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现代物流技术基础
15084500000009

第9章 物流运输技术(1)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物流运输系统的构成要素,掌握运输方式的特点,掌握运输方式及运输路线选择方式,了解物流运输合理化的影响因素。

【关键术语】

物流运输、产品转移、产品存储、运输路线、运输成本。

【情景引例语】

美国联合包裹服务集团公司(UPS)总裁米希尔·伊斯科于2002年5月在一次集团高级管理会议上指出,“全球物流市场经营范围非常广阔,潜力深不可测,每一年至少有300万亿美元的生意可做,但是竞争将更加激烈。我们必须首当其冲,不断拼搏,获得成功”。UPS公司实际上是世界上最大的物流集团,纯利润达到20亿美元,在世界物流同行中名列前茅。

UPS公司物流服务业务范围是逐步扩大和深化的,其中包括“当天送达”“上门服务”“受益回报”和“多式联运”等服务项目。

现在的UPS公司把铁路运输、卡车运输、国内航空运输、国际航空运输的各个部门的功能都统一起来,不是让它们独自而战,而是统一协调,联合作战,把经营成本集中起来管理,每一个环节或者部门都关心:“运的是什么货物?客户还需要什么?我们怎样为客户提供最佳品牌服务?”三个要素,宗旨是尽量为客户省钱、省时间、省精力。

UPS的成功案例说明,运输与物流管理系统中的其他各方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运输的成本直接影响企业、车间、工厂、仓库、供应商及客户等的选址决策;企业的存货水平很大程度上受所选运输方式的影响;所选运输方式决定所使用的包装等等。因此,加强对运输管理的研究,实现运输的合理化,对于物流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物流运输概述

供应链物流系统网络是由节点和连线所组成,如果说客户、零售商、批发商、制造商、供应商及车站、码头等是物流网络中的一个个固定的节点,运输则是将这些节点连接起来的线。

一、运输的概念和特点

(一)运输的概念

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对运输的定义是:“用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其中包括集货、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

运输一般是指货物及旅客借助一定的运输工具沿着一定的路线作有目的的移动过程。与国民经济中的制造业、农业、采掘业等物质生产部门不同,运输实现对其对象的空间位移,它不改变对象的属性及形态,只改变其位置。运输按输送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两大类,本章只讨论与物流紧密相关的货物运输。

运输牵涉的人为环境因素包括5个方面:托运人(起始地)、收货人(目的地)、承运人(运输方)、政府及民众。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包括经济性法规及安全性法规),来控制和促进运输的发展,同时保护民众的利益,而运输最终是为广大民众服务的。运输的主要目的是以最少的时间及最低的成本,将物资从原产地输送到规定的地点,同时保障货损货差最低。

(二)运输的特点

运输业是社会生产、生活的必要条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属于国民经济的第三产业。与农业、加工业、采掘业等有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1.运输具有生产的本质属性

运输的生产过程是以一定的生产关系联系起来的、具有劳动技能的人们使用劳动工具(如车、船、飞机及其他设施)和劳动对象(货物和旅客)进行生产,并创造产品的生产过程。运输的产品,对旅客运输来说,是人的空间位移;对货物运输来说,是货物的空间位移。显然,运输是以改变“人和物”的空间位置为目的的生产活动,这一点和通常意义上以改变劳动对象物理、化学、生物属性为主的工农业生产不同。

2.运输生产是在流通过程中完成的

运输是把产品从生产地运往消费地的活动,因此从整个社会生产过程来说,运输是在流通领域内继续的生产过程,并在其中完成。

3.运输产品是无形的

运输生产不像工农业生产那样改变劳动对象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形态,而只改变劳动对象的空间位置,并不创造新的实物形态产品。因此,在满足社会运输需求的情况下,多余的运输产品或运输支出,都是一种浪费。

4.运输产品的同一性

对不同的运输方式来说,虽然它们使用不同的运输工具,具有不同的技术经济特征,在不同的线路上进行运输生产活动,但它们对社会具有相同的效用,即都实现了物品的空间位移。运输产品的同一性使得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可以相互补充、协调、替代,形成一个有效的综合运输系统。

二、运输的功能、地位和作用

(一)运输的功能

运输将空间上相隔的供需系统的各个点连接起来。运输的作用就是克服产品在生产与需求之间存在的空间和时间上的差异。首先,运输实现了产品在空间上移动的功能,即产品转移。其次,运输有时也可以对产品进行临时性存储,这就产生了运输的另一个功能,产品存储。

1.产品转移功能

运输的主要功能是使产品能在供需环节中来回移动。无论产品处于何种形式(原材料、零部件、在制品或制成品,或流通中的商品),只有通过运输才能进入消费等环节,消除产品在空间上的距离,从而实现物质产品的使用价值,满足全社会的需求。运输的目的就是以最少的时间和费用完成产品的运输任务。如果产品没有在准确的时间到达目的地,可能会造成昂贵的代价,如销售量减少、客户满意度下降、延误生产等。同时,运输方式需要满足客户的要求,产品丢失和损坏等现象也必须减少到最低水平。

通过物品运输过程中的劳动,克服物品生产和消费在地理空间上的分离,将空间上相隔的供应商和需求者联系起来,从而使物品潜在的使用价值成为可以满足社会消费需要的现实的使用价值,这种价值的实现被称为空间效用。运输的时间效用表现为通过物品流通过程中的劳动克服了物品生产和消费在时间上的不一致。当产品最终到达客户手中时,其价格已经包含了所要补偿的运输成本。降低运输成本可以达到以较低的成本提供优质的客户服务的目的。

常用的运输工具,如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等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运输又造成交通拥挤、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在越来越强调对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今天,运输直接和间接使用环境资源而产生的环境成本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所以现代运输的目的已经不仅仅是考虑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费用完成任务,还要尽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以降低环境成本。

2.产品存储功能

对产品进行临时存储是运输的一个很特殊的功能,即将运输车辆临时作为相当昂贵的存储设施。这些在运输中的产品形成了在途库存。由于移动中的产品需要存储,但是在短时间内又要重新转移,当这种活动造成的货物搬运和装卸成本超过存储在运输工具中的费用时,使用运输的存储功能就是合理的。

在仓库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利用运输工具存储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为了实现产品的临时存储,可以使用迂回线路或间接的线路来将产品运往目的地。当然,这样做必然使货物的运输时间大于选择最短路线的时间,使运输成本攀升。另外,当交付的产品在转移过程中,由于原始的装运目的地被改变,即运输改道时,也将产生临时存储。尽管用运输工具存储产品可能是昂贵的,但是如果考虑到多次搬运装卸、存储能力的限制等,那么从物流总成本或完成任务的角度来看,利用运输工具存储也可能是合理的,有时甚至是必要的。

(二)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运输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运输是物流的核心功能,是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内的继续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社会再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为了完成货物运输,要投入人类的劳动,包括活劳动和物化劳动。为了促使物质产品使用价值的最终实现,必须要有运输这种追加劳动,它表现为一种生产性的劳动。

2.运输是连接产销、实现流通的纽带

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既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交通运输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起着连接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环节和沟通各地区和各部门的纽带和桥梁作用。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循环,是通过交通运输这条纽带把各环节联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才使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得以正常地运转。

3.运输是加速社会再生产和促进社会再生产连续不断进行的前提条件

交通运输业的生产目的是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运输的需要。因此,交通运输业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处于“先行”的战略地位。只有通过运输业的活动,才能使社会经济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4.运输是保证市场供应、满足生产建设需要、实现生产目的的基本条件

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物质生产部门,是不同于工业、农业、建筑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的,它不增加物质产品的使用价值,但增加了物质产品的价值。

(三)运输在物流过程中的作用

运输是物流过程的两大支柱之一,是物流过程中各项业务活动的核心活动。一切物质产品的生产和消费都离不开运输,物流合理化,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运输的合理化。因此,在物流过程的各项业务活动中,运输是关键。首先,运输是物流网络上物品动态流动的实现载体,是物流系统的动脉;其次,运输真正创造了物流的空间效用;第三,通过提高运输速度,可以发挥物流系统整体功能;第四,运输目的的实现可以加快资金周转速度,降低资金占用时间,是提高物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点所在。

在物流过程中,直接耗费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它所支付的直接费用主要有运输费、保管费、包装费、装卸搬运费等。其中,运输费用所占的比重最大,是影响物流费用的一项重要因素。因此,在物流各环节中,如何搞好运输工作,开展合理运输,不仅关系到时间的多少,而且还会影响到物流费用的高低。不断降低物流运输费用,对于提高物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运输的基本方式

运输的基本方式包括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5种。

1.公路运输

公路运输是指主要使用汽车或其他车辆(如人力、畜力车)在公路上进行客货运输的一种方式。公路运输主要承担近距离、小批量的货运和水运、铁路运输难以到达的地区的长途、大批量货运。由于公路运输具有灵活性,近年来,在有铁路、水路的地区,长途、大批量运输也开始采用公路运输方式。

由于汽车已成为公路运输的主要运载工具,因此,现代公路运输主要指汽车运输。

公路运输的优点:

(1)快速:即汽车运输的运送速度比较快,运输途中不需中转,可以提供门到门的直达运输服务。据统计,一般在中短途运输中,公路运输的运送速度平均比铁路运输快4~6倍,比水路运输快10倍。汽车除了可以沿公路网运行外,还可以深入工厂、矿山、车站、码头、农村、山区、城镇街道及居民区,空间活动领域大,这一特点是其他任何运输工具所不具备的,因而汽车运输在直达性上有明显的优势。

(2)灵活、方便:汽车运输具有机动灵活、运输方便的特点。汽车运输既可以成为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工具,又可以自成体系,机动灵活。汽车的载重量可大可小,小者只有0.25吨,大者可达几十吨、上百吨。汽车运输对货物批量的大小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既可以单车运输,又可以拖挂运输。

(3)项目投资小,经济效益高:据统计,一般公路运输的投资每年可以周转l~2次,而铁路运输3~4年才周转一次。

(4)操作人员容易培训:培训汽车驾驶员一般只需半年左右时间,而培养火车及飞机驾驶员则需几年时间,相比较而言,汽车驾驶技术比较容易掌握。

公路运输的缺点:

(1)载运量小:运输单位小,不适合大批量运输。从汽车载运量考虑,普通车辆可载运3~5吨,即使使用全拖车,一般也只有数十吨,无法与铁路或轮船的庞大容量相比。

(2)安全性差:公路运输由于车种复杂,路况不良,以及驾驶人员的疏忽等因素,通常事故较多,故安全性较差。同时,汽车尾气的排放对环境也有较大影响。

(3)运费较高:单位运输成本较高;运行持续性较差,长距离运输运费较高。

2.铁路运输

铁路运输是使用铁路列车运送客货的一种运输方式。铁路运输主要承担长距离、大批量的货运,在没有水运条件的地区,几乎所有大批量货物都是依靠铁路,它是在干线运输中起主力作用的运输形式。铁路运输是我国货运量最大的运输方式。

铁路运输的优点:

(1)运输速度快:普通列车的时速一般为100千米左右,而高速铁路运行时速可达到310~360千米。

(2)价格低廉且运距长:铁路运输采用大功率机车牵引列车运行,承担长距离、大批量的运输服务,是大宗货物通用的运输方式。由于列车运行阻力小,能源消耗量低,运输系统整体价格相对低廉。

(3)行驶具有自动控制性:铁路运输具有专用路权,在列车行驶上具有高度导向性,可以采用列车自动控制方式控制列车运行,以达到车辆自动驾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