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抗癌真经:六代中医世家传人的治癌秘方
14992300000012

第12章 癌症看中医(9)

中医所谓“肝藏血”,指的是肝脏具有储藏和调节血量的功能,肝脏的血液供应特别丰富,它接受门静脉与肝动脉的双重供应,其血流量占全身循环总血量的20%~30%,为调节血液循环的重要器官,若肝脏衰弱或受损,将影响到血液循环。一般人很少知道,胎儿时期的肝脏还能产生红细胞。成年后,肝脏虽然不能继续制造红细胞,但却可形成血液中的一些重要成分,如凝血酶原、肝素、纤维蛋白原等,它们都是血液凝固物质。所以一些肝癌患者由于肝脏受损,容易出血不止,如刷牙时牙龈出血、皮肤有出血点等。

肝癌早期症状多不明显,也很容易与慢性肝炎、肝硬化相混淆而忽视漏诊。一般常出现的症状是上腹部胀气,右上腹、胁下出现间歇性疼痛。最容易被忽视的症状就是食欲减退,另外还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患者往往以为是普通肠胃不适而未重视。肝癌腹泻的特点是腹泻时肚子不痛,多数为吃东西后腹泻,泻出的大便中常出现没有消化的食物残渣,没有脓血,服用肠道抗生素治疗没有效果。严重时,这种腹泻1日可达10多次。其原因是肝癌影响使消化系统功能降低,肠道蠕动紊乱,肠道黏膜水肿所致。

肝癌患者中不少人能摸到上腹部出现的包块。这些包块质硬,有的成结节状,有的是大肿块。也有少数肝癌,因为发生坏死或液化,肿块变为表面柔软而呈束样肿。若右上腹和胁下出现持续不断的胀痛、钝痛及刺痛,此多为肝内肿瘤迅速膨大,造成肝包膜内张力增大所致。少数患者有类似肠绞痛的剧烈疼痛,或胁痛抽拉到小腹。当癌肿侵袭到横膈膜或腹膜后,会引起肩背部或腰背部胀痛。若肝包膜下出血则可引起腹部非常剧烈的疼痛。当肝的外侧有癌瘤破裂时,会出现右上腹或右下胸部疼痛,这种疼痛深呼吸或咳嗽时会加重。若癌瘤压扁或阻塞门静脉血管、肝静脉血管时,除出现腹痛外,还会出现满腹胀气,腹水及全身黄疸。一部分患者因癌瘤分泌类似内分泌的腺激素,可引起低血糖症。轻度低血糖症多会出现头晕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突然晕倒、休克。

当癌瘤发生坏死时,其滋生物被血液吸收或并发感染,会出现毒血症。此即邪毒入血,正邪相搏,郁蒸不散,从而出现持续性的低热,或阵发性不规则的高热。中、晚期肝癌患者常会牙龈出血、鼻出血及突然瘀青的皮下出血,或因消化道出血而引起呕血和便血(黑色柏油样发亮的大便)。晚期肝癌患者多呈现慢慢消瘦、体重一直减轻、四肢疲乏、周身无力,发热、下肢水肿、腹水、黄疸、出血和昏迷。若伴有肝硬化时,患者多会出现朱砂掌、蜘蛛痣、脾大、腹壁及食管静脉曲张。

肝癌的并发症都很凶险,最常见的是肿瘤破裂出血,一般因肿瘤发展迅速、快速膨胀所致。临床以巨块型破裂的病例为多见。破裂可局限于肝包膜下,也有穿破包膜进入腹腔内的,严重时常出现出血性晕厥、休克,大多数肝破裂会造成肝癌患者短期内死亡(也有极少数肿瘤破裂被发现是早期的肝癌而及时切除后获得治愈的)。

肝癌还有一种并发症是引起消化道出血,多因肝硬化或癌肿压迫到门、肝静脉血管后,出现门、肝静脉高血症而引起食管、胃底静脉血管曲张破裂而出血,发生出血性休克或肝性脑病而危及生命。除此之外,因肝癌患者肝功能损害,肝脏凝血功能出现障碍,也可引起消化道广泛渗血。肝癌患者如并发肝性脑病,往往是造成死亡的重要因素,约占肝癌死亡原因的35%。诱发肝性脑病的原因有消化道出血、感染造成的电解质紊乱、损害肝脏的药物,以及不适当地放腹水等。

中医采用中草药治疗肝癌,副作用小,患者较乐意接受。根据肝癌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表现的不同病况,中医一一进行分析,辨证施治。辨证中须分清气、血和寒、热、虚、实等证的各种临床表现。如属气者,常见两胁胀满、时而隐痛;若在血,则为刺痛,痛有定处,触按时更痛,且患者舌象会出现舌质紫暗并有瘀点瘀斑。属寒者,舌苔多薄白,舌色淡,患者常四肢不温、喜暖怕凉;属热者,多出现肝火旺,口干而苦、烦躁易怒、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舌质多红、舌苔多黄;属虚者,常见阴虚体征,阴虚则内热,常出现口渴咽燥、手脚心发热出汗、夜晚入睡后出汗、身体持续消瘦,舌红少苔或舌红无舌苔;属实者,常见肝滞夹湿,肝区剧痛、黄疸、喉干舌苦,舌苔黄腻等。辨证是中医诊断疾病的最重要的关键步骤,特别像肝癌这样严重的疾病,若辨证失误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若分不清虚证或是实证,将实证的患者用补药补之,则会加重病情而加速死亡。同样若分不清寒与热,将寒证患者用大量清热解毒之白花蛇舌草、半枝莲、七星针等治疗,也会加重肝癌患者的病情而危及生命。

中医根据肝癌患者的病情发展及临床表现,一般将肝癌分为肝郁脾虚、气滞血瘀、肝胆湿热、阴虚内热、痰湿郁结等5种类型,分别用不同的方药予以治疗。

肝郁脾虚型患者,常表现为肝区肿大、隐痛,上腹及两胁胀满、嗳气吞酸、口淡无味、食欲减退,时有恶心、大便稀软或溏泻,全身乏力,脉象弦细,舌质淡红,舌边有齿痕,舌苔薄白。此须采用疏肝健脾、和胃消积的方法予以治疗,中药方常用“六君子汤”加减,药用太子参15克、白术15克、鸡内金15克、神曲10克健脾益气,和胃消积;用柴胡10克、郁金12克疏肝理气,养血柔肝;用丹参25克活血化瘀;用全蝎10克、蜂房10克、干蟾皮10克、蜈蚣3条、白花蛇舌草100克、猫爪草30克、守宫3条并配服消瘤丸克瘤定痛解毒。

对气滞血瘀型肝癌,多采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方法予以治疗。这类型患者常表现为右胁下肿块刺痛、坚硬不移、手按痛甚,上腹及两胁下胀满、食欲减退、四肢乏力、体重减轻、皮肤晦暗,双手多出现肝掌,颈项等处可见蜘蛛痣,舌质紫暗、舌边瘀斑明显、舌苔黄薄,脉象弦。治疗采用“桃红四物汤”加减,中药用桃仁15克、红花12克、赤芍25克、莪术30克、蜈蚣3条、全蝎10克、水蛭10克活血化瘀;用鳖甲30克、炮甲珠30克、龟甲30克柔肝软坚;用龙葵30克、白英30克、蛇莓25克、白花蛇舌草100克、干蟾皮10克并配服消瘤丸克瘤攻毒、散结定痛。大便干结者可用生大黄、厚朴、枳实、青皮、玄明粉通腑泻毒;对痛难忍、日夜难眠的患者可用“癌贴镇痛药膏”外敷于包块痛处。药膏由生天南星、生川乌、生附块、马钱子、乳香、没药、干蟾皮、芦根、生甲片、雄黄、姜黄、山慈菇、皂角刺、麝香、冰片等组成。制作乃先将上述草药研成药末,混合后用米浆和猪胆汁(牛胆汁亦可)以4:1的比例,调成糨糊状,摊匀于蜡纸上,然后贴敷到痛处,外用胶带固定,每2日换药1次。方中生附块、生天南星、生川乌、制马钱子为外用毒性药物,但其镇痛祛瘀效果强大,配以芦根,可抑制其毒性,并有清热生津的功效。而干蟾皮、雄黄、姜黄、山慈菇,其攻毒散结消肿功效显著。配上麝香、冰片辛香走串,散结止痛,生甲片、皂角刺增强药膏的渗透性,使药物直接进入癌肿部位,溶解和破坏癌瘤,造成癌瘤内纤维蛋白凝集,可缓冲肿瘤对肝区的化学刺激和物理压迫,使剧痛得以缓解。笔者曾用此药于癌剧痛者,发现有较好的镇痛消肿效果,不仅止痛快速,而且止痛时间长,并无成瘾性和依赖性,优于许多止痛药和止痛针。还有部分患者使用后,肿块变软和缩小。唯此外用药制作过程中,要严守操作规则。制药者要戴好手套及口罩,制作完毕也须用肥皂液将双手认真清洗两遍。制此药膏前,也须洗手,保持身体干净卫生。中医师尤其要嘱咐患者及家属小心放置此药末,以避免小孩及老人误服。

对肝胆湿热型患者,中医多采用清热利湿、化瘀散结的方法治疗。这类型患者临床比较多见,常表现为右胁下包块硬肿,上腹不适胀气、疼痛、全身黄疸日益加深、皮肤瘙痒、口干唇燥、消瘦乏力,小便短赤,舌苔黄腻等。药用蒲公英30克、白花蛇舌草100克清热解毒;用绵茵陈30克、生大黄15克、栀子12克、枳实12克、芒硝10克、厚朴12克通腑泄热退黄;用猪苓15克、泽泻12克通淋泄热;用丹参25克、鳖甲25克、红花10克、桃仁10克、赤芍25克软坚化结;并配用消瘤丸克癌消坚。

阴虚内热型患者,常表现为午后低热,或偶有间歇性高热,夜晚盗汗,右胁下肿痛绵绵、小便黄涩、大便干结,中医多用养阴清热、散瘀镇痛的“青蒿鳖甲汤”加减治之。药用青蒿25克、地骨皮30克、生地黄25克、鳖甲30克、龟甲30克、花粉15克、知母12克、牡丹皮15克、白芍12克、黄芩12克养阴清热;用炮甲珠25克、蜈蚣3条、石见穿30克、肿节风25克、蒲公英30克、白英30克、半枝莲15克、猪胆汁10克并配服消瘤丸克瘤清热,解毒消坚。

痰湿郁结型患者,常表现为胸脘痞闷不舒,恶心呕吐,大便溏泻、脚肿、腹肿、口干不欲饮,舌苔黄腻、脉象濡滑,中医多采用化痰祛湿、软坚散结的方法治疗。中药一般用天南星15克、半夏15克、瓜蒌30克、夏枯草50克化痰;用白花蛇舌草100克、蒲公英30克、野菊花25克、蜈蚣3条、车前子12克清热利湿解毒;用三棱10克、莪术25克化瘀攻坚;用钩藤45克、玄参10克平肝清热化痰;用海藻50克、甘草10克增强化痰散结的功效;用黄药子12克解毒消肿;再配服消瘤丸克瘤散结。

20年前,笔者曾治疗一位胡姓男患者,因患乙型病毒性肝炎多年未予理会,嗜好杯中物而引起肝硬化,最后诱发肝癌。其症状如上所述为痰湿郁结型,治疗方药也如上方。不过白花蛇舌草不是用常量30克,而用到120克。当时胡先生出现腹水,胃口不太好,一次喝水不能太多,喝一碗肚子就会胀得难受。于是嘱其将中药用10碗水熬成浓浓的两碗水,去渣再加入蜂蜜90克,微煎10分钟,每次随意喝一两口,1日分多次将药喝完。每次喝药时配服几粒消瘤丸,早、晚空腹各服3粒清肠排毒丸。服药调治2个月后,脚肿、腹肿已消,小便增多,大便通畅,食欲改善。患者见服药有效,情绪转乐观,什么东西都想吃。笔者嘱其忌食公鸡、虾、螃蟹、猪头肉等发物,尤其不可碰烟、酒等刺激物,并于方药中再加入浙贝母。治疗半年后肿块明显缩小,病情不断好转,患者服药治疗信心更大,情绪更为乐观。连续服药3年后,肿块消失,肝功能恢复,体重恢复。后嘱其每2日或3日服药1剂,又服了3年后,停服一切药物,但仍需要忌口。至今20余年身体健康,合家欣慰,医者亦然。

病例说明,中医在辨证施治原则下要注重用药方法。因病位在肝,故始终用夏枯草入肝解郁散痰结,与玄参为伍,散养并举,适宜于久服而不伤身。所谓“毒邪”,中医的概念很广,但概括起来有2种含义:一是外来病毒侵入人体引起疾病之毒;二是体内病理产物之毒。本例既有外来病毒入侵人体致病之毒,又有病理产物之毒,特别是后者,为顽痰、死血遏久化毒,故取抗癌草药白花蛇舌草、蒲公英、野菊花、蜈蚣等清热利湿解毒;用三棱、莪术化瘀攻坚。此病例为顽痰、死血交阻凝结成岩,痰中有瘀,瘀中有痰,故采用破瘀与化痰兼行。用钩藤平肝清热化痰,药性平和,且有舒筋活络之功用,用之有“引经报使”之意。特用海藻与甘草为伍,促其两药之性相激,以提高整个方药化痰散结的功效。黄药子为解毒消肿,化痰散结的要药,并有抗癌功效,古代方书中,认为它能治“恶肿疮瘘”、“瘿疾结核”。但此药不可大量和长期服用,腹肿、脚肿一消,便应停止不再服。消瘤丸由牛黄、麝香等组成,其抗癌效果明显,但因其太过昂贵,肿块消退后亦停止服用。另外,对癌症患者而言,应禁食发物,这一点中医历来都非常重视。古医书中常有“外避六淫,内节七情”,“忌鸡、虾,戒郁怒”等记载。但忌口不能刻板教条,要据情因人而异,如果人为地减低机体的抵抗力,不利于身体的康复。此例患者能遵医嘱配合忌口,对保持病情稳定,长期服药而不伤败胃气有一定的关系。再则心情开朗,情绪乐观,有利于机体的康复。心为一身之大主,中医认为,这个“心”的概念是广义的。有资料显示,癌症患者乐观时,体内分泌一种物质能控制肿瘤的恶化和转移。因此,心情舒畅、乐观,既可使血脉流畅,又可使体内津液运化正常,血脉、津液运行自如,痰、瘀得以分消,还可使体内阴阳气血按序而升降出入,正盛邪怯,癌肿便可望由稳定而消散。