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创业有啥了不起
1506000000017

第17章 创业成长路--痛并快乐着 (1)

快乐创业ABCD

A.方向——选择爱好而不是功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成功的关键是因热情而感人,因入迷而迷人,因热爱而不移。不过许多的人需要透过多读书、多识人、多看世界而在那些外面的学识镜鉴中照出自己的爱好。而且如果我们转换一个角度,你就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爱好都可以为事业服务,当然事业的发展可以进一步支持我们爱好的升级。找到自己的持久爱好,就找到了成功的一半。

B.幅度——选择少而不是多。无数成功人士的成就来源没有选择的单向突进,而许多人不成功的原因在于选择过多,当有限的资源用于有限的目标上时实现突破的可能性远大于分散资源的做法。当然,这不代表我们反对广结资源,当广结资源用于单一的取向时与广结资源用于广种博收时,前者更可能有”水滴石穿”的效果。

C.心态——选择轻松而不是沉重。创业是一个有输有赢、有得有失、有进有退、有取有舍的过程,虽然作为一个感性动物,我们无法不受这个过程中不同际遇的感受的影响,但是作为一个理性动物创业最需要的是对我们已有的体验和感受的反思,并以此得到对我们下一步行为的新设定和教训。不需要为明天担忧,明天自有明天的烦恼,一种能思而能放的心态,才会导致行为品质的不断升级。

D.载重——选择分享而不是独占。分享包括责任、资源和利益的分享,尤其是创业者能够斗私批修,建立不仅可同共苦且共甘,而且能率先让利乃是建立较为稳定与可持续的合作团队重要保障,其中建立制度化管理框架(减少个人化冲突)与高层的长期利益共享机制(其中较重要的是股份制)十分必要。

创业八大乐趣

1. 理想有形化——一些做事情的构想与想法,转变成了看得见的批量的产品、规模的团队、规模的客户群体、被多少不同的人们认可的品牌。事业在这个意义上如同自己生的孩子,是自己生的,但超出自己的估想。

2. 挑战的韧性——你永远不能确保下一批员工、下一批客户、下一拨合作伙伴中不会蹦出某些你从未想到过的情况。当你成为企业主,你就注定开始了常规面对风险的生活方式,而对喜爱挑战的人来说,可谓正得其所。

3. 为未来兴奋——生意有一种令人上瘾的特点,就是有限的资源总可以变得更多,过去累积的本钱总可以鼓励你去想象未来更大的目标,这使得创业者在每一个目标达到之后可以预期更为激动人心的未来故事。

4. 链接资源——任何一种生意一定处在价值链、供应链中的某一处,创业者会获得预期的资源,同时也会有更多非预期的资源、机会找上门来。个体的个人与生意人的很大区别,是生意往往是一个无形而弹性的圈子,这个圈子里有许多超过我们过往见识与经验过的人物、事情、知识和资源。

5. 制度化能力——要面对同事的挑战、减少重复指令、避免同一错误、让更多的人按同一要求操作,那么你需要把想法制定为文字,神圣化为”制度”,并不断地完善制度。公司=文字上看得见的体制。

6. 定义方向——世界上人数很多、学也无涯,当你进入一定的事业轨道,它就是一定程度上界定了我们应结识什么人、应学习什么东西、应搜集什么信息、应注意发展什么关系。如果我们有更清晰的发展战略,那么这种方向感与资源集聚线就表现得更为明确。

7. 持续成长动力——创业者有一种不进则退的潜哲学,所有的人追求营业额与利润的逐年增长,创业可以以二次、三次到N次来作为要求自己不同阶段的一种成长学问,也是一种永不把过去的业绩简单当荣耀的职业,还是一种最能让人自然学会谦逊的行当。

8. 放大自我——创业者要想顺利,就要最经常地体验考虑员工、伙伴、客户、环境中的其他人的想法和需要而成就自己的事业,创业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将小我因考虑他人而得放大而为相对大的自我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创业具备使人格道义醇化的能力。

在中国创业的老外朋友

我的美国好朋友老唐一家来北京工作了,他现在担任美国石桥机构的副总裁,主管中国的事务,但与老唐这样的派住中国的高管相比较,外国创业者的收入并没有他们高,待遇也不见得有他们好,但他们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事业,自己做自己的老板,参加过中央电视台赢在中国节目的文亨利就一直强调自己做自己老板的意义。我的另一个朋友大龙在中国开公关公司,他1986年就来了中国,然后下了海,中国话说的贼溜,生意做得还可以。他最近被邀请来了我的头脑风暴节目录制节目,他属于相当程度的老中国通了,同来的还有来自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瑞典的几位生意人,我们联系的时候还有几位在广州的非洲朋友,但与大龙相比,他们就属于后生小辈了,看讨论的从容程度就可以看出他们与大龙不在一个层次上。实际上节目当天大龙也为他的新书《知识服务业的管理》在上海签售,北京的签售几天前已经进行过了,能出版中文书的老外本身就证明自己是比较牛的老外,大龙就是这样的牛老外了。当然,今天在中国做生意创业也不是新鲜事情,法国来的竹文峥甚至说,他认识的老外创业者就不下一两百个。反正在我居住过的北京望京地区,做生意的韩国人得以万计。

按照大龙的说法,在中国做点生意并不难,难的是把生意做大和能持续做生意,在中国创业的老外现在的机会比较以往要自然、公开得多了,但是很显然他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其一是他们普遍有对中国的喜爱,大部分还不是简单地想到中国发财;其二是欧美人普遍地与中国人有通婚关系,但日韩与非洲和中国人通婚则不普遍;三是多从事知识服务业、基础服务业与贸易行业,他们做生意的方法,按照我们一般中国人的看法还是太规矩了一点,很多中国人的快速致富行业显然不在他们的选择范围之内;四是与中国企业相比较,似乎那种做大做强的进取心没那么强烈;其五是从他们对于政策的感觉与文化理解来说,大部分外来创业者还没有真正融入中国社会,因此很多人还是在中国为外来的跨国公司工作。虽然有人已经获得双重国籍,但是似乎老外们普遍觉得保留原来国籍而不是加入中国国籍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英国ITV电视台在采访我对于英国人在中国创业的评论时还专门问了中国创业者的那种吃苦劲头,他们很想知道在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之后,中国人还是只知道辛勤工作呢,还是已经知道也要享受生活,其实这个也是中外创业者的一个重要分别。摆在老外创业者面前最难的还是中国的官场文化、客户交往文化与职场文化冲突,与跨国公司的老外不同,跨国公司因为够大够名,因此他们已经具备了与政府谈判和讨价还价的本钱,一般员工也对跨国公司的文化有了崇拜感,因此公司的调控主动性很突出,而对于老外创业者来说,在所面临的这些挑战中,他们还只是些中文说得马马虎虎、而商业经验也还比较有限的探索者,而且很多地方政府的政策可以向跨国公司倾斜,但是对于老外创业者则并没有具体的鼓励措施,而居留手续的合法性都有问题的很多非洲、阿富汗等地的创业者,他们今天的处境非常象15年前在城市里面的乡下民工,因此他们的胜算并不很多——很多老外创业者有屡屡破产的经验。

创业也不能这样搞啦

最近在长沙电视台的”创业大本营”做评委,阅创业者或者试图创业者不少,遇到不少这类朋友中一些普遍存在的情况,提出来与大家讨论。

1. 好技术不等于好生意。有发明创造的朋友经常最容易出现的一种情况,总觉得自己的东西好,不想太多怎么包装、怎么促销、怎么管理渠道与怎么样管理人才的事情,也就是说对于自己产品的商业模式考虑不够。

2. 做生意从小开始。有些朋友很容易把自己的产品界定在”普天之下唯我为重”的位置上,就是不能找到自己产品一个小小的着力点。而好的生意恰恰是由脚踏实地的第一块金子的挣法的。而且很多生意并不需要也没有太多机会做大做强。

3. 把别人的钱也当钱。自己拿自己的钱做生意,小本经营或者大手笔都可以,你自己冒自己的风险,你要拿别人的钱那么你就要为投资者负责,你不仅心里有数而且手心里还有脚心里都有数,不只想明白,还要真的实地考察、实际经验,才能给别人交代。

4. 秘方也要有鉴定。有些朋友精心打造的产品,神奇无比,越夸越爱,问题是无论是吃的还是洗的,你那个保健或者医疗产品必须得有必要的鉴定才可以商业化。我们很多领域有特殊的鉴定与检测需要,这一点创业者要在创业路上记在心头。

5. 任何生意都需要独特。你要么有一个别人没有的位置,要么你在产品功能上独特,要么你有别人没有的服务招数,而且你也要知道任何一种独特也是有生命周期的,你要时刻关注你的独特周期有多长。

6. 得帮助太多就没戏了。创业的基本逻辑就是没有任何其他人的帮助也能成事,自助得天助,如果我们各样的东西太多需要别人拿主意那么就说明基本上不适合创业,而如果啥都指望别人帮助那么就没可能创业成功。

7. 创业资源可能就是妈妈做的臭豆腐。有些创业者的创业构想远远超过了他能够做到与控制论的范围,有的想创业者甚至都找不到一个创业的落脚点,而我们看到那些最靠谱的创业者就是在自己的生活与工作中留心到的那些旁人熟视无睹的东西——怎么给孕妇催奶、老家的花种、妈妈常做的臭豆腐或者在工作中琢磨出来的一种新的蒙二胡蟒皮的方法。

创业差的不只是钱

最近创业的气氛很热,对于找不到工作的人来说,似乎创业成了一个政府与很多机构鼓励的行为。我个人不是非常看好这种做法,因为在很多现在宣传中的创业成了浪漫与美好的概念,而忽略了创业就是入商海,就是进入那个所谓弱肉强食的优胜劣汰的残酷竞争游戏中,如果依照一般的商业规则,大部分创业企业5年后的存活率不到5%,而10年后更降至不到2%,对于大部分大学生来说,创业存活率一定是远低于这个一般比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