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人生与慈济:证严法师开示录
15016100000016

第16章 礼仪与人生

礼仪是文明的表现。古人说:见人先见礼仪,见心先见谈吐。

中国是文明古国,是礼仪之邦。以礼为基础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延续。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规范,是人类不断走向文明、走向进步的结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礼仪水平的高低,是其政治、经济、文化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一个团体或者个人,礼仪修养如何,是其道德水平综合素质的真实反映。

如果把礼仪分成若干层次的话,那么首先是道德礼仪、心态礼仪,然后才是仪表礼仪、交际礼仪等等。

证严法师在二零零二年十二月四日和二十八日的开示中,就谈到了慈济人的礼仪。

证严法师从两则小故事里谈起礼仪与人生。

一则是小朋友的故事。

有一天,证严法师去慈济幼稚园,有位小朋友看到她,便立即双手合十说:“师公上人!”后面的小朋友抬起头看见了,也都自动合十道:“师公上人,阿弥陀佛。”

上人说,她很少到幼稚同,这不可能是老师的刻意安排,而是孩子们的自然表现,所以她很高兴。上人认为,教育应该落实到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礼仪应该同孩子一起成长。

另一则还是小朋友的故事。

慈济人在大陆资助了一所中学——河南固始中学。上人看了中学启用仪式时的录像,看到学生穿着整齐,神情愉悦,她十分开心。

证严法师说,人的心态是看不见的,但形态却能显露出内心的修养与生活礼仪。她认为,穿着也是礼仪之一,就如我们若有重要的会见,就会穿得整整齐齐以示尊重对方一样。

让证严法师感到欣慰的是,慈济人都以平等心、尊重心去看待每一个人。慈济人不论是前往孤寡老人的家里做居家关怀,还是过年过节慰问送礼,都穿着整齐。接见贵宾,那就更不用说了。慈济人从内心散发出来的是祥和、谦让、礼貌,让人感到平等与温暖。

证严法师说,无论行住坐卧,都应有规矩礼仪。无论走到哪里,慈济人都是身体力行,显示出端庄与务实的。

掌故大师郑逸梅一生讲究礼仪。他是自己给自己讲礼仪的,他对人的礼仪由心发起,是心仪。半夜里,他给别人打电话,脱了衣服,还要再把衣服穿起来,要整整齐齐的才去打电话。别人说,人家又看不见,你何苦呢?不是多此一举吗?他说,人家看不见,我看得见啊!要尊重别人,衣衫不整怎么给别人打电话呢?

在别人面前彬彬有礼,许多人做得到。但像这位大师那样,在别人看不到的情况下还那样彬彬有礼,就有许多人做不到了。这需要高尚的情操,需要尊爱别人,同时尊爱自己。

怎样才能做到有礼有节?这可能是这本书的读者都会关心的问题。

礼节、礼仪的周全与周到,当然与人的学识、修养、德行,甚至生活环境等等因素有关。但一个人要做到一生都能讲究礼仪,最重要的还是“友爱”。

爱心,使一个人高尚,使一个人可爱,使一个人可敬。

爱是坚忍的、仁慈的,有爱就不嫉妒,不自夸,不骄傲,不做鲁莽的事,不自私,不轻易发怒,不记别人的过错,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爱能包容一切,对一切有信心,对一切有盼望,对一切能忍受。

证严法师说,一个人的爱心,看起来是给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的。

她说:“一般人都认为爱心是给别人的,其实爱心是给自己的。为什么爱心是给自己的呢?因为爱心就是爱自己的心,我们要好好照顾自己的心,时时注意自己的心是否保持着清静的善念?”

她还说:“凡夫的心难以安定,有时偏向恶,有时偏向善,有时不善不恶,任凭别人来引诱,这就是没有照顾好自己的心。任何坏现象也都能表现出来。”

证严法师有一句名言:“贪会很苦。”

有一位慈济会员说了一个亲历的故事,印证了证严法师的这一句名言。

这位会员说她有一位朋友前不久去世了。这个人在台北被很多人认识,有个绰号叫“股票市场的鬼见愁”。他一辈子没有结婚,生活节俭,对别人也是一样。他甚至认为太太、子女都是一种负担,不符合他的节俭原则,所以一生不结婚。可见他节俭的程度已经是一种苦节了。而在《易经》中讲到:“苦节,不可贞。”不可贞,也就是说不可占卜,无话可说。再进一层,也许就是“你这是自作自受”的意思。

这位“鬼见愁”的股票大王,才五十多岁就去大鬼阎王那里报到了。生前,他曾为一点财产与兄弟姐妹打官司,病了舍不得花钱到大医院去看病,只是到小诊所拿药吃。最后,他连外衣都来不及穿,只穿了一套内衣裤,就与世长辞了。

他身后留下了一百多亿的财产,除了政府扣了六十几个亿的遗产税之后,剩下的都归到他兄妹的名下。于是兄妹为这几十个亿又打起官司来,长年累月,诉讼不断。

上人说,这个人有这么多钱,却不懂得爱人、爱己、爱社会,没有福业,没有称赞,也没有感恩。

人,如果没有爱心,有再多都等于零。

这个人生前,不说礼仪周到,连起码的为人处世的常识都不知道。何来善,何来终?

心美,行为才美;行为美,礼仪才到。

在古代,相法与中医如出一辙。心有病,反映到脸上来;心有事,也可以反映到脸上来。看脸就可以看到心。所以,相面说事,古已有之。比如说,相法上说的“目斜必奸”,说的就是一个人如果为人正派,不做亏心事,他肯定面容安详,目光正直。假如,他昨天晚上去偷了人家的东西,第二天起来,他的目光肯定东扫西瞄,因为心虚,老怕人家发现,心神不宁。

所以,诗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脸面是人生的记事簿。

人要有爱心。爱心是根,礼仪是枝叶。

只有深深地爱己、爱人、爱社会,礼仪的枝叶才会茂盛,我们才会仪容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