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美食咖啡物语:煮出来的风情
15018900000042

第42章 音乐是上帝的手

带着脆弱的灵魂;来到咖啡馆,点一杯咖啡,浸入音乐和咖啡香中,仿佛找到了一种和生活相拥的方式。咖啡让你找到宣泄的出口,音乐则是一个向导,牵着你的手,一直往前走,渐渐望到那一束光亮,心里的躁动不安莫名地平静下来,宽广,明朗,再也寻不到烦恼和不悦。音乐如此体贴,如此善解人意,若红颜知己,总是给你一种温暖的感动,总能让你从现实的喧闹中进入到幸福沉静的自我世界。

以咖啡为题材的音乐很多。德国作曲家巴赫就编写了一部独幕音乐喜剧《咖啡大合唱》,讲述一个年迈父亲劝说自己女儿戒咖啡的故事。倍基·李爵士乐歌曲中有一首《黑色咖啡》,说的是一个被恋人遗忘的女子非常寂寞,夜里睡不着,喝起黑咖啡,却感觉不到苦昧,因为失恋的滋味掩盖了咖啡的葺。音乐是上帝的一只手,轻易就引你入了“沉醉不知归路”的情境。

如果音乐作为咖啡的一种背景,应该还是像《来杯咖啡》、《回家》那样的萨克斯曲调,悠缓饱满的音色,在并不明亮的咖啡屋内流淌,这比较衬咖啡的颜色和品质。用琵琶弹曲,清脆到“大珠小珠落玉盘”,却因为琵琶太具脂粉气,甚至风尘味道,而使咖啡不免流于轻薄浮浪,和咖啡馆的艺术气质不相融洽。用古琴,沉郁悲扬,禅意十分,又不切咖啡所蕴的文化内涵。琵琶和古琴,更宜于设千竿修竹、镂窗雕栏、白瓷杯盏的茶馆,民乐和茶相得益彰,完美得就像是一阕宋词。

《红楼梦》里的贾母就很懂情境相融的道理。中秋时节,贾母偕众人在园内赏月,月光如华,贾母感慨道:“如此好月,不可不闻笛。”

且又言:“音乐多了,反失雅致,只用吹笛的远远的吹起来就够了。”于是,众人赏桂花、换暖酒、说闲话,冷不防那壁厢桂花树下传来笛声,呜呜咽咽,悠悠扬扬,明月清风,天旷地远,令人烦心顿解,万虑齐除,众人都肃然危坐,默默相赏。寂静一时,桂花阴里又发出一缕笛音来,袅袅悠悠,越发凄凉寂寞。此时,夜静月明,且笛声悲怨,贾母禁不住落下泪来。

秋风凉,笛声怨,两盏茶,三杯淡酒,怎敌他晚米风急。大观园里烈火烹油的日子也愈加惨淡,此情此景,在笛声的烘衬下,撩起愁苦,怎不让人伤感。音乐的妙处就在这似有非无间,而乐器的使用必得与情境相谐。贾母虽老,到底出身诗书官宦人家,对音乐的理解实在到位。

咖啡馆里,古典音乐和爵士音乐比较适合这种情境。钢琴、萨克斯、单簧管这样的西洋乐器也相配。当这些乐器和着咖啡的焦香味以机灵古怪的音符跳跃出来的时候,爵士音乐就如咖啡般浓香翻滚。有时,听着生在巴西的日本女人小野丽莎的《左岸香颂》与《地中海风情》,低度的华丽,不偏不倚的浅吟幽唱,飘渺空灵的音符,在手风琴、单簧管和钢琴之间跳跃激灵,将拉丁美洲、地中海的法式风情与爵士乐混合,犹如把糖与奶酪,一勺勺搅拌到咖啡与时间里去。

而中国的二胡只宜于一个苍老男子,着一件洗旧发白的长衫,坐在落叶纷飞的槭树下拉出悲音;西洋的风琴也只适于在尖顶高阔的教堂里演奏,澄清透澈的音调才能充实基督徒的宽容博爱,在阔朗的教堂里弥漫出圣洁的光芒。而咖啡碡是一个幽静场所,思考,沉默,休息,有闲适的味道,有人文的气息,只适合圆润低沉的乐声,不疾,不徐,如月洒中庭,缓缓地滑过咖啡杯,慢慢落进喝咖啡人的心中。

所以,欧洲的城市里尚存一咖啡老店,摆放着古老的钢琴,陈列着整齐的老唱片,还有陈旧的具有重低音的大扬声器。而一人,仍保持着当时的姿态欣赏着。

咖啡液最初的颜色是咖啡树挂果前盛开的咖啡花的白色,然后是初生咖啡果的绿色,再是成熟咖啡果的红色,最后才是烘焙后咖啡豆的褐色。渐深渐浓的过程,记忆着咖啡的旅行,凝固着文化的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