或引起新的病情。

第三节 益寿延年中药举例

很多中药都有具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作用,历代医家着述多有记载,养生药物一般均有补益作用,同时也能治疗疾病。药物养生的内容在相关学科已有介绍,为避免重复,本节按功用分补气、养血、滋阴、补阳四类介绍。

一、补气类

1.人参 味甘、微苦,性微温。《神农本草经》谓其:“主补五脏,安精神。”本品可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对年老气虚,久病虚脱者,尤为适宜。

单用人参一味煎汤,名独参汤,功效明显,可治疗元气虚脱、肢冷汗出、脉微细欲绝等症,具有益气固脱之功效,年老体弱之人,久服此汤,可强身健体。

近代实验研究证明,人参中所含的人参皂苷,具有较强的抗肿瘤功能,对正常细胞无毒副作用,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

2.黄芪 味甘,性微温。《神农本草经》:“黄芪治主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补虚。”本品可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久服可壮骨强身,治诸气虚。黄芪补益元气之力不及人参,但长于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疮生肌、利水退肿,尤宜于脾虚气陷及表虚自汗等证。

近代研究表明,黄芪能促进机体代谢、改善贫血、抗疲劳;并且有明显的利尿作用;能升高低血糖,降低高血糖;能兴奋呼吸;能增强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对流感病毒等多种病毒所致细胞病变有轻度抑制作用;有较广泛的抗菌作用;黄芪还有降血脂、抗衰老、抗缺氧、保肝等作用。

3.茯苓 味甘淡、性平。《普济方》记载长期服用茯苓可以令人身体健康。本品具有健脾和胃、宁心安神、渗湿利水之功用。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茯苓通过健运脾肺功能而达到利水,与其他直接利水的中药不同。因茯苓药性缓和,可补益心脾、祛利水湿,补而不滞,利而不伤,故古时医家均将其视为常用的平补之佳品,近代研究证明,茯苓中的主要成分为茯苓聚糖,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并且能够减少胃酸,对消化道溃疡有预防效果;能多方面对免疫功能进行调节,有抗肿瘤的作用;能使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加速回升;并有镇静的作用。

4.山药 味甘,性平。《本草纲目》中说“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本品具有益胃补肾、健脾补肺、固肾益精、强筋骨、助五脏、延年益寿、长志安神的功效。主治脾胃虚弱、倦怠无力、久泄久痢、食欲不振、肺气虚燥、痰喘咳嗽、肾气亏耗、腰膝酸软、遗精早泄、下肢痿弱、肥胖、消渴尿频、带下白浊等病症。所以体弱多病的中老年人,经常服用山药,好处颇多。

近代研究证明,山药内含淀粉酶、黏液质、胆碱、碳水化合物、糖蛋白和自由氨基酸、维生素C、脂肪等。山药内所含的淀粉酶,可分解成蛋白质和碳水化物,故有滋补效果。

二、养血类

1.熟地 味甘、性微温。《本草从新》记载:“滋肾水,封填骨髓,利血脉,补益真阴,聪耳明目,黑发乌须。又能补脾阴,止久泻……为壮水之主药。”本品有补血滋阴之功,可用于遗精、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崩漏、月经不调等症,亦可用于肾阴不足的潮热骨蒸、盗汗、消渴等症。

近代研究表明,本品能够提高骨髓造血能力,抗血栓形成,酒制熟地黄及蒸熟地黄都有显着的降压作用,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着下降,并能调节异常的甲状腺激素状态。

2.何首乌 味苦甘涩,性温。《何首乌录》中提到:“主五痔,腰腹中宿疾冷气,……益气力,长肤,延年。”《日华子本草》中提到:“治一切冷气及肠风。”本品具有补益精血、涩精止遗、补益肝肾的作用。治疗肝肾阴亏、发须早白、血虚头晕、腰膝软弱、遗精、筋骨酸痛、久疟、崩带。制首乌可以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壮筋骨,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肢体麻木、神经衰弱、高脂血症。

近代研究认为,何首乌所含成分主要为磷脂、蒽醌类、葡萄糖苷类等成分。何首乌的药理作用是促进造血功能,降血脂,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延缓衰老,抗动脉粥样硬化,保肝,影响内分泌功能等。

3.紫河车 味甘咸,性微温。《折肱漫录》中记载:“有人谓河车性热有火,此说最误人。河车乃是补血补阴之物,何尝性热,但以其力重,故似助火耳,配药缓服之,何能助火。”《本草纲目》释其名谓:“天地之先,阴阳之祖,乾坤之始,胚胎将兆,九九数足,胎儿则乘而载之,遨游于西天佛国、南海仙山,飘荡于蓬莱仙境、万里天河,故称之为河车。”本品具有养血、补气、益精等功效。主治虚损、羸瘦、咳血气喘、劳热骨蒸、遗精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