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会见基金领袖
1506900000039

第39章 李振宁篇 (2)

我管着几千亿的资产,本身又不分成,我凭什么要做这个产品?万一做不好,亏个10亿,我的总经理就当不成了。我疯了?我做它干什么?所以说,三大主力没有这个动力去做股指期货。而且,在国外,比如美国,按规则,公募基金是不能做这个的,因为这意味着拿中小投资者的钱,以1∶10的杠杆去博利,风险太大,是不能做的。公募基金就是要获取长期收益,甚至在大跌的时候,它的仓位也是很高的,它不可能全部抛出。在国外做股指期货的是谁?是对冲基金,是私募基金。主持人:看来我们的中小投资者还是要以平常心和良好心态来面对震荡。在操作方法上,我注意到一些基金公司发布报告认为2008年是震荡格局,所以个别基金经理似乎准备放弃他们以前的中线组合或者价值投资的想法,想尝试一下波段操作。而很多中小投资者也有这样的念头。您觉得在这一年里,波段操作是比较好的选择吗?李振宁:2008年来讲,公募基金的换手率是很高的。

你可能自己看看这个季度和上个季度公募基金的持仓,往往上个季度增持钢铁,这个季度就在减持,其实公募基金做的是很短线的,所以你要以为他2007年都是价值投资,这就错了。主持人:也有观点说,公募基金在私募化。李振宁:其实不是那么回事。我觉得我们对价值投资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什么叫价值?它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其实价值永远不是纯客观的,它有大量的主观因素。当投资者看好的时候,50倍市盈率,他也不嫌高;当大家一致认为未来前景不确定的时候,20倍市盈率也高了。我当年跟索罗斯探讨时,在这一点上,我们观点很一致。就是说,经济学总是用理性人来描绘人,而理性人是一大堆人平均起来的结果,是个抽象的东西,不是具体的。具体到金融市场,人是非理性的,既贪婪又恐惧。所以当他看股市好的时候,他把十年的好都想到了,恨不得今年就实现;看坏的时候,他可以把所有的坏都想到里面,所以上市公司永远有价值高估和低估的。

马克思讲,价值是什么?是长期的价格围绕价值的波动。你算出来的,不是真实的情况,在每一时点波动其实都很大。在西方,估值的波动就更厉害了。股指期货来了以后,一定是加大波动,就像在香港,很多大牌公司如高盛、美林等都给中石油估值到20港元以上,18~21港元。结果它跌到9港元。即使估到18港元,动态市盈率不过15倍,跌到9港元,可能就10倍市盈率或9倍市盈率。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有很多人可能买了做空权证了,于是就拼命打压,所以它一定会跌过或涨过你的预期。而事实上,中国石油垄断中国3/4的石油资源,它有什么问题?20倍市盈率有什么问题?没有问题!

2008年,机会在创投、券商和消费

主持人:我们再从结构的角度来看一下,2008年的震荡格局中,您认为哪些产业的投资机会更多?或者说,防御性更好、不确定性更少一点呢?李振宁:我觉得上半年可能因为推出创业板,投资者其实也在做这种选择,所以跟创投有关的,跟股权投资有关的公司会是比较好的。特别是创业板一上来,几百家公司,盘子又小,很容易炒作。所以做股权投资的公司,应该机会是比较大的。

另一方面,我在金融方面继续看好券商。特别是这一次的大调整,券商股很多也是价格对半了,市盈率是在十几倍吧,龙头股的价值已经被严重低估了。而且现在券商还不断地有新的改革跟国际接轨,比如说,过去券商做理财不行,现在都有了松动,券商可以做机构理财、代客理财,还可以直投。直投就是说它可以买原始股,而券商买原始股的条件比谁都好,因为它有庞大的研究队伍、自己直接拥有众多保荐人,最了解企业情况,所以它可以直投。如果做融资融券,它在里面还会增大交易量。而且,国际上都T+0,没有涨跌停板的,这不都会刺激交易吗?印花税全世界都在减,中国在加,但这就跟加息一样,加到顶了,后面也只能落了是吧?所以中国这个市场,以后的交易量不会根本性地减少,越是震荡,越是会大。后再有股指期货,震荡加剧,它的交易量会更大,所以诸多方面还是支持中国的证券业继续发展。特别是2008年还是证券的IPO元年,真正的IPO,一些证券类的上市公司会出来。

此外,我还是看好与服务业、与扩大内需有关系的公司,比如说百货连锁等等,我特别看好有大量商业地产的百货公司,因为这些公司不怕倒闭,你比如像百联,南京路、淮海路、浦东、徐家汇都有它的商业地产,这种公司哪天倒闭了卖楼也不止这个价格!而且,它还有很多股权投资。所以,我比较看好这些东西,因为这些东西不怕倒闭。主持人:从6 100多点跌下来,很多投资者的收益和信心都受到很大打击,对于广大的中小投资者,请您在心态上给提一些建议。李振宁:我是老八股时代的股民了,中国到现在还是没有做空机制,而且也没有杠杆。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美国跌个20%,政府就要非常非常小心了?因为弄不好就要死人了。它有很多杠杆,结果就引起连锁反应,就会一塌糊涂了。

我们总的来讲没有杠杆,所以真正在跌的很低的时候,包括技术指标在低位、股票也在低位、市盈率相对来讲也在低位……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整个国民经济没有发生逆转,那就是坚定持有,如果股票确实好,根本不要动。我这么多年就是这么走过来的,有什么了不起啊?!香港黑色星期一,当时是从3 900点跌到1 800点,今天多少点了?到过30 000点!所以你只要拿住好的公司,没有问题,涨得太高的时候,不要过于乐观。追涨杀跌,其实这对心理是一种考验。在做多方面,索罗斯、巴菲特是一样的,首先就是买一个好的公司,如果它不上市,我也可以投。以这样的标准买到的公司,你根本不用怕。

主持人语

李振宁:曾经沧海依然弄潮

采访李振宁这位在证券市场上知名度颇高的人物,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他对中国股市的乐观和依然坚持牛市不变的观点,而是在阐述中国和美国经济基本面不同时的一个理由。他说,美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内需中,存在“不真实的支持因素”,例如“次贷”就是给那些明明没有能力的人贷款,用各种金融杠杆刺激需求,刺激他贷。买个房子,一成的首付都不用,这样的繁荣肯定有泡沫。而中国,你买房子,银行监管很紧,首付3成,按月付息,很少人还不起钱。这说明中国繁荣的基石是扎实的。

中国的储蓄率那么高,美国的消费率那么高,这也说明,中国的经济繁荣不是依靠老百姓透支消费撑起来的,中国的底子是比较实在的。

一个更实在的经济体,又在高度成长,享受比美国高一些的估值水平,有什么大问题呢?这是李振宁给我的一点启发。

“现在正是中国应当独善其身的时候。如果我们的资本市场趋向更好,全世界的钱都到我们这儿来,我们就形成了良性循环。”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李振宁认为,中国市场应该走出独立行情。

李振宁1953年出生在南京,“文革”那段日子他不得不放下书本,被分到河北涉县,为天津市建设三线铁厂。由于坚持学习,单位后来把他选到宣传科理论干校做老师。1978 年,他考上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人生的轨迹从此改变。1985年研究生毕业后,李振宁到国家体改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工作,翻译了科尔内的《短缺经济学》。1986 年,李振宁参加青年经济学家代表团访问日本,主要负责和大藏省证券局交流。1987 年,李振宁被派到香港东南经济信息中心做一年客座研究员,这年10月他第一次买了股票,当时正赶上“黑色星期一”,美国和香港股市大跌,他以低价买5 000 美元的股票,后来涨了60%。在香港的亲身经历,使李振宁熟悉了股票市场。

回到体改所一段时间后,李振宁辞职下海,经过一段摸索,他选择了证券市场。入市第一年,从20 万做到500 万。但1994 年,他损失惨重,这时又偏偏遇到一个以他的名义开户的机构,不仅输光了1 000 万本金,连以每年50%利息向券商借的2 000万也损失了1 300万。李振宁认为这笔钱是用他的名字借的,事关名誉,于是决定用仅剩的700 万帮他们赚回这笔钱。1995 年他来到上海,用了半年多的时间,把700 万变成2 300 多万,还给券商2 000万后,又用剩下的300 万在半年内翻到4 000 万,创造了半年赚13 倍的神话。

彼时,很多大企业都找李振宁理财,他管理的资金曾达到10 个亿,是当时内地最大的私募基金。

不过,这几年李振宁名声再起,是因为他在扔掉笔杆10年后,又开始奋笔为文。2001 年,面对股市积弊,他给当时的证监会主席周小川写了一封题为《股市暴跌谁之过》的信,信中指出,股市的作用是为了优化资源配置,如果把股市当成圈钱的工具,为国企和社保解困服务,就不是真正的股市。他分析,中国股市从建立到现在,国家股、法人股等大股东控制的70%的股票始终不能买卖,无法在市场上实现自己的利益。因此,大股东往往利用各种行政手段,通过关联交易,挪用上市公司的优良资产,为自己牟利。大股东利益与中小股东利益的不一致,使大股东不关心股市,造成股市不能反映国民经济的真实状况。最后,李振宁指出,存在重大问题的股市体制导致不合理的股市结构,即股权分置。中国股市要想得到真正的发展,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必须要改变这种不合理的股权结构。为此,他向主管部门递交过多个方案。

尚福林任证监会主席后,李振宁被作为市场资深有识之士受到推荐。当时,他递交给尚主席一份两万字左右的报告《中国股市治市方略》,文中总结了他积十几年之经验在中国股市看到的问题,提出全面改革的构想和方案。这篇文章前半部分于2003 年11 月28 日在《上海证券报》上发表。2004 年2 月,中国证监会决定成立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白皮书起草小组,李振宁作为市场人士成为小组成员之一,3 月参与起草了股市改革的方案。该方案和最终实施的差别不大,即统一组织、分散决策、类别表决。

2005 年4 月29 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正式启动。5 月9 日,改革启动后开盘的第一天,李振宁为《中国证券报》写了一篇特约评论员文章《历史的转折 可贵的实践——论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将股权分置改革的作用和价值与当年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媲美。

2000 年,李振宁注册成立了睿信投资管理公司。股权分置大局既定,李振宁重开理财生涯。2005 年10 月,金融大鳄索罗斯访华,李振宁与他进行了三次共达8 小时的会谈。当索罗斯问他希望10年或20年之后中国经济出现什么情况时,他说,中国改革开放30 年没出一个索罗斯、巴菲特,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我们具备这样的条件,只不过因为股市环境不好,我相信未来20年中国会出索罗斯,也会出巴菲特。中国股市的元年应该从2005 年股权分置改革算起,之前只能算是史前时期,不是一个真正的市场。

李振宁坚持认为,人民币升值、资产价格和物价上涨,其实都表明中国在世界经济总量(实物财富总量)中的份额,远远高于以美元计价的份额。“现在已经到了对中国的国民财富加以重估的时候,我们的选择只能是通过人民币升值实现重估,或者通过资产和消费价格上涨实现重估。”他觉得人民币自由兑现的时机正在成熟,以“港股直通车”方式渐进地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应该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

对于2008年一季度A股的大跌,李振宁的看法是,有客观的因素影响,比如美国次贷传导到中国,导致国内通胀,但是这不是市场暴跌的理由,最大的理由是市场信心丧失,市场恐慌,“如果不能重塑投资者信心,那么3 500也不是底,市场也不会有底。”

他说,印花税那么高为什么不能调低呢?市场扩容速度之快,难道不考虑承受能力吗?政府要给市场一个明确的态度。“政府现在真的需要慎重考虑,尽快出台政策。只有这样,我们的市场才会稳定,经济才能持续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