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创业有啥了不起
1506000000032

第32章 创业远景--自我与品牌营销 (3)

把营销当家常便饭

20年前说营销就是说外国话,10年前说营销是在说学问,5年前说营销是意味着不同凡响的传播策划与渠道管理,现在说营销仿佛就是挠自己的痒痒,有点用但是似乎不是那么吃香流行了。金融繁荣曾经开创了在资本市场的特殊的营销发展,导致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中的营销分化,但是也使得实体经济领域的营销管理显得吃力不讨好,因此而产生了强力的财务与人力资源的虹吸效应,不客气地说,营销意识与操作在过去的3-5年中实际上是在退化。做营销服务的一定有不少人在纳闷:我们营销人的黄金时代是不是过去了。而当金融危机蔓延的时候,实体经济开始吃香,营销也开始冒出热气,我们又要给营销更多的看头了。

20年前我与大家在一起学习营销是什么,10年前我在给很多人讲营销研究什么内容,5年前我在给大家写营销可以有哪些创新,现在我坐在这里就事论事,给有具体营销问题者诊断处方。我曾经说过营销以系统取胜,系统与常规的营销管理其实就是明确的框架、繁琐的日常细致的工作还有一些基本的规则,我把这样的营销称为技能化的营销——它不再是大师讲演的玄学,不是一招制胜的绝学,不再是只有几个专门的部门领导明白的专学,也不是只有MBA才会学的特学。营销开始与车工、钳工、泥瓦工一样,就是一门操作性技能工种。这就意味着关于营销的一般知识已经常规化、普遍化与操作化了。

在营销普泛化的时代如果你还不明白营销基本知识,还不依据消费者需求探询研发的基础,尊重消费者或者用户的新生的动态需求,还不在乎顾客的满意度,还不能有清晰的长线与短线结合的营销战略思想与策略模式,那么我们可以想见在这样企业工作的员工会觉得混乱,因为企业已经脱离了管理经营的主流,而且任何本来有优势的技术或者商业模式的生命周期更短。在这个时代懂营销不能确保一定能成功,但不懂营销或者不按营销的基本规矩做事情,胜算已经寥寥。

在这个营销普泛化的时代,营销还应该怎么做?首先是根据市场变化的特点,维护与完善营销的系统,让更多的人不是按照所谓出奇方式去追求制胜,而是以守正的方式得以协作长存;其次在于将组织的营销流程更为细致与专业化的基础上,选择、培养、锻炼更多的专业分工人才,形成专业化协同效应非常高的团队;再次是开阔见识,尊重营销专业技能的细分发展,挖掘与利用好专业的营销外包服务资源;最后关心社会人群中的微妙的变迁,把握最前沿的社会脉动及其对于市场影响模式的刺激。

同样营销服务的点子服务时代基本完结,在系统营销已经常规化的时代,专业的营销服务机构——市场研究、策略咨询、广告传播、公关与政府关系服务、渠道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环节的服务提供商,要能成为企业与其他组织的营销系统的诊断师,营销策略的多元解决方案的贡献者,组织专业营销人才缺环的补充者。而要做到这几点,就需要我们的营销服务机构管理者要有崭新的知识、跨越多领域的见识、富有新意的洞察和具有想象力的探索,在超越个体智慧达成团队能力方面有更清醒的认识。营销这个领域一度是关门教师与江湖混混各自话事的时代,但是现在已经并将进一步整合成为更为实操型的知识体系;营销也曾经是英雄与自封的大师肆虐的领域,但现在将让位于具有科学思维能力的专业化协作人才;营销曾经是似是而非的概念横飞的领域,现在它将朝向精细化的管理时代进发;营销曾经就是一门由拍自己脑袋到拍点子大王脑袋的玩意儿的功夫,现在我们已经看到IT技术、网络沟通、数据挖掘已经让大规模的消费者管理与内外营销整合能力得到超乎寻常的发展。我们已经可以说:营销的启蒙时代已经结束,深化将是现在的特点。

危机后市场营销新趋势

在广州参加营销论坛,其实历来珠三角是我们国家的营销实践比较丰富与活跃的地方,也是对于营销新动向比较感兴趣的工商群体比较集中的地方。在过去的十年中,广东也是我发表自己的创新营销观点比较多的地方,当然在过去的三四年中,因为资本市场的火热,营销管理与创新的受重视程度普遍有所降低,直到危机发生并蔓延之中,我们才可以感受到资本热度降低以后,人们开始重寻营销的出路,这次广州的营销论坛,我希望也算营销回暖的迹象之一吧。

但危机毕竟危机了,这意味着很多原先的经济结构与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被颠覆或者显著修正,因此我们需要关注营销领域可能发生的新趋势与新发展。

在这里我特别提出四个可能的要点:一是网络营销技术的深化——电子游戏、商务、社区将获得新的动力,并实现前所未有的渗透,人们需要探索更多的透过网络获得信息和与消费者互动与交易的模式,这是已经开始的网络营销的升级、扩大与深化;二是环境化改造而导致的绿色营销,这一要素将明显地改变企业在产品设计、产品推广、成本考虑与渠道合作上的考虑,创新型的环境营销企业需要有更强的政策目光、更前瞻性的价值链管理和积极的传播创新,绿色营销是一个正在扩展但风险度依然很大的创新领域,但是也蕴藏着巨大的革命性市场机会;三是独生世代主导的少子化趋势,以80后与90后文化为主导的职场文化与消费文化将在危机后正式成型,市场将以更快的周期,更前卫的设计而展开其具有中国青少年一代消费文化特征的整体面貌,那些在危机中与危机前重视独生世代文化而探索相应服务与营销模式的企业将赶上下一拨增长的第一轮盛景;四是新消费主义的兴起,在危机中的中国社会保障网建设小有成就的前提下,中国消费者的储蓄率出现实质性下降,市场需求才出现革命性的启动,下一个景气周期将是中国消费市场表现出高度繁荣的时期,而这一时期对于产品设计、新媒体利用与渠道创新与渠道效率将提出新的要求,大量的时尚新消费品牌甚至基于中国市场的奢侈品牌在这一周期中应运而生。

经济危机更加提醒了我们经济与商业的周期性发展的特点,也更加凸显了战略性营销与前瞻性营销的价值,规模型商业组织与期望获得长线成长的机构只使用战术性的营销措施不能够解决在经济周期中遇到的问题,也很难表现出反周期的商业操作能力,从而往往受商业周期之困。

着眼危机后:大学生就业与创业

眼下的危机说明上一轮经济所赖的宏观经济结构、产业规模模式以及经营管理方式受到了很大的挑战,使那些模式里累积的副作用难以维系下去而崩溃了。那么大家在这个危机之前学的很多东西也随之崩溃了,崩溃之后找不到工作是正常的。其实危机是一个周期,复苏、繁荣、衰退、危机、再复苏、。在这次危机结束之后,就要进入复苏,但那个复苏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繁荣了,到了下一个周期可能有跟前面那个周期比较像的方面,但已经发生了非常多的变化。

其实地区性的经济危机经常有发生,94年巴西债务危机,97年亚洲金融危机,99年俄罗斯金融危机。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复苏周期是两年左右,但有的国家在那次之后就趴下了,最典型的就是日本,97年金融危机爆发引发了日本严重的经济危机,尤其是以商业、房地产为代表的领域,成为L型复苏模式,就是下去了就一直躺着。这次遇到的是百年未遇的危机,从华尔街到伦敦金融市场,基本处于半瘫痪状态了。如果很乐观的看,正常就是3-5年复苏,再长两年也不奇怪。

上海要建金融中心,相信我们的金融中心会和其他国家不一样,会靠近实体经济,而伦敦和华尔街金融中心是高度虚拟化的。这次我们国家的金融产业受到冲击比较小,但是挣钱的银行是储蓄和消费银行,不是投资银行。在这复苏的3-5年期间,中国经济可能会有一些起色,最有可能出现的是M型症状,虽然企稳回升比别人快一点,但是很脆弱,不小心受个刺激又下去了,进三步退两步,特别像股市,总体来说是回暖的,但是它是M型的。

所以要从心理上习惯危机时期,即使有复苏、回暖等等迹象,但其实过去的金融模式都作废了,学校里教的东西基本上就是被危机掉的东西,大家学的金融知识已经过时了,在学金融的同学们可以研究一下什么东西最有可能在这个危机之后发生,琢磨出一点新东西到下一个景气周期的时候用,所以危机时期是让我们学习新知识、探索新模式、操练试用的过程,然后在景气周期的时候施展、赚钱。危机的时候还大发财的是极少数,他们都是在前一个繁荣周期有远见或者有运气的人,有远见的人在繁荣的时候把钱存着,放到危机的时候再投资、消费,比如一些大型家族企业,因为经历过好几次危机,明白周期性的道理,所以总是会存一点现金的,这叫做远见;第二种是有运气的人。比如马云的淘宝在危机中很火,营业额飙升。所以在危机时候可以挣钱的人不是在危机时候创业的人。

推荐大家读六本书,这六本书可以告诉我们未来的规划是什么样子,可以帮助你导航,在这个规划里找到感觉。

第一本叫做《由绿转金》,作者是美国耶鲁大学的教授丹尼尔,他被公认为在过去五年中对美国环境观念转变最有影响力的两个人之一。第一个人是戈尔,给我们讲述了一个难以置信的事实,拍了一部很有警示性的纪录片,他本人当副总统的时候就很关注环境方面,也是这方面政策推动比较积极的一位领导人。丹尼尔第一个系统地告诉我们,环境不只是一个道德责任,也是最大的生意。台湾最大的IT公司台大点就是从IT转型到ET,过去做ODM电子产品,现在生产全球的环境仪器和环境设备。这本书诉我们,产业发生重大转变产生了机会,不要把环境改造看作是成本,更应该看成是投资。

第二本书叫《财富的革命》,是由美国三大著名的未来学家之一的阿尔文托夫勒写的,讲的是未来20年中世界的财富生产模式和它的转型方式。这本书的写作时间大概在2006年,中文版出版在2007年,里面很多有意思的预言我在2007年看的时候还觉得有点可笑,但是08年就被证明是真的。书上说在经济高度多元和快速发展中,弱国家和弱政府的模式的效能和价值是减退的,而像中国这样政府干预和国家控制的模式是更加有优势的,会成为其他国家效仿的对象,没想到2008年真的发生了。书里讲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词叫“产销者”,即消费者有足够的知识与信息对于产品的生产与设计提供意见,甚至直接参与。一个人可以在互联网上设计出东西,然后下订单,自己再购买并消费这个东西,一个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见识不仅有潜在的需求,同时也可以很容易地形成产品,甚至控制下单并最后拿到这个东西。这本书告诉我们,挣钱的方式会发生一些很重要但也非常有趣的变化。

第三本书恰恰就是这些有趣的变化之一,叫《维基经济学》。这边发出订单,全世界的人设计,开放式的大规模协助,这是新的生产模式,当初是维基百科创作的,现在广泛被运用在软件设计、新产品设计等很多有趣的信息组合和创造里。还要不要花那么多的成本做原来那些紧密型的团队作业,还是只要得到一个结果,团队的人好不好都不重要,关键在于与谁合作。这是一种生产协助的模式,超越了传统理解的团队,也减少了对管理成本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